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目錄表
《約翰福音》9~10 章(約 9:35-10:6)查經 20240224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0224。
影片資源
結構分析(約 9:35-41)靈性上的盲目
- A、(9:35)耶穌的話
- B、(9:36)被治癒者的問題
- C、(9:37)耶穌的話
- D、(9:38)信仰告白
- C’、(9:39)耶穌的話
- B’、(9:40)法利賽人的問題
- A’、(9:41)耶穌的話
說明
- AA’:耶穌的話。
- BB’:問題。
- CC’:耶穌的話。
- D:信仰告白
經文、看法
Joh 9:35 耶穌聽見了:「他們趕他出到外面。」就找到他後,說:「你持續相信歸於那人子嗎?」
- 耶穌主動去尋找從前瞎眼的人。他並沒有拋棄這個人。
- 沒有一個持續能夠來到我這裏,若不是(除非)那差我來的父吸引他;而我在那末日將使他復活。(約 6:44)
- 人子是耶穌對自己最常用的稱號,這裡強調相信耶穌是「人子」而非和合本翻譯的「神的兒子」
- Q: 當代猶太人所理解的「人子」的意思?
Joh 9:36 那人回應而說:「而他是誰啊?主啊!使我能夠相信歸於他呢?」
Joh 9:37 那耶穌對他說:「你也早已看見他,而那人就是一直同你講論的那位。」
- 在(約 4:26)中,耶穌以類似的方式向撒瑪利亞婦人顯現為彌賽亞,而在 這裡則是人子
Joh 9:38 然而他說:「我現正相信,主啊!」就拜了他。
- 瞎子將敬拜的焦點從會堂轉移到了基督身上。這個人「敬拜」基督表示他接受他為人子/神子
Joh 9:39 那耶穌說:「為了審判,我來到了這一個世界,要使那些一直看不見的人能夠持續看見,而那些一直看見的人可以成為瞎眼的。」
- 這節經文並沒有與(約 3:17)互相矛盾,當耶穌說他不是來審判時,他的意思是定罪不是他的首要目的。他是來拯救失喪的人。對於棄絕耶穌、不接受他話的,必有審判他的
- 那些看不見的人可以看見:那些承認自己靈性盲目的人可以在耶穌裡看見自己有罪,從而接受他的救恩,免受末日的審判。 相反那些一直看見的人可以成為瞎眼的——也就是不承認自己靈性盲目,不認為自己有罪,拒絕耶穌帶來的救恩,就是靈性上的瞎眼
Joh 9:40 從那些法利賽人之中,那些同他在一起的人,聽見這些話,就對他說:「難道我們也是瞎眼的嗎?」
- 耶穌在其他福音書中已經稱法利賽人為瞎子引導瞎子,結果他們都掉進坑里(太 15:14 )
- 但法利賽人自始至終都相信耶穌是一個罪人,他們懷疑治愈是否發生過,他們質疑治癒的方式。儘管他們有屬肉的眼睛,但這並不會讓他們「看見神蹟」(約 4:48)或將醫治視為表明耶穌是世界之光的標記。
Joh 9:41 那耶穌對他們說:「倘若你們先前一直是瞎眼的,你們就一直沒有罪;然而如今你們一直說:『我們持續看見。』你們的那罪持續停留著。」
- 法利賽人之所以瞎眼,是因為他們喜愛黑暗(約 3:19)
- 如果法利賽人承認他們在靈性上是盲目的(從而承認他們需要基督),他們就沒有罪,因為罪會被寬恕。不曉得自己是「靈性瞎眼」的人才使那罪持續停留
結構分析(約 10:1-6)小偷和劫匪、牧人和生人
- A、(10:1)小偷和劫匪(10:1)
- B、(10:2-4)羊的牧人(10:2)
- A’、(10:5)生人 (10:5)
說明
- AA’: 敵人
- B: 羊的牧人
經文、看法
Joh 10:1 我實實在在對你們說:「那一直不由那門進入那羊圈,反倒從別處爬進去的人,那人一直是小偷和劫匪;
- 那門就是彌賽亞,作為門,耶穌提供了進入永生的道路
- 羊圈是用來保護羊群的圍欄,羊群就是以色列人。羊圈入口處有守門人把守,允許真正的牧羊人進入
- 羊群的特色: 容易迷失(我們都像羊一樣迷失了方向;我們各人偏行己路 - 以賽亞書 53:6);2.需要一位牧人來引導;3. 羊聚集在一起,我們也應該
- 小偷和劫匪是指上一章提到的瞎眼的法利賽人,他們偷主的羊
Joh 10:2 然而那一直由那門進入的人,才是那羊的牧人。
- 那羊的牧人不像小偷和劫匪那樣越過圍欄,而是從羊圈中的門進入
Joh 10:3 那看門的人給這人持續開(門),而那些羊持續聽他的那聲音,且他一直按著名字呼喚那屬自己的羊,且持續引領牠們出來。
- 那看門的人只為真正的牧人開門。認出真正牧羊人聲音的羊是真正的 門徒。 這些人對耶穌的教導做出回應。
- Q:誰是那看門的人?
Joh 10:4 每當他趕出那屬自己全部的(羊),他一直走在牠們前頭,而那些羊持續跟隨他,因為牠們早已認得他的那聲音。
- 当牧羊人来临时,他会带领牠們离开羊圈。牧羊人的聲音對他的羊來說很熟悉。這就是他們追隨他的原因,这正是这正是上一章中发生在瞎子身上的事
Joh 10:5 然而牠們決不跟隨生人,反倒將逃離他,因為牠們從未認從那些生人的那聲音。」
- 羊不會跟著陌生人,因為它們認不出他的聲音。真正的信徒不會聽從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或跟隨假教師這樣的牧人
Joh 10:6 那耶穌對他們說這樣的隱喻,然而那些人不曾驗知他對他們所講論的是什麼意思。
討論要點
(約 9:35)
- 「人子」:這是早期抄本(主後 3 世紀)所用的;但後期抄本(主後 5 世紀)就出現使用「神子」,可能是由於《尼西亞信經》之故。
Joh 5:25 |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時候正來到,而現今正是,當這時,那死人們將要聽見那神的兒子的那聲音,且那聽到的人將必活著。 | |
Joh 5:26 | 因為那父怎樣在自己裏面一直擁有生命,祂也照樣賜給那子在自己裏面一直擁有生命。 | |
Joh 5:27 | 且祂已將權柄賜給他去行審判,因為他是人的兒子。 |
LYX: 一般學者看法:用「神子」較強調神的榮耀,用「人子」較強調其要受苦難,即要成就神的旨意。
CCY: 「人子」應是強講其奴僕的樣式。
LYX: 首次出現(約 1:34)施洗約翰為「神的那兒子」作見證,與受苦難無關。 (約 1:51)「人子」作為天梯,是他在世為人的身份。 (約 3:13)「人子」被舉起來,指其「受難」。
(約 9:39)
(約 3:17)「因為那神不是差遣那兒子進入這世界,為要審判這世界,反是為要能夠透過他,那世界被拯救了。」
此處的「那兒子」據(約 3:16, 18)之意,指「那獨一族類的兒子」、「那神兒子的那獨一族類的⋯⋯」,故指「那神的那兒子」,不是為審判,而是為拯救。
同樣類似的說法,參考(約 5:25)「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時候正來到,而現今正是,當這時,那死人們將要聽見那神的兒子的那聲音,且那聽到的人將必活著。」
此處也是將「那神的兒子」與「使人活著」相關聯。
而(約 5:27)則是「人的兒子」與「有權柄去行審判」相關聯。
Joh 5:27 | 且祂已將權柄賜給他去行審判,因為他是人的兒子。 |
Q:為何是「人子」才能擁有「審判權柄」?而不是「神子」?
A:
「人子」是帶著肉體,卻要勝過肉體的軟弱,要經過苦難,並且得勝,成為完全,就因此可以得到審判權,甚至要去審判天使(神的眾子)。
(約 10:1-6)
「那羊圈」指的是「神的律法典章」。
Q:誰是那看門的人?
A:
CCY:認為是「文士、法利賽人、宗教領袖」。
WCM:認為「門」是指出入的途徑,而「看門的人」是把守此途徑者,在當時的現實世界中,「門」本身並沒有識別及把守能力,需要靠「看門的人」,因此在功用上,兩者可視為一體而不可分割。
然而,在經上沒有明確說明「看門的人」是什麼,但只有耶穌自稱是「門」,因此,耶穌在此比喻所要談的重點是「門」,因此「看門的人」就不是其要談的內容。對於比喻,只要著重談論的要點即可,如果比喻者沒有加以解釋,便不必刻意要求找出比喻中的所有對象的意義。因此,本題目可視為是偽命題,不是本文的重點。
Q:(約 9:35-39)談「相信」與「看見」,有何意義?
A:
(35-36)談「相信」,(37)談「看見」,(38)談「相信」,(39-41)談「看見」。
「看見」意味著就要「相信」,若自稱能看見,卻不相信,那麼就是說謊,因為實際上是瞎子,卻自認為是能看見的。
Q:(約 9:41)為何「倘若你們先前一直是瞎眼的,你們就一直沒有罪」?
A:
表示他們明明看見了耶穌醫治了生來瞎眼的人,看見耶穌行了這麼大的神蹟,卻仍然不信耶穌是從神來的工人,這表示他們昧於事實,因為他們明明看見了這神蹟,卻又不信耶穌是從神來的,那麼就顯然是有罪的!
若他們原本是瞎眼的,因他們看不見這神蹟,所以就不能以此來定他們為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