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joh:joh_c12v23_c12v36_20240504

《約翰福音》12 章(約 12:23-36)查經 20240504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0504。

影片資源

結構分析(約 12:12-50)耶穌的時候來到

  • A、、人群將耶穌迎接為「民族主義的彌賽亞」(12:12-19)。
    • B、、希臘人「想見」耶穌(12:20-22)。
      • C、耶穌宣告「時候」已經到來,為了拯救世界(12:23-36)。
    • B’、猶太人「拒絕相信」,即使耶穌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12:37-43)。
  • A’、耶穌作為「上帝的使者」,被父親差遣來拯救世界(12:44-50)。

結構分析(約 12:23-36)

  • A、時候到了,「人子要受榮耀」,即被釘在十字架上(12:23-24)。
    • B、凡恨惡自己在這「世界」上的生命的,必保守生命到永生(12:25-26)。
      • C、求父拯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正是為這時候來的。父啊,顯明你的名(12:27-30)。
    • B’、現在就是這「世界」的審判,現在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12:31)。
  • A’、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12:32-36)。

〈譯自 The Genius of John: A Composition-Critical Commentary on the Fourth Gospel by Ellis, Peter F. , P.197 and P.202〉

經文、看法

Joh 12:23 然而那耶穌回應他們說:「那時辰已來到了,為要那人子可以被榮耀。

  • 耶穌回答了安得烈和腓力,但沒有說明耶穌願意見希利尼人。
  • 耶穌曾多次說過,他的時候還沒有到(約 7:30; 8:20)。他現在聲明「時辰已來到」,標誌著他被釘十字架的時候到了
  • 耶穌並沒有因他的死而受到羞辱,相反他會獲得「榮耀」
  • Q:希利尼人想見耶穌的事件是他的時辰已來到的記號?
  • [回應]
    • LYH:以(30-33)「將會吸引萬人到我自己這裏」這點確實與「外邦人想見耶穌」有關。
    • LYX:有些註釋家的內容類似。
    • WCM:「記號」是用在(32-33)「人子要被舉起」。而「時辰」是與時間相關,當時正是逾越節期,其意義是「逾越的羔羊」,表明救恩意義。而「吸引萬人」(32)是指救恩要臨到外邦之意。
    • LYH:(約 10:16)「另外有羊,要合成一群」,這也可解為「外邦人」。
    • LYX:(約 7:33-35)談到耶穌要離開,就有人猜想,他是否要到外邦地?而當時是住棚節期第八日(約 7:37)。
  • [討論]Michael Rood 提出,耶穌傳道時間只有一年,70 週。並且四福音認為也是沒有矛盾差異。
    • LYX:聖經沒有強調耶穌傳道的時間長度。且聖經作者有不同的觀點及方向,存在不同也是可以接受的。不應刻意強調要保持一致。
      • 例如:對於自死的、撕裂的,在摩西五經上有不同說法。
        • (利 Lev 17:15)凡吃自死的、或是被野獸撕裂的、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必不潔淨到晚上、都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到了晚上、纔為潔淨。

Joh 12:24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倘若那麥子的種子不是落入那地後死了,它仍舊是單一的;然而倘若它死了,它就持續給出許多果子。

  • 為了產生超乎一般的的生命,耶穌放下自己的生命(約 10:10-11)。「摩西在那曠野高舉了那蛇,那人子也必須怎樣被高舉,為要那一切相信的人,在他那裏能夠擁有永生。」(約 3:14-15)
  • 種子的死亡是隱喻基督之死。種子必須死亡才能繁殖,耶穌必須死才能拯救那些相信他的人的靈魂
  • 信徒持續給出許多果子的方式效法耶穌放下自己的生命

Joh 12:25 那一直愛惜他的那性命的人,持續失去她(性命);而那一直恨惡他的那性命的人,將保守她(性命)在這世界中直到永遠的生命(永生)。

  • 愛惜他的那物質生命的,最終將失去永生
  • 在聖經的措辭中,恨可以表示愛得少。如路加福音中耶穌教導他的追隨者必須「恨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路 14:26),他的意思是他們必須愛他們比愛自己更少(太 10:37)

Joh 12:26 倘若任何人持續服事我,就讓他持續跟從我,且我一直是在哪裏,我的那奴僕也一直是在哪裏。倘若任何人持續服事我,那父將必看重他。

  • 恨惡他的那生命意味著把生命花在持續服事耶穌上,而不是自己。凡事事奉耶穌的人必須跟從他,就是成為他的門徒,學習他的教導,最終達致基督般完全
  • 「我一直是在哪裏,我的那奴僕也一直是在哪裏」—信徒獲得永生就可永遠與耶穌和他的父同在
  • 這節經文「我」出現五次。強調我們的主是真正服事的對象。服事耶穌就是服事神。
  • 「重看」,和合本譯「尊重」。通常在這個世界上是服事者尊重他們所服事的人,而不是反過來。

結構分析(約 12:27-36a)耶穌談到他的死(待修正)

  • A、(12:27-28)耶穌的話
    • B、(12:29)人們的反應
  • A’、(12:30-33)耶穌的話
    • B’、(12:34)人們的反應
  • A’’、(12:35-36a)耶穌的話

說明

  • AA’A’’: 耶穌的話
  • BB’: 人們的反應

Joh 12:27 現今我的那性命早已被激動,而我可以說什麼呢?父啊!請救我吧!脫離這一個時辰,但是為這個緣故,我才來到達成這一個時辰。

  • 耶穌將面臨肉體的死亡,他為此感到痛苦。
  • Q:耶穌感痛苦是因為他在十字架上將與天父隔絕?
  • [回應]
  • 「耶穌感痛苦」
    • 經文不說他感到痛苦,而是說他的性命(魂)被激動,這是指情緒上的不平靜。
    • 註約12:27 激動:同(約 5:7)那水被攪動;(約 11:33)「憤慨且激動」。
    • 耶穌是甘願為羊捨命,並不因此痛苦(約 10:17-18)「這緣故,那父持續愛我,因為我持續放棄我的那性命,為使我可以再次領受那性命。⋯⋯我一直有權柄放棄那生命,且我持續有權柄再次領受那性命。」
  • 「與天父隔絕」
    • 「我的那神!我的那神!你為什麼已離棄我?」(太 27:46; 可 15:34)
    • 但是(路加)和(約翰)並非如此。(約 19:26-30)只說了四句話,即「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我渴了」、「成了」。
    • 很多人試圖要用《四福音合參》去簡化福音書內容,是「系統神學」的方式,並不符合聖本文。應該用「聖經神學」的方式才好。
  • Q:耶穌早已被激動?
    • 從(約 11:33)復活拉撒路事件時,耶穌被激動。因為眾人不明白耶穌擁有復活和生命,且他將要受難。
    • 門徒和眾人不明白耶穌要受難,反而把耶穌當作登基的君王,以為要成為趕逐外邦人的大君王,卻不明白耶穌是要受難!
  • 求父救他脫離這一個時辰,顯示他在十字架上受死的內心掙扎
  • 透過強調「但是」,耶穌放棄了不走上十字架的假設而決心遵行神的旨意。

Joh 12:28 父啊!請榮耀祢的那名。」於是出自那天上的聲音來(說):「我已榮耀了,且我將要再次榮耀。」

  • 耶穌關心父神之名的榮耀。他願意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因為這會榮耀父神的名。
  • Q:如何理解耶穌的死是他父神的榮耀的關係?是透過父神使耶穌從死裡復活?
  • [回應]
  • Q:病和死是榮耀?
    • (約 12:27-28)耶穌受難,就是榮耀父。
    • (約 11:4)病、死,是為了神的榮耀。(約 11:40; 12:16, 23, 28, 31, 32),「對彼得⋯⋯是指示以怎樣的死,他將榮耀那神」(約 21:19)。
    • 上十架、受難,不是受羞辱,而是得榮耀。
    • 主受難,是先為了神的榮耀,即去榮耀神,之後父神會榮耀子。
    • 跟從主的人,也和主一樣,先去榮耀父,父也會看重他。「倘若任何人持續服事我,那父將必看重他。」(約 12:26)。

Joh 12:29 於是那站著的群眾也聽見說:「發生雷轟了。」另有人說:「天使已經對他講說了。」

  •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神的聲音。一些人聽到雷聲大作,有些人則聽到天使對他說話。只有那些受到神啟示的人才能聽到和理解
  • 經文沒有說明他們理解耶穌所接受的是什麼信息

Joh 12:30 耶穌回應而說:「這一個聲音發生,不是為著我緣故,反是為著你們緣故。

  • Q:如果群眾不明白所說的內容,那麼這個聲音怎麼可能是為了群眾呢?還是說經文強調神直接地對耶穌說話? 但群眾並沒有意識到是父神在說話?
  • [回應]
  • 「這聲音是為著群眾而發」,是類似於西乃山頒布律法時的雷聲,也是為著百姓而發的。
    • 西乃山下的百姓看待山上的摩西,類似於群眾看待耶穌。
    • 西乃山下的百姓看待山上的摩西,認為摩西「延遲下山」原文意是「羞愧隱藏」。百姓怕聽神的聲音,不敢與神對話,而要求摩西與神說話再傳達就好。
    • 周圍群眾聽不懂神的聲音,類似於耶穌向保羅顯現時,只有保羅明白意思,周圍的人也不懂意思。
    • 耶穌曾說:「你們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見。」
    • 經上說:「神任憑人心剛硬」,也說:「神把人交在剛硬中」,主因是人不願意去除心的剛硬,不願意順服神除去剛硬。例子:法老王。
  • 「而那差遣我的父,這位早已為我作見證了。你們從來未曾聽過祂的聲音,也從未看過祂的形貌」(約 5:37)

Joh 12:31 現今一個審判是屬這一個世界;現今這一個世界的那執政者將被趕到外面。

  • 耶穌的死亡將對這個世界帶來審判。世界將因拒絕基督而受到審判。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將對撒旦進行趕逐

Joh 12:32 至於我,倘若我從那地上被舉起,將會吸引萬人到我自己這裏。

  • 從地上被舉起就是指耶穌被釘十字架,不是指他的升天。
  • 「吸引」表示人無法自主地來到基督面前;由於罪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他們需要被神吸引。沒有人能主動來到天父面前
  • 「萬人」意味著任何民族的人都可以歸向基督,沒有跡象表明只有選民才會被耶穌吸引。

Joh 12:33 然而他說了這話,就是以記號指明,他將要以何種的死亡而死。

  • 這是耶穌將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暗示,這意味著他將被羅馬政府處死。因為羅馬政府才有執行死刑的權力,但猶太人並沒有(他預先知道他不會被猶太人用石頭砸死)

Joh 12:34 於是那群眾回應他(說):「我們從那律法中聽見:『那基督一直存到那世代。』而你怎樣一直說:『那人子必須被舉起呢?誰是這一人子呢?」

  • 群眾是那些相信耶穌是基督的人之一(約 12:13)。群眾明白耶穌被舉起意味著他的死,但他們認為基督一直存到那世代,因此他們認為基督不可能被釘十字架
  • 儘管耶穌在說到自己被從地上舉起來時並沒有稱自己為人子(約 12:32),但他在之前的時候確實稱自己為人子(約 12:23)。
  • 這是福音書中唯一一次人子這名詞被耶穌以外的人使用
  • 「誰是這一人子呢?」,耶穌好像並沒有回答,但在下一節提到他是「那光」

Joh 12:35 那耶穌告訴他們:「那光在你們之中是尚且還有一些時間。當你們仍然有那光時,應當持續行走,免得黑暗抓住你們。而那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從未知道他一直走到哪裏。

  • 「那光」被釘十字架還有不多的時間,群眾與耶穌在一起的機會是有限的。
  • 「當你們仍然有那光時,應當持續行走」,群眾要相信耶穌是光並按他的教導和神的旨意行事為人
  • 「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指的是不信的人(弗 5:8; 帖前 5:5)

Joh 12:36 當你們仍然有那光時,應當持續相信歸於那光,為要你們可以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講論了這些話,而離開後就從他們之中隱藏了。

  • 在聖經的語境中,成為某人的兒子,就是分享他們的特質。
  • 成為光明之子就是要效法耶穌
  • 耶穌勸告群眾在他們有機會的時候要相信那光,以免陷入永恆的黑暗
commentary/joh/joh_c12v23_c12v36_20240504.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5/04 04:23 -0500 Sat. (7 個月前) 由 wcm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