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gen:gen_c3v1_c3v13_20220625

〔創世記註解〕(創 3:1-13)

作者:林義勳 LYX; 補充:林義鴻 LYH; 初稿日期:20220620; 補述定稿;20220622; 講解日期:20220625、20220709; 輸入:WCM; 編輯:WCM; 英文名:Genesis 3:1-13.

壹、架構分析

一、(創 3:1-13)經文用詞對應方式結構分析

  • A、(1a)那蛇成為狡猾
    • B、(1b-6)她摘取吃了,又給了她男人,與她同在的,而他吃了
      • C、(7-8)二人眼睛被打開知道:他們赤裸的,聽到雅威神聲音就隱藏自己
        • D、(9)雅威神對那人呼喚,且對他說:「你在哪裏?」
      • C’、(10)我在園中聽見祢的聲音,就害怕,因我是赤裸的,便隱藏自己
    • B’、(11-12)那人說:祢賜與我同在的女人從那樹中給我,我就吃了
  • A’、(13)那蛇誘惑我
  • A:A’ 「蛇成為狡猾」對應「蛇誘惑」。
  • B:B’ 「她和與她同在者吃了」對應「與我同在者給我吃了」,都是在描述違律的過程。
  • C:C’ 「眼開、知道、赤裸、聽見聲音、隱藏自己」對應「聽見聲音、害怕、赤裸、隱藏自己」,都是在描述違律後的結果。
  • D 中心意旨:「神的呼喚」。

二、(創 3:1-13)描寫敘述方式結構分析

  • A、(1-5)對話:蛇引誘女人過程
    • B、(6-8)陳述:二人犯罪過程
  • A’、(9-13)對話:神審問二人過程

三、(創 3:1-6)蛇引誘始祖犯罪(試誘)

  • A、(1)那蛇成為狡猾,要引誘始祖犯罪而對女人說話
    • B、(2)女人說:出自那園子樹的果實,我們可以吃
      • C、(3)女人說:出自它的,你們不可吃,不可摸,免得死亡
      • C’、(4)蛇說:你們必定不會死
    • B’、(5)蛇說:出自它的,在你們吃的日子,你們雙眼就被打開
  • A’、(6)女人見:樹是令人喜悅,使人有智慧;摘取吃了,且給她男人吃
  • A:A’ 「蛇的狡猾、對女人說話」對應「女人想成為有智慧,對男人行動」。
  • B:B’ 「園中果實都可吃」對應「吃了就眼開如神」。
  • C:C’ 「不可吃、不可摸、免得死」對應「一定不死」。

貳、文詞特點

一、「神」

1、全段落出現次數

  • 全段落「雅威神」出現五次(1, 8, 8, 9, 13),「神」出現三次(1, 3, 5)。
  • 在女人和蛇述說時僅用「神」而不用「雅威神」,有學者特別強調:「雅威」一詞不能在犯罪者口中出現,因它是盟約用詞,不可出自背約者口中。
    • 女人和蛇對話之時,尚未吃下善惡知識樹果,但是否由於女人與蛇對話這件事本身就是錯誤的?的確!女人作為身體的角色,按理不應出頭去與蛇說話,而應交由男人為首來決定、說話。

2、全章「雅威神」出現九次,分三段落出現

  • a、(創 3:1-8)首尾出現於違律過程。
  • b、(創 3:9-19)出現於對男人、女人、蛇的詢問與裁罰中。
  • c、(創 3:20-24)出現於神對始祖最後處置上。

二、經文的省略法和擬人法

1、省略法

  • 文中的對話(創 3:1-5)和(創 3:9-13)都非常簡潔,省略許多讀者能意會的內容,不再提說,而將主要出差錯的地方記載下來。

2、擬人法

  • 蛇像人能說話(創 3:1),神像人在園中行走(創 3:8)。

3、用詞的相似法

  • 希伯來文「狡猾」與「赤裸」(創 2:25)是子音相似的。
  • 「風」即「靈」(創 3:8),如(創 1:2)神的靈是翱翔(翱翔是分詞法)、(創 3:8)風是來去(來去是分詞法)。

參、詮釋

A、(創 3:1-5)焦點:對神話語的解釋

一、(創 3:1)

1、狡猾 ‘aruwm(HB6175)

  • 來自動詞的被動分詞,成為陽性名詞。
  • a、字源動詞:‘aram(HB6191),有兩面含意,正面指精明,有智慧(箴 15:5; 19:25);負面指狡猾、奸詐(撒上 23:22; 詩 83:3)。
    • 《LXX》多以 πανουργια(GK8334)譯之,意為準備好去行任何事。新約中出現於(路 20:23; 弗 4:14; 林前 3:19; 林後 4:2; 11:3)。指以訛詐和懷有詭計等惡意的行事。
  • b、本詞有自顯精明、狡猾之意(被動態)。聖經出現 11 次,除本處外,另出現在(伯 5:12; 15:5)都譯為狡猾人、詭詐人之負面意。
    • 以及出現在(箴 12:16-27:12)八次都譯為通達人之正面意。
  • c、本字的音,一方面相似於(創 2:25)赤身露體 ’arom,另一方面相似於(創 3:14)咒詛 ’arur。其用意都與兩者有關。
  • d、蛇的「狡猾(精明)」以致去引誘女人要獲得「智慧」(創 3:6);而女人為要有智慧,結果是「赤身露體」(創 3:7),因而她說是蛇「引誘」她(創 3:13),最終神「咒詛」蛇(創 3:14)作為對蛇的結局。經文使用一循環結構來描述古蛇。
  • e、本句「蛇成為狡猾」其主要動詞是 hayah(HB1961),是屬於 be 動詞,常譯為「是、變成、發生、存有、產生」等。《LXX》譯作 ην 「已經是」。本句譯作「成為」,表示牠原是神造的,是美好的,卻成為撒但的工具,以致牠的精明、通達,就變成狡猾、詭詐。

2、「神豈是真說……?」

  • a、以兩個連接詞開始的句子,
    • 第一個連接詞 ’aph(HB637)「也是、雖然、何況」,在此當副詞「此外、的確」,
    • 和第二個連接詞 kiy(HB3588)「因為、既然、當、但是(在否定之後)」,在此亦可當副詞「既然」。
  • b、「豈是真的」此譯法在聖經中僅有此處如此,其他處的譯法為「既然這樣」(伯 9:14)、「何況」(箴 11:31; 申 31:27)等大多數經文。
    • 《LXX》用 τι οτι 「因神怎麼說……?」、「那麼神說什麼……?」。
  • c、《TWOT》對 ’aph(HB637)提出三種用法:
    • ①綜合用法:是的、誠然。
    • ②條件用法:當……,後接 kiy 時(箴 11:31)。
    • ③疑問用法:神豈是真說(創 3:1)僅此出現。

3、蛇的描述,顯出其特性

  • a、牠是神造的活物。用詞:「那野地活物的全部」,同(創 2:19)。
  • b、牠是成為狡猾,而非神造祂是狡猾。也暗示撒旦的由來。
  • c、牠會說話,表明牠擁有智慧如人一般。
  • d、牠知道神與亞當的對話內容,表牠也能通曉神的話。
  • e、牠故意曲解神話語的意思,且改變違背神命令後的結果。此象徵以色列中的假先知,引誘選民離棄神律法。(參見申13:1~3)
  • f、擬人化的蛇,就是在教導讀者認識牠即是那撒但、魔鬼。

4、初步探討蛇對女人說話的用意

  • a、「’aph kiy 各種樹的果子都不可吃」
    • 若這話是「肯定句」,譯作「既然這樣,各種樹的果子都不可吃。」則表達牠對神命令的解釋。
    • 若這話是「疑問句」,譯作「豈是真的,各種樹的果子都不可吃?」則表達牠要女人回答牠所提錯誤問題的解釋。
  • b、(創 3:2-3)女人的回答,是試圖反駁蛇的說法,卻露出她對神命令的理解錯誤,造成蛇有機可乘。
  • c、(創 3:4-5)蛇對女人的解釋,加以誘導,並再解釋「吃了會死亡」背後的深意,將矛頭指向神,指出神會嫉妒人和祂一樣擁有善惡的解釋權,因而阻止人去吃善惡知識樹的果子。
  • d、神說:「都應當吃,但有一樣不可吃。」蛇說:「每樣都不可吃。」這兩句話都是強調語氣,在邏輯上並不矛盾,但在禁令的目的上和事實上是互相牴觸的。這是故意曲解神的話,正如撒旦對耶穌引用的話上。(太 4:6)「因為早已被寫下:『為你,祂將必命令祂的那些使者,且用雙手將托住你,免得你使你的那腳碰在石頭上。』」

二、(創 3:2-3)

1、由女人回應蛇,而非經由男人回應

  • 首先這在次序上錯誤了,如同教會取代基督說話,自行制定經典和信經,以立信條。
  • 經文未提及女人有無詢問其男人,而急於辯解自己對神命令的理解,似乎顯出她有要遵守神命令。但對於命令的背後要保護他們的本意,卻不完全理解,因而在話語中有所增添和刪減,以致造成蛇可以進一步引誘她。
  • 此正如第二世紀以後的外邦信徒,受到來自猶太教排斥與攻擊,就自行急於反駁,對基督的身分提出見解,以致才有神觀的探索與解釋。同樣教會也落入相似困境,對新約聖經產生諸多錯誤的觀點,卻不再依靠聖靈的教導。

2、女人回答內容的更動

  • a、「出自園的,務必要吃」減少為「出自園的,可以吃」。
  • b、「出自善惡知識樹的,不可吃」增添為「出自那樹的,不可吃,不可摸」。
  • c、「因吃的日子必定要死」改變為「免得死亡」。

3、探討女人回答內容的更動意義

  • a、由強調語氣「務必要吃」,減輕為一般語氣「可以吃」,這是「放鬆要求」的情況。
    • 這是將「務必要遵行的要求」減輕成「勉勵式的要求」。
    • 例如:將「守第七日為安息日」改成「將某一日視同安息日,不限於第七日」;
    • 例如:將「守安息日」改成「記念安息日即可,不必嚴守」。
  • b、禁戒命令「不可吃」增添為「不可吃,不可摸」
    • 如此使得這命令更加嚴厲,更難以遵守,更加讓人產生畏懼,以致失去明白禁令背後的保護意義,更難以領會神的愛。女人也由此句話成為立法者。
    • 這種增添禁令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神的律法原定「在安息日禁止生火、拾柴火」,被增添為「在安息日禁止開車、開燈、打開電器開關、點火等」。增添禁令的背後原因可以是出於人的敬畏之心,如猶太人對律法的態度一樣,看似美好實是阻礙人親近神。
    • 關於「畏懼」,適度的畏懼可以建立正確的關係,過度的畏懼則產生隔閡,這成為蛇利用的弱點,牠只要消除女人所怕的,就可以鼓動女人改變其心意。
    • 由這句話顯示女人不敢犯罪是因罪會帶來刑罰,而非是因她愛神,或因罪本身就是惡的。而討神喜歡的,就會厭惡那惡。
  • c、強調語氣「必定死」更改成「免得死、恐怕會死(可能死,但不一定死)」,將命令方式更改成勸勉方式,這等變更神的誡命,便否認了違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而使人萌生僥倖心理,以致不全心專注地去持守。
  • d、女人口中不說「善惡知識樹」,卻說「在園子中間的」
    • 按(創 2:9)在園子中間的「有生命樹和善惡知識樹」兩種,因此女人所說的,似乎是「模糊焦點」?反而是由蛇將之解釋為「如神知善惡」,因此,誡命的解釋權便完全由蛇掌握了。
  • e、女人對神律法的更動,將一些看以細節的部分,經由忽略(各種樹)、減輕(當行的義務)、增添(神未曾有的要求)、變更(刑罰的嚴重性),顯出她懷疑神的愛,感覺神大過苛求,以致自己另立規則,制定新律法,她可被視為一位立法者。
  • 女人所犯的如猶太人以傳統地位去取代神話語的本意,也由今日基督教傳統所承繼了。摩西的律法,被基督教所謂的「新律法」所取代。

三、(創 3:4-5)

1、蛇的回答是緊抓漏洞

  • 蛇對女人的回答,是緊抓女人話中的漏洞,也如同女人的說話方式(忽略、減輕、增添、變更)去照樣回答女人,這顯出了牠的智慧。

2、蛇的回答,以神為藉口

  • 在蛇回答的第二句中,仍以神為藉口,正如撒但試探耶穌時,也引用神的話為藉口(太 4:6; 路 4:10:11),才有誤導的效果。

3、蛇回答內容的更動

  • a、由「免得死」的僥倖,變更成「一定不會死」。文法上是由不定語氣,變更成強調語氣。
  • b、將「神保護的誡命」,曲解成「神嫉妒人像祂」。用詞意味:神是知道、神會知道……。
  • c、增添「吃的日子可以打開雙眼,得著智慧」,成為最大誘惑。
  • d、最後一句「如神知善惡」,則減輕人的內疚,抬高人的地位。

4、探討蛇說話內容的背後意義

  • a、將犯罪的結果更動,使刑罰失去警戒目的,也使人誤解禁戒命令的嚴重性。
    • 例如:不守安息日必要打死,今日成為「不守也無刑責」。今日信徒同樣被教導違反律法不會被神定罪。
  • b、「神是知道的」(這是按分詞法的另譯,原譯:神是知道),對比「你們成為如神知道……的」。
    • 這是將人抬高,擁有神的權柄和地位,正如撒但應許耶穌,拜牠就有榮華富貴。
    • 先前創二章論述曾提到,既然人可以對萬物命名,判斷是否為其配偶,也能區分神所規定可吃及不可吃之物,這就表明了人具有神所賦予的智慧及判斷力。既然能分辨「是否可吃,是否為配偶」,自然具備分辨「是否可行」也就是「分辨善惡」的能力。具備此能力的條件只是基礎,仍要正確地去實行此能力,以驗證確實具備了此能力,如此才算完全。
    • 這蛇將人原先已具有的能力,謊稱要吃了以後才能得到,以此欺騙人,誘使人去違犯禁令,反而鑄下大錯,與神立法的本意背道而馳。
  • c、曲解了頒布誡命的用意
    • 蛇將問題引到「是神本身的因素」,是神害怕人會和祂一樣成為神,亦即是神的忌妒。牠故意曲解神頒布誡命的用意,說成是為了保護神自己,而非是要保護人。
    • 蛇的話中事實上隱藏一些內涵,牠不明講,要由女人自己從牠的話中去受迷惑。蛇說:「神知你們將如神……」,這隱藏:神事實不願你們成為神,如神一樣。就如神說:「你們不可吃」,背後隱藏:你們不可成為神,如我一樣。
    • 正如今人亦云:「頒布律法本非神心意。」因此律法就被其說成是可有可無的,失去了裁決的準則。詳解參見本注解3:11的內容。
  • d、「睜開雙眼」之意
    • 「睜開雙眼」用於人,表示人因眼開而明白事物,如智慧之人。
    • 神非願意要人成為愚頑,只是關鍵在於,得著智慧的途徑是否正確!
    • 絕不是像蛇一樣,透過成為「狡猾」的方式來取得。
    • 此等透過違背律法的方式,而得到「罪的知識」,這就如同竊取神的智慧,等於奪取神的榮耀一般。
    • 得智慧本是好事,但若是透過違背律法而得,就是「作惡以成善」,是不應該的。
  • e、「能知善惡」
    • 「知道」以分詞法呈現,如「神是知道的」,有辨識善惡之意。
    • 由(創 3:22)神的判詞表明,這是可以成為事實,但卻不是神要的模式去得到。
    • 神的心意並不是只要結果,更要看重過程。由過程中能驗出人的真信心、真順服。
    • 對於所頒布的誡命,人若遵守之,也能從中因其信心被驗證,如火煉精金,也能夠得著分辨能力,又不越過神的權柄,正如耶穌受試探合格後,就有天使來服侍他(太 4:11)。

B、(創 3:6-8)焦點 :犯罪的誘因與罪後的行動

一、(創 3:6)女人的決定和行動

1、墮落四部曲

  • 女人的四個動作:「看、取、吃、給」;。

2、女人獨立自主的行為

  • 在女人作動作的背後,蛇好像消失了,這表明是她獨立的行為,責任不可推卸。

3、女人首次動作用「女人看見:……美好的」,如同神對所造之物的評判「神看:美好的」

  • a、作為食物是美好的:肉體的情慾;
  • b、對於雙眼是可羨慕的:眼目的情慾;
  • c、樹令人喜悅,使人有智慧:今生的驕傲;
    • 「有智慧」sakal(HB7919),使役不定詞,有行事謹慎、精明之意。

女人使用自己的「判斷標準」,不願意服從神的「判斷標準」,換句話說,女人自己「出頭」,而不願意服在神所定的「頭(男人)」之下,這就是不服神所定的次序。新約中對這一點的說明,就是用「女人蒙頭」之道理來談。

4、「取、吃、給」三動作是心思、意志、情感等內在動作之後,所表現出的外在行為。

  • 這表達了女人的主動與分享的特質。

5、「給予」那與她同在的男人,而他吃了。

  • a、為首者(男人)的失職:男人與女人同在,並知悉此事,卻任憑女人作主。
  • b、隨從女人的心意,卻不隨從神的心意;討女人的喜悅,卻不討神的喜悅。

二、(創 3:7-8)二人犯罪後的共同行動

(創 3:7)二人共同行動:開眼、知道、縫製、製作。

1、赤裸的 ‘eyrom(HB5903)

  • a、字源動詞 ‘aram(HB6191),與(創 3:1)狡猾 ‘aruwm(HB6175)相似。
  • b、字源動詞 ‘uwr(HB5783)使光禿、暴露〔僅出現於(哈 3:9)〕,與(創 2:25)赤身露體(HB6174)為相似詞。(本詞學者在字源上有兩種說法)
  • c、《TWOT》說明本詞常指人在物質層面和屬靈層面上的貧窮(結 19:7, 22, 39; 18:7, 16; 23:29)。在(申 28:48)則成受咒詛後的處境之一,可佐證之。
  • d、本詞相反於(創 1:31)「神造的是美好、滿足的」,尤其是經由(創 2:18-25)「神補足人的不足之後」。
    • 現今的人們違反神命令,然後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欠,因他們已失去神的保護。

2、無花果樹 tehane(HB8384)

  • a、人的自我補救:縫製無花果樹的葉子
    • 無花果是古代在巴勒斯坦地區主要的甜味來源,常被先知用以表徵人的富足、喜樂。
    • 先知書中有用無花果樹表徵以色列人。
    • 其葉子堅韌,故可被縫製成衣服。
    • 綜合上述,其象徵意義表達人所擁有的富足、喜樂、堅強等。
    • 當人在失去神保護之後,便按人的想法,便用人所擁有的,作為自我補救措施。
  • b、(賽 34:4)「天上的萬象都要腐朽……像葡萄樹葉子枯萎,又如無花果樹(葉子)枯萎一樣。」
    • 始祖二人的補救措施,如先知所言,是要腐朽、枯萎,是短暫的,不能真正遮掩其因罪而帶來的羞恥。

3、腰帶 chagowr(HB2290)

  • a、字根動詞 chagar(HB2296)束縛、圍繞、束腰。
  • b、本詞用於女人衣服,可表徵女人的裝飾、貴重(箴 31:24; 賽 3:24)。用於男人,則指爭戰時可置放刀劍的,摔角時可供抓住之處。
  • c、日後以色列人視不束腰帶如同赤裸、可恥的,即源自於本處。
  • d、神事後以皮衣製作外衣披上,才是成為一完整的遮羞衣服。日後的以色列人將裏衣、外衣、腰帶的組合視為正式衣服。

(創 3:8)二人共同行動:聽見與隱藏自己

1、雅威神的「聲音」和雅威神的「臉面」

  • a、在聖經中,「聲音」代表「意念」,人的聲音即他的意念,神的聲音即神的旨意。在此,神的聲音表達神尋找人,給予人有機會來認罪的意思(申 4:36)。
  • b、在聖經中,「臉面」代表「榮耀的外顯象徵」,神的臉面代表神公義聖潔的榮光外顯,常是透過神的審斷來呈現。
    • (創 6:11)「地在雅威面前被敗壞」,表示經由神的審斷,地已呈現被敗壞的現象。
  • c、此兩項在始祖犯罪後呈現了,表明一方面神仍按約給人機會來答辯與認罪,但另一面因罪的影響,人逃避神的審問了。

2、來來去去 halak(HB1980)

  • 使役關身分詞,指行、走、來等意。指一般性的移動動作,意同 yalak(HB3212),(創 3:14)蛇的行走。
  • 此字用來形容神的行動(創 18:33; 出 13:21; 33:14; 撒下 7:3; 伯 22:14; 詩 104:3),都指神的顯現。
  • 此字在此亦有被認為不是用於形容神的動作,而視為風的動作,則經文確可譯成「天起涼風」。
  • 惟此譯法與上下經文的含意中斷,看不出有何意義,不符合寫作的模式和目的。

3、那一日的風(靈)

  • a、有學者將「日子」一詞譯成「天」,認為「來去」是形容「風」,故有「天起涼風」譯法。
  • b、《LXX》將日子譯成「黃昏」,而「來去」是形容神的行動。
  • c、經文是強調當日他們犯罪時,神在那日以靈臨到顯現之意,表明神並未隱藏,反而是人隱藏自己。
  • d、人犯罪時不能說:「神不在其左右保守。」而是人先棄絕神的同在。

4、隱藏自己 chaba’(HB2244)

  • 使役關身未完成式。聖經出現 33 次,意為退縮、隱藏。
  • 《TWOT》指出有 25 次用於因害怕死亡而藏匿,在此意指逃避因犯罪所帶來的刑罰、死亡。相似情境如(但 10:7; 摩 9:3),新約則如(啟 6:15-16)。

5、躲在那園子樹的中間

  • 此即生命樹與善惡知識樹的所在地,他們二人的行動或者有意要食用生命果以逃避死亡嗎?所以(創 3:22-23)神才將他們逐出園子,免得他們食用生命果。

C、(創 3:9-13)焦點:神的呼喚與公義的審問

本段落即以神的聲意和神的面為主題,帶出始祖犯罪後,神與人之間的對話,顯出神與人在犯罪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的差異。

1、(創 3:9)神的呼喚,「你在哪裏?」其涵意可能如下:

  • a、是法庭開審呼叫犯人出庭受審。
    • 如(創 4:9)「亞伯在哪裏?」就有逼使該隱面對其惡行。
  • b、表明神人之間產生隔閡,彼此關係已破裂。
  • c、表明神仍然願意尋求失落的人。
  • d、在詩人中的用法,可指人失喪了、不存在了(伯 20:7; 28:20; 賽 19:12)。表明他們在神眼中已是失喪、死亡了。

2、(創 3:10)亞當首次應答:「聽見聲音就害怕」

  • a、「聽見神的聲音」可表示人得啟示,也可表示人順從神。然而亞當的反應是害怕。
  • b、「害怕」 yare’(HB3372),
    • 《TWOT》將本字在聖經用法分成五大類:
      • ①是一種害怕的情緒。
      • ②是理智上預知有麻煩,但不強調情緒反應。
      • ③是一種尊敬或畏懼的態度。
      • ④是對於公義的行為或敬虔的行為的呈現方式。
      • ⑤使用於正式的宗教崇拜上的表現。
      • 本處應指因罪咎感而有第一種的反應,不是出自敬畏的害怕,而是因罪所帶來的懼怕。
    • 《LXX》用 φοβεω(GK5399),希臘文有嚇跑之意。

3、(創 3:10)亞當首次應答:「因赤裸的就隱藏自己」

  • a、(創 2:25)雖赤裸但不羞恥,現在赤裸卻以為羞恥。
    • 罪影響始祖的判別,他不再以神為判別依據,而是以罪的影響,作為判別依據。但今人不以赤裸為羞恥,不是他們以神為判別依據,反是棄絕神在良知的判斷,已無羞恥心所致。
  • b、他們已用無花果樹葉子遮蓋自己,不應是赤裸的,卻仍以為赤裸,則此赤裸已非指外在的呈現,而是指其內在的景況,在神面前是有所缺陷不足、貧窮,以致羞於見神,故而他要逃避神的審問。

4、(創 3:11)神的審問:「誰告訴你,你是赤裸的?」

  • 一般學者都認為此問話的目的,是給亞當一個坦誠認罪的機會。
  • 然而更進一步說,是誰將審判標準告訴他呢?亦即是誰取代神,告訴他審判標準改變了。

5、(創 3:11)「我曾吩咐你,為要出自它的你不會吃」

  • 原文為否定副詞,前帶介詞,表達目的或結果,故當譯成「為要不致於……」,如(創 19:21; 38:9; 出 8:22, 29; 9:17)等,表達神吩咐的目的是要人不犯罪。
保羅說:「若非律法說:不可貪慾,我就從未注視那私慾。」(羅 7:7 )。
  • 本段落最好的解釋是羅馬書七章,但今基督教中誤解保羅,造成有觀點認為:保羅否認本處神說話的目的能達到人不犯罪,反而神越多的吩咐,人更加易於犯罪,禁令成為使人犯罪的原因,律法本身成了一個誘惑。上述觀點造成人否定律法、反對律法。
  • 然而這卻是誤解保羅的心意,律法是界定人貪慾的準則,是那罪(古蛇)引動人的貪慾,而非律法引動。是牠藉著誡命,意指那罪(古蛇、即撒旦)經由誡命使人知貪慾,注視那私慾,進而牠占有人心而引動人自身內在貪婪。今人怪罪律法的增添,卻不怪罪撒旦,更不會怪罪自身的貪慾。
保羅實際上怎麼說?原文直譯如下
  • (羅 7:7-8)所以,我們可回答什麼?那律法是罪嗎?但願(這事)不被發生!只是若非透過那律法,我就不曾驗知那罪。且因若非律法說:不可貪慾,我就從未注視那私慾。然而因那罪透過誡命占有基地之後,在我裏面已作成各種的私慾,因為隔開了律法,罪是死的。
  • (羅 7:11-13)因為那罪透過誡命占有基地之後,誘騙了我,且透過它殺死了我。以至於,一則那律法是聖別的,一則那誡命是聖別、義的、良善的。所以那良善對我生發死亡嗎?但願(這事)不被發生!卻是那罪。為要透過那良善對我作成死亡,罪就可以被顯明了。為要透過那誡命,那罪就極度地成為有罪的。
保羅說:「生命之靈的律法在基督耶穌裏,使你被釋放,脫離罪與死的律法。」(羅 8:2)。
  • 如何從定罪中被釋放?就看人是活在生命之靈的律法下,還是活在罪與死的律法下?也就是要看,人是以耶穌的信心來看待神的律法,而堅守律法,還是以亞當的悖逆來看待神的律法,以致違反律法?
  • 這就是保羅所說:「按肉體圖謀肉體的事,按靈圖謀靈的事。」(羅 8:5),「而蒙神的靈引領的,是神的眾子。」(羅 8:14)。信徒是否活在聖靈中,聽從聖靈的計謀呢?還是依靠肉體而活?只要信徒不再聽從肉體的計謀,律法對信徒就是最好的保護了。

6、(創 3:12)亞當的回答是埋怨、推卸責任,且怪罪於神。

  • a、「這女人是祢賜給我的」
    • 看似神強迫亞當接受這女人,而非他自行判別這女人是他相配的幫手。
  • b、「與我同在的女人」成為使我犯罪的女人。
    • 亞當好似沒有能力去拒絕女人的要求,以致他犯罪了。
  • c、亞當的回答,將犯罪者(自己)說成受害者,將審問者神視為怪責對象,將他骨肉(女人)講成施害者。
    • 他原有機會再次從錯誤中回轉,他卻丟棄最後認罪的機會。

7、(創 3:13)神審問女人:「你做這個是什麼?」

  • 此句話意為:你怎麼可以作這事?相同詞句見(創 12:18; 26:10; 29:25; 出14:5, 11),是一質問的話,給對方一個可申訴的機會。

8、(創 3:13)誘惑 nasha’(HB5377)

  • 指以詐欺、欺騙手法,使人誤入歧途。有慫恿、誤導、欺騙的概念。
  • 也用於神對待違背祂律法者的手法(耶 4:10),若用於己身則表自欺(耶 37:9; 49:16; 俄 1:3),或用於假先知的誘惑(耶 29:8)。
  • 《LXX》譯作 απαταω(GK538)欺騙。

9、(創 3:13)女人的回答

  • 一方面她直接承認吃了,未像男人充滿控訴和推責,另一面她又指出是被引誘,而非主動犯罪。
  • 她並不是單純承認「我吃了」,而先是說「那蛇誘惑我」,企圖辯解原因。
  • 再者,她未說「給男人吃」一事,和她自己內在的私慾被引動所造成的錯誤行動,這女人不願承認並公開此事。
  • 她如男人一樣承認其行為是事實,卻都未承認自己犯錯了,看似少的許多的辯解,事實上卻顯出她的逃避與閃躲和男人一樣。

10、(創 3:13)受欺騙而犯罪,是否算是誤犯之罪?

  • a、有學者認為,她是直接認罪,再加上是被引誘,因而神對她的刑罰內容,有別於對蛇及對男人的方式,未對她提出任何控訴和咒罵。然而事實上對於女人的罪責和刑罰更大,詳見下段經文3:14~19的探討。
  • b、人會受誘惑犯罪,按保羅在(羅 7 章)的論述,是人先在內裏有可受刺激的因素(貪欲),以致才有機會被引動出來,其所犯罪責仍算在己身,不是無知的誤犯之罪,而是明知故犯。
  • c、按(利 5:4-5)審判法則,一知道有錯,就要承認自己所犯之罪,但在本段中始祖並未如此回應,仍有推託卸責之詞,雖神對女人的刑罰不如對蛇和男人般的敘述方式呈現,但也一同被逐出伊甸,失去永活的生命果的享用機會。

肆、結論

一、蛇的特徵

  • 蛇在本段所說的內容,按傳統推理:誹謗者控告別人的錯失,正是他自己的過失。因此,蛇如何歸咎於神的忌妒,正是蛇、撒旦、那罪的特徵。(房志榮:創世紀研究)
  • 蛇如何引誘女人,今日撒但也如何引誘教會,牠的技巧、欺哄模式至今仍然未變,從牠使人對神的誡命曲解、變更,以致不去遵行律法,就可知曉其特徵了。如何看明是否是蛇的工作,就看人在是否願意遵行神的律法上,而知道有無其特徵被顯明。

二、女人的難關:幫手、同等(相配)、領頭?

  • 在整個事態中男人都不說話,作者只讓女人回答蛇的提問,為在顯出女人面對問題時,她無法等待她的男人為她出頭。神的誡命是向男人吩咐的,她能得知神的旨意必是透過男人的口,因此保羅才吩咐女人學道要透過其男人(林前 14:35)。
  • 在蛇向她發問時,就當按著次序交由其男人面對,而非她自已去按她對神話語的理解回應蛇。從經文中看似她等不及男人為保護她而出面,又或是男人一直故意不為她出面,以致她無法從男人得幫助。
  • 最終她只能在沒有男人的遮蓋下出頭,正如女人未蒙頭而說話,是持續羞辱她的頭(林前 11:5),又是在失去權柄下說話(林前 11:10),以致最後她中蛇的詭計,落入試探中。
  • 她的難關就在她如何保持住是男人的幫手,而非替代男人的,因神同樣是將管轄地所有的爬行動物權柄交給男人(創1:26;2:19)。

三、男人的問題:聽從他愛的女人,還是愛他的雅威?

  • 耶穌對他的門徒挑戰的項目是:愛他勝過他所愛的一切,因而他說當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他。這就是門徒要和他一樣經歷相似的試探,如亞當所經歷的,由他所愛的帶來試驗才有真實性,顯出他真正愛的是誰?
  • 由神對他的審問,證明他最終愛的是自己,他的女人、雅威,都不是他真正愛的,以致他可以怪罪他的女人和賜給他女人的神。
  • 保羅說:當要愛你的妻子如同自己的身體(弗 5:28),耶穌說:你應當持續愛主你的那神,用你的那全心,並用你的那全性命,並用你的那全思想(太 22:37)。可見真愛的對象從來都不是自己,這是男人的問題,他的本心所在何處?

四、始祖犯罪是否造成原罪進入人類?

  • 亨利布洛謝(Henri Blocher)在其《創世啟示》一書中,以耶穌在(太 19:3-8)裡,探討創世時夫妻原先神的安排,與摩西律法容許離婚差異,最終結論他說:耶穌的推理必是依據人先前有正直的靈,而後被惡所奴役,這兩種不同的狀態在次序上是一接一;因此兩者之間有斷裂是歷史的事實,也就是伊甸園中的背叛是歷史的事實。(意為人被造先有正直的靈,後才有外來的惡。)

由以上所言,探討有無原罪問題?

1、由其所言,何有原罪由來?
  • 始祖犯罪是出於肉體,肉體不是原罪,而是人聽從肉體,而不願聽從神的律法所致。
  • 保羅所言罪入了世界,其意義即是日後人都如始祖聽從肉體欲願,那惡才能控制人去行惡,以致犯罪得罪神。絕非人被原罪所控制,就必然會犯罪的。此等說法即視人類如機器人,不再有自由意志去決定是否要犯罪了。
  • 神既給始祖機會不去犯罪,同樣也給人類不犯罪的機會,因此舊約和新約中才都有許多的義人、完全人,成為我們的見證者,見證人可以不被罪所奴役。
2、人類受造是否與亞當一樣?
  • 按照保羅在林前11章,男人有神的形象,則亞當受造有正直的靈,人類也當是同有正直的靈,並無原罪在人裡面。
  • 聖經的審判是:在亞當裡人是因犯罪而死了,同樣是在基督裡因遵行神的律法活了。但人卻言:在基督裡不行義仍可活,且更有人言雖行惡不需守律法,犯罪一樣仍然可活。
  • 以上的推論(亨利布洛謝),是將羅五章和七章切割,以為前者是論述亞當之罪,後者單論世人之罪,否認七章的肉體即是五章的犯罪根源,因而就不能明白保羅的論述主題:告訴讀者一條如何不再犯罪之路。今人卻將犯罪源頭歸咎於原罪,而基督的死是對付原罪,而非要信者因著那惡者的權柄被捆綁,得有從聖靈來的幫助,去對付自身的肉體私慾。

(創 3:1-13)的回應 20220622 LYH

一、架構與文辭特點

  • 靈風:創造修復的開始(創1:2),也是救贖修復的開始(3:8)。
  • 靈言:靈先、言後(創1:2b-3;3:8-9)。聽見風聲、靈言神聲、受聖靈重生的、五旬節的猶太人(徒2章、10:44-46);使徒被聖靈充滿的見證如神的審判(徒2:14-36),令人扎心(2:37),悔改。始祖聽見神的風聲與呼喚卻不悔改。
  • 雅威神這創造立約的神聖名字:犯罪虧缺神的榮耀者(羅3:23),確實不提「雅威」,只提神。足見「底本說的問題」在此浮現。

二、惡是神造的嗎?

  • 神起初便是造了「惡」?狡猾的蛇?這是譯文誤導的結果!
  • 由精明通達「變成」狡猾詭詐(3:1),正如地「變成」混沌空虛、淵面黑暗(創1:2),如出一轍。第三章似乎是第一章的重複強調說明?用詞許多是一樣的,也是新約救贖、創造的根源?

三、公義公平氏神寶座的根基

  • 蛇「比一切活物更」狡猾(3:1),所以,牠要受更重的處罰(3:14-15):得的更多,就要付出更多;多得恩賜,就要多受處罰(路12:47-48)。這是審判的公平原則。
  • 詭詐的人問詭詐的問題:以錯誤的問題誤導聽者,法利賽人為何被稱作「毒蛇的種類」,答案在此(太12:34)。

四、說話完全、人便完全:(雅3章)

  • 女人一說話便出錯:因為「身體」怎能說話?身體怎能先理解「神的話」?除非她按照「啟示」的先後次序:先頭後尾——神、基督、男人——(林前11:3)。女人做先知的先決條件就是「服在他的頭底下,領受他的教導」,否則必定是越錯、越離譜、越「變成」蛇類(獸交的另一種景況)。

五、蛇最大的目的就是「誹謗神」

  • 蛇用自己天生的聰明來解讀,就「變成」狡猾;女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判斷」神的話,也就「變成」毒蛇種類。神種變鬼種的關鍵在此!

六、語氣變動就變成另一種含意

  • 稍微對真理的轉變,就會變成更大的改變。可見真理不容絲毫改變或懷疑。

七、女人宗教的女神崇拜就是由此而起

  • 陰性崇拜的起源,真的是來自「夏娃」的「獨立自主」,更來自比她聰明百倍的「毒蛇種類」:古蛇魔鬼的誘導與殺害。魔鬼從起初就是殺人的,應即是指此時(約8:44)。魔鬼的自高自大才是背叛、受罰的主因(提前3:6)。「初入教的」是幼稚無知的屬靈孩童,「婦孺」其實都是一樣的性質:後生的。故不可當「頭」(監督長老)。

八、一切誤導的核心就是針對律法聖約(亞當之約)的攻擊和加以廢棄

  • 神的話句句都被「技巧性」的更動與解讀,引發對神聖話語的懷疑、誤解和排斥、厭惡。這是蛇的設計:不從(行)惡人的籌謀就是首先提及的,然後才是站在「罪人的道路」,最後就是坐上「褻慢人的座位」跟牠一同謀叛(詩1:1)。

九、試探的過程和世界的同流一致

  • 世界的事就是「肉慾、眼欲與今生驕」(約一2:16-17)。當世界的好友,即是「淫婦」(雅4:4)。貞潔變淫婦,夏娃如此、亞當如此、以色列人亦如此(林後11:2-3)。

十、墮落三部曲

  • 1、意念錯:搶奪說話權、違反說話次序;
  • 2、靠自己:自我補救錯誤、不靠神;
  • 3、都是神的錯:逃避神面、推諉塞責(等同另一種「自己沒錯、是他人的錯、也就是神本身的錯:祢造的、祢使牠跟我一起的」;是「祢造」的活物才使我上當的)。重複神「嫉妒」人,所以禁止、限制我「吃」的問題(3:5)。

復興三部曲

  • 1、意念對(風聲)、神「先」來說話(呼喚);
  • 2、神替人補救:「你在哪裡、你做了什麼事?莫非你吃了禁果?」這是神愛的救贖之充分表現;
  • 3、神替人製造「新衣:皮衣」(3:21):勇於認罪、坦承接受一切責任(後果)的改過自新(都是我自己的錯、神是信實公義的),靠神的愛(在基督耶穌裡,穿上基督新衣、軍裝)得勝(羅8章)。

聽道回應 20220625 LYH

神愛人就𧶽給人「律法」當作他的產業(申33:3)

對內教導的深奧,高過博士班生。

神愛人就𧶽給人「律法」當作他的產業(申33:3),神愛始祖,賜給他誡命、律法,是要防備蛇的欺騙引誘,故提出「善惡知識樹與其果子的禁令」:園中已有善與惡的出現,即靈巧「變成」狡猾。「惡」不是神原造的,而是後來轉變的。

一、赤身露體與衣服遮羞

演變為顯現人的性感和吸引力的花樣多、穿的少。如非洲森林中的野人。孩子與大人。保暖、美麗、遮羞的價值感的教導,本身無分辨能力。人類文明不是自發的,而是外在因素的演變、有不同生活方式。

回教徒婦女的「蒙頭」比起今日的基督教徒婦女的「赤裸」,反而更具「羞恥感」、也更具「尊貴性」。

二、反進化論

神造的人亞當和夏娃,都是「成人」,不是嬰孩。故無所謂的「肚臍」問題。

三、原罪遺傳與「欲望」

「欲望」是中性的,正面義是神的欲望,負面義是人肉體的欲望,是由於罪住在肉體中,因而稱為「情慾」。

前者「原罪遺傳說」是引用(羅 5:12),但經文中「那罪」原是「擬人化」(風、神如人在園中行走、蛇會說話如人),如同「義」一樣,「那罪」指的是撒但魔鬼,而「義」指的是神。

但基督教(始於教父奧古斯丁)把「那罪」錯解讀為「人的原罪:生來有罪性」的原罪遺傳。改變神造的人原具有神形像,變為跟魔鬼一樣的「罪性」,「性善說」變為「性惡說」。

四、底本說的根本問題

指針對用詞不同,如:雅威神(J本與E本說)、神(E本說)。

五、省略描述法

省略說話的次序,與稱呼「神」,不稱呼「雅威」。

女人說話、男人沉默,剛好相反。

人說:女人如水,重情,以說話來發洩情緒,故天生愛說話、也自認為會說話。

男人如火,重理智,故天生不大愛說話也不大會說話。

六、亞當之約與新約

不同人以不同約來審問,如對有律法的以色列人和無律法的外邦人。

七、重複(創 1-2 章)的「創造與救贖」篇章的描述用詞

(創 1:2)「神的靈是翱翔在那諸水的面上」。

八、靈(風)與話

(創 3:8)由「聲音、靈、靈言」的神之顯現,來看新約聖靈降臨說靈言的「聖靈觀」。

新約中的「聲音」與「風」、「靈」(徒 2:2)

(徒 2:2)並且忽然地有一嗚聲從天上發出,像猛烈的吹著,並且充滿了他們一直以來所逗留的整間屋子; (徒 2:4)並且他們都被聖靈充滿,並且自行開始用其他的諸語言去談論,是按著那靈不住地賜給他們的去坦然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結語

(詩 119:111)我繼承祢的法度,直到永遠因它們是我心的喜樂。

願我們都能如此,願神也與我們同在!

commentary/gen/gen_c3v1_c3v13_20220625.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5 -0500 Thu. (6 個月前) 由 127.0.0.1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