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總論
- 時間:20160227
- 講員:LYH 長老
- 地點:嘉義
- 錄音:
- 讀經:(傳 1:1-18; 5:1-7; 12:1-14)
無人有權掌管生命
Ecc 8: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常有人說:「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這話是錯誤的!人多以為擁有生命,但當死亡來到,就如強盜來到,把生命搶奪走。
因此,導致許多人認為《傳道書》很消極。
「地永遠長存」是何意?
〈耶和華見證人會〉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有許多來自《傳道書》,但卻是誤解的。他們認為「地是永遠長存」(傳 1:4),因此便認為地永不廢。但這實在是「斷章取義」!因為這一節是「比較性」的說法,是將地與人存在的時間長短相互比較,強調地存在時間大大地長於人存在時間。
「勞碌」代表著律法上的咒詛
「勞碌」必須根據《創世記》,始祖犯罪後所受的咒詛。
「傳道者」之意
「傳道者」本意是「宣告、召集者」。例如摩西召集百姓,要將神的話向會眾傳佈,他就是傳道者。
傳道的內容
参見多爾西的《約中之鑰》架構
- 題目:以第三人稱提出本書的作者(1:1) 傳道者的言語
- A 詩歌:人生的短暫和微不足道與大地的永存相比(1:2-11)
- 簡短、詩歌體裁 ˙以格言開始
- 主題:記念、地、日光、風、水的循環、永恆、往、轉行、歸還…等
- B 智慧的失敗 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也找不到方法達到人生的意義(1:12-2:26)
- 長篇、散文體裁、自傳式 ˙主題 智慧
- C 有關時間的詩歌,人不能看見整全的圖畫(3:1-15)
- 簡短、詩歌體裁、十四行詩
- 題目:時間、死、生、哀慟、笑、毀壞
- 生有時、死有時(3:2)
- 笑有時;哀慟有時(3:4)
- 重點:(3: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 生死都有時,神要使之成為美好,這關乎永生。
- 得享安靜:心中若不能安靜,就不得平安。世人多為私利而自尋苦惱。
- D 中心點 敬畏神 學習去理解這個世界帶來的道德困惑,並仍在其中享受生命(3:16-6:12)
- (5:1)近前聽勝過愚人獻祭
- 耳要聽、行動要謹慎;聽從勝過獻祭、順服勝過羔羊脂油。
- (5:2)不可冒失開口、不可心急發言
- 口要謹慎,許願要快償還。(5:3-4)每句前都有因為,表明其原因。
- C′ 有關時間的詩歌(回應 3:1-15 的實際忠告)(7:1-14)
- 簡短、詩歌體裁、十四行詩
- 題目 時間、死、生、哀慟、笑、毀壞
- B′ 智慧的失敗(回應 1:12-2:26) 雖智慧未能找到人生的意義,也不能解釋生命帶來的困惑,作者仍提出實際的忠告 儘管智慧有其不足之處,仍依智慧的帶領生活(7:15-10:19)
- 長篇、散文體裁、自傳式 ˙主題 智慧
- A′ 詩歌 有關人生短暫(回應 1:2-11)年輕時享受生命和記念神(10:20-12:8)
- 簡短、詩歌體裁 ˙以格言開始
- 主題 記念、地、日光、風、水的循環、永恆、往、轉行、歸還…等
- 年老:痛苦、勞碌、虛空、死亡——都是咒詛。
- 摩西到年老都沒衰敗(原文是保有水份,不枯乾),因此,只要遵守神的律例典章,神會使之健康到老,直到壽數盡了。
- 現代人遠離神,為了維持健康,便依靠藥物,雖可維持生命,但卻不見得是美好的。
- 神必審判(12:14),所以人當盡力去行善。不要到審判時如以掃痛哭。不要去做肉體的奴隷,(11:10)要從肉體克去邪惡(不放縱)。若不克去邪惡,必致衰敗死亡。
- 結語 傳道者的言語(12:9-14)
(3:16-6:12)提出六問題與解答,中心點是敬畏神,要償還所許的願(5:1-7(4:17-5:6))
我們在2003年時探討過,當時觀點:
- 智慧觀
- 未提律法教導、信望愛
- 對死亡無奈
- 多偏重於人世間智慧
- 會使人易於落入享樂觀
- 勞碌:不同於其他經文。
- 新事:與(賽)中的新事不同。
- 子孫:(6:3-6)不同於其他經文談到子孫多和生命延續有關。
- 得不到滿足。
數年前談論之觀點:
- 智慧,要由律法來審視,才能傳達出生命之真義。智慧是對律法和先知的補充。
- 智慧文學不可脫離律法的法則,否則會成為世俗文學。若其中不能找到律法法則,則是偽經。
- 智慧文學是希伯來人理性文化的表達,和律法一樣,是神所使用的工具。理性若脫離靈的引導,便會成為世俗。因此,《傳道書》在最終便會談到神的靈,便是與神的律法產生關聯。
和約伯記比較
(利 26)、(申 32)中的福與禍,是否能在今生應驗?
- 約伯記中認為,在今生中不見得應驗。
- 傳道書中認為,在今生中可以得應驗,會經歷福樂或咒詛。
人生是殘酷的
有某作者言:(傳)中表明,人生是短暫和殘酷的。因此需要在其中得到永恆,這就需要人去敬畏神,才能得到永恆。
(傳)中不談救主,而強調創造。其中不用「雅威」,而用「神」。一般認為,用「雅威」多與盟約、救贖、慈愛有關;用「神」多與創造有關。
(創 1-2)人在第六日被創造出來,但為了活下去,需要消耗地中生長的植物。有人認為不殺生,而只食素菜,因其認為只有動物才有生命。但實際上,植物也是神所造的生命,人要吃植物,就表明了生命本來就是殘酷的。
人若有生命,但卻沒有敬畏神,不遵守神的律法,則此生命是無意義的。神的律法表明了神所要的次序,人需要去守神的律法,才是有意義的。
問與答
智慧有何用?
(1:18; 2:16)看似智慧無用——因為智慧人和愚昧人都會死。
(3:19)人和獸無異?
人世有何益?
(9:10)看似人死後便一切全無。
(11:9)看似要人及時行樂。
長老回答
及時行樂是基於你勞碌後所得的份,而非不勞而獲之樂。這是有限定範圍的,因為若人不克去邪惡,神必審問。因此在吃喝之時,仍要注意克去邪惡,有所節制。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4:6)。這並不意味著人要多多勞碌。
神的兒子,應著眼於為神的事勞碌,就如主耶穌教導:「要先求神國神義,所需用的將加給你。」這是需要信心。當人尚未明白此點時,就如瞎子行路,直他他的眼開了,便明白過去所行是虛空的。
傳道回答
智慧人和愚昧人,就生命的終點而言是一樣的,但在人生過程中,智慧能成為人的幫助(7:15-10:20)。人不能用智慧去找出神的奧秘,卻可以探查出神治理的模式,就是可以明白神的律法,參(7:19-20),原文是「……因為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
長老答
(7:25)原文直譯「邪惡的愚昧,愚昧的狂妄」,這是關乎律法的。
(7:26)有等婦人比死還苦……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他,有罪的人卻被他纏住了。這也關乎律法。
(7:28)找正直人,男人千中有一,女人中找不到。
本書內容真好,但很難令常人接受。
傳道言
從人生中來體悟神的律法。
長老言
約伯記也是從人生反常的經歷,來明白真理。
死亡一事,人人是公平的。若惡人不死,則人生太殘酷,因為惡人不得報。
所有時候都由神掌握。
又言
傳道者由世事的短暫虛空,導人追求神國的永恆真實。其道途便是敬神、去惡、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