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mar:9.2-9.29_20170325

(馬可福音 9:2-9:29)講解

[LYH 紀錄]

  這接續(可 8:22)開始,到十章,都以瞎子為主,三次預言主受難、復活的主題之完美架構。中心點提到耶穌是那位基督,以及他的受難與復活。這樣的受難復活是證明他是基督。但門徒並不明白,重複強調。我們也是如此。被十字架的跟從是極大的代價。

(可 9:1)是代價與鼓勵,彼此互補性的。

三件事是

  • 一、上山變貌(2-8);
  • 二、下山時的討論(9~13);
  • 三、(14-29)的趕鬼,內容很長,七段落上下對稱。

(可 9:2-8)上山變貌

(可 9:2)路加記過了八天,是以猶太人的計算方式;此處是羅馬人的記法,是實際的,有白天有晚上的過了。同一周的同一天(可 8:27; 9:2)在同一安息日後的動作。路加是把預言受難山上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這跟摩西上山一樣,他的臉也發光、有雲彩。耶穌與摩西一樣。此處與(出 34:29)的記法類似。耶穌變貌啟示與摩西上山受啟示一樣,耶穌是第二摩西。

帶三徒,有三次,醫治捱魯女兒,此處,與園中禱告。

變了形像,三次出現:此處、(羅 12:12)、(林後 3:18)主的榮光與主的靈並提,我們有神的靈臨到了,即帕子拿開,即返照出主的榮光,主的靈也不斷在我們裡面改變我們的形像,也有與主相同的形像。耶穌在山上的面貌改變。以及保羅在(羅 12:12,林後3:18),門徒也要相同的變貌。不過這變貌是從我們的心開始,有聖靈的臨到,然後慢慢地改變我們的面貌。最後,我們也跟這位主是相同的。這是保羅的看法,也就是我們每一個門徒都有這樣的盼望。我們盼望我們每一個人也跟我們的主一樣,也像在變貌山一樣,我們的臉、我們的內在,都真的被改變了,跟我們的主是一樣的。

(可 9:3)「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這表示衣服非常地亮。

聖經談到衣服的亮,一般是天使比較多,馬太記耶穌復活後,有天使向門徒顯現(太 28:3),或(可 16:5; 約 20:12)。都談到天使的衣服是發亮的。同樣,當耶穌以後,要升天之前,吩咐門徒要到耶穌撒冷等候聖靈臨到,他們看見主被神接到天上去時,在(徒 1:10),也有兩個人(天使)出現了,衣服也是發亮的(身穿白衣),然後向他們說,你們為何在這裡等候呢(為何站著望天呢?),怎不照主所說的,回到耶路撒冷去等候,等候聖靈的臨到?這些很多地方都談到天使衣服的發白,跟耶穌衣服的發白都一樣。用法都是一樣。(啟 1 章)的那位人子,也是一樣,衣服發光的。(啟 3:4)的得勝者,會賜給他白衣穿;(啟 4 章)的二十四長老也是身穿白衣的。(啟 6:11)的殉道者也是身穿白衣;所以,不論是天使、耶穌、二十四長老、或是以後得勝的門徒、殉道者,不管是誰,他們都穿了白衣。

我講這麼多的白衣,可見,白衣有他的特意存在:穿白衣表示他真的得勝了,在神面前成為神所喜悅的人,才能穿白衣。耶穌在這裡表達他真的得勝了,他在山上預告他的得勝。因為在山上他要談到他的受死、復活。他還沒有作,但在山上先預告了他確實是可以得勝的。他不是按照肉體,因為他的肉體已經改變形像了。他的衣服也改變了,表示這位主,以後照著他在山上所得的啟示,他去做了。如果對比以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詞,和合本的翻譯確實有些問題,經文是強調,我們的主向父禱告說:「如果可以,就把這個杯挪走(神有這個能力把他拿走)。但不要按照我的意願,只要按照我們的父神(你)的意願」。在他還未受難之前,他對這個要去受難到死的地步來講,他還是很有掙扎的。但這種掙扎到最後,他還是得勝的,這才是最重要的;並非一點掙扎也沒有,就死了——這沒有什麼意義。

(可 9:4)在山上的顯現中,有摩西與以利亞,一個是律法,一個是先知。先知跟律法的中心點就在這位耶穌身上,所以,雲彩就臨到了(可 9:7)。雲彩的臨到是在於當彼得他們(本書未記他們睡著了,馬太與路加都有記載),路加提到摩西、以利亞與耶穌對話時所說的內容,和合本未翻出「那是持續的對話,是很長久的對話」;這麼長的對話中間,這三個人可能是爬山太累了,就睡著了。

(可 9:5)結果一睡醒了,就看到怎麼有摩西與以利亞在跟耶穌對話的時候,彼得就會說出:「喔!我們在這裡太好了!讓我們搭三個棚」。這「棚」同住棚節的「棚」字,即搭一個臨時性的可以住的地方。今日,我們說每一年有一個住棚節,猶太人在山下搭個小棚子,紀念雅威拯救他們。在山上,彼得也說讓我們也搭三棚,可住在這裡。因有摩西、以利亞和耶穌都在這裡,真好。有神的榮美,那真是啟示非常的飽足。但講這些話時,雲彩就臨到了。

(可 9:7)雲彩臨到的時候,不是摩西以利亞與耶穌說話的時候,也不是彼得說話的時候,而是他們都講完了的時候。而在雲彩遮蓋他們時,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這種方式等同在西乃山上,神向以色列人說話時,也是一樣,有雷聲、閃電、有密雲在山上(出 19:16)。

然後,有神的啟示、聲音出來了。這啟示的聲音對照馬太、馬可、路加,好像這聲音所說得不太一樣。

  • (可 9:7)「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
  • (太 17:5)「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加上「我所喜悅的」);
  • (路 9:35)「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他」(加上「我所揀選的」)。

最後「你們要聽他」都一樣,但是「我的愛子」、「我的兒子」或「我所喜悅的、我所揀選的」,每個作者編的都不太一樣。這裡反而比較簡單,馬可的變貌山記載是最簡略、最簡單的。但是,就時間的表達,故意要跟前面的「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啟示連結在一起;以及跟下面「下了山的時候」以及在「山下」所發生的事情,這三件事情,他故意要把他們連在一起。都是在說「耶穌的受難、死而復活」相連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這是必要的事情。這種必要門徒要在山上得到啟示,再來,在下山途中,彼此的討論;下山後,看到那真正的記號發生。需要把這三件事情連在一起。我們才知道,耶穌基督的受難,需要這麼複雜的來向我們述說。

耶穌釘十字架到底是甚麼意思?不是那麼簡單、字面上的瞭解而已。

很多人接受:「耶穌基督,他是愛我們的,為我們死的。」這很容易講,但是作者卻要經過這三個段落,讓彼得他們清清楚楚知道這種苦難,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而且這種苦難,不只是耶穌要受,跟隨他的人也要走同樣的路啊!。若只知道耶穌受難了,而我們不要受難。那麼,耶穌的十字架、耶穌的受難,對我們沒有意義啦!他不能夠真的救我們啦!那只是一種心裡安慰而已!所以,馬可用那麼多的篇幅、重複地讓門徒了解,因為門徒以後,也要背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他。如果門徒不瞭解這句話,耶穌釘十字架真的白死了!所以,耶穌釘十字架,也要跟他的人同樣走十字架路,那才能完成神真正的心意。

我看一篇文章說:「什麼榮耀都要歸在這位人子耶穌身上!」

確實,榮耀要歸於他,因為他,我們才有這樣的恩典,但神真正榮光的顯現,即神榮光的滿溢、完滿,耶穌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

子的榮光顯出父的榮光,但父的榮光要達到完滿,達到他榮光真正的飽滿,還要透過以後跟隨子的人,這些門徒,他們以後也能顯出他們應該有的榮光。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顯露我們的榮光。就像剛才所講:「我們要『返照這位主,變成主的形狀,從榮光到榮光。』不是只有子的榮光,還要到門徒的榮光。」所以,我們要「反照主耶穌的榮光」,不是主耶穌的榮光就飽足了。

(可 9:9-13)下山時的談論

(可 9:9)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告訴別人在山上所見的。

在(可 8 章)耶穌也對門徒說過,他的死而復活、山上的變貌,以及摩西與以利亞所說得都不要講。耶穌還沒有完成他的職事之前,耶穌是不是這位基督、是不是要死而復活來證明他是不是這位基督?他統統不要跟任何人講,除了這十二門徒以外。此為非常強調的講法,一直要耶穌復活升天之後,聖靈臨到後,彼得才開始作見證,說耶穌確實透過他的復活,證明他是基督(徒 2 章)。時候未滿足之前,沒有人能承受得住耶穌所講得這些話。

(可 9:10)就連門徒也不瞭解耶穌為何一定要死與復活,是什麼意思?

他們一直在討論。他們也不懂,一直到耶穌真的死而復活,他們才瞭解這十字架的路,為何要這樣。因為照神的公義,神的義要求,耶穌基督一定要去受難。門徒不瞭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這位人子是「大衛的王」。上次談到大衛的王是要在地上掌權的, 在地上從羅馬人的挾制下趕出去,讓他們釋放。是一位風風光光的王,而不是一位受難的王。

(可 9:11)他們問耶穌說:「文士為何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談到以利亞的問題,是引用(瑪 4:5)「以利亞要先來到」。

《瑪拉基書》先警戒百姓跟祭司,第一章到第二章(瑪 1 章, 2 章上),先對祭司說話,祭司違背了神的律法,獻上有瑕疵的祭物,而認為神不計較。他們污穢了神的祭壇;第二章後半段(瑪 2 章下),他指責這些百姓,他們離棄了幼年所娶的妻子,違背了那個約(等同是與雅威所立的那個約)。所以,祭司跟利未人離棄了神跟「利未人」所定的約。而百姓則離棄了神跟「以色列人」所立的約,或當初跟雅各所立的約。即以色列人統統背棄了神的約。第三章開始到第四章(瑪 3-4 章),向百姓啟示,預言的啟示,那位立約的使者要來到。這位要成為他的拯救者。第三章先說「這位使者」要預備道路,為何預備是「因為你們所尋求的主,要進入他的殿。這位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 3:1)。(瑪 4:5)「看哪!雅威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

(可 9:12-13)所以,門徒來問,其實是問瑪拉基書到底在講什麼意思?意義與應驗點在哪裡呢?

我們要瞭解,為何用以利亞作代表?以利亞是在亞哈王的時候,作為先知宣告罪狀的一個人來到以色列人中間。當時,亞哈王是敬拜巴力,離去了雅威真神。把巴力當作雅威(等同神),先知便預言三年半不下雨,作為一種宣告的罪狀,你們背棄了雅威,雅威便不降雨。三年半後,在迦密山上鬥法,鬥法後,透過以利亞的禱告,雨水就又臨到。本來是只有一朵雲,後來是天漸黑,雲下來使整個人淋濕(王上 17 章)。為何要強調這一點?因為約翰的洗禮,也是站在水中,拿了水從上面澆灌下來。這種方式跟以利亞那時的雨降下來,整個人都淋濕了一樣。如同受洗一樣。約翰的洗就像以利亞山上禱告降雨的洗。所以,約翰就是應驗以後的那一位(以利亞)的來到,而這位以利亞的來到,就是約翰。人對他的作為,是什麼的作為?

(可 9:12-13)是福音書獨有的經文。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也任意待他,正如經上所指著他的話(13)。

這是指約翰被希律王所殺害,人是棄絕他的。人棄絕了這位先鋒,人也會同樣棄絕那位要來施行拯救的主。所以說「經上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耶穌在下山時再一次教導門徒,他一定要受苦。不是他自己想要受苦,而是人一定會對他這樣作。因為約翰就這樣受了,耶穌也同樣要受苦。耶穌這樣受了,以後,彼得、雅各、保羅也要這樣受。以後,我們呢?也要受。

(可 9:14-29)趕鬼

架構:七段上下對稱式

此段經文是 a-b-c-d-c-b-a 七段上下對稱式

  • a (14-15) 問與答,耶穌問門徒
    • b (16-18) 門徒的軟弱
      • c (19-20) 主的嘆息無信心與鬼的挑戰
        • d (21-22) 主詢問病況;
      • c (23-24) 主說有信心、就有能力
    • b (25-27) 逐出污靈情況
  • a (28-29) 問與答,門徒問耶穌,禱告(禁食)

a(14-15)辯論,對比 a(28-29)問答禱告

門徒極大的困惑,耶穌來見許多人有文士來跟門徒辯論,主題是因門徒不能趕出污鬼。對比 a(28-29)問答禱告(禁食)門徒不能夠趕出鬼的原因。整個事件的開始跟結束。門徒的問題在禱告,沒有禱告,這樣的鬼趕不出去。

b(16-18)鬼的兇惡與門徒的軟弱,對比 b(25-27)耶穌逐出污靈情況,眾人跑來(25)

鬼的兇惡使門徒沒有力量來對付污鬼,這個鬼太厲害了;同樣對應的是後面的 b(25-27)耶穌逐出污靈情況,眾人跑來(25),耶穌對付那個污鬼。(15)是眾人一見耶穌「就跑上來」問他的安;耶穌看見眾人跑來(25),前面的跑、後面的跑,前後呼應。跑來是因門徒趕不了鬼,後者是跑來了,耶穌就趕出了鬼,前後呼應。

c(19-20)主的嘆息無信心與鬼的挑戰,對比 c(23-24)有信心、就有能力

耶穌兩次談到信心的問題。(19-20)耶穌對門徒信心的不足,他非常的訝異,故提到不信的世代呀!我要在你們這裡到幾時?這是對門徒說的,不是對別人說。他很訝異你們跟隨我到這麼久了,你們竟然沒有能力把這個污鬼趕出去?

(問,門徒沒禱告嗎?答:耶穌說是沒有信心啦!當然信心與禱告是連結在一起的)

耶穌這樣的責備,同樣的 c(23-24)耶穌與父親的對話,他對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是都能」。孩子的父親說:我信,但我信心不足,求主幫助」。耶穌再次挑戰來到他面前的這位父親。能不能趕得出去,不在於耶穌,是在於這位父親是不是信。你求我趕鬼,不是我有否能力趕鬼——(22)你若能作什麼——而是你的懷疑。是在於你有沒有信。「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是都能」,誰是有信心的,不是耶穌的信心,而是這位父親的信心。你只要有信心,你就能夠。

核心 d(21-22)主詢問病況與回答

特別談到這個鬼的問題,「他問他父親:『他得病有多久?』。他答:『從小就開始了,鬼屢次把他扔在水裡、火裡,要滅他』」(21)。

這鬼非常的惡,而且是長期的,很難去對抗;不只是讓他受苦喔!是要滅他的喔!這個鬼就像撒但,撒但是要滅人的,他不是要讓你受苦而已。他是要把你的生命取掉的。要勝過這種撒但,你只有走到最後跟耶穌一樣,你走到死,受難的這一條路,你才能夠勝過這個撒但,他是在強調這一點。今天,撒但是要滅我們的命,但很多不覺得撒但是要滅我們的命,好像我們死是理所當然。但真正能抵擋撒但滅我們命的,只有跟這位主一樣,你要有足夠的信心,願意跟隨到底,你才能跟耶穌一樣經歷死而復活,勝過這個撒但。

最後我要說,這裡提到,當耶穌趕出這個鬼的時候,這個人有一個狀況,好像死而復活的樣子。照和合本好像看不出他是「死而復活」來。其實這是一個死而復活的神蹟。「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說:「他是死了」(26)。他是死了喔!所以,(27 節)說「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扶他起來』的希臘文是說『他復活了他』。耶穌不是扶他起來而已,是耶穌復活了他。耶穌真的再讓這個人死而復活了,然後,「他就站起來了」,「站起來」此字也用在耶穌的復活上。復活用兩個字,一個是「醒了」(他復活了他),人甦醒起來;另一個是「站起來」,原是倒下去,再重新站立、起來,可翻作「復活、復立」。此二字時常互換,用於耶穌復活的事上。耶穌的復活在於我們有沒有足夠的信心。操練門徒其實是操練我們,我們若瞭解耶穌訓練門徒的目的在哪裡,就是讓他們最後跟他一樣,否認自己(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他。這才是耶穌啟示的中心點。


[回應]

人若沒有信,神有能力也因此發不出來

趕鬼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是有信心的,正如主一樣),而是求趕鬼的人是否有信心(正如孩子的父親一樣)。耶穌是能呀!但對方也要能信啊!能力跟信是要平衡的。好比說,神很有能力,對不對?但人沒有信,神有能力也因此發不出來。

問,禱告。耶穌之前帶三徒上山禱告,馬可省略「禱告」二詞,但路加記載「上山去禱告」(路 9:28)。

commentary/mar/9.2-9.29_20170325.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4 -0500 Thu. (9 個月前) 由 127.0.0.1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