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mar:mar_c0v0_c16v20_20100420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commentary:mar:mar_c0v0_c16v20_20100420 [2023/12/27 22:44 -0600 Wed. (15 個月前)] – commentary:mar:20100420000000 更名為 commentary:mar:mar_c0v0_c16v20_20100420 (Naming unification) wcmcommentary:mar:mar_c0v0_c16v20_20100420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行 1: 行 1:
-====== 《馬可福音註釋 ======+====== 《馬可福音註釋》林義勳著 ======
  
 作者:林義勳 LYX; 作者:林義勳 LYX;
-成書時間:2010-04-20+初版:2010-04-20 
 + 
 +===== 本書目錄 ===== 
 + 
 +  * [[commentary:mar:mar_c0v0_c16v20_20100420 |0. 《馬可福音註釋》林義勳著 2010:目錄、序論、背景、內容分段]] 
 +  * [[commentary:mar:mar_c1v1_c1v20_20100420  |1. 福音工人的職事和傳承(1:1-20)]] 
 +  * [[commentary:mar:mar_c1v21_c3v6_20100420  |2. 耶穌以會堂為主,在加利利的傳道、醫治、趕鬼(1:21-3:6)]] 
 +  * [[commentary:mar:mar_c3v7_c6v6_20100420   |3. 耶穌第二次巡廻的傳道、醫治、趕鬼(3:7-6:6)]] 
 +  * [[commentary:mar:mar_c6v6_c8v26_20100420  |4. 耶穌第三次巡廻的傳道、醫治、趕鬼(6:6-8:26)]] 
 +  * [[commentary:mar:mar_c8v27_c10v52_20100420|5. 耶穌由該撒利亞腓立比,直到耶路撒冷的教導(8:27-10:52)]] 
 +  * [[commentary:mar:mar_c11v1_c14v11_20100420|6. 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前的考驗和教導(11:1-14:11)]] 
 +  * [[commentary:mar:mar_c14v12_c16v8_20100420|7. 耶穌在耶路撒冷,一天中完成最後職事:受難(14:12-16:8)]] 
 +  * [[commentary:mar:mar_c16v9_c16v20_20100420|8. 後記:據信為後人所添加(16:9-20)]]
  
 ===== 0. 前言 ===== ===== 0. 前言 =====
行 23: 行 35:
   神國的臨到在耶穌時代,在以後每一個世代,都是一個福音(原文意指美好的信息)。   神國的臨到在耶穌時代,在以後每一個世代,都是一個福音(原文意指美好的信息)。
  
-  「神的國」出現在《馬可福音》十四次 (1:15; 4:11,26,30; 9:11,47; 10:14,15,23,24,25; 12:34; 14:25; 15:43),是七的雙數,貫穿全書。他所要對抗的,由(3:24)的指示,是「撒但的國」。至於今世的國(6:23希律的國,11:10大衛的國,13:8國與國的爭戰),不是作者所要強調的,雖然羅馬帝國在寫作時對教會逼迫、大衛之國是以色列民所期盼的、希律的國是虛偽的,但這些不是基督首臨(首次臨到)所要為建立而爭戰的對象。+  「神的國」出現在《馬可福音》十四次 (1:15; 4:11,26,30; 9:11,47; 10:14,15,23,24,25; 12:34; 14:25; 15:43),是七的雙數,貫穿全書。他所要對抗的,由(3:24)的指示,是「撒但的國」。至於今世的國(6:23希律的國,11:10大衛的國,13:8國與國的爭戰),不是作者所要強調的,雖然羅馬帝國在寫作時對教會逼迫、大衛之國是以色列民所期盼的、希律的國是虛偽的,但這些不是基督首臨(首次臨到)所要為建立而爭戰的對象。
  
   神國建立,首在工人身上,因此神國的先鋒約翰出場,即指出戰爭的戰場是在人(身和心),透過心思的轉向(悔改的本意),而導出戰爭的元帥:神的兒子、基督。   神國建立,首在工人身上,因此神國的先鋒約翰出場,即指出戰爭的戰場是在人(身和心),透過心思的轉向(悔改的本意),而導出戰爭的元帥:神的兒子、基督。
行 40: 行 52:
 ===== 0.2. 背景 ===== ===== 0.2. 背景 =====
  
-  關於寫作者,在教會傳統中認為是約翰馬可。他是猶太基督徒,他母親馬利亞在耶路撒冷有一棟房子,供信徒聚會之 用(使徒行傳12:12)他是巴拿巴的表弟(歌羅西書4:10)。當保羅和巴拿巴完成了耶路撒冷的賑災訪問,返回安提阿時,馬可與他們同行(使徒行傳 12:25)。後來他參與了保羅和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中途卻退出折返耶路撒冷(使徒行傳13:13)。這是引起保羅的不滿。第二次宣教旅程開始時, 保羅拒絕讓他同行,而與巴拿巴起了極大爭論,甚至彼此分開(使徒行傳15:36~39)。巴拿巴帶著馬可往居比路(即今日的塞浦路斯)。一直到保羅在羅馬 坐監時,馬可與他同在(歌羅西書4:10,腓利門書24)到保羅第二次坐監時,生命已到盡頭,他吩咐提摩太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 處」(提摩太後書4:11)。彼得也稱馬可為「我的兒子」(彼前五13),可見他是彼得的同工。(以上節錄自《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一》)。+  關於寫作者,在教會傳統中認為是約翰馬可。他是猶太基督徒,他母親馬利亞在耶路撒冷有一棟房子,供信徒聚會之用(使徒行傳12:12)他是巴拿巴的表弟(歌羅西書4:10)。當保羅和巴拿巴完成了耶路撒冷的賑災訪問,返回安提阿時,馬可與他們同行(使徒行傳 12:25)。後來他參與了保羅和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中途卻退出折返耶路撒冷(使徒行傳13:13)。這是引起保羅的不滿。第二次宣教旅程開始時,保羅拒絕讓他同行,而與巴拿巴起了極大爭論,甚至彼此分開(使徒行傳15:36~39)。巴拿巴帶著馬可往居比路(即今日的塞浦路斯)。一直到保羅在羅馬坐監時,馬可與他同在(歌羅西書4:10,腓利門書24)到保羅第二次坐監時,生命已到盡頭,他吩咐提摩太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摩太後書4:11)。彼得也稱馬可為「我的兒子」(彼前五13),可見他是彼得的同工。(以上節錄自《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一》)。
  
-  本卷中的用詞,極少引用舊約經文,只出現七處是直接套用(1:2; 7:6; 9:13; 11:17; 12:10,24; 14:27)。並對猶太傳統詳加說明,且在耶穌的說話上(當時為亞蘭語)多加註解、翻譯。時間的用語也按羅馬時刻來分,軍隊的述語多有出現。對舊約人物只記以賽亞(1:2),以利亞 (6:15; 8:28; 9:4,5,11,12,13; 15:35,36),摩西(9:54; 7:10; 10:3,4; 12:19,26), 大衛(2:25; 10:47,48; 11:10; 12:35,36,37)四人。「律法」一辭都沒有出現,「聖經」只出現四次 (12:10,24; 14:49; 15:28)。「先知」也只出現七次(1:2; 6:4,15(二次); 8:28; 11:32; 13:14)。「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12:26)是荊棘篇上的,也特別註明。因此可以總結,作者是 寫給外邦基督徒,按他們對舊約的認識不深,引用經文多為聖經晚期編輯成書的經卷,重點著重於對福音的解釋,因此作者的用詞上,多與保羅和其同工的書信,雷同的多,差異的少,所解釋角度和羅馬書有諸多相同的意義。正如羅馬書是寫給羅馬的信徒,《馬可福音》也當是寫給羅馬人。+  本卷中的用詞,極少引用舊約經文,只出現七處是直接套用(1:2; 7:6; 9:13; 11:17; 12:10,24; 14:27)。並對猶太傳統詳加說明,且在耶穌的說話上(當時為亞蘭語)多加註解、翻譯。時間的用語也按羅馬時刻來分,軍隊的述語多有出現。對舊約人物只記以賽亞(1:2),以利亞 (6:15; 8:28; 9:4,5,11,12,13; 15:35,36),摩西(9:54; 7:10; 10:3,4; 12:19,26),大衛(2:25;10:47,48;11:10;12:35,36,37)四人。「律法」一辭都沒有出現,「聖經」只出現四次 (12:10,24; 14:49;15:28)。「先知」也只出現七次(1:2; 6:4,15(二次); 8:28; 11:32; 13:14)。「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12:26)是荊棘篇上的,也特別註明。因此可以總結,作者是寫給外邦基督徒,按他們對舊約的認識不深,引用經文多為聖經晚期編輯成書的經卷,重點著重於對福音的解釋,因此作者的用詞上,多與保羅和其同工的書信,雷同的多,差異的少,所解釋角度和羅馬書有諸多相同的意義。正如羅馬書是寫給羅馬的信徒,《馬可福音》也當是寫給羅馬人。
  
   作者是猶太人,寫作上也按猶太文士傳統,用詞上以三和七出現次數為主,強調他所要闡明的真理。   作者是猶太人,寫作上也按猶太文士傳統,用詞上以三和七出現次數為主,強調他所要闡明的真理。
行 54: 行 66:
   * 3. 施洗約翰職事的終結(6:14-29)   * 3. 施洗約翰職事的終結(6:14-29)
   * 4. 耶穌持續到各地傳道,直到被拿、被害、埋葬和復活(6:30-16:8)   * 4. 耶穌持續到各地傳道,直到被拿、被害、埋葬和復活(6:30-16:8)
 +  * 後記:據信為後人所添加(16:9-20)
  
 ==== II. 按地理上的結構 ==== ==== II. 按地理上的結構 ====
行 59: 行 72:
   * 1. 福音工人的職事和傳承(1:1-20)   * 1. 福音工人的職事和傳承(1:1-20)
   * 2. 耶穌以會堂為主,在加利利的傳道、醫治、趕鬼(1:21-3:6)   * 2. 耶穌以會堂為主,在加利利的傳道、醫治、趕鬼(1:21-3:6)
-  * 3. 耶穌在會堂外,首次巡廻的傳道、醫治、趕鬼(3:7-6:6) +  * 3. 耶穌第二次巡廻的傳道、醫治、趕鬼(3:7-6:6) 
-  * 4. 耶穌巡廻傳道、醫治、趕鬼(6:7-8:26) +  * 4. 耶穌第三次巡廻傳道、醫治、趕鬼(6:6-8:26) 
-  * 5. 耶穌由該撒利亞腓立比直到耶路撒冷的教導(8:27-10:52) +  * 5. 耶穌由該撒利亞腓立比直到耶路撒冷的教導(8:27-10:52) 
-  * 6. 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教導和受試探(11:1-14:11) +  * 6. 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前考驗和教導(11:1-14:11) 
-  * 7. 耶穌在耶路撒冷一天中完成最後職事:受難(14:12-16:8)+  * 7. 耶穌在耶路撒冷一天中完成最後職事:受難(14:12-16:8) 
 +  * 後記:據信為後人所添加(16:9-20
  
 ==== 每一段又都可分成七小段 ==== ==== 每一段又都可分成七小段 ====
行 97: 行 111:
   * ⑦ 回到自已家鄉,被拒絶(6:1-6a)——在拿撒勒   * ⑦ 回到自已家鄉,被拒絶(6:1-6a)——在拿撒勒
  
-=== 4. 耶穌第三次巡廻傳道、醫治、趕鬼(6:7-8:26) ===+=== 4. 耶穌第三次巡廻傳道、醫治、趕鬼(6:6-8:26) ===
  
   * ① 被拒而周遊各地,差派十二門徒,約翰被殺,十二門徒回報(6:6b-33)   * ① 被拒而周遊各地,差派十二門徒,約翰被殺,十二門徒回報(6:6b-33)
行 107: 行 121:
   * ⑦ 伯賽大醫治瞎子(8:22-26)——在伯賽大   * ⑦ 伯賽大醫治瞎子(8:22-26)——在伯賽大
  
-=== 5. 耶穌由該撒利亞腓立比直到耶路撒冷的教導(8:27-10:52) ===+=== 5. 耶穌由該撒利亞腓立比直到耶路撒冷的教導(8:27-10:52) ===
  
-  * ① 彼得認耶穌是基督,第一次預言受難(8:27-9:1)該撒利亞腓立比+  * ① 彼得認耶穌是基督,第一次預言受難(8:27-9:1)——該撒利亞腓立比
   * ② 上山變貎,下山趕鬼(聾啞鬼)(9:2-9:29)——在黑門山   * ② 上山變貎,下山趕鬼(聾啞鬼)(9:2-9:29)——在黑門山
   * ③ 第二次預言受難,教導門徒和睦之道(9:30-9:50)——在迦百農   * ③ 第二次預言受難,教導門徒和睦之道(9:30-9:50)——在迦百農
行 117: 行 131:
   * ⑦ 耶利哥城外醫治瞎子(10:46-52)——在出耶利哥城   * ⑦ 耶利哥城外醫治瞎子(10:46-52)——在出耶利哥城
  
-=== 6. 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前的考驗和教導(11:1-14:11) ===+=== 6. 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前的考驗和教導(11:1-14:11) ===
  
   * ①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11:1-11)——第一次進京   * ①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11:1-11)——第一次進京
行 127: 行 141:
   * ⑦ 被賣前的預備(14:1-11)——伯大尼   * ⑦ 被賣前的預備(14:1-11)——伯大尼
  
-=== 7. 耶穌在耶路撒冷一天中完成最後職事:受難(14:12-16:8) ===+=== 7. 耶穌在耶路撒冷一天中完成最後職事:受難(14:12-16:8) ===
  
   * ① 逾越節筵席(14:12-25)——耶路撒冷   * ① 逾越節筵席(14:12-25)——耶路撒冷
行 136: 行 150:
   * ⑥ 在各各他釘十架,猶太人羞恥(15:21-41)——各各他山   * ⑥ 在各各他釘十架,猶太人羞恥(15:21-41)——各各他山
   * ⑦ 埋葬與復活(15:42-16:8)   * ⑦ 埋葬與復活(15:42-16:8)
 +
 +=== 後記:據信為後人所添加(16:9-20) ===
 +
 +  * 關於耶穌復活、顯現、吩咐。
  
commentary/mar/mar_c0v0_c16v20_20100420.1703738693.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