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lev:lev_c17v1_c20v27_20241214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commentary:lev:lev_c17v1_c20v27_20241214 [2024/12/11 05:50 -0600 Wed. (4 個月前)] lyxcommentary:lev:lev_c17v1_c20v27_20241214 [2024/12/13 20:23 -0600 Fri. (4 個月前)] (目前版本) wcm
行 1: 行 1:
-====== 《利未記》概論 5 與萬民有別律法 ======+====== 《利未記》概論 5 與萬民有別律法 (利 17-20 章)======
  
 作者:林義勳 LYX; 初稿日期:20241206; 講論日期:20241214; 編修:WCM。 作者:林義勳 LYX; 初稿日期:20241206; 講論日期:20241214; 編修:WCM。
  
-===== 壹、經文結構 =====+===== 壹、(利 17-20 章)經文結構 =====
  
   * A、(17:1-16)不可獻祭給多毛公山羊,隨從行淫   * A、(17:1-16)不可獻祭給多毛公山羊,隨從行淫
行 25: 行 25:
 ===== 一、(利 17 章)的會幕門口與血的誡律 ===== ===== 一、(利 17 章)的會幕門口與血的誡律 =====
  
-==== 1、 ====+==== 1、「會幕門口」敬拜地點 ====
  
-會幕門口出現次,傳達敬拜中心的獨特要求,其意義如同(申 12 章)重覆「到雅威神所選擇立祂名的居所」。+會幕門口出現 次,傳達敬拜地點的獨特要求,其意義如同(申 12 章)重覆「到雅威神所選擇立祂名的居所」。
  
-經文對比「在田野上獻祭」(利 17:5)與「獻給那多毛公山羊(和合本譯:鬼魔)」,意指在敬拜的對象和地點的限制,成為聖別要求的最基本條件。+經文對比「在田野上獻祭」(利 17:5)與「獻給那多毛公山羊(和合本譯:鬼魔)」,意指在敬拜的對象和地點的限制,成為聖別要求的最基本條件。
  
-新約解釋敬拜地點是「在(聖)靈和真(理)中拜祂」(約 4:23-24),耶穌的解釋,將現實的空間轉移到聖靈與真理層面。但保羅進一步具象化,靈與真的實踐是在基督的身體(教會)上,(提前 3:15)「教會是真理的柱石與根基」,(林前 3:16)「你們(指教會)是神的殿,且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面」+新約解釋敬拜地點是「在(聖)靈和真(理)中拜祂」(約 4:23-24),耶穌的解釋,將現實的空間轉移到聖靈與真理層面。
  
-==== 2、 ====+保羅進一步具象化,「靈與真」的實踐是在基督的身體(教會)上,(提前 3:15)「教會是真理的柱石與根基」,(林前 3:16)「你們(指教會)是神的殿,且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面」。
  
-血出現 13 次(利 17:4)首次將祭流血對象錯誤的刑,提升到生命被剪除的層面。(利 17:11-14)是按此法則而延伸到吃血的事上,流動物的血是為了人的生命的保存與贖放,因此,血只能歸在雅威面前,而非歸於人。若人吃血,等同於竊取神的權柄,因而被禁止。+==== 2、「」 ==== 
 + 
 +「血」出現 13 次。 
 + 
 +(利 17:4)首次將「錯誤地宰殺流血的刑,提升到「人的生命被剪除的層面。 
 + 
 +(利 17:11-14)是按此法則而延伸到吃血的事上,流動物的血是為了人的生命的保存與贖放,因此,血只能歸在雅威面前,而非歸於人。 
 + 
 +若人吃血,等同於竊取神的權柄,因而被禁止。(註:竊取神的權柄,指竊取神在生命的保存與贖放方面的權柄。故「吃血」的意義,並不在於「吃生命」。)
  
 洪同勉解釋本段意義,以三個面向說明: 洪同勉解釋本段意義,以三個面向說明:
  
   * A、救恩預表:(利 17:11)血為性命蔽罪。祭壇流血預表耶穌寶血。   * A、救恩預表:(利 17:11)血為性命蔽罪。祭壇流血預表耶穌寶血。
-  * B、德教導:(利 17:4)所有肉的性命是他的血。吃血象徵吃生命,茹毛飲血乃兇殘成性的表現。+  * B、德教導:(利 17:4)所有肉的性命是他的血。吃血象徵吃生命,茹毛飲血乃兇殘成性的表現。
   * C、衛生因素:現代醫學發現,病毒存於血液中,吃血或會影響健康。   * C、衛生因素:現代醫學發現,病毒存於血液中,吃血或會影響健康。
  
-以上所言為多數人接,但卻非經文全面意義,反而經文中所強調的用詞未被注意。+以上所言為多數人接,但卻非經文全面意義,反而經文中所強調的用詞未被注意。
  
-  * A、(利 17:11)「肉的性命在血中,我親自賜它給你們。」救恩的發起源頭是由神親自設定的模式來成就,耶穌願順服至死才能完成此旨意。+  * A、(利 17:11)「肉的性命在血中,我親自賜它給你們。」救恩的發起源頭是由神親自設定的模式來成就,耶穌願順服至死才能完成此旨意。吃血不是吃生命,而在於表達竊占、否定神的救贖權柄之意。
   * B、(利 17:12)「以色列眾子和寄居者都不可吃血。」律法不只規範選民,也包括願寄居選民中的寄居者(可指外邦人),都要遵守此誡律。   * B、(利 17:12)「以色列眾子和寄居者都不可吃血。」律法不只規範選民,也包括願寄居選民中的寄居者(可指外邦人),都要遵守此誡律。
-  * C、(利 17:15-16)「食死屍而不潔者,當洗衣、洗身,否則背負己罪。」此要求也是本地出生者與寄居者同歸一律。由此反推,食物潔淨律法也是一體適用,而非只給以色列人。 +  * C、(利 17:15-16)「食死屍而不潔者,當洗衣、洗身,否則背負己罪。」此要求也是本地出生者與寄居者同歸一律。由此反推,食物潔淨律法也是一體適用,而非只給以色列人的律例。 
-  * D、今日人們食向,已將血烹煮熟透,就醫學而言,並無顯著的致病風險,但仍不可吃血,因吃血已非按健康考量,而是按宗教信仰考量。+  * D、今日人們食向,已將血烹煮熟透,就醫學而言,並無顯著的致病風險,但仍不可吃血,因吃血已非按健康考量,而是按宗教信仰考量,且也不是道德勸說
  
 ===== 二、(利 18 章)赤裸、可憎惡誡律 ===== ===== 二、(利 18 章)赤裸、可憎惡誡律 =====
  
-==== 1、「赤裸」(H6172)的定義(利 18:6-20) ====+==== 1、「赤裸」עֶרְוָה (H6172)的定義(利 18:6-20) ====
  
-=== A、「顯露」(H6168) ===+=== A、「赤裸(名)」(H6172)源自「顯露(動)」(H6168) ===
  
-  * 本字來自動詞「顯露」(H6168),名詞指裸體,象徵意則指恥辱。誡律以帶給至親者恥辱為主要論述。+  * 「赤裸」(H6172)本字來自動詞「顯露」(H6168),名詞指裸體,象徵意則指恥辱。誡律以帶給至親者恥辱為主要論述。
  
-=== B、「赤身露體」(H6174)、「赤裸」(H6172) ===+=== B、「赤身露體」עָרֹם(H6174)、「赤裸」עֶרְוָה (H6172) ===
  
   * (創 2:25)二人「赤身露體」(H6174),此字為形容詞,來自動詞「被揭露、暴露」(H5783)用於(哈 3:9)《TWOT》。   * (創 2:25)二人「赤身露體」(H6174),此字為形容詞,來自動詞「被揭露、暴露」(H5783)用於(哈 3:9)《TWOT》。
   * 「赤身露體」(H6174)在聖經中出現,通常是指低微、窮乏之意,而非指羞恥、罪惡。   * 「赤身露體」(H6174)在聖經中出現,通常是指低微、窮乏之意,而非指羞恥、罪惡。
   * 「赤裸」(H6172)在聖經中則多指羞恥、罪惡、淫行之意。   * 「赤裸」(H6172)在聖經中則多指羞恥、罪惡、淫行之意。
-  * 以上二詞可由經文比較中明白,乃古代作者故意為之。 +  * 以上二詞可由經文涵義上的差異比較中明白,乃古代作者故意為之。 
-  * 使用「兩個相似的用詞,卻表示不同含義」的書寫模式,在新約作者使用希臘文著作經文中也時有出現相似的書寫模式,此微小差異的文學表現,更顯出聖經高超的文學造詣。+  * 使用「兩個相似的用詞,卻表示不同含義」的書寫模式,在新約作者使用希臘文著作經文中也時有出現相似的書寫模式,此微小差異的文學表現,更顯出聖經高超的文學造詣。「赤身露體」(H6174)非指罪惡(如創 2:25夫妻之間),使至親者「赤裸」(H6172)才是罪惡,例如(創 9:22)迦南對於挪亞的「赤裸」,不加以遮蓋,反而使之顯出
  
 === C、「赤裸」(H6172)之定義 === === C、「赤裸」(H6172)之定義 ===
行 70: 行 78:
   * 承上,「赤裸」(H6172)之定義是指「將人的弱點呈現出來」,如(創 9:22, 23; 42:9, 12; 申 24:1; 賽 47:3),等同於「醜陋」、「辱罵」(H2781)。   * 承上,「赤裸」(H6172)之定義是指「將人的弱點呈現出來」,如(創 9:22, 23; 42:9, 12; 申 24:1; 賽 47:3),等同於「醜陋」、「辱罵」(H2781)。
   * 不同於「赤身露體」(H6174)指夫妻之間、嬰兒、貧窮者等等的赤身,如用於(創 2:25; 撒上 19:24; 伯 1:21; 22:6)等處。   * 不同於「赤身露體」(H6174)指夫妻之間、嬰兒、貧窮者等等的赤身,如用於(創 2:25; 撒上 19:24; 伯 1:21; 22:6)等處。
-  * (撒上 20:30)「你選擇耶西的兒子,就是選擇羞愧,且選擇你母親赤裸的羞愧。」+  * (撒上 20:30)「你選擇耶西的兒子,就是選擇羞愧,且選擇你母親赤裸(H6172)的羞愧。」
  
-=== D、經文本身用了其他的字詞,說明赤裸的含義 ===+=== D、(利 18 章)經文本身用了其他的字詞,說明赤裸的含義 ===
  
   * a、「邪惡的計謀」(H2154):   * a、「邪惡的計謀」(H2154):
行 84: 行 92:
 ==== 2、「可憎惡的」定義(利 18:21-23) ==== ==== 2、「可憎惡的」定義(利 18:21-23) ====
  
-=== A、標題待定 ===+=== A、以「褻瀆」、「可憎惡的」、「混雜」三詞來表明「可憎惡的」 ===
  
   * 由(21-23)節的「摩洛崇拜、同性性交、與獸交合」三件事,以「褻瀆」、「可憎惡的」、「混雜」三詞,表達神要驅逐犯此等罪孽者。   * 由(21-23)節的「摩洛崇拜、同性性交、與獸交合」三件事,以「褻瀆」、「可憎惡的」、「混雜」三詞,表達神要驅逐犯此等罪孽者。
行 90: 行 98:
 === B、 === === B、 ===
  
-  * 「可憎惡的」(H8441)在五經中指食物(創 43:32; 申 14:3)、祭物(出 8:26)、偶像與其金銀(申 7:24; 27:15)、男女衣著不分(申 22:5)、娼妓孌童的價銀(申 23:18)、重娶被玷汙的前妻(申 24:4)、敬拜別神(申 32:16)。這些事都攸關神所命定的潔淨、分別之原則。經文不以人的身體健康與否為判別依據,而是以宗教性、是否觸動神怒為判別依據。+  * 「可憎惡的」(H8441)在五經中指 
 +    * 食物(創 43:32; 申 14:3)、 
 +    * 祭物(出 8:26)、 
 +    * 偶像與其金銀(申 7:24; 27:15)、 
 +    * 男女衣著不分(申 22:5)、 
 +    * 娼妓孌童的價銀(申 23:18)、 
 +    * 重娶被玷汙的前妻(申 24:4)、敬拜別神(申 32:16)。 
 +  * 這些事都攸關神所命定的潔淨、分別之原則。 
 +  * 經文不以人的身體健康與否為判別依據,而是以宗教性、是否觸動神怒為判別依據。
  
 ==== 3、犯此等誡律者的處置(利 18:24-30) ==== ==== 3、犯此等誡律者的處置(利 18:24-30) ====
  
-  * A、犯此律者是變為汙穢(利 18:24, 25, 30),以致使所居住之地也成為汙穢(利 18:25, 27, 28)。+  * A、犯此律者是變為汙穢(利 18:24, 25, 30),以致使所居住之地也成為汙穢(利 18:25, 27, 28)。
   * B、那地反撲,以致吐出她的居民(利 25:28),因人成為神憎惡的對象(利 18:26, 27, 29, 30)。   * B、那地反撲,以致吐出她的居民(利 25:28),因人成為神憎惡的對象(利 18:26, 27, 29, 30)。
-  * C、(利 18 章)未如(利 20 章)直接宣判犯罪者死刑,而是以(利 18:1-5)的法條為準則,遵守律法者存活著;不遵守律法者,如埃及和迦南的居民,不能在神國裏存活。因此經文首要在強調遵守神命定的次序,才是神的真選民,不只是肉身的刑罰,更在乎能否於屬天的國度裏存留下來。+  * C、(利 18 章)未如(利 20 章)直接宣判犯罪者死刑,而是以(利 18:1-5)的法條為準則,遵守律法者存活著;不遵守律法者,如埃及和迦南的居民,不能在神國裏存活。 
 + 
 +因此經文首要在強調遵守神命定的次序,才是神的真選民,不只是肉身的刑罰,更在乎能否於屬天的國度裏存留下來。
  
 ===== 三、(利 19 章)公義、聖別的誡律 ===== ===== 三、(利 19 章)公義、聖別的誡律 =====
行 102: 行 120:
 ==== 1、誡律的範圍廣泛,可分 16 段 ==== ==== 1、誡律的範圍廣泛,可分 16 段 ====
  
-本段誡律的範圍廣泛,由對神、對鄰舍、對自身的要求,到對於交易、審判、弱勢者照顧、環境保護、親人等等層的公平對待,如同格言式條約,上下經文並未有一定的關聯性,反而是以每一小段落的結束語,用「我、雅威」和「我、雅威、你們的神」兩種語法,作為段落區分,共分 16 段。+本段誡律的範圍廣泛,由對神、對鄰舍、對自身的要求,到對於交易、審判、弱勢者照顧、環境保護、親人等等層的公平對待,如同格言式條約,上下經文並未有一定的關聯性,反而是以每一小段落的結束語,用「我、雅威」和「我、雅威、你們的神」兩種語法,作為段落區分,共分 16 段。
  
 ==== 2、文學結構 ==== ==== 2、文學結構 ====
行 110: 行 128:
 ==== 3、本章為十誡的解釋與應用 ==== ==== 3、本章為十誡的解釋與應用 ====
  
-猶太學者認為,本章為十誡的解釋與應用,也為基督教學者認同。第一、二誡見(31, 4 節),第三誡見(12 節), 第四誡見(3, 30 節),第五誡見(3 節),第六誡見(16 節),第七誡見(20-22, 29 節),第八、九誡見(11-16 節),第十誡見(17-28 節)。然而其他未被提及的經節,亦可視同十誡的延伸意義,如(26-28 節)七個禁戒都與偶像崇拜有關。+猶太學者認為,本章為十誡的解釋與應用,也為基督教解經家認同。 
 + 
 +  * 第一、二誡見(31, 4 節), 
 +  * 第三誡見(12 節),  
 +  * 第四誡見(3, 30 節), 
 +  * 第五誡見(3 節), 
 +  * 第六誡見(16 節), 
 +  * 第七誡見(20-22, 29 節), 
 +  * 第八、九誡見(11-16 節), 
 +  * 第十誡見(17-18 節)。 
 + 
 +然而其他未被提及的經節,亦可視同十誡的延伸意義,如(26-28 節)七個禁戒都與偶像崇拜有關。 
 + 
 +==== 4、聖別條款的內容,不可只認同少數內容,而又否認其他誡律 ====
  
-==== 4、 ====+(利 19:2)句型等同於(利 11:44),兩節經文,一是「全章的開端」,一是「全章的結語」,都表達(利 11, 19 章)是聖別條款的內容,不可單取某一節。例如(利 19:18)「當愛鄰舍如己」常為外邦基督徒引用,但又否認當要遵守其他誡律。
  
-(利 19:2)句型等同於(利 11:44),兩節經文一是全章的開端,一是全章的結語,都表達(利 11, 19 章)是聖別條款的內容,不可單取某一節。例如(利 19:18)常為外邦基督徒引用,但又否認當要遵守其他誡律。無論食物潔淨律或誡應用條例,兩者都在同一準則,不可偏廢。正如(利 11:45)和(利 19:36)兩節經文,都以雅威從埃及地領出選民,作為祂要求選民遵行潔淨與聖別條款的理由,真選民無法逃避神聖潔要求。+無論食物潔淨律或誡應用條例,兩者都在同一準則,不可偏廢。正如(利 11:45)和(利 19:36)兩節經文,都以雅威從埃及地領出選民,作為祂要求選民遵行潔淨與聖別條款的理由,真選民無法逃避神的「(分別)」與「(純淨)」之要求。
  
-==== 5、 ====+==== 5、本章是選民行事為人的指導手冊 ====
  
-本章是作為以色列選民行事為人的指導手冊,不光是個人家庭生活(對待父母、女兒、自身的要求)更多在於群體生活的指導(對待弱勢者、鄰舍、寄居者的要求),也延伸到對土地、果實、牲畜的對待,反而在敬拜上的應用較少著墨。+本章是作為以色列選民行事為人的指導手冊,不光是個人家庭生活(對待父母、女兒、自身的要求)更多在於群體生活的指導(對待弱勢者、鄰舍、寄居者的要求),也延伸到對土地、果實、牲畜的對待,反而在敬拜上的應用較少著墨。
  
 ==== 6、特殊用詞 ==== ==== 6、特殊用詞 ====
  
-  * (利 19:9)「不可耗盡地的邊緣」,和(利 19:27)「不可剃光頭的周圍,不可損毀鬍鬚的周圍」,都用「邊緣、周圍」(H6285)一詞,兩者都與奉獻有關,一個給窮人,一個給神。+  * (利 19:9)「不可耗盡地的邊緣」,和(利 19:27)「不可剃光頭的周圍,不可損毀鬍鬚的周圍」,都用「邊緣、周圍」(H6285)一詞,兩者都與奉獻有關,一個給窮人,一個給神。經文並未區分一為道德要求,一為禮儀要求,而是同為聖別要求
   * (利 19:4)「不可偏向無價值的」,與(利 19:31)「不可偏向交鬼的」,都用「偏向、轉向」(H6437)一詞。   * (利 19:4)「不可偏向無價值的」,與(利 19:31)「不可偏向交鬼的」,都用「偏向、轉向」(H6437)一詞。
   * (利 19:3)「孝敬父母)與(利 19:32)「敬畏你的神」,都用「懼怕」(H3372)一詞。   * (利 19:3)「孝敬父母)與(利 19:32)「敬畏你的神」,都用「懼怕」(H3372)一詞。
   * (利 19:12)「褻瀆你神的名」與(利 19:29)「不可辱沒你的女兒」,都用「玷汙、褻瀆」(H2490)一詞。   * (利 19:12)「褻瀆你神的名」與(利 19:29)「不可辱沒你的女兒」,都用「玷汙、褻瀆」(H2490)一詞。
   * (利 19:15)和(利 19:35)都用同一句型「在審判上不可行不義」,前者用於審判的公平性,後者用於交易的公平性。   * (利 19:15)和(利 19:35)都用同一句型「在審判上不可行不義」,前者用於審判的公平性,後者用於交易的公平性。
-  * 「寄居者、外人」(H1616)也出現在(利 19:10, 33, 34)中,所強調同理心原則,以致善待之,經文內容更引至人的心理層面的反思,正如「愛人如己」句型在(利 19:18)和(利 19:34)「愛他如己」的出現。+  * 「寄居者、外人」(H1616)也出現在(利 19:10, 33, 34)中,所強調同理心原則,以致善待之,經文內容更引至人的心理層面的反思,正如「愛人如己」句型在(利 19:18)和(利 19:34)「愛他如己」的出現。對待鄰舍和寄居外人是一視同仁。 
 +  *  作者使用相同用詞在不同層面上,讀者當自行體會其用意
  
 ==== 7、總結 ==== ==== 7、總結 ====
  
-本章以效法神是聖的,選民在生活為人上也當是聖的,不只在對待人的層面上,也在對待自己身體的面向上,都要與萬民有別,且以相似重覆用詞、句型再三強調之。+本章以效法神是聖的,選民在行事為人上也當是聖的,不只在對待人的層面上,也在對待自己身體的面向上,都要與萬民有別,且以相似重覆用詞、句型再三強調之。
  
-===== 四、(利 20 章)死的誡律 =====+===== 四、(利 20 章)死的誡律 =====
  
 ==== 1、「你們要遵守我的律例典章」命令句型 ==== ==== 1、「你們要遵守我的律例典章」命令句型 ====
行 154: 行 186:
  
   * AA’:禁異教崇拜。   * AA’:禁異教崇拜。
-  * BB’:聖別自、遵守律例。 +  * BB’:聖別自、遵守律例。 
-  * C:十三種死誡律(家庭婚姻律法)。+  * C:十三種死誡律(家庭婚姻律法)。
  
-==== 3、全章共十七種死誡律 ====+==== 3、全章共十七種死誡律 ====
  
   * (7-8 節)和(22-26 節)可視為插入,作為遵守誡律的原因說明,就是成為屬雅威的必要條件。然而就(利 20:25)論食物的分別免得成為可憎惡的,就將(利 18-20 章)與(利 11 章)兩種分別的潔淨律法,視為同一法則。   * (7-8 節)和(22-26 節)可視為插入,作為遵守誡律的原因說明,就是成為屬雅威的必要條件。然而就(利 20:25)論食物的分別免得成為可憎惡的,就將(利 18-20 章)與(利 11 章)兩種分別的潔淨律法,視為同一法則。
行 170: 行 202:
  
   * (利 20:2-6)「摩洛崇拜」和「交鬼」、「巫師」並列,刑罰用詞都同樣是「我的臉敵對,從民中剪除」,因所犯的是「宗教上的姦淫罪」(利 20:5, 6)。(「摩洛」原指統治者、國王,後用於指腓尼基、亞捫的神明。)   * (利 20:2-6)「摩洛崇拜」和「交鬼」、「巫師」並列,刑罰用詞都同樣是「我的臉敵對,從民中剪除」,因所犯的是「宗教上的姦淫罪」(利 20:5, 6)。(「摩洛」原指統治者、國王,後用於指腓尼基、亞捫的神明。)
-  * 對比(利 20:10-21)是「身體的姦淫罪」,包含亂倫、同性姦、獸交、月經同房。姦淫罪的計算法則,是以上一輩份的親屬和同一輩份的男人權益受損為準。+  * 對比(利 20:10-21)是「身體的姦淫罪」,包含亂倫、同性姦、獸交、月經同房。姦淫罪的計算法則,是以上一輩份的親屬和同一輩份的男人權益受損為準。
   * 現今對於摩洛崇拜、交鬼、巫師,應更加廣泛認定。對於個人崇拜行為,以及各種星象術、祖宗崇拜(類同於交鬼),占卜、易經學(巫師,原指有特殊知識者)之類的,都屬本章所禁止的。   * 現今對於摩洛崇拜、交鬼、巫師,應更加廣泛認定。對於個人崇拜行為,以及各種星象術、祖宗崇拜(類同於交鬼),占卜、易經學(巫師,原指有特殊知識者)之類的,都屬本章所禁止的。
  
行 181: 行 213:
 ==== 二、 ==== ==== 二、 ====
  
-「人若遵行律例典章,就必因此活著」(利 18:5),在(羅 10:5; 加 3:12)被引用,作為說明成為選民之後進入神國者的必要規範,對比於要成為選民,則是出於福音和信心。+「人若遵行律例典章,就必因此活著」(利 18:5),在(羅 10:5; 加 3:12)被引用,作為說明成為選民之後進入神國者的必要規範,其目的是為要對比於要成為選民,則是出於福音和信心之間的差異。兩者是同等重要,卻常造成讀者的誤解,以為只要信心與福音,而忘了作為選民當有的責任
  
 ==== 三、 ==== ==== 三、 ====
  
-「愛人如已」(利 19:18, 34),在(太 22:39; 可 12:31; 路 10:27; 羅 13:9; 加 5:14; 雅 2:8)被引用,說明律法的提綱挈領原則,是遵守律法的首要。+「愛人如已」(利 19:18, 34),在(太 22:39; 可 12:31; 路 10:27; 羅 13:9; 加 5:14; 雅 2:8)被引用,說明律法的提綱挈領原則,是遵守律法的首要與出發點,而非只要愛,卻不去實行律法的諸誡律
  
 ==== 四、 ==== ==== 四、 ====
行 195: 行 227:
 由以上(利 17-20 章)「聖別條款」,都成為新約教導的主軸,然而歷經外邦教會兩千年來的錯誤解釋,今日外邦信徒將本段視為「禮儀律法」(如丁道爾叢書·利未記註釋),或較為謹慎的視為聖潔的表現(如《摩西五經導論》Victor P. Hamilton 著),但是大都只取少數認為是道德規範的經文遵守或教訓,棄絕全段的規範要求。 由以上(利 17-20 章)「聖別條款」,都成為新約教導的主軸,然而歷經外邦教會兩千年來的錯誤解釋,今日外邦信徒將本段視為「禮儀律法」(如丁道爾叢書·利未記註釋),或較為謹慎的視為聖潔的表現(如《摩西五經導論》Victor P. Hamilton 著),但是大都只取少數認為是道德規範的經文遵守或教訓,棄絕全段的規範要求。
  
-全段文強烈的審判意圖,在今日外邦信徒視為舊約規範,不適用於新約信徒,以致於犯姦淫、咒罵父母、同性性交、吃血等死罪法條,已被棄如敝屣,而扭曲(約壹 5:16)至於死與不至於死之罪的定義。+全段文強烈的審判意圖,在今日外邦信徒視為舊約規範,不適用於新約信徒,以致於犯姦淫、咒罵父母、同性性交、吃血等死罪法條,已被棄如敝屣,而扭曲(約壹 5:16)至於死與不至於死之罪的定義。
  
 ==== 六、 ==== ==== 六、 ====
  
-(利 17-20 章)既是都以崇拜神為出發點的律例典章,則要遵守此四章內容的規範,就不能排除字面的規條,也不能視為禮儀律法,以希伯來書的祭司條款終止而不遵守之。+(利 17-20 章)既是都以崇拜神為出發點的律例典章,則要遵守此四章內容的規範,就不能排除字面的規條,也不能視為禮儀律法。今日外邦基督徒,以希伯來書的祭司條款終止而不遵守之,是自斷天國之路
  
commentary/lev/lev_c17v1_c20v27_20241214.1733917846.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12/11 05:50 -0600 Wed. (4 個月前) 由 lyx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