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目錄表
《約翰福音》12 章(約 12:23-36)查經 20240504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0504。
影片資源
- 《約翰福音》查經影片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4QG5GOmPruMYRR7vbcI_IGpWxtTmVPq
結構分析(約 12:12-50)耶穌的時候來到
- A、、人群將耶穌迎接為「民族主義的彌賽亞」(12:12-19)。
- B、、希臘人「想見」耶穌(12:20-22)。
- C、耶穌宣告「時候」已經到來,為了拯救世界(12:23-36)。
- B’、猶太人「拒絕相信」,即使耶穌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12:37-43)。
- A’、耶穌作為「上帝的使者」,被父親差遣來拯救世界(12:44-50)。
結構分析(約 12:23-36)
- A、時候到了,「人子要受榮耀」,即被釘在十字架上(12:23-24)。
- B、凡恨惡自己在這「世界」上的生命的,必保守生命到永生(12:25-26)。
- C、求父拯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正是為這時候來的。父啊,顯明你的名(12:27-30)。
- B’、現在就是這「世界」的審判,現在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12:31)。
- A’、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12:32-36)。
〈譯自 The Genius of John: A Composition-Critical Commentary on the Fourth Gospel by Ellis, Peter F. , P.197 and P.202〉
經文、看法
Joh 12:23 然而那耶穌回應他們說:「那時辰已來到了,為要那人子可以被榮耀。
- 耶穌回答了安得烈和腓力,但沒有說明耶穌願意見希利尼人。
- 耶穌曾多次說過,他的時候還沒有到(約 7:30; 8:20)。他現在聲明「時辰已來到」,標誌著他被釘十字架的時候到了
- 耶穌並沒有因他的死而受到羞辱,相反他會獲得「榮耀」
- Q:希利尼人想見耶穌的事件是他的時辰已來到的記號?
Joh 12:24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倘若那麥子的種子不是落入那地後死了,它仍舊是單一的;然而倘若它死了,它就持續給出許多果子。
- 為了產生超乎一般的的生命,耶穌放下自己的生命(約 10:10-11)。「摩西在那曠野高舉了那蛇,那人子也必須怎樣被高舉,為要那一切相信的人,在他那裏能夠擁有永生。」(約 3:14-15)
- 種子的死亡是隱喻基督之死。種子必須死亡才能繁殖,耶穌必須死才能拯救那些相信他的人的靈魂
- 信徒持續給出許多果子的方式效法耶穌放下自己的生命
Joh 12:25 那一直愛惜他的那生命的人,持續失去生命;而那一直恨惡他的那生命的人,將保守生命在這世界中直到永生。
- 愛惜他的那物質生命的,最終將失去永生
- 在聖經的措辭中,恨可以表示愛得少。如路加福音中耶穌教導他的追隨者必須「恨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路 14:26),他的意思是他們必須愛他們比愛自己更少(太 10:37)
Joh 12:26 倘若任何人持續服事我,就讓他持續跟從我,且我一直是在哪裏,我的那奴僕也一直是在哪裏。倘若任何人持續服事我,那父將必看重他。
- 恨惡他的那生命意味著把生命花在持續服事耶穌上,而不是自己。凡事事奉耶穌的人必須跟從他,就是成為他的門徒,學習他的教導,最終達致基督般完全
- 「我一直是在哪裏,我的那奴僕也一直是在哪裏」—信徒獲得永生就可永遠與耶穌和他的父同在
- 這節經文「我」出現五次。強調我們的主是真正服事的對象。服事耶穌就是服事神。
- 「重看」,和合本譯「尊重」。通常在這個世界上是服事者尊重他們所服事的人,而不是反過來。
結構分析(約 12:27-36a)耶穌談到他的死(待修正)
- A、(12:27-28)耶穌的話
- B、(12:29)人們的反應
- A’、(12:30-33)耶穌的話
- B’、(12:34)人們的反應
- A’’、(12:35-36a)耶穌的話
說明
- AA’A’’: 耶穌的話
- BB’: 人們的反應
Joh 12:27 現今我的那生命早已被激動,而我可以說什麼呢?父啊!請救我吧脫離這一個時辰,但是為這個緣故,我才來到達成這一個時辰。
- 耶穌將面臨肉體的死亡,他為此感到痛苦。
- Q:耶穌感痛苦是因為他在十字架上將與天父隔絕?
- 求父救他脫離這一個時辰,顯示他在十字架上受死的內心掙扎
- 透過強調「但是」,耶穌放棄了不走上十字架的假設而決心遵行神的旨意。
Joh 12:28 父啊!請榮耀祢的那名。」於是出自那天上的聲音來(說):「我已榮耀了,且我將要再次榮耀。」
- 耶穌關心父神之名的榮耀。他願意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因為這會榮耀父神的名。
- Q:如何理解耶穌的死是他父神的榮耀的關係?是透過父神使耶穌從死裡復活?
Joh 12:29 於是那站著的群眾也聽見說:「發生雷轟了。」另有人說:「天使已經對他講說了。」
-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神的聲音。一些人聽到雷聲大作,有些人則聽到天使對他說話。只有那些受到神啟示的人才能聽到和理解
- 經文沒有說明他們理解耶穌所接受的是什麼信息
Joh 12:30 耶穌回應而說:「這一個聲音發生,不是為著我緣故,反是為著你們緣故。
- Q:如果群眾不明白所說的內容,那麼這個聲音怎麼可能是為了群眾呢?還是說經文強調神直接地對耶穌說話? 但群眾並沒有意識到是父神在說話?
- 「而那差遣我的父,這位早已為我作見證了。你們從來未曾聽過祂的聲音,也從未看過祂的形貌」(約 5:37)
Joh 12:31 現今一個審判是屬這一個世界;現今這一個世界的那執政者將被趕到外面。
- 耶穌的死亡將對這個世界帶來審判。世界將因拒絕基督而受到審判。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將對撒旦進行趕逐
Joh 12:32 至於我,倘若我從那地上被舉起,將會吸引萬人到我自己這裏。
- 從地上被舉起就是指耶穌被釘十字架,不是指他的升天。
- 「吸引」表示人無法自主地來到基督面前;由於罪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他們需要被神吸引。沒有人能主動來到天父面前
- 「萬人」意味著任何民族的人都可以歸向基督,沒有跡象表明只有選民才會被耶穌吸引。
Joh 12:33 然而他說了這話,就是以記號指明,他將要以何種的死亡而死。
- 這是耶穌將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暗示,這意味著他將被羅馬政府處死。因為羅馬政府才有執行死刑的權力,但猶太人並沒有(他預先知道他不會被猶太人用石頭砸死)
Joh 12:34 於是那群眾回應他(說):「我們從那律法中聽見:『那基督一直存到那世代。』而你怎樣一直說:『那人子必須被舉起呢?誰是這一人子呢?」
- 群眾是那些相信耶穌是基督的人之一(約 12:13)。群眾明白耶穌被舉起意味著他的死,但他們認為基督一直存到那世代,因此他們認為基督不可能被釘十字架
- 儘管耶穌在說到自己被從地上舉起來時並沒有稱自己為人子(約 12:32),但他在之前的時候確實稱自己為人子(約 12:23)。
- 這是福音書中唯一一次人子這名詞被耶穌以外的人使用
- 「誰是這一人子呢?」,耶穌好像並沒有回答,但在下一節提到他是「那光」
Joh 12:35 那耶穌告訴他們:「那光在你們之中是尚且還有一些時間。當你們仍然有那光時,應當持續行走,免得黑暗抓住你們。而那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從未知道他一直走到哪裏。
- 「那光」被釘十字架還有不多的時間,群眾與耶穌在一起的機會是有限的。
- 「當你們仍然有那光時,應當持續行走」,群眾要相信耶穌是光並按他的教導和神的旨意行事為人
- 「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指的是不信的人(弗 5:8; 帖前 5:5)
Joh 12:36 當你們仍然有那光時,應當持續相信歸於那光,為要你們可以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講論了這些話,而離開後就從他們之中隱藏了。
- 在聖經的語境中,成為某人的兒子,就是分享他們的特質。
- 成為光明之子就是要效法耶穌
- 耶穌勸告群眾在他們有機會的時候要相信那光,以免陷入永恆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