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lev:lev_c8v1_c8v36_20130629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commentary:lev:lev_c8v1_c8v36_20130629 [2023/04/26 00:49 -0500 Wed. (24 個月前)] wcmcommentary:lev:lev_c8v1_c8v36_20130629 [2024/09/25 22:21 -0500 Wed. (7 個月前)] (目前版本) wcm
行 1: 行 1:
-====== 《利未記》 8 章 (利 8:1-36)祭司承接聖職 ======+====== 《利未記》8 章(利 8:1-36)祭司承接聖職 聚會講論 ======
  
 主講作者:林義勳 LYX; 主講作者:林義勳 LYX;
行 124: 行 124:
  
 本段落的結束語,呼應於(利 8:1-5)內容,請參閱之。 本段落的結束語,呼應於(利 8:1-5)內容,請參閱之。
- 
----- 
- 
-====== (利 8 章)要義参考 20130626 LYH ====== 
- 
-主講作者:林義鴻 LYH; 
-初稿日期:20130626; 
-輸入編修:WCM。 
- 
-===== 一、背景 ===== 
- 
-    此處背景在(出 28-30 章)。 
- 
-  (出 28 章)製聖衣冠服;(出 29 章)是使亞倫父子成聖贖罪禮;(出 30 章)是製香壇、銅浴盆、聖膏油、聖香。 
- 
-  (利 8-9 章)是依照(出 29 章)的吩咐而行的。所以,才會有前後重覆記載「這就是雅威所吩咐當行的事」(利 8:5, 34-35),以及 4 次重覆「都是照雅威所吩咐摩西的」(利 8:9, 13, 17, 29);而亞倫父子便行了雅威藉著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36)。因此,要先了解(出 29 章)的吩咐,才能前後連貫文脈本意。 
- 
-  (出 29:1-9)首先這是任祭司職分當行的禮,是先由祭司摩西來行使的,好繼承他的祭司職位(出 29:1)。先講祭物,分 3 隻犧牲與 3 種餅;後提人物與衣物(1b-9a)。強調這是祭司職任永遠的律例(9b),「充滿他們的手」( 分別為聖原文,手有權勢與力量的含意),故有完全(充滿)給與祭司的權勢力量之意。(9c)。 
- 
-  (出 29:10-14)是獻贖罪祭。(利 8:10-13)插入「用膏油使帳幕、壇、亞倫等三個成聖禮」;與兒子一般的「聖衣」。又加上「使壇潔淨、成聖」的話(利 8:15)。 
- 
-  (出 29:15-18)是獻第一次燔祭。(利 8:20)多了「並脂油(HB6309)都燒了」。 
- 
-  (出 29:19-25)是獻第二次燔祭。對於「就是承接聖職之禮的羊」,在(出 29:22)後提,(利 8:22)先提。對於彈血與膏油使人與衣成聖,在(出 29:21)先提,(利 8:30)後提。 
- 
-  (出 29:29—34)是強調承接聖職(4 次),此處比(利 8:31-32)的記載多: 
- 
-  (出 29:26-28)是祭司當得的分。(利 8:28)「都是為承接聖職」,與(出 29:26)位置不同。(出 29:27-28)多了「祭司亞倫父子的永遠的分」。 
- 
-  (出 29:29-30)也多了留給亞倫子孫穿著七天的聖衣吩咐; 
- 
-  (出 29:33-34)多了「只是外人不可吃,因為這是聖物。那承接聖職所獻的肉或餅,若有一點留到早晨,不可吃這物,因為是聖物。」;少了(利 8:31)「按我所吩咐的說」。 
- 
-  (出 29:35-37)是要摩西向亞倫父子連作七天承接聖職的吩咐(35)。但是,(利 8:33-35)則詳細說明,強調(3 次)「七天」、(3 次)吩咐、目的(是贖罪),與警戒——免得死亡,這與在(利 10 章)中出現的死亡呼應——,以及他們的遵行;(利 8:34)的「為你們贖罪」應譯為「用你們來贖罪」(編者註:原作「他們」按原文改作「你們」)。如(利 8:15)「用它(指壇)來贖罪」。 
- 
-  摩西要每天獻贖罪祭。又要七天潔淨壇、使壇成聖(出 29:36-37);但(利 8:11, 15)則模糊地記載,又簡單地分開實施。 
- 
-  (出 29:38-46)是加上每日常獻的祭物(出 29:38-41),以及這樣作的意義與目的(出 29:42-46)。這回應上文建造會幕的指示(出 25:8, 22);神的榮耀回應(出 24:16-17);本段有 3 次「使成聖」;2 次重覆「相會、住在中間、我是雅威他們的神」,以及 1 次「領出埃及」,這回應(出 20:1; 利 9:4, 6, 22-24)記載摩西重述神的榮耀顯現的應許,與遵行這種吩咐後,雅威的榮光顯現實現。 
- 
-===== 二、主旨 ===== 
- 
-    【事先請詳讀希伯來書,可方便解讀此章】 
- 
-    此種地上的祭司職任與律法,就是天上祭司職任與基督身體的影兒(來8:5-6;10:1)。但是在天上的實體仍未來到以前,這種影兒仍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何況,新約並非廢棄或取代舊約,而是成全或實現舊約。屬肉的條例雖然是暫時性的措施,卻有暫行條款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作為後來要來的準備與期望,是信心愛心的墊腳石(來7章)。正如身體是靈魂的窗口,身體無靈魂是死的,但沒有身體,靈魂是空存無用的。身體是靈魂的載體,是靈魂的居所與依歸。健全的人必須是身體與靈魂並存,不能分開。因此,舊約的贖罪、成聖雖都是屬於身體的,是可見的實體,是地上的事情,卻是心靈潔淨、成聖,未見的、天上的事情的模型。就是實體已經來到了,這模型仍具有存在的價值,它可做為觀察與對照此實體的最佳材料或依據。人的心態真是要不得,對於世上國家所定的律法,其內容是何等的龐大、複雜與變動性,卻還是認為要去遵行,但是對於神的律法卻說,它們很複雜、難懂又過時,所以,不必遵行。這是尊重人過於尊重神的最好證明。 
- 
-    此處這模型或範本共記載有七樣:亞倫、兒子、聖衣、膏油、贖罪祭、燔祭、無酵餅。(2);以及七天:這是完滿完全的日子、就是祭司的完滿完全的諸日子、是神要完滿完全祭司的手的日子。(33-35原文) 
- 
-  1、神立亞倫和兒子為祭司  這是利未人的約(瑪2:1-9)。祭司是萬軍之雅威的使者(2:7),神所立的人不會廢掉(耶33:18,21,24),正如神立白日黑夜的約(20,25)。地上祭司是表徵天上祭司耶穌基督,所以,人物、衣服、膏油、罪祭、燔祭、無酵餅,都是預表將要來的基督(來8=10章),與教會(彼前2章;啟1:6;5:10)。 
- 
-  2、聖衣  這是預表基督,新約聖徒要穿上基督(加3:26-27;羅13:14),或穿上神的全副軍裝(弗6章),或穿上神所賜的聖潔的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19:8)。基督要侍奉神,必須穿上聖服,才能在神的面前敬拜神。聖服必先經過聖膏油聖靈與壇上寶血來分別為聖(利8:30),才能成為聖衣穿上。因此,不聖潔不能見神,基督必須先要受水洗(8:6),再受聖靈膏抹(8:12;路3:21-22;4:18);然後穿上真實、公義、和睦、信實、拯救、神的話語,並在聖靈裡,警醒禱告,等等的聖衣裝備(弗6章)。 
- 
-  3、膏油  這是預表聖靈,也是基督的靈。基督必須從聖靈而由處女懷孕所生(太1:18-25;路1:35),祭司必須從聖靈重生(約3:3-8);並受聖靈的充滿,所以,聖膏油要澆灌在他們頭上(8:12)。救恩完成後的耶穌,又必須升天到父那裏去,求父賜給門徒另一位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約14:12,16),父在子的名裡,差聖靈來,使我們在耶穌基督的名裡,在神的靈裡,被洗淨、成聖、稱義(林前6:11);內住、指教門徒(14:26)。基督的寶血要經過永遠的靈被獻給神,來洗淨人的良知,除去死的行為,使人能侍奉永生的神(來9:14)。 
- 
-  4、罪祭的公牛  這是預表基督作永遠的贖罪祭(來10章),也是教會效法的範本(來13:11-13)。基督的身體就是贖罪祭,能使人成聖完全。一方面他成了罪身的樣式,在肉體裡作罪祭,定罪(審判)了那罪(魔鬼)(羅8:3原文),另一方面要釋放罪奴(來2:14-15)。摩西要先用聖膏油聖別來帳幕,和其中一切所有的,與壇、盆等器物;又要用贖罪祭的血來潔淨壇,使壇成聖,用壇來贖罪(8:15原文),然後,用壇上的血與聖膏油彈在亞倫父子與衣服上,使他們成聖。作祭司,要經過聖靈澆灌身體與寶血的洗淨內心等雙重成聖的工夫。壇預表人的心或良知,心要被寶血撒上洗淨邪惡或損壞的良知(來10:22原文);這人罪的良知藉著獻祭,使人每年有罪的記憶(來10:2-3原文)。基督的寶血要要先抹在壇上,使壇潔淨成聖,在壇上(或用壇)來贖罪(利8:15); 
- 
-  脂油是神的食物(利3:11,16),人不可吃(3:17,7:25)。它是最好的,要獻上神,燒在心壇上。因為人的良知因著信既被寶血洗淨了,就當由心中獻上最好的一切。 
- 
-  5、燔祭的公羊  這是預表完全的基督的身體。有兩隻公綿羊,都是作神馨香的火祭(8:21,28;弗5:1-2),教會也要把身體當作活祭獻上(羅12:1),是聖別的、神喜悅的、這是話語(合乎理性)的侍奉(理所當然的原文。 
- 
-    第一隻羊:基督耶穌本身必須是要從苦難中,受盡一切試探、引誘,學會了順從神律法的功課,得以完全,才能作天上的大祭司(來5:8-9)。正如選民要在曠野四十年的管教、磨練,學習如何憑這信從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才能活著(申8章)。這種因受了死之苦而得以完全,是合宜的(來2:10),一方面,是要救同樣為弟兄的(2:11-13);另一方面,他要得到尊貴榮耀為冠冕(來2:6-9)。所以,基督必須是經得起一切考驗,又合格才行。所以,他必須是全燔祭。這祭是完全人的表徵,所以,要整個獻上給神,是無殘疾的,是完全捨己(弗5:26)的被切開、被洗淨、全羊被燒在壇上(利8:19-21); 
- 
-  6、平安祭  第二隻羊:這是要做「完滿的公綿羊」(8:22原文)。完滿此字HB4394),中譯承接聖職(或禮)。動詞名詞共有7次出現。名詞HB4394 有5次(22,28,29,31,33b),動詞HB4390 有2次(33a,c)。名詞用於聖衣以弗得與胸牌上的鑲崁、裝填(出25:7;28章)。動詞使充滿、填滿。用途多、空間的充滿;時間的滿足;事情的應驗、完成、成全;它與同義字kala( 希臘文pleroun)、taman( 希臘文teleo)等字,多有完全完滿的含義。此處是作為抹祭司的右(指權能)耳垂、右手大拇指、右腳的大拇指上的血;灑在壇周圍的血;三處最好的脂油。它們同三種無酵餅與右腿,同放在祭司手掌上(指掌握權、擁有權)作為搖祭,再拿下來,作為燒在壇上的馨香的火祭(22-28)。這基督的血在三處器官上的塗抹,是使祭司(教會)能完全聽從神的吩咐作神的僕人,如同僕人願意永遠做主人的僕人(参出21:6穿耳)、所作(手)、所行(腳),是完全的順服神之聖靈的能力(右手腳、大拇指,参路11:20的能力原文)。脂油(上好的)、右腿同獻上。右胸(可作為祭司亞倫父子與摩西的分)。 
- 
-  無酵餅   
- 
-    這是平安祭中的感謝祭物(利7:11-12)。但都是無酵餅。無酵是指沒有邪惡、罪過,誠實、純全(叁見林前5:7-8)。 
- 
-    這種無酵餅餅是指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當作馨香的供物與祭物獻給神(弗5:2),沒有淫亂,一切污穢、貪婪等(5:3-5)。教會也當如此行善工與捐輸的事(來13:16)。 
- 
-    受膏之日所獻上的素祭,要完全燒在心壇上給神,是祭司本身不可吃的(利7:19-23)。有三樣物 (無酵餅、脂油、右腿) 放在亞倫父子手掌上,作搖祭(一前一後的動作)或舉祭(高舉祭物),表示要完全把此純全、上好的、能力的作為,都甘心樂意的獻上,歸榮耀給神,毫無一點保留。 
- 
-  7、完全完滿的祭物(羊、餅)、日子、祭司:  完滿完全的有三樣, 
- 
-  一是獻上完滿完全的羊之搖祭(28,29); 
- 
-  以及祭司吃此完滿完全的餅(31),這不是用油調和作成的素祭(7:19-23) 
- 
-  ,不是在筐裡拿出來的三個餅(8:26-28),而是筐裡剩下的餅,這是亞倫父子要吃,好用祭司他們來贖罪的(34),正如吃贖罪祭的肉一樣用意(利10:17)。 
- 
-  二是直到七天完滿完全的一日,這七是完滿成全的數,七日是完滿成全的日子,是完成的日子。 
- 
-  三是你們祭司的完滿的諸日子(33a);因為,七天是神要完滿完全你們祭司的「手」(33b),是為了使用你們來作贖罪的事(34原文)。七天是神的誓約數,也是完滿完全的含義。 
- 
-    因此,神要使祭司如同基督一樣完全,必賜他們有完滿的聖靈能力;有完全的果子呈獻,才能完滿神的旨意,為民贖罪,一生一世永在神的帳幕(基督)裡服事雅威神,永不離棄神。因為這種拯救萬民的職任,是何等的莊嚴神聖,是何等的要緊、要命。所以,雖然突遭至親死亡的變故,也不應離開會幕,免得惹神憤怒,遭受同樣死亡的災禍(叁10:1-7)。因為,生死禍福自己要慎重選擇(申30:15-20)。 
- 
-===== 三、結構 =====    
- 
-  * A、(1-5) 雅威吩咐摩西、摩西遵命; 
-  * B、(6-30)摩西實際執行 
-  * C、(31-26)摩西吩咐亞倫父子、亞倫父子遵命 
- 
-  請叁照 LYX 所寫的詳細的結構分析。 
- 
-===== 四、用詞 ===== 
- 
-  3數為主。7數為輔。個膏抹 
- 
-==== A、(1-5)雅威吩咐、摩西遵行 ==== 
- 
-  雅威的吩咐(1-3),使用3個動詞:雅威說,要取來、要召集。 
- 
-  摩西的遵命(4-5),也使用3個動詞:行、被召集、摩西說。 
- 
-  4a節是強調他遵行雅威所吩咐的,實際執行記在6-30;4b是先作召集會眾(不是會眾主動聚集的),又加上他的叮嚀,強調要遵行雅威所吩咐的話(事)。 
- 
-  會眾被召集在會幕門口   這會幕門口  是指在院子裡,在人數上,不可能全員到齊,一家派代表都擠不進這窄小的空間。當時,必有特定的指定(會眾的字根)。 
- 
-==== B、(6-30)摩西執行 ==== 
- 
-  用詞分析 
- 
-  1、首先對祭司有三個步驟:帶來;水洗;穿戴聖服的6個動詞(給予、束上、穿上、繫上、戴上、釘上)。(8:6-9)。 
- 
-  然後使用膏油3次聖別了三種對象:帳幕、壇(包括盆)、祭司亞倫(10-12);使用7個動詞:取、膏抹(3次)、聖別、彈、倒。膏抹壇、壇器、盆等三樣物。 
- 
-  再帶眾子來,三個穿戴動作(13)。 
- 
-  2、再來處置3隻牛羊,3次牽來(14,18,22),亞倫父子3次按手(14,18,); 
- 
-  (1)先是處理贖罪祭,三個步驟:(也是使用9個動詞) 
- 
-  對於公牛的3個動作(牽、、按、宰);對於牛血的3個處理動作(取、抹、倒);對於牛脂油(3處)的取與燒成香在壇上、對牛與3種(皮、肉、糞)的燒在營外(14-17)。 
- 
-  (2)對於燔祭: 
- 
-  首隻公羊。同樣牽來、按手後,是用6個動作:宰、灑、切、燒成香、洗、燒成香(18-21)。 
- 
-  (3)平安祭 
- 
-     次隻公羊。同樣牽來、按手後,,是用3個動作:宰、取、抹。然後他使用12個動作,分4個3動作: 
- 
-  帶、抹、灑;取、取、放;交、取、燒成香;取、彈、聖別。 
- 
-  其中(29)的取,是一個特別歸祭司摩西的分。(22-30)。 
- 
-==== C、對於亞倫父子的6個吩咐 ==== 
- 
-  最後,摩西對於亞倫父子的6個吩咐:要煮、要吃、要燒(31-32);不可出、要住、要守(33-35)。 
- 
-===== 五、釋義 ===== 
- 
-==== 對亞倫父子做了12個動作: ==== 
- 
-  帶來(6a)  這是接近,使役主動有帶近前來獻上的意味。還不是祭司的人,要先被神的僕人帶到神面前來,而不是自己來到神面前。正如祭物或禮物本身是被人帶到神前,才能被使用。同樣,我們都是神藉著基督所設立的人選所帶來的祭物,才能來侍奉神的。我們只有被動的順服神僕人的帶領罷了。 
- 
-  用水洗(6b)  水是媒介,洗是意義或內容。新約指示,只有藉著水浸歸入主耶穌基督裡(或名裡),才算是歸入基督,是歸入基督的死,才是與他一同死、一同埋葬(羅6:2-3)。既是埋葬在墓裡,就必須是全身入水中,像基督受約翰的洗,是進入水中全身都浸濕,再從水中上來,才算數。如過紅海(出14章)與約但河(書3-4章),如太監受洗的模式,與施洗者同入水中,同出水來(徒8章)。這是立約起誓的儀式,是在神面前的一種純善良知的誓約或尋求(彼前3:21)。這種儀式不可廢除或改變,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婚約一樣,此後新婦就是歸入新郎了。 
- 
-==== 被穿上聖服的十個動作、六個動詞(7-9)。 ==== 
- 
-  水洗後穿上聖服。新約保羅在加3:26-27說:「因為你們是神的眾子,通過這信,在耶穌基督裡;因為凡誰你們曾受浸歸入基督,你們曾為自己穿上基督。」。可見,通過信、在基督裡、就是藉著受浸,以及穿上。這種穿上是由給、束、穿、繫、戴、釘,等才完成全身的配戴。這種裝備與我們逐步的認識基督有關,正如我們領受了聖靈,也是逐步的認識聖靈,不是一下子就都認識他的能力、智慧、性情等。那是需要人去渴慕追求的(林前12:31;14:1)。神的恩賜是如此的豐富,他是如何一樣一樣地裝備我們的,這是要我們自己主動去爭取,付出代價的。所以才要分十個動作(5的倍數,5這代表人的本分,應為的)來細述。 
- 
-    都是照著雅威所吩咐摩西的(9)。摩西完全遵命而行,基督與教會也是一樣。 
- 
-==== 三個膏抹(10-12) ==== 
- 
-   (1)聖靈的膏抹先是由帳幕著手,基督是神的帳幕在人間顯現(約1:14),他受水洗受,先被聖靈膏抹(約1:32-34); 
- 
-   (2)後是七彈與膏抹這壇、壇器、浴盆等三樣物。壇要先被聖靈七次彈在其上,再膏抹。這壇何指?祭壇所預表的是基督十字架(出27:1-8),因為,這是祭壇,壇周圍充滿了祭物的血,壇上充滿了各樣的祭物,火燒化了它們,所以又稱作燔祭壇(利4:10)。基督要門徒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因此,來13:10說: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基督是道成為人(肉身),被釘在木頭上,凡是被掛在木頭上的,就是受咒詛的(申21:23),基督為了我們成了受咒詛的,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加3:13),那十字架就是祭壇,基督就是那祭壇上的祭物,是永遠的贖罪祭物(來13:11-13)。壇要彈七次膏油,表示要完全成聖成為屬靈的,不再是屬肉的。我們所誇的十字架,是因為基督的救贖恩功,是完全屬靈的,被聖靈完全聖別出來的祭物。因此壇與祭物是分不開的。二者若是分開,救恩就不能成就,也與我們無關了。它如同人生的舞台一樣,使徒在其上演戲,演給世界與天使和人觀看(林前4:9)。 
- 
-  (3) 聖靈膏抹亞倫為大祭司,這與膏其眾子的彈油(30),分量不同(約3:34;徒2:1-4)。正如摩西身上的靈之分賜給70位長老(民11章),彼此也是分量不同,但是來源則一,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成聖歸神使用。 
- 
-==== 三種聖服(13) ==== 
- 
-  這是一般的祭司服,不是大祭司服。 
- 
-  「包上裹頭巾」  這不是蒙頭裝,而是纏上一種微凸型的帽子。律法禁止男人聚會蒙頭,因為男人是神的榮耀與形像(林前11:7)。 
- 
-==== 三種祭物(14-28) ==== 
- 
-=== 贖罪祭(14-17) === 
- 
-  這種贖罪祭是為了三種用途: 
- 
-  一是使壇潔淨、成聖,「在壇上來贖罪」(原文)。就是使用這已被血潔淨而成聖的壇,來作贖罪的事(15)。和合本的「壇就潔淨了」是誤譯。 
- 
-  二是燒獻神的食物,取三種位置最美好的脂油來,使這壇「燒成香味」(HB6999)(16),此字原是指使煙上騰。使役主動態用於真誠的獻祭。「在壇上」  原文只是「這壇」,沒有「在上(al)」。這表示此壇與脂油聯合同燒,也是使脂油成為燒化成香的器皿。 
- 
-  三是用火燒公牛與其皮、肉、糞三部分,在營外(17)。 
- 
-=== 燔祭(18-21) === 
- 
-  這種燔祭是為了三種用途: 
- 
-  一是灑這血在壇上、周圍(19) 
- 
-  二是燒頭、肉塊、板油(HB6309)三種部分,使成香味(HB6999)(20)。 
- 
-  三是水洗內臟、這腿部,使全羊燒成香味這壇(21) 
- 
-  21b「它是燔祭為了安息或緩和(HB5207)的香氣,它是火祭為了雅威」(直譯)。 
- 
-  這種祭是緩和或平息神怒氣的一種方法,由創8:21挪亞(此名字就是平息之意)獻上此種祭物,使神不再因人的罪發怒刑罰他們。死亡的刑罰已因此種祭物來代替獻祭者,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所以能平息了他的怒氣。 
- 
-=== 平安祭(22-29) === 
- 
-  「承接聖職之禮的羊」  原文是指完滿的羊。是充滿、完全的羊。因為平安記本身的含意,就是一種恢復完整的狀態,修復破裂成為一種和睦的關係。所以,這種羊是完全又完整的羊。 
- 
-  這種祭也有三種用途: 
- 
-  一是用血抹在亞倫父子的身上三個部分(右耳、右手大拇指、右腳大拇指)(23-24)。這是使人有完滿完全的職能,就是使有聽從的能力、有行、有為去執行神旨的能力。 
- 
-  二是用血灑在壇上、周圍。(24b)。這是要使壇成聖。 
- 
-  三是用三種物聯合而成的搖祭(25-27),「燒在壇上的燔祭上」  「燒化這壇香味在這燔祭上」。原文直譯:它們是完滿的,為了平息的香氣;它是火祭為了雅威。(28b)。再次重覆完滿的意念。 
- 
-  (29)「摩西是主祭者(祭司),有神賜給他的分,就是胸部歸給他。同樣重複27節,說這是搖在雅威面前的搖祭,是「完滿任職的」公綿羊。第三次重複完滿的觀念。 
- 
-==== 摩西的吩咐,亞倫父子的遵行(31-35) ==== 
- 
-  (31)「煮肉的煮是燒火用水煮熟,對照摩西的用水洗其身(6)。吃的地方與動作都是與完滿任職有關,七天期滿了,方能為民贖罪。 
- 
-  (33)「七天   共三次,表示完整的期間,要忍耐等候到神所定的時候;這也是誓約數,不可更改廢除。 
- 
-  (34)「為你們贖罪   原文直譯:在你們身上來贖罪。正如15節的用壇來贖罪,此處是用你們來贖罪。因為你們已經完全合乎就任祭司的一切手續,所以可以為民贖罪,而不是為你們自己來贖罪。 
- 
-  (36)「藉著摩西的手   原文強調手,表示此章的執行者是摩西,執行者就必須先執行神的一切吩咐,然後才吩咐別人去遵守。不要像文士法利賽人,只會說,不會作(太23章)。手也是凸顯完滿祭司他們的手(33),手也對應那平安祭的血來抹在祭司右手大拇指上(23-24)。詩人,有七個祈求:求得智慧,求神轉回,賜他的堅愛,在苦難中得喜樂,並顯明神的榮耀、作為,以及神的榮美,最後,他願神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作(詩90:17)。 
- 
-===== 六、教訓 ===== 
- 
-   律法或曰聖經,是神的靈所推動 (在先知裡啟示的結晶),有利於那在義行裡的教訓、指責、規正、管教,好叫屬神的人得到充分的裝備,可以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7-17)。因此,利8章中的教訓非常重要,列述如下: 
- 
-==== 在會幕門口 ==== 
- 
-  1、會幕預表基督,在會幕門口,指在基督耶穌裡。我們過去一切淫亂、偶像崇拜、偷竊、貪婪、醉酒、辱罵、搶奪等罪惡,新約教會是在主耶穌基督的名,和在我們的神的靈裡,曾為自己洗淨、曾被分別為聖、曾被稱義了(林前6:9-11)。所謂的介係詞「在裡面」是指位置時的一種範疇、界限;或憑藉用法時的一種倚靠、使用。這是一種關係的建立,缺少這種關係上的聯繫,基督與神的靈就與我們沒有分。也就是說,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彼此沒有交集、無關。因此,實際上建立的管道,是使用許多的動詞所表現出來的動作,來產生彼此間的關聯性。 
- 
-  2、這是公開可見的行動 
- 
-    會眾被召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知道神所立的受膏者(基督)。而他是如何按照神所吩咐的,來就任這種職事的,就必須完全公開這種可見的禮儀。因此,新約基督耶穌必須在肉身顯現,完全公開在眾人眼前,使人明白這一切的行動之意義與目的,證明他就是神所立的主、基督。基督受約翰的水洗,是盡諸般的義(太3章);基督受聖靈的澆灌,是證明他是神的兒子(約1:32-34),是神所差遣的聖僕,要來傳神的福音(路4章);基督的受難是他當受的浸(路12:50),是必須按經上所說的去成就,才能進入他的榮耀(路24:26-27;44-47)。神用水、血、聖靈來為他的-兒子作見證(約一5:6-110)。耶穌自證,他所行的都是公開的言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並無任何違犯律法的事,其用意在此(約18:20-21)。 
- 
-==== 摩西照雅威所吩咐的 ==== 
- 
-  1、大祭司承接聖職必須完全遵照神的吩咐去行,才能成為神的基督。所以成為大祭司的基督耶穌,也不是自取這種尊榮的(來5:5)。所以,基督耶穌說,他來不是要廢掉律法與先知,乃是要成全、完滿這律法(太5:17-18)。「完滿」此詞就是此章所著重的。只有遵命的才是主的真門徒,才是認識真理,得到真自由的人(約8:31-36)。 
- 
-  2、摩西仔細謹慎的、一步一步的遵命而行。我們對於神的律法誡命,也要有如此的態度(太5:19)。亞倫與眾子也是如此。教會看見了這種遵命的行動,也就承認他是神所立的基督。 
  
commentary/lev/lev_c8v1_c8v36_20130629.1682488190.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