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topic:ramble:chinese_character_learning_study_of_the_word_history

文字學學習——「史」字之研究

講解日期:20220219; 成文日期:20180726; 作者:林義鴻 LYH; 編輯:WCM; 英文名: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 A Study of the Word “History”

解讀文字一般由「形、音、義」三方面著手,形聲字多的漢字,便以「形」為主,「聲」為副,「義」更是其次。於是「望文生義」,猜字大會開始囉。

定義

英文「歷史,history」

根據韋氏大辭典第三版:

1.事實之記載,
2.特指事實之有系統的記載,尤指關於國家、社會、科學、或藝術,而常以哲理的眼光解釋其原因者;歷史;
3.歷史學;記載及解釋往事之學問;
4.成歷史資料之種種事實。

希臘文 historia

英文源自希臘文 historia,原指

  • 1.探索到的知識,打聽來的情況;
  • 2.對打聽到的情況的敘述;敘述、歷史;科學的觀察。

字根 historeoo

  • 1.探尋、探索、觀察、調查;
  • 2.詢問,訪問,打聽;
  • 3.敘述所知的情況,原原本本的敘述。;

此字根原是 histoor

  • 1.形容詞指「熟悉…的,精通…的;
  • 2.名詞指「精通法律的人,審理者:主審人、法官(運動大會)裁判。

希臘人注重「探索、打聽的行動」,以後是「敘述所知」,是精通法律者。此跟東方的歷史,觀點、方向、過程不同。

女性主義者無知可笑之舉

女性主義者反對使用「男性」的 His,要以「女性」的 Her 取代,
所以他們反對使用「History」,而要求改成「Herstory」。

這是對英文來自於希臘文、拉丁文的無知。希臘文不是講「男性的」His,H 它是氣聲。

有關「史」字之研究、探討,諸說紛紜,莫衷一是

王爾敏先生認為

正如王爾敏先生在《史學方法》中的原論“史字”(9-22頁),他列舉出六種說法:

  • 一、許慎「從右持中說」
  • 二、吳大澂「從右執簡說」
  • 三、勞幹「從右持鑽說」
  • 四、沈剛伯「戴筆執簡說」
  • 五、王恒餘「從右持筆說」
  • 六、徐復觀「從右持筆置口前說」

王爾敏先生在文末評語:

“各家共趨之大致途徑,仍多就史字原形與史之原始功能立說。
⋯⋯即各家所費力申釋考辨者,只在上半之「中」形,⋯⋯無非在解答史字上半邊之字形而已。⋯⋯而所運用之方法全然不外推理之解釋,並無一家可以被視為較他人優越,更沒有權力使他人必然接受。
因為「史」自知上半就為何形,原已決定於古人自由意志與普通公約。其基礎建立於習慣之上,而非理性上。
後人考辨所受限制,即基本上不能違背古人之定約,故無法以合理與否做判斷基礎。
且上古「史」字通用共約,定義只能容許一個,中字形制亦必確定只有一義。
諸家所推結論,各爭此唯一之是,真實結果,只容許一個。我輩治史方法,尤在羅列諸說,提供參考。並無法任擇其一,迫使學者接受。
故史字原意若何,仍當就多方參考之中,期待確詁的達成。”(22-23頁,《史學方法》)。

他這種評語等於是說,他沒有採納以上任何說法。他只是提供諸說做參考。所以,史字在他看來,還無確說。他認定史字是古人「通用共約」,是習慣約成,不是理性判斷。但我們並不知道古人對史字的約定為何,所以,史字對我們而言,還是一頭霧水。

沒有結論,並不表示史字真的不可解。而是,學者所費神、費力的解釋與使用的方法,是否有公允的根據與推論的正確。這是各憑本事,讀者也是一樣。

胡澱咸先生認為

胡澱咸先生對於史字的解讀,發表於《甲骨文金文釋林》乙書之首。他認為:

“史就是事。事有刺義。本義為以物臿地。就是象以手持物臿地之意。
卜辭中,史字有三種用法,也就是有三種字義:一、用為「使」;二、義為事;三、官名。
史實是庶事之官。地位卑下。不是掌管歷史記載的。
大史是大事,不是官名。立史就是立事。大事就是祀與戎。大史掌管祭祀,故掌歷史記載。內史掌策命。”

但是他對於「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的偽作,並未提出懷疑(18-20頁),故所引用的,值得商榷。

疑古派是現代顯學,卻是讓人心疑古、是文革的幫凶。

康殷先生認為

康殷認為,史字,即事字之省文。

「事」字,象雙手執柄網、捕捉一豬之狀。甲文乃倒豚之形、極明——用倒豚已被捕捉等意此亦造字常用方法。詳『批論』一章。

在早金(文)中多作( ),⋯⋯在初民漁獵時期,只有這些賴以為生的生產——狩獵才是最重要的事。
中字,省去倒䐁形,只餘手執“中”之形。

蓋史者即管理獵或記載獵果的人。很久以後才由記獵發展為記載國家大事——歷史,和史官。這大約已到了西周中李(?)。

康殷認為中字是指「手用柄網捉豬之形」。這執「柄網」捉豬,可列入以上的第七種說法。(《文字源流淺說》,146-146頁)。

丁福保先生認為

丁福保的《說文解字詁林》:補遺——史字,離不開「手執簡形」或「手執筆形」兩種。又『聞載』指“用時言故”。戴筆待用故。(193頁)。

日本文字學家白川靜先生認為

日本文字學家白川靜先生認為:史字跟殷代的宗教祭祀有關。

“中” 字有兩個字源系統,一為旗竿上下飄著風幡,一為木杆上係有“口”。旗竿意指坐鎮於中軍的將軍的帥旗。
“史” 字裡的 “中” 為後者,形示木杆上綁有 “口” (置有鑄辭的祝咒之器)。 “史” 義示右手高舉綁有 “口” 的木杆,祈拜神靈。
三千多年前的殷王朝,在廟宇中祭祀祖先之靈,屬於所謂 “內祭” 。內祭時舉行的祭祀先王之儀式謂 “史” 。⋯⋯ “史” 本義為先王之祭,但後來義為從事祭祀的人士,亦指記錄祭祀的人士。祭祀的紀錄也稱 “史” ,用來構成 “歷史” 之語。」(《常用字解》,167-168頁,大陸九州出版社2010年出版)。

這種望文生義的解讀法,也自成一說。但把史字當成祭祀先王之儀式,也其獨到之處。

何漢南先生認為

最後,以何漢南先生所著的《古文字探源》來加以總結。他對於史字的解讀非常特別。他認為:

「 “中” 字的物像是「龜甲」, “中” 字缺刻形式,在卜辭中恐怕不只一處,如我們今天所見佚四二五之例。不然的話,周人何以能有類似甲骨文的 “史” 形金文六例?知殷代晚期的“中”字在作 “史” 字形中已有變化,說明後期殷人也不知 “史” 字所以的 “中” 是何物、何意。後面再說 “吏、事、使” 諸字變化時更為明白這點。」(釋 史,77頁)。

他批評許慎的說文解字:

「許氏分史、吏、事為三字,註解也各不相同。說明許氏不知三字本為一字不同時期的不同形式,根本問題是不知該字的本來象形,對發展的各不同過程階段的字形變化也就搞不清楚。」(84頁)。

何氏強調:

「中」字是一切問題的核心,正如白川靜強調「口」字是一切解讀的關鍵。

他又批評羅振玉、王國維二人:

「多年從事古文的研究,既知史是記事者,而竟忘了古簿書即是甲骨片的事實,使江、吳二人之說,不能再推進一步,實為遺憾。」(69頁)。

他說:

「按中字所从的口形,為龜甲口的演化而得,丨即筆,龜甲與筆便可成簿書,就是中,他的取象與取義明白可見。」(70頁)。「史」字即是“記事者”。

約定成俗的習慣捆綁,正如古今宗教傳統或遺傳,改變「正史」,混亂真道,中外一致。

結語

總之,殷商甲骨文是卜筮之文,儒家以易經為卜筮經典。故孔子說道「五十以學易」,成為儒家卜筮之學的大師。儒家的儒字本是與巫術相關的。巫術又是屬於卜筮之學。因此,中國的「中」字即是卜筮「龜甲、筮草」的宗教信仰。此與基督教的聖經所反對的「占卜、觀兆、巫術」等異教是完全一致的(申18:9-14)。

中國人就是「烏龜國家」,視烏龜為神龜之信仰,即是源自殷商龜甲卜卦。而日後陰陽五行繼之,形成中國固有的宗教文化之底蘊。雖然日後儒釋道合流為一,也是離不開此本源窠臼。因此,中國人或稱漢人,實在很難相信真正基督教的真理。

topic/ramble/chinese_character_learning_study_of_the_word_history.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4 -0500 Thu. (10 個月前) 由 127.0.0.1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