當向父求聖靈,路加福音 (路 Luk 11:1-13)

當向父求聖靈,路加福音 11:1-13 

2011-06-22 09:00

路加福音 11:1-13

簡介:
  路加在此大段中,特記主耶穌在個人禱告後,教導門徒的禱告(路 1-13)。接著才記載以法利賽人缺失為主的記事(路 11:14-54)。他略過主在耶路撒冷裡的記事(約 7:1-10:39)。直接選取他來到約但河外之伯大尼之記事(約 10:40-42)。

  今日,教會對於“求聖靈”之論述,應依《路加福音》對聖靈之論述為主要依據。主耶穌是用聖靈施洗的“基督”(路 Luk 3:16),沒有如同(類似於)路加在《使徒行傳》中所記的聖靈澆灌情況的人,都不是屬基督的。

(路 11:1)

BGT Luke 11:1 ¶ Καὶ ἐγένετο ἐν τῷ εἶναι αὐτὸν ἐν τόπῳ τινὶ προσευχόμενον, ὡς ἐπαύσατο,  εἶπέν τις τῶν μαθητῶν αὐτοῦ πρὸς αὐτόν·  κύριε, δίδαξον ἡμᾶς προσεύχεσθαι,  καθὼς καὶ Ἰωάννης ἐδίδαξεν τοὺς μαθητὰς αὐτοῦ.

BGM Luke 11:1 καί@cc γίνομαι@viam3s ἐν@pd ὁ@ddns εἰμί@vnpa αὐτός@rpams  ἐν@pd τόπος@ndmsc τὶς@aidmsn προσεύχομαι@vppmams ὡς@cs παύω@viam3s  λέγω@viaa3s τὶς@rinms ὁ@dgmp μαθητής@ngmpc αὐτός@rpgms πρός@pa  αὐτός@rpams κύριος@nvmsc διδάσκω@vdaa2s ἐγώ@rpa-p προσεύχομαι@vnpm  καθώς@cs καί@b Ἰωάννης@nnmsp διδάσκω@viaa3s ὁ@damp μαθητής@nampc αὐτός@rpgms

CU5X Luke 11:1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
  中譯本「耶穌」,在原文中是 αὐτὸν (他)。此段又是路加習慣開始用句型 Καὶ ἐγένετο ἐν τῷ ... ,直譯為“而發生於他是在一個地方禱告的時候”。

「禱告完了」
   ὡς ἐπαύσατο ,直譯“當他自己曾停止(後)”。

  路加每次在記主私自禱告時,總有大的轉折,接續發生,而此次是發生門徒的求教禱告,及主的教導。這種教導門徒禱告,有異於一般拉比的禱告內容。此處特記耶穌的“停止(後)”,而不說“完了”。因原文 ἐπαύσατο 是 παύω 之直述、簡單過去,關身,第三人稱,單數形。查 παύω 是指由動作告一段落完了的止息、休息。那麼,禱告本身,乃是主對神的命令的一種義務、聽從的項目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命令,凡遵行者即是行義者。

「有個門徒對他說」
  直譯 “他的門徒們的某位來到他那裡說”。 πρὸς αὐτόν ,或譯“對他,或向他”。

「求主」
  原文是 κύριε ,是呼格,直譯“主啊”。

「教導我們禱告」
  教導是 δίδαξον ,是命令,簡單過去,主動,第二人稱,單數形,意為“你當(從現在起)教導”,或“你教導吧”。乍看下是門徒在命令老師,但似乎,命令法也用在祈求上時,則有“求教導”之意味,並未是以“主”之口吻來命令他的“主”。同樣地,在變餅時門徒對耶穌說話也用命令式,應也是同義才是,因為主聽完後,也是教他怎樣禱告。

「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門徒會提出此句,應與主似乎甚少公開如此教導門徒,而約翰則常如此做,以致主門徒如此請求。那麼,由這位門徒之請求,也可發現,主是要由門徒自動(看見主禱告的榜樣)而生出求教的心態,而求教時,他才教導“他們”。

 

(路 11:2)

BGT Luke 11:2 ¶ εἶπεν δὲ αὐτοῖς· ὅταν προσεύχησθε λέγετε·  Πάτερ, ἁγιασθήτω τὸ ὄνομά σου· ἐλθέτω ἡ βασιλεία σου·

BGM Luke 11:2 λέγω@viaa3s δέ@cc αὐτός@rpdmp ὅταν@cs προσεύχομαι@vspm2p  λέγω@vdpa2p πατήρ@nvmsc ἁγιάζω@vdap3s ὁ@dnns ὄνομα@nnnsc σύ@rpg-s  ἔρχομαι@vdaa3s ὁ@dnfs βασιλεία@nnfsc σύ@rpg-s

CU5X Luke 11:2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有古卷只作父阿〕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無願你的旨意云云〕

 

「耶穌說」
    εἶπεν δὲ αὐτοῖς·,直譯“他曾對他們說”, αὐτοῖς 是“他們”,表示那位門徒是代表眾門徒來請求的。

「我們在天上的父」
  這在不同系統的抄本中有不同。此文見於以下抄本 A, C, D, W, D, Q, Y, f13……,但另一系統的抄本如 P75 , a , B, I, 700, 1342,……馬西安,俄利根,特土連vid,則是“πάτερ”(父啊),這是有異於馬太的禱文型式。對照主自己對神的禱文,也是“父啊”“πάτερ”(路 Luk 10:21),顯然,這才是原版,參考(路 Luk 22;42; 23:34, 46),這位父即是指雅威真神(路 Luk 4:8),因祂也是耶穌的父,故門徒們是主的弟兄(約 Joh 20:17; 羅 Rom 8:29; 來 Heb 2:11-17; 弗 Eph 1:2, 3; 彼前 1Pe 1:2, 3)。

如此稱呼,極為重要,因為唯有實在聽從神的話,守神的約,才能在萬民中作屬神產業/子民(出 Exo 19:5; 彼前 1Pe 2:9),也就是有聖靈與我們的靈同證是神的孩子,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若我們和他同受苦,為叫我們也和他同得榮(羅 Rom 8:16-17)的這種“神的兒子”。這樣祈求的嗣子,自有資格承受父所應許的產業,就是“神的國臨在”。不過,聽從神言,遵守神約,在此亦即“尊神名為聖,行神旨,赦欠債者,向神祈求賜糧,及求救。”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ἁγιασθήτω 字根是 ἁγιάζω (vdap3s 命令,簡單過去,被動,第三人稱,單數形),意為“它當被聖別”,參(路 Luk 1:49)。

「你的名」
  指“神的名”,是「雅威」。雅威此名稱必須由出埃及記三章十三節的摩西之問題,並由十四至二十二節的雅威之長回答才能說清楚。但首先必須確認的就是:此處正是在重複強調雅威就是神的名,並且神是用三次回話來重複強調說明解釋此名字的含意和行動內容的實質目的。由摩西的問題可以了解到他的難處和困惑點:以色列人長期寄居埃及的信仰早已埃及化的問題〈結20:4–9〉,所以,摩西才會提到他在面對以色列人的問題時,他要如何回答。雖然,他們是因作苦工、嘆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出2:23〉,神聽見、紀念他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24,25〉。但是,他們對於祖宗的神之信心和認識是早已喪失或忽略,這由第一、二章可知:只存幾位婦人,如:兩位收生婆、摩西之母的敬畏神並對他的一點點信心。雅威此名字在他們當時來說,是陌生而又遙遠的,因為連自己祖宗的神之名是什麼都會提問的人,他們的傳承早已出現極大的落差、斷層。這就是摩西首要面對的難處,而這不也是今日我們的難題麼?你真的認識這位真神麼?〈約8:55;14:7;17:3〉,若果對他的名字都搞不清楚的話,又如何為此名之尊稱為聖而禱告呢?同樣,神對所要差傳他名字的人、摩西而言,也要加以教導改正,因此,出三至六章的主題,就是放在以色列人和摩西對神的認識和信心上,這也是耶穌基督的認識和信心。

     神的回答甚為重要,神的名字是自有永有的,中文譯法是差強人意的,但是,因有許多學者專家對於第十四節早已投入極多、極深入的研究、探討,例如:托利福‧柏曼先生他在《希伯來與希臘思想比較》一書中,他說:“顯見神名雅威,與此名詞根yah,vahu,比摩西此名更古老。它不在於聲音片斷之傳遞,只在於聲音的密切聯繫上。此節澄清了雅威的名字,這要麼是正確而且重要的,要麼只有大眾詞源學的意思。按照拉茨柯夫堅持認為,此節沒有解釋神的名,但對於名字及其廣為人知的事實具有特殊的意義。這hayah若不能歸屬雅威,那麼它就不能歸屬於世上任何一個人或事物。盡管這樣,有句話對於雅威的信仰者還是具有典型意義的:雅威是不可改變的hayah,也是永恆的hayah,而這hayah是一種運動的、活躍的、效力顯著的、人格化的實存。他貫徹他的意圖,達到他的目的。〈吳勇立譯,上海出版社48、49頁〉”,不過,我個人認為,此節的字根hayah,原文 ('ehyeh)  HB1961,既然是使用未完成式、單純主動態、第一人稱、普通、單數,依據郭榮敏先生翻譯的《實用古典希伯來文文法》一書所說的:未來完成式使用人稱詞前質詞,行動者才是主要觀念所繫的,而其行動是未完成的,他不同於完成式強調的是行動本身。所以,此節應直譯:“我將要存有、生成和生效,就是我將要存有、生成和生效的那位”。原文用重複兩次未完成式的 'ehyeh,除了強調這個動作者、神、之外,還有由後一詞來說明這種 'heyeh是,一直存有、生成、生效的,是繼續不斷的存有,是繼續不斷的生成,是繼續不斷的生效的。另外,有人譯成:「我是我所是」,這種人應該去查一查希伯來文的hayah,它最主要的意義和功能是:一、表達存有、生成、生效;二、用作繫動詞。但希伯來文因有名詞句,故繫動詞不必有,hayah不作為繫詞已成一條普遍規則,它與英文的動詞存在之區別是,它是真正具有完整的動詞力〈Verbalkraft〉的動詞,事實上,希伯來文本身就不是靜態性的,而是動態性的。常把繫辭省略不用,因此,譯作“是”,這是極大的誤解,極多數的人是由英語的 Im  who Im,來譯成中文的。甚至由此延申出:耶穌基督也說過:我是〈約8:28〉,而定下他們的神觀:耶穌基督就是那位雅威神,祂的名就是耶穌。卻不去了解希臘文的:ego eimi,究竟在上下文義為何;約9:9的瞎子他也說:我是,I am,因此,把神的名變成耶穌,而把耶穌變成獨一真神來崇拜,這種錯誤的認知,甚囂塵上。

    第十四節下文又重覆 ('ehyeh) 我將要存有、且一直存有的那位。這是神吩咐摩西要這樣說:那永有的,〈這就是神的名    'ehyeh〉差我到你們這裡來。第十五節再說得更清楚:雅威〈YHWH〉 你們祖宗的神 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這個”是我名字直到永遠,“這個”是我的紀念,直到世世代代。此處連用神共四次、這個〈此代名詞就是指雅威神的名字〉兩次,首次是你們祖宗的神,下由三位祖宗的名字的神來說明〈在此章重複三次:6,15,16〉,這位神的名字便與他們祖宗的名字串連在一起來,注意:此三位的名字都是由雅威所命名的,亞伯蘭改稱亞伯拉罕;以撒是神取的名;雅各改稱以色列,命名者有權來對被命名者施行統治權,而這些名字都是與他們所立的約有關,同樣,雅威神名也使與他們的約有涉。神是守約施堅愛的神,對與他的選民也是一樣的要求他們守約堅愛,這種雙方面的盟約,是宗主對附屬者的盟約,雙方是由信實不變的誓約來維繫彼此的關係的,任何一方決不可以片面違約或廢約。因此,神的名字和三祖名字之重提和認識,就成為此處極為關鍵處。

    第十六節至二十二節的長話語,只不過在強化這種神名、及三祖名字的守約、施堅愛的表現。我實在眷顧了你們,我說過的應許,長老他們必聽你的話,對埃及王說的話,神的知道,神的施行一切奇事,以及你們的得勝凱旋式的出去等等,這都是這位神對選民的再一次創造、救贖、及對埃及王的審判刑罰。而神的名字雅威正是意涵著:信實、公義的神;萬有的創造者,救贖者,審判者。因此神說:“我必〈與你同〉在”,〈3:12〉,就是神對以撒、雅各的應許的重複〈創26:3,28:15,31:3〉。而這詞:「我必在」〈HB1961〉就是雅威此名的原義和詮釋,因為它的原文完全一樣,就是:'ehyeh 我將要存有、生成、生效;我,創造者救贖者以及公義的審判者、是信實守約的神。這就是說雅威神的名字,早就出現在以色列之列祖中,而非在出埃及記才突然蹦出來,若果如此,就是摩西去對長老說這個新名字,他們更是無法聯繫或聯想到,這位神究竟與他們何干。

  十誡之第三誡,“不可妄稱雅威你神的名,因為妄稱雅威名的,雅威必不以他為無罪”(出 Exo 20:7)。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與第二誡“禁造及拜偶像”並未被直接提及。但此句“願神的名被尊為聖”,亦即包括此二誡在內,若是雅威神之外,還拜別神,還拜受造者之像,便都包括在未獨尊神名(雅威)在內了。至於第三誡“勿妄稱神名”,更是指向(為虛謊不實的人事物而舉起神名來)未尊神名為聖別。至於第四誡守安息“聖日”,更是尊神名為“聖”。至於第五誡至第十誡,事實上,亦包括在此禱文中,哪有不尊榮父母而有雅威神父神之名的?哪有殺、姦、偷、說謊、作假證、貪婪者,是在尊神名為聖呢?故此句實為十誡之主旨。亦包括神的救贖、審判之神聖權能。

  門徒是神的新造,即照神之形像所造的,即是神在真實的虔聖和正義裡所造的新人(弗 Eph 4:24),他們理當在生活上有善工以榮父,在禱告上以神的名為聖,終身在神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神(路 Luk 1:75)。神是聖潔的,所以選民也是聖潔(彼前 1Pe 1:15-16,此處經文引自食物潔淨條例上,追求聖潔如神一樣的,利 Lev 11:44; 19:2; 20:7),其心中所思所望,也是以尊聖潔的神之名,被尊為聖,為一生職志,這也是主耶穌的禱告。

  現今有所謂「絕對的權力等同絕對的腐化」的說法,是人們根據歷史中帝王的腐敗情況而作出的結論,但這樣的說法是由不信、邪惡的世界裡的人所認定的,這絕不能搆得上是神及其子民的說法,因為主耶穌的父神,及主和主的使徒徒們,都擁有神賦予他們的絕對權力。

「神的國降臨」
   ἐλθέτω 字根是 ἔρχομαι(vdaa3s,動詞命令式,簡單過去 aorist,主動,第三人稱,單數)。意為“願它來臨”。

  神的國是由天上來臨的,故譯為“降臨”。由於約翰和耶穌、使徒都是傳神國“近了”(太 Mat 3-4; 路 Luk 9:1; 10:9)。由傳“臨近” ἤγγικεν (字根 ἐγγίζω vixa3s),到求“來臨” ἔρχομαι ,這其中的區別就是宣告“接近了”,以至“來到了”的實現。一是來到,一是已到。而神國來到,乃是與此地上有撒但國存在,而與之相對抗爭勝(路 Luk 11:17-18)。而實際的來到,就是用神的手指頭(能力)趕出眾鬼,為最明顯證據之一(路 Luk 11:20)。足見,神的靈(能力)與撒但之靈(鬼)乃是以內住人身為戰場。凡是那些忽視這種不同的“靈”內住之問題的人,都是與神國無分的,所以路加才會在此段最未一節以「聖靈」為父賜給求父之門徒的好禮物(路 Luk 11:13)。故求父賜聖靈應是為求神國來臨為主旨。

  有人說:「門徒是先求神國,後求日用飲食,參(太 Mat 6:33)」。但是依(路 Luk 12:29-31),主教導門徒不要求吃喝(飲食需求)等外邦人所求的事,而是“只要求”神的國,那麼,這是何意呢?有否衝突?

  其實(太 Mat 6:33)同《路加福音》一樣,不必求世上需求,因父知道,那是外邦人所求的,不要像他們一樣!

「願你的旨意……」

  有些抄本如P75,俄利根,B,C,L,特土連,奧古斯丁等,皆無此句,而西乃抄本1,西乃抄本2, A, C, D, P, W,  895,f13, 2833, 157, 180, 205, 565, 579,……敘利亞譯本等則有。我看,有無並無礙於“神國”這主題。因皆有關於它。倒是(太 Mat)重視此項,參(太Mat 7:21)。

 

(路 Luk 11:3)
BGT Luke 11:3 τὸν ἄρτον ἡμῶν τὸν ἐπιούσιον δίδου ἡμῖν τὸ καθ᾽ ἡμέραν·

BGM Luke 11:3 ὁ@dams ἄρτος@namsc ἐγώ@rpg-p ὁ@dams ἐπιούσιος@anamsn  δίδωμι@vdpa2s ἐγώ@rpd-p ὁ@dans κατά@pa ἡμέρα@nafsc

CU5X Luke 11:3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

 

「日用」
   τὸν ἐπιούσιον  字根是 ὁ ἐπιούσιος (anamsn 形容詞,直接受格,陽性,單數) 

《司徒雷登字典》參見 ἔπειμι “隨後,跟隨”,似為相同字源 )。查 ἔπειμι 是由 ἐπί (臨近) εἰμί (存有、是)所組成,合為“臨在”。而 ἐπιων, ἐπιοῦσα, ἐπιόν 指時候、即次日,次夜也。 the following。《冒頓分析》, ἐπιούσιος 每日地供應。( ἡ ἐπιοῦσα )每日的,充分的。

《Bauer》多種說法:有以為是“不斷的”;有以為“我們所需要的”;或作“每天的食物”;或以為“明天的”;或作由“將來的”衍生的:有將來所需的糧食;有來到即今日所當得之糧;有下一個;有臨到(我們)的糧食;最後是指這請求是指到天國和天國的宴席之來臨。尤其是這最後的說法,甚是為多。

  PS.本字的同字根詞,在新約都譯為“第二天、次日( ἐπιοῦσα )”。若指次日屬靈食物天天賜與(或馬太的“今天”),這是接續神國臨到所當有的預備天糧。正如軍隊出征前,當先預備日後備用之糧,才能出爭戰。
另外,食物被隱喻為非物質性的,在耶穌教導中,變餅和擘餅兩大事蹟,是最明顯的隱喻用法。

這麼多不同的主張,其實是只有兩種不同主張,就是「飲食」 τὸν ἄρτον (原文作餅)作何解,比較有關鍵性。餅字在此文中是作者精心經營的字眼,正如賜給此字的重複出現一樣。就字義而言,是指“物質界的”,或就象徵意義而言,是指“真理的”,或“國度中的”筵席 ?我們解經注重雙重的、多義的解經法,但是一切的解法還是應回到最基本的字義解經法,這是新教改革最為重要的改革。因為從多元、歧義的中世紀經院神哲之後,基督耶穌所成就的恩典和真理、就是神的真道、已經完全陷入希臘哲學的附庸地位,因此,只有回復聖經原本的字義解經法,循著聖靈的啟示、教導、使徒才明白在字義之外還有靈義或精義。例如:林前第九章九節的“牛”,不單只是字義的在地耕種的牛,也是指使徒們。這開啟了解經法的另一扇門,但是,從此若不是小心謹慎、如履薄冰似的,對基本的字義解經法的堅持,就會又重蹈經院哲學派的覆輒。原來保羅並非丟棄此法,而是加上另一層,但這一種解經法卻又變成專權獨霸的寓意解經法。舉凡對舊約聖經的律法、律例典章等等的解釋或遵行,都是指注重心靈層次的、而無身體方面的。但是,保羅絕不是如此本末倒置,棄字義法只擇精義。這是我們對於此處:日用的餅,採取字義解,而不只用精義或靈義解的原因。並這兩種解法並不是彼此衝突,而是由後者的靈義解來作為前者字義解的補充說明。既是指做補充說明就不是取代或改換。但是底下的說法是採靈義解的:

若是指物質的“餅”,這是否與上文提及的有所衝突?就是(路 Luk 12:22-32)“勿像外邦人所求的,也別掛慮、分心,而是尋求神的國”。若跟主的門徒還要每日如此向父求賜“日用飲食”,就正如在曠野遊牧之選民,每日是在求嗎哪一樣,而那是父神每日必降,何需去求的?(出16)。而嗎哪降下是要使他們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雅威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 Deu 8:3)。至於入迦南地過農業定居生活,更是經由種稙得養生之物,何需如此尋求、禱告?除非這撇下一切所有之門徒已身無分文,他們的差傳也是別人招待供應,就是主及十二門徒,也是婦女供給(路 Luk 8:1-3; 9:1-6; 10:4-11),何需“每日”禱告?以上種種問題或說法並非在取代物質的餅這種解法,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的“單”字,這意指物質食物也是人的需要。曠野中受神熬煉、管教的用意是應作靈義解,但是每日物質的嗎哪從天而降,這種字義並不可廢,耶穌引用嗎哪作為他的身和血,確實是使用靈義解。就當時的教訓主題而言,這是要由字義引到靈意。所以他才會對於百思不解的門徒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像這樣由字義轉靈意的解經法,在對於地上聖殿、祭物、祭司等等的靈義解,是對於新約的真理的主要解法。但是除此之外,對於神定的節日和飲食或其它潔淨條例的解法,就要以字義解為主,不可倒客為主、本末倒置,只採所謂的靈義解。若再用此解法,那麼,十誡中的聖日、偶像、聖名、人物如父母、鄰舍、妻子、財物等等,就都當靈意解了才對。'
其他,在《使徒行傳》中,耶路撒冷門徒之天天凡物公用了,何需天天求父賞賜?(徒 Act 2:44-46; 4:32-35)。若是每日求這些食物,那麼,又何需弟兄實際之食物分享、均平?又既然主說:「尋求神的國,這些東西必加給門徒。」既然必加給那求神國之徒,又何必求告,彷彿主是不知道,或忘記了,或是非求不可,否則父就吝嗇不給?但父是“樂意”賜「國」給求祂的人,而不是“餅”。主也對這從他鄉來迦百農找他的眾人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乃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榮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約 Joh 7:27)。這種清楚的教訓,主怎會再叫門徒求這必壞的食物?我們也找不到新約聖經有那一處記載門徒每日禱告這些必壞食物的,反而是記門徒在安息日“因飢餓(無食物)”而掐麥穗,搓著吃(路 Luk 6:1, 3)。若是“飢餓的人有福,因為你們將要飽足”(路 Luk 6:21)的飢餓得飽足乃是指“今生的食物”,那麼與“貧者之福是神國”的意思便互相矛盾(路 Luk 6:20)!
因此,飢民之福乃在神國裡。遵主言而行者必然有筵席(路 Luk 22:8-13)。若是吃主晚餐前的門徒可先在家中吃喝(林前 1Co 11:34, 22)。

  又從下文借餅之比喻(5-13節)得知,門徒要<Greek>借餅,而為求父給他<Greek>,何況這是為了招待他人而非自己。並以“餅”喻,用地上父給子之好食物,來喻天上父給求“聖靈”(食物)。更可證此種求餅乃是指與神國息息相關的“聖靈”。所以難怪在「你的國降臨」之異版中有“你的聖靈降臨,和潔淨我們”《700,Gregory-Nyssa,特土連vid(Maximus-Confessor)》或“你的聖靈降臨”《馬西安寫給特土連的信》。但依(詩 Psa 104:27)“這都仰望(他們看望)你按時給他們食物”。這種空中飛鳥、地上百獸、海中大小活物所需的食物,只能照字義解。

      總之,就祈求禱告的信心角度言之:當把所需要的告訴神,但要一無掛慮〈腓四:6〉。所以,並不是說因已一無掛慮,便不必禱告祈求神、告訴神〈原文是向神或來到神那裡秉知或被認識〉。因為神喜悅他的子民凡事親近、信任他,而禱告祈求的行動正是一種親近、信任的表現方式;並非因為神已經事先知道我們的需要,祂也會按時賜給信靠祂所喜悅的我們,我們便可以不必禱告告知祂。詩篇五十篇第十 四、十五節說:“你們要獻上感謝祭給神,又要向是高者還你的願;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這種獻祭、還願、求告、榮耀神的舉動,都是神所要人去行的“本分”的。就人靈魂體這三樣的合一性言之,這完整的人,除了照神的形象受造而與其他活物有別之外,人體需要物質的食物一如其他活物那樣,都是神從地上塵土所造;但內裡的靈魂則需要靈性的食物,就是天上來的餅:神的話、耶穌基督和聖靈,一如其他活物那樣 ,都是神對他們的鼻孔中吹了一口生氣。〈創二:7;七:22〉。因此,人活著,不是單靠物質的食物,而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前者是依照字義解,後者是依照靈義解。這就是雙重解經法,一切神的話就是律法,誡命、律例、典章、見證或訓詞等等,都是先求字義解,後“加上”靈義解來做補充說明。阿們!

「天天」 
  τὸ καθ᾽ ἡμέραν  “逐日”,“每日”;異版有”今日“ σημερον (D……等抄本)(路 Luk 16:19; 19:47; 22:53; 徒 Act 2:6, 57; 3:2; 16:5; 19:9)。此句片語顯明,這靈餅是需要”天天“供應的。門徒若是求與神國來臨有關的聖靈,那麼,應是時常求聖靈充滿,而不是求今生食物。惟有天天求聖靈充滿,才能與撒但爭勝。求天父的聖靈充滿,與求天天的聖道充滿應是不可或分的。門徒既是求道者、學道者,怎麼不天天向父求聖道呢?否則何必作主門徒?惟有天天如此求得靈糧,方能長進成熟,符合天父的完全之要求標準。

「賜給」  此詞在本段之中總共出現有七次之多,他在3、7、8a,b、9、13a,b、重複出現,這證明餅和賜給的含意深遠。作者強調的重點,指向天國的降臨或實現,是與聖靈的給予,有絕對的關聯的。耶穌基督由下文的借餅比喻來教導門徒,期望門徒在神國的關懷上,是教他們只為天父的需要,就是父的名、父的國、父的旨意能夠早日實現在人間,一如在天上一樣。正如下文借餅是為別人的需要,而非自己需要。視他人的需要正是自己的需要那樣的關懷,這正是同樣對於父神的需要,雖然一時一刻不能達到,或是遭人為難、拒絕,也要臉無羞恥的求到為止。是使用現在命令法,他與其他的字詞是用簡單過去命令法不同,意思是指持續的、不斷的、賜予的動作。可見,他是與簡單過去命令法的從現在開始起所做的一個動作不同,他是有持續與不斷的涵義在內。神國的子民當切慕的,是父神不斷的賜予這種神國和神國宴席不斷的來到。

(路 Luk 11:4)

BGT Luke 11:4 καὶ ἄφες ἡμῖν τὰς ἁμαρτίας ἡμῶν,   καὶ γὰρ αὐτοὶ ἀφίομεν παντὶ ὀφείλοντι ἡμῖν·  καὶ μὴ εἰσενέγκῃς ἡμᾶς εἰς πειρασμόν.

BGM Luke 11:4 καί@cc ἀφίημι@vdaa2s ἐγώ@rpd-p ὁ@dafp ἁμαρτία@nafpc ἐγώ@rpg-p  καί@b γάρ@cc αὐτός@rtnmp ἀφίημι@vipa1p πᾶς@aidmsn ὀφείλω@vppadms ἐγώ@rpd-p  καί@cc μή@x εἰσφέρω@vsaa2s ἐγώ@rpa-p εἰς@pa πειρασμός@namsc

CU5X Luke 11: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有古卷無末句〕

 

「罪……虧欠」
  此二詞並列,表示,罪即是虧欠。
 ὀφείλοντι 是 ὀφείλω(vppadms (分詞,現在式,主動,間接受格,陽性,單數),「虧欠」此字由亞蘭文而來,意即”得罪“。

「赦免」
   ἄφες 是 ἀφίημι(vdaa2s 動詞命令式,簡單過去,主動,第二人稱,單數), ὀφε (釋放之舉,赦罪之事),原文直譯為“求你赦免吧!”,普通希臘文常用。

  《司徒雷登字典》即如由埃及江河而導水溉田,秋縠成熟,官徵稅完畢,准人收賣,又人之負欠或犯罪,而蒙釋放等意。故這是指對虧欠應負之責的免除。

  對於何等罪方能蒙赦,此處未論及,但是若是指一切罪的話,似乎又與悔改信服主而受浸之門徒相矛盾。對照信而受水靈二洗過後,即是新造的人,凡對人所犯的眾罪,已由悔改信主而受洗還清,其後若再犯罪,也不過是可赦免的過錯,故可以獻祭贖罪。反之那些故意犯罪的(即擅敢行事的,如拜像、褻瀆神名、犯聖日、不敬父母、殺人、行淫、說謊等),這些罪不可赦免,是死罪。偷竊、貪婪、辱罵、姦淫、勒索等,都不能承受神國(林前 1Co 6:10)。至於打架、偷竊,皆非是死罪(出 Exo 21:18-22:15; 民 Num 15:30-31)。

「因為」
   γὰρ 此詞說明,求神赦罪的理由,神會基於我赦免人罪而赦免我得罪神之罪,那麼(路加)所強調的正與(馬太)的「如同」。

「赦免」
   ἀφίομεν 字根是 ἀφίημι (vipa1p 動詞,直述,現在式,主動,第一人稱,複數),直譯“我們繼續不斷地赦免(所有虧欠於我們)”。神是因為我們繼續赦人罪而開始赦免我們的罪。神是看我們的行為而施恩給我們的,這正與一般人所說“我們得救不是因著人的行為”的說法相反!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καὶ μὴ εἰσενέγκῃς ἡμᾶς εἰς πειρασμόν  

「叫」
   εἰσενέγκῃς 字根是 εἰσφέρω (vsaa2s 動詞,假設語氣,簡單過去,主動,第二人稱,單數),本字是由 εἰς (進入)及 φέρω (負、攜、帶)而組成,意為「攜入;帶入」。
  φέρω 原意是“承擔或背負”,如“背負”十字架(路 Luk 23:26),“帶著”香料(路 Luk 24:1)。引申為“被帶到”完全的地步(來 Heb 6:1)。被動時為“讓某人被帶走”,或被風、天氣(徒 Act 27:15, 17)。喻意指用於神的靈,“聖靈感動”(彼後 2Pe 1:21)或有“引導”之含義(徒 Act 12:10; 可 Mar 1:32, 2:3, 9:17, 19, 20),另一同義字“帶領;引導”的希臘文是 ἄγω 。
此 εἰσφέρω ,根據《Bauer》的解釋:指“搬進去,攜帶進去”,字義用法有
“抬……進去”(路 Luk 5:19,18)。“帶什麼”(提前 1Ti 6:7)。
或被動態之強力“拉入”(路 Luk 12:11),被帶入聖所(來 Heb 13:11)。
喻意指“領”某人進入試探(路 Luk 11:4),“某事傳到某人耳中”(徒 Act 17:20)。
門徒是父在“攜帶”如鷹,背在翅膀上帶來歸他的(出 Exo 19:4)。
如今神的靈也是在“背負”門徒,“推動/感動”門徒,而門徒當求「不被推動、背負到一種地步或處境,就是“進入試探”  

「進入試探」
   εἰς πειρασμόν
  πειρασμόν 字根是 πειρασμός(namsc名詞,直接受格,陽性,單數),此字根的動詞為 πεῖρα 。此字原指“嘗試、試著”(來 Heb 11:29),此字用在撒但方面是譯如“那「誘惑」人的到底「誘惑」了你們”(帖前 1Th 3:5),「引誘」(林前 1Co 7:5),「迷惑」(太 Mat 26:41)。這與下句“兇惡”並列,可知是指那惡者,亦即指“勿帶我們進入那惡者(迷惑人者)的嘗試裡”。

  此名詞是LXX譯自希伯來文之「瑪撒」(出 Exo 17:7),希臘文動詞 πειράζω 則譯自希伯來文的「試驗」(創 Gen 22:1; 出 Exo 17:2)。父會引導神的眾子進入「考驗」的「嘗試」中;撒但則會來「迷惑」神的眾子,進入自己的私慾(如財富、色慾、宴樂等)的試誘中(雅 Jam 1:13-14)。父的考驗,使門徒的信德生出堅忍而結出美果(雅 Jam 1:2-4),就是得生命冠冕(雅 Jam 1:12),但是惡者的試探則是叫人陷於己私慾中,使人犯罪,結出死果來(雅 Jam 1:14-15),雅各書即在用同樣的字眼“嘗試” πεῖρα ( πειρασμός ),而運用在不同情況下時各有不同結果,正是要警戒門徒們,神的本意與撒但的本意是完全相左的,那透過試驗是要把各樣美恩、全備賞賜給忍耐到底成功而無瑕疵者(雅 Jam 1:17),但是撒但的本意則是“邪惡”,叫人違犯神聖的律法、犯罪而遭受死亡之刑罰。這種區別,門徒萬不可看錯了。誤把因自己的私慾牽動自己犯罪的後果,推給受神之試探,所以,門徒務必要如此禱告:「求勿帶領我們進入迷惑之中」,因為主說:「你們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因為靈雖願意,肉體卻軟弱。」(太 Mat 26:41; 路 Luk 22:45)。

  “肉體的軟弱”就是門徒因有肉體的“疲乏及憂愁”(太 Mat 26:43; 路 Luk 22:45)而睡著了,以致不能儆醒禱告,但這種軟弱正是門徒務要儆醒禱告的原因。
靈肉之爭戰,在經上是多處論及(羅 Rom 7:14-8:3-14; 加 Gal 5:16-26),哥林多教會因屬肉體,被保羅視為在基督裡的嬰孩(林前 1Co 3:1-3),就是有嫉妒分爭,即是照世人之樣子作;雅各說這是“信徒肢體中我戰鬥的私慾(宴樂),是出於地上情慾屬鬼魔的”(雅 Jam 3:15-16; 4:1-4)。這種屬肉體的事,正是門徒要藉著禱告來克服,祈求能得聖靈之力的援助,而恪守己職,不被迷惑而犯罪(來 Heb 4:15-16)。

  附註:「勿帶我們進入試誘中」是禁止假設句,表示禁止動作的開始。正如「勿為明天憂慮」的句型(太 Mat 6:34)。前面用四個命令語氣,除了「賜給」為現在式(表示持續動作),和本句都是過去式,指「由現在開始的動作」。「禁止神攜帶我們進入試誘的動作中」,和上句「現在開始赦免我們的眾罪」,都是連接於「我們來日的食物天天賜給我們」。和《馬太福音》一樣,在句子之前用連接詞「並且」,將三句話串聯。和最前面兩句不同,它們都為獨立句,以動詞為句首。因此後三句是在彼此補充說明,賜天糧,赦眾罪,勿陷誘,都是延續為神國來臨所作之預備。

「救我們脫離兇惡」
  古抄本無此句。在《UBS》斷定為{A}指「稍有疑惑」,表示可信度高,出現的抄本有(<Greek>)。但是異版則有的是 A, C, D, W……,33, 157 , 180, 205  等眾多抄本、譯本。事實上,有無此句並不重要,不過當可增加對上句的了解時,亦是值得的。
門徒跟主所走的天路,真是險惡非常,為對付肉體的軟弱,應是求父神,能夠在心靈渴望遵父旨下得力,帶過險境(試煉或試探),就是得到父神的施恩和及時的幫助(來 Heb 4:15-16)。如同神子主耶穌,在肉體裡時,用其虔試而蒙垂聽,在苦難中學習順服,而得以完成(來 Heb 5:8-9)。

  由「父名」,「父國」,「父糧」「父赦」,「父領」,「父救」可知,這都是以「神國」實現在地上為主題,以遵行神律去(誡命)為中心,使神名得榮為最大目的,脫離迷惑和兇惡,得到神糧、供給,得以奔走天路至終站(天國永生),為門徒之目標,故「天天賜下靈糧」應是其本意。

 

(路 Luk 11:5-13)借餅之喻

  路加記此大段強調,門徒禱告之迫切,必蒙父神垂聽。可見教導禱告,只簡單幾句在禱告內容上,但花大篇幅講解禱告的態度上,是見門徒在此方面才是重要的缺欠“信心”之禱告!有了正確的禱告內容,若無信心之祈求,光知道內容於你何益?

 

(路 Luk 11:5-6)

BGT Luke 11:5 ¶ Καὶ εἶπεν πρὸς αὐτούς· τίς ἐξ ὑμῶν ἕξει φίλον  καὶ πορεύσεται πρὸς αὐτὸν μεσονυκτίου καὶ εἴπῃ αὐτῷ· φίλε,  χρῆσόν μοι τρεῖς ἄρτους, 6  ἐπειδὴ φίλος μου παρεγένετο  ἐξ ὁδοῦ πρός με καὶ οὐκ ἔχω ὃ παραθήσω αὐτῷ·

BGM Luke 11:5 καί@cc λέγω@viaa3s πρός@pa αὐτός@rpamp τίς@rqnms  ἐκ@pg σύ@rpg-p ἔχω@vifa3s φίλος@anamsn καί@cc πορεύομαι@vifm3s  πρός@pa αὐτός@rpams μεσονύκτιον@ngnsc καί@cc λέγω@vsaa3s αὐτός@rpdms  φίλος@anvmsn κίχρημι@vdaa2s ἐγώ@rpd-s τρεῖς@acampn ἄρτος@nampc 6  ἐπειδή@cs φίλος@annmsn ἐγώ@rpg-s παραγίνομαι@viam3s ἐκ@pg ὁδός@ngfsc  πρός@pa ἐγώ@rpa-s καί@cc οὐ@b ἔχω@vipa1s ὅς@rrans παρατίθημι@vifa1s αὐτός@rpdms

CU5X Luke 11:5 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 6 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

 

「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 
  
φίλον 主耶穌以窮乏的門徒在友情間之對待為喻,更使門徒感同身受「禱告父神的態度更應懇切實在的“信”」。

「半夜」
  指來客在半夜來到、臨時性、無法在白天買到餅,參(可 Mar 6:37)。

「因為」
   ἐπειδὴ ( ἐπεί, δὴ )與 ἐπεί 同,但語氣較重,有「實因」之義,參(路   )

「行路」
   ὁδοῦ 夜間旅行,是因巴勒斯坦夏季,白晝炎熱,故多在清早或日落後行路。

「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
  這人雖有對半夜來訪友人之款待情誼,卻也有身無長物之窘,說出此人之「窮乏」,連三個餅都沒有!可能當時的窮人每天只做夠用的份量,也不似今日有冰箱保存多餘食物,或是加熱即可。律法對於客旅之接待甚為重視,耶穌和保羅也視接待遠人為善工,(太 Mat 25下半; 提前 1Ti 4:10)。這正是好撒瑪利亞人之比喻的好鄰舍,這正是對於神國關懷是由真心的相愛來表現,這正是向父求聖靈的宗旨或目的,而不是單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求。今日有許多人並不注重這種要旨,光是叫人去切求聖靈或聖靈充滿,若只為自己的得救,或能力、恩賜等自私自利的求法,這是與此段的教導內容有所違背的。

 

(路 Luk 11:7)

BGT Luke 11:7 κἀκεῖνος ἔσωθεν ἀποκριθεὶς εἴπῃ, μή μοι κόπους πάρεχε·  ἤδη ἡ θύρα κέκλεισται καὶ τὰ παιδία μου μετ᾽ ἐμοῦ εἰς τὴν κοίτην εἰσίν·  οὐ δύναμαι ἀναστὰς δοῦναί σοι.

BGM Luke 11:7 καί+ἐκεῖνος@cc&adnmsn ἔσωθεν@b ἀποκρίνομαι@vpapnms  λέγω@vsaa3s μή@x ἐγώ@rpd-s κόπος@nampc παρέχω@vdpa2s ἤδη@b ὁ@dnfs  θύρα@nnfsc κλείω@vixp3s καί@cc ὁ@dnnp παιδίον@nnnpc ἐγώ@rpg-s μετά@pg  ἐγώ@rpg-s εἰς@pa ὁ@dafs κοίτη@nafsc εἰμί@vipa3p οὐ@b δύναμαι@vipm1s  ἀνίστημι@vpaanms δίδωμι@vnaa σύ@rpd-s

CU5X Luke 11:7 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

 

「不要攪擾我」
   μή μοι κόπους πάρεχε·  
   πάρεχε 字根是 παρέχω(vdpa2s 動詞,現在式,命今法,主動,第二人稱,單數), παρέχω 這個字是由 παρά (向)和 ἔχω (有)所組成,意為“讓出,交出”。現在命令式是指“你當讓出吧”。此處禁令法則是“別繼續帶來(難處)吧!”
  《冒頓分析》指“是……之原因,在……情況”(太 Mat 26:10; 可 Mar 14:6; 路 Luk 16:5)。
  《逐字對照》也是“因”(Cause),意指“導致(麻煩)之因由”。

  κόπους 是 字根是 κόπος(nampc 名詞,直接受格,陽性,複數)。κόπος 意思是“勞苦、困難、不安狀”。本字的動詞字根為 κόπτω 意為“割下,打擊”。

「門已經關閉」
  原文前有 ἤδη “現在”,指出時間是在深夜。「門已關,孩已與我同床」,這是指窮人所居之小舍,以泥土瓦版撘建之狹屋,只有一樓一室,工作場所、飯廳、臥室都在一處,家畜與人同居一室,參(撒下 2Sa 12:3),故若要起來給他餅時,因床與門相連,要連小孩、妻子一起叫醒(也會把家畜弄醒),才能開門。

 

(路 Luk 11:8)

BGT Luke 11:8 λέγω ὑμῖν, εἰ καὶ οὐ δώσει αὐτῷ ἀναστὰς διὰ τὸ εἶναι φίλον αὐτοῦ,  διά γε τὴν ἀναίδειαν αὐτοῦ ἐγερθεὶς δώσει αὐτῷ ὅσων χρῄζει.

BGM Luke 11:8 λέγω@vipa1s σύ@rpd-p εἰ@cs καί@b οὐ@b δίδωμι@vifa3s  αὐτός@rpdms ἀνίστημι@vpaanms διά@pa ὁ@dans εἰμί@vnpa φίλος@anamsn  αὐτός@rpgms διά@pa γέ@x ὁ@dafs ἀναίδεια@nafsc αὐτός@rpgms ἐγείρω@vpapnms  δίδωμι@vifa3s αὐτός@rpdms ὅσος@rrgnp χρῄζω@vipa3s

CU5X Luke 11:8 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我告訴你們」
   λέγω ὑμῖν ,“我對你們講”,此句有強調意味,正如(路 Luk 11:9)「我又告訴你們」一樣效果。

「情詞迫切的直求」
   ἀναίδειαν 是字根 ἀναίδεια 的(nafsc 名詞,直接受格,陰性,單數)。
  據《司徒雷登字典》是由 ἀ (無) αἰδώε (敦品思想,廉恥態度)所組成,為“無恥”之義。
  此處作“纏擾不休的哀求,堅持的強求,不顧時、地、人。”《冒頓分析》。這種比喻用詞類似寡婦告狀之喻(路 Luk 18:5),皆在勉勵門徒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的信德。用於祈求聖靈降臨,以實現神國降臨(即福音)更是妥確。

 

(路 Luk 11:9)

BGT Luke 11:9 Κἀγὼ ὑμῖν λέγω, αἰτεῖτε καὶ δοθήσεται ὑμῖν,  ζητεῖτε καὶ εὑρήσετε, κρούετε καὶ ἀνοιγήσεται ὑμῖν·

BGM Luke 11:9 καί+ἐγώ@cc&rpn-s σύ@rpd-p λέγω@vipa1s αἰτέω@vdpa2p  καί@cc δίδωμι@vifp3s σύ@rpd-p ζητέω@vdpa2p καί@cc εὑρίσκω@vifa2p  κρούω@vdpa2p καί@cc ἀνοίγω@vifp3s σύ@rpd-p

CU5X Luke 11:9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你們祈求……尋找……叩門」
  這三個詞皆是“現在命令法”。

「就給……就尋見……就開門」
  這三個詞皆是“直述法,未來式”。

  此句合起來,意即“你們當繼續不斷地求、找、叩,一直到你們得到為止”,在未得到以前,都要繼續禱告,不可停止。祈求聖靈不是一時一刻,要等候,耐心切望,直到得到聖靈充滿。本節強調命令,當按命令而行,就必帶出來未來成就的應許。

 

(路 Luk 11:10)

BGT Luke 11:10 πᾶς γὰρ ὁ αἰτῶν λαμβάνει καὶ ὁ ζητῶν εὑρίσκει καὶ τῷ κρούοντι ἀνοιγ[ήσ]εται.

BGM Luke 11:10 πᾶς@ainmsn γάρ@cc ὁ@dnms αἰτέω@vppanms λαμβάνω@vipa3s  καί@cc ὁ@dnms ζητέω@vppanms εὑρίσκω@vipa3s καί@cc ὁ@ddms κρούω@vppadms  ἀνοίγω@vifp3s/vipp3s

CU5X Luke 11:10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祈求……尋找……叩門」
  都是現在分詞法。「得著……尋見……開門」,都是現在直述法。
  這意指:每位不斷禱告者都必不斷得著所要的。分詞用法是說明直述動詞的形容用法,表示祈求和得著是同時發生,與上節用應許未來式比較,整節更再加強祈求所帶出的結果是可見的:「當祈求時就會得著」。

 

(路 Luk 11:11-12)

BGT Luke 11:11 τίνα δὲ ἐξ ὑμῶν τὸν πατέρα αἰτήσει ὁ υἱὸς ἰχθύν,  καὶ ἀντὶ ἰχθύος ὄφιν αὐτῷ ἐπιδώσει; 12  ἢ καὶ αἰτήσει ᾠόν, ἐπιδώσει αὐτῷ σκορπίον;

BGM Luke 11:11 τίς@aqamsn δέ@cc ἐκ@pg σύ@rpg-p ὁ@dams πατήρ@namsc  αἰτέω@vifa3s ὁ@dnms υἱός@nnmsc ἰχθύς@namsc καί@cc ἀντί@pg ἰχθύς@ngmsc  ὄφις@namsc αὐτός@rpdms ἐπιδίδωμι@vifa3s 12  ἤ@cc καί@b αἰτέω@vifa3s  ᾠόν@nansc ἐπιδίδωμι@vifa3s αὐτός@rpdms σκορπίος@namsc

CU5X Luke 11:11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 12 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

 

「求」及「拿」
  都是未來直述法,表示說話時的未來情況。

「餅;石」,「蛋;蠍」之對比,
  強烈地說明,子向父求食物,父愛子是天經地義的,豈有反其道而行者?甚且供給“這些日常食品”,原是身為父親之責任。除非是極度窮苦家庭,連這些食物都缺乏,導致兒子才會向父祈求,否則父怎會要等兒子來求才給他吃呢?豈有父親日日要等兒子求才給呢?世上父親尚且知賞給兒女好禮物(贈品),何況天父呢?那麼,上文的「日用的餅」若是指“物質上的”,那麼就真是不如地上的父了。難道,門徒每日要向天父求餅,天父才賞給神子們嗎?難道天父是那麼窮乏或吝嗇嗎?

 

(路 Luk 11:13)

BGT Luke 11:13 εἰ οὖν ὑμεῖς πονηροὶ ὑπάρχοντες οἴδατε δόματα ἀγαθὰ διδόναι  τοῖς τέκνοις ὑμῶν, πόσῳ μᾶλλον ὁ πατὴρ [ὁ] ἐξ οὐρανοῦ δώσει πνεῦμα ἅγιον  τοῖς αἰτοῦσιν αὐτόν.

BGM Luke 11:13 εἰ@cs οὖν@cc σύ@rpn-p πονηρός@annmpn ὑπάρχω@vppanmp  οἶδα@vixa2p δόμα@nanpc ἀγαθός@ananpn δίδωμι@vnpa ὁ@ddnp τέκνον@ndnpc  σύ@rpg-p πόσος@aqdnsn μᾶλλον@b ὁ@dnms πατήρ@nnmsc ὁ@dnms ἐκ@pg  οὐρανός@ngmsc δίδωμι@vifa3s πνεῦμα@nansc ἅγιος@anansn ὁ@ddmp αἰτέω@vppadmp αὐτός@rpams

CU5X Luke 11:13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

 

「雖然不好」
   εἰ οὖν ὑμεῖς πονηροὶ ὑπάρχοντες 
   εἰ οὖν ,據《司徒雷登》“誠若,然如”,此處的 εἰ 是有假設意味的“若、如”,而後接的 οὖν 是推理性之過渡性連接詞,意為“所以,因此,然後,於是”。上接的 εἰ 則有「倘若,既然」之義,參(太 Mat 6:23; 路 Luk 12:26; 約 Joh 13:14; 西 Col 3:1; 門 Phm 17)。
  據《包爾Bauer》譯成“既然”,則與下文之「不好」 πονηροὶ (邪惡),則是指“既然你們(門徒)是惡的”。這種斷定門徒為“邪惡”的說法,實不足取!主不會如此對門徒斷定,因為門徒既已悔改跟主,怎會仍是“惡的”呢?這種“門徒”怎是真正的跟從者呢?所以應是譯如“因此、若……”較合理。由上文而來的推斷而假設門徒受制於惡劣的生活環境下,還是知道要給孩子好贈品。

  「不好」 πονηροὶ ,壞(眼目昏花),惡,磨難,錯,不好。字根: πόνος ,名詞,原指“勞力,勞苦,痛苦,悲苦”(啟 Rev 16:10, 11)。而 πονηρός ,形容詞,用於身體時指“不好,有病之眼睛”(太 Mat 6:23; 路 Luk 11:34)。“痛苦、惡性、有毒、嚴重的瘡”(啟 Rev 16:2)。“壞的果子”(太 Mat 7:17, 18)。雖可用於倫理(道德)上,指“罪惡、墮落”,但是,此處絕非用在道德上,而是指在經濟拮据的窮困,財況不佳來說。主是說,雖然門徒你們經濟狀況不佳,但是還 是知道賞給兒子好贈品。所顯出的父愛。在原文翻譯上,中文缺譯一詞,即 ὑπάρχοντες , 字根 ὑπάρχω(vppanmp) ,是由 ὑπό(在下),及 ἄρχω (為首,開始,初)所組成 據《包爾辭典Bauer》,意為“實際的存在,出現,聽人支配”,與財物有關之用法時指“擁有之物”,因此,在此處是指“門徒的財況不佳”。

①由上文而來之推理詞 οὖν (因此)可知,上文是指窮困家庭(二友之間),或(父子間)。
②由“不好”( πονηρός ),也是指“財物狀況”,而非倫理上的好壞對比。“好”( ἀγαθὰ )東西( δόματα )。
③由 ὑπάρχοντες ,也是指“所有物”,非指②與子句之名詞連用代替 εἰναι (是)。
④由下文文脈,“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子”,都是指財物方面,而非道德上的論述。

「何況……豈不更……」
   πόσῳ μᾶλλον 
   πόσῳ 字根 πόσος ( aqdnsn 形容詞,是間接受格,比較級),此處為用於比較級的副詞,“多少,何等,何況”(太 Mat 7:11; 10:25:)。
   μᾶλλον “更多”,此處是指天父的豐富財富比地上父親所擁有的更多。

「將聖靈給求他的人」
  注意“聖靈”與“好東西” δόματα ἀγαθὰ (良好的眾禮物或贈品)的對比用法。
主在此處用此詞(聖靈),顯然是指它及是“一個好的禮品”,天父知道賞給那些求他的門徒。天父之豐富財富中最好的禮物,乃是「聖靈」。這比較(路 Luk 12:31-32)“他的國”,主似是指:進入神國,乃是由得到聖靈而言,父賜國給門徒(為產業),而“聖靈”即是得此產業的“質定”或“保證”,“兌現的證書”。不過,主用“聖靈”來回應上文所談禱告的內容“餅”,更可知“日用的飲食” τὸν ἄρτον τὸν ἐπιούσιον 並非指“日用品”,而是指“聖靈天天內住充滿”,而用“靈”以有別於上文中之“物品” δόματα (東西),即“魚、餅、蛋”等「好」( ἀγαθὰ )物。

  “聖靈” πνεῦμα ἅγιον ,有此抄本的是:P75, א A, B, C, W, Δ, Ψ, 等大部份可信的主要抄本。
  有異版使用“好靈” πνεῦμα ἅγαθόν ;另有異版:伯撒抄本,使用是“好東西” ἅγαθόν δοίμα ,或 δόματα ἀγαθὰ (好東西),或“好的”ἀγαθὰ 這用於武加大等,但這些異版大多是屬於不可信的拉丁版。

  神的國之臨到當代,顯然必與當代宗教領袖(文士法利賽人、祭司長、撒都該黨、希律黨等)所建立的撒但國度爭戰。而這些被鬼所附之人所表徵的,為撒但所迷惑控制的人們,正虎視眈眈地在對主耶穌及門徒所傳的神國加以攻擊,試探。污鬼(不潔的靈)正是與聖靈對比,屬鬼的與屬神的爭戰不休,故門徒當向父求聖靈內住、充滿,方能在傳神國時能夠識破撒但的各樣詭計和伎倆,也才有神的全副軍裝,成為剛強者,抵擋住牠的詭計,在磨難中能站立得住(弗 Eph 6:11-19),也唯有聖靈之內在引導,才能明白(進入)一切真理(神的話、律法、福音)。

  (約 Joh 16:12-13)因這靈是聖別的,正與主禱主之主題:「願人都尊祢名為聖」相吻合。沒有向聖別的父求賜下聖靈,神的名如何被尊為聖?聖徒之所以成為聖,乃由於靠主耶穌的名和神的聖靈(林前 1Co 6:11 原文),今日,教會對於“求聖靈”之論述,應依《路加福音》對聖靈之論述為主要依據。主耶穌是用聖靈施洗的“基督”(路 Luk 3:16),沒有如同(類似於)路加在《使徒行傳》中所記的聖靈澆灌情況的人,都不是屬基督的,其理在此。

 

【附註】

【第一條件句】
13節 εἰ 加直述語氣(給, δώσει 字根 δίδωμι vifa3s 動詞,直述,未來式,主動,三身,單數,意指“他將給”。),後加任何語氣,表示【第一條件句】,意指現在真實的可能性(Reality),此處用的正是【第一條件句】,這證明父的應許“賜給”是與事實吻合的條件句,而不是【第四條件句】( εἰ 加祈使/期許語氣),與未來較低的可能性(Possibility),參(彼前 1Pe 3:14)。
(加 Gal 5:18) εἰ ..... ἄγεσθε “但假如你們被聖靈引導,你們就不在律法之下”,這也是第一條件句。
(約 Joh 15:20) εἰ ..... ἐδίωξαν “假如他們逼迫了我,他們也將逼迫你們。”這些都是與事實相符合的第一條件句型。

補充【第二條件句】:在(約 Joh 8:42)<Greek>〈 εἰ 加直述語氣,與過去時態—不完成式/過去式。〉,假設之可能性與事實相反(Unreality),事實即:神不是他們的父,他們也不愛耶穌。

補充【第三條件句】:在(約 Joh 3:8) ἐὰν μὴ νίψω σε
(我若不洗你)  〈 ἐὰν 加假設語氣〉,指與未來較高的可能性。

【第四條件句】( εἰ 加祈使/期許語氣),與未來較低的可能性(Possibility),參(彼前 1Pe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