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joh:joh_c20v16_c20v31_20240928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commentary:joh:joh_c20v16_c20v31_20240928 [2024/09/27 18:33 -0500 Fri. (6 個月前)] – 建立 wcmcommentary:joh:joh_c20v16_c20v31_20240928 [2024/10/09 02:45 -0500 Wed. (6 個月前)] (目前版本) wcm
行 5: 行 5:
 ===== 影片資源 ===== ===== 影片資源 =====
  
-  * [[|【聖經原文查經】約翰福音查經-79 文字版(約 20:16-31)|經文結構分段、問題探討|2024.09.28]] +  * [[https://youtu.be/5EaJbm5zaiQ|【聖經原文查經】約翰福音查經-79 文字版(約 20:16-31)|經文結構分段、問題探討|2024.09.28]] 
-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4QG5GOmPruMYRR7vbcI_IGpWxtTmVPq|《約翰福音》查經影片播放清單]]+  * [[https://youtu.be/tJp5vhGvVcQ|【聖經原文查經】約翰福音查經-80 文字版(約 21:1-14)|經文結構分段、問題探討|2024.10.05]] 
 +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4QG5GOmPruMYRR7vbcI_IGpWxtTmVPq|《約翰福音》查經影片播放清單]]
  
 ===== 經文、看法 ===== ===== 經文、看法 =====
行 12: 行 13:
 Joh 20:16 耶穌對她說:「馬利亞!」那婦轉身後,用希伯來語對他說:「拉波尼!」這是說:「老師!」 Joh 20:16 耶穌對她說:「馬利亞!」那婦轉身後,用希伯來語對他說:「拉波尼!」這是說:「老師!」
  
-  * **Q:拉比和拉波尼有沒有不同意思?有人認為拉波尼比拉比傳達了更尊敬之意,可譯作「我親愛的拉比」?**+  * **Q:拉比和拉波尼有沒有不同意思?有人認為拉波尼比拉比傳達了更尊敬之意,可譯作「我親愛的拉比」**
   * 耶穌自稱是好牧人時說:「而那些羊持續聽他的那聲音,且他一直按著名字呼喚那屬自己的羊,且持續引領牠們出來(約 10:3)」。當耶穌用她的名字呼喚她時,馬利亞認出了耶穌。   * 耶穌自稱是好牧人時說:「而那些羊持續聽他的那聲音,且他一直按著名字呼喚那屬自己的羊,且持續引領牠們出來(約 10:3)」。當耶穌用她的名字呼喚她時,馬利亞認出了耶穌。
   * 因為馬利亞更愛主,所以她是基督復活的首先見證者。   * 因為馬利亞更愛主,所以她是基督復活的首先見證者。
 +
 +**[討論]**
 +
 +  * **Q:拉比和拉波尼有沒有不同意思?有人認為拉波尼比拉比傳達了更尊敬之意,可譯作「我親愛的拉比」?**
 +    * Thayer’s Expanded Definition
 +      * Ῥαββονί (so Rec. in [[https://www.studylight.org/study-desk/interlinear.html?q1=Mark%2010:51|Mark 10:51]]) and ραββουνι (WH ῥαββονει, see references under ῤαββί, at the beginning) (Chaldean רִבּון, lord; רַבָּן, master, chief, prince; cf. Levy, Chald. WB. üb.
 +        * 譯文:(所以 Rec。 在 [[https://www.studylight.org/study-desk/interlinear.html?q1=Mark%2010:51|馬可福音10:51]])和 ραββουνι (WH版經文  ῥαββονει,請參閱 ῤαββί 下的參考,在開始所部份)(加勒底文 רבּון,主; רבָּן,主人,酋長,王子; cf。列維,查爾德。WB。üb。
  
 Joh 20:17 耶穌對她說:「切勿再緊拉我,因為我尚未升到那父那裏;然而你應當持續前去我的那些弟兄那裏,並對他們說:『我正升到我的那父那裏,就是你們的父,也是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Joh 20:17 耶穌對她說:「切勿再緊拉我,因為我尚未升到那父那裏;然而你應當持續前去我的那些弟兄那裏,並對他們說:『我正升到我的那父那裏,就是你們的父,也是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行 20: 行 28:
   * 因為耶穌尚未升到那父那裏,所以馬利亞以沒有必要緊緊抓住他,好像以後再也見不到他一樣。   * 因為耶穌尚未升到那父那裏,所以馬利亞以沒有必要緊緊抓住他,好像以後再也見不到他一樣。
   * 稱神為「我的父和你們的父」而不說「我們的父」,暗示了他與父之間的關係與門徒與父之間的關係之間有某種區別,而且耶穌將門徒與自己一同視為神的兒女而不是神本身。   * 稱神為「我的父和你們的父」而不說「我們的父」,暗示了他與父之間的關係與門徒與父之間的關係之間有某種區別,而且耶穌將門徒與自己一同視為神的兒女而不是神本身。
 +
 +**[討論]**
 +
 +  * **Q:耶穌要他去說的話,使用了四個 καὶ 「而且」,是否有特別用意?**
 +    * LYH:使用 kai,但不同用詞之例子:
 +      * |Eph 1:3 |配得稱頌之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和那神!——用 kai
 +      * |1Pe 1:3 |可稱讚之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和神——用 kai
 +      * |Rom 1:7 |對所有住在羅馬,是神所愛的,是蒙召者,是聖徒。願美福和安泰,由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
 +        * 「神我們的父」這是同位語,不用 kai
 +        * 「和主耶穌基督」這使用了 kai,故與上句的「父」有所區分。
 +    * 《古希臘語漢語詞典》(LS)認為,kai 有強調的意思,可譯作「尤其」。
 +      * WCM:認為是在連接詞意義的基礎上,使用多重連接詞,形成強調意義。
 +    * (約 8:41)卻不用 kai,所以是同位語。
 +      * Ἡμεῖς ἐκ πορνείας (韋:οὐκ ἐγεννήθημεν )(聯:οὐ γεγεννήμεθα )·
 +      * 「我們不是從淫亂生的;
 +      * ἕνα πατέρα ἔχομεν
 +      * 我們有一位父,
 +      * τὸν θεόν.
 +      * 就是上帝。」
 +    * LYX:
 +      * |2Co 1:3 |配得稱頌之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和這神,就是憐憫的父,和各項安慰的神。||
 +      * 在一個定冠詞之後,使用 kai 來補充那個定冠詞對象的意義
 +        * ὁ θεὸς καὶ πατὴρ τοῦ κυρίου ἡμῶν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        * 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        * ὁ πατὴρ τῶν οἰκτιρμῶν καὶ θεὸς πάσης παρακλήσεως,
 +        * (他是)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
 +    * (太 28:19)這是人為添加的文本內容,但可以看出其意義就是「三位,又是同一個名」,等於就是「三位一體」。這三位都有 kai,且有定冠詞,表明是獨立的個體,但又是同一個有定冠詞的「名」。
 +      * εἰς τὸ ὄνομα τοῦ πατρὸς καὶ τοῦ υἱοῦ καὶ τοῦ ἁγίου πνεύματος,\\
 +
 +      * 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    * WCM:
 +      * [註約20:17 「我的那父」:這是有定冠詞的「父」,後接的三個 kai 連接詞子句,均是補充說明此父的意義。]
 +    * **Q:「拉住」之意?**
 +      * 《古希臘語漢語詞典》①栓住;②纏住;⋯⋯
 +      * 聚會所的看法:耶穌在暗地裏升天,之後再下來顯現給弟兄們看,然後才公開地升天。——這是值得探討的。
 +      * WCM:由耶穌所說的原因看,馬利亞的持續的摸、拉、纏住耶穌,會導致耶穌無法離開,所以耶穌提出理由,因他還沒有升上去見那父,另一理由是,這也會導致馬利亞不想離開去告訴其他門徒。
 +        * 耶穌所講的原因,只是談到「還沒有升天」,並未明確「他馬上要升天」,因此,「耶穌在暗中先升了天」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        * 這樣的說法,類似於「耶穌升了天,又下到地獄中,去傳道給地獄中的靈聽」,這是天主教的錯誤遺傳,造成了他們重要的教義「煉獄說」!因著少數不明確的經文,就形成了重要的教義,錯誤影響至極。
 +        * 而新教改革人士,對於天主教的錯誤,有極深入的研究更正。然而,對於新教成立之後,內部形成的錯誤,卻又無力去更正,以致於又「重蹈覆轍」,新教又如同舊教一樣,敗壞了。
 +    * **Q:經文特意對比馬利亞和多馬嗎?**
 +      * LYH:的確,由此可看出,馬利亞的信心和愛心,及多馬的不信。
  
 Joh 20:18 那抹大拉的馬利亞正前去向那些門徒報告:「我現已看見那主了。』而且他對她說了的那些話。 Joh 20:18 那抹大拉的馬利亞正前去向那些門徒報告:「我現已看見那主了。』而且他對她說了的那些話。
行 66: 行 115:
   * AA:那耶穌   * AA:那耶穌
   * BB’:被寫   * BB’:被寫
 +
 +===== 經文、看法 =====
  
 Joh 20:19 於是,在那一(特定的)日子黃昏時,在那安息週的第一天,而那門早已被關上了,就是那些門徒所在的地方,是因著那猶太人的懼怕緣故;那耶穌來到了,且站在那中間,並對他們說:「願平安歸與你們。 Joh 20:19 於是,在那一(特定的)日子黃昏時,在那安息週的第一天,而那門早已被關上了,就是那些門徒所在的地方,是因著那猶太人的懼怕緣故;那耶穌來到了,且站在那中間,並對他們說:「願平安歸與你們。
  
   * 雖然耶穌以復活的身體出現的時間是安息週的第一天(周日),但這並不代表安息日已經被周日所取代。   * 雖然耶穌以復活的身體出現的時間是安息週的第一天(周日),但這並不代表安息日已經被周日所取代。
-  * **Q:門徒關門是因「那猶太人的懼怕」,事實上,文士、法利賽人在五旬節聖靈降臨前好像從沒想過捉拿門徒?**+  * **Q:門徒關門是因「那猶太人的懼怕」,事實上,文士、法利賽人在五旬節聖靈降臨前好像從沒想過捉拿門徒** 
 +  * **Q:聖經的「平安」概念是神和人及人與人之間的和好狀態,應該與現代人強調的內心平穩安靜沒有聯繫?** 
 + 
 +**[討論]** 
 + 
 +  * **Q:門徒關門是因「那猶太人的懼怕」,事實上,文士、法利賽人在五旬節聖靈降臨前好像從沒想過捉拿門徒?** 
 +    * 《古希臘語漢語詞典》①懼怕;②顧慮或疑惑;③(對於神的)敬畏。 
 +    * 「那猶太人的懼怕」這是《約翰福音》的特色,其他福音書不用此詞。 
 +      * 若譯成「那猶太人的顧慮」,則減輕了其程度,不應如此翻譯,否則失去本書特色。 
 +      * (約 7:13)|Joh 7:13 |只是沒有一人直言無隱地為他持續講論,因那猶太人的懼怕〔或譯:顧慮〕緣故。|| 
 +      * 但是《和合本》就會改譯成「懼怕猶太人」,如同將「神的懼怕」改譯成「懼怕神」,或是將「耶穌的信心」改譯成「信耶穌」。 
 +        * 這是翻譯者用人的意思認為:神不會懼怕⋯⋯。
   * **Q:聖經的「平安」概念是神和人及人與人之間的和好狀態,應該與現代人強調的內心平穩安靜沒有聯繫?**   * **Q:聖經的「平安」概念是神和人及人與人之間的和好狀態,應該與現代人強調的內心平穩安靜沒有聯繫?**
 +    * 「平安」原意是「健全、完整」,即人與人之間、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是「美滿」,而缺損的情況,有的可以彌補回來,有的無法彌補,如同「破鏡難以重圓」。
 +      * 贖愆祭是屬於物質性的損害,如財產上的損害,所以還需要加上物質性的賠償。
 +      * 贖罪祭是不屬於物質性的損害,如名聲上的損害,所以只能是求神的赦免。
 +    * 「有福」原希伯來文是 tov,原意是「走在通順的路上」,所以有福就是指「凡事亨通」。
  
 Joh 20:20 而他說了這話後,就將那雙手和那肋旁指給他們看;於是那些門徒看見那主,就歡喜了。 Joh 20:20 而他說了這話後,就將那雙手和那肋旁指給他們看;於是那些門徒看見那主,就歡喜了。
  
   * 耶穌復活的身體仍保留了被釘木架後的痕跡,他要他們親眼看到,他有著真實的身體而不是鬼魂。   * 耶穌復活的身體仍保留了被釘木架後的痕跡,他要他們親眼看到,他有著真實的身體而不是鬼魂。
-  * **Q:為何耶穌要主動將那雙手和那肋旁指給門徒看因為門徒如多馬一般沒有親眼看見就不會信?**+  * **Q:為何耶穌要主動將那雙手和那肋旁指給門徒看? 因為門徒如多馬一般沒有親眼看見就不會信?** 
 + 
 +**[討論]** 
 + 
 +  * **Q:為何耶穌要主動將那雙手和那肋旁指給門徒看? 因為門徒如多馬一般沒有親眼看見就不會信?** 
 +    * |Luk 24:39 |當要看我的雙手和我的雙腳:『我是我自己。』當要摸我並要看:『靈沒有肉和骨頭,正如你們一直看見我是有著。』」|| 
 +    * 是為了證明,耶穌確實復活了,不是靈魂。 
 +    * 耶穌是給門徒看,但沒有叫他們摸。 
 +    * 多馬
  
 Joh 20:21 於是,耶穌再次對他們說:「願平安歸與你們!那父曾經怎樣差遣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 Joh 20:21 於是,耶穌再次對他們說:「願平安歸與你們!那父曾經怎樣差遣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
行 83: 行 157:
   * 那父被耶穌大,耶穌被門徒大,差遣者被受差者大,強調神國的治理、次序關係。   * 那父被耶穌大,耶穌被門徒大,差遣者被受差者大,強調神國的治理、次序關係。
   * 這顯示了門徒被賦予了與耶穌相似的使命,即傳講神國的福音。可是,有釋經家認為這句話暗示了三位一體的神學觀,因聖父聖子聖靈都參與了救贖計畫。聖父差遣聖子,聖子完成使命後差遣門徒,而聖靈則在門徒中繼續這一使命。但這些人從來不會說門徒與所謂的「三一神」同等。   * 這顯示了門徒被賦予了與耶穌相似的使命,即傳講神國的福音。可是,有釋經家認為這句話暗示了三位一體的神學觀,因聖父聖子聖靈都參與了救贖計畫。聖父差遣聖子,聖子完成使命後差遣門徒,而聖靈則在門徒中繼續這一使命。但這些人從來不會說門徒與所謂的「三一神」同等。
 +
 +**[討論]**
 +
 +  * **Q:此處所用的兩個差遣,用字不同,但意義是否相同?**
 +    * 這兩字都是在經上使用多次的,意義上沒有太大差異!
 +  * **Q:耶穌在這句話中使用了「再次」一詞,重覆強調平安的重要性?**
 +    * (約 20:19)說了「願平安歸與你們。」但是(約 20:20)的事情插入,而耶穌再次要講下去,就接續再「問安」,目的是要向他們說「差遣」的事,「差遣」才是重點!
 +  * LYH:
 +    * 認為 Ken CCY 的感想講得很有理:「聖父差遣聖子,聖子完成使命後差遣門徒,而聖靈則在門徒中繼續這一使命。但這些人從來不會說門徒與所謂的「三一神」同等。」
 +  * **Q:「那父曾經怎樣差遣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到底是「怎樣差遣」的?**
 +    * 父是透過賜下聖靈給耶穌,而差遣耶穌;如今耶穌也要透過賜下聖靈給門徒,而差遣門徒。
 +    * 這是下一節(約 20:22)的前因。
  
 Joh 20:22 而說了這個之後,就吹了一口氣,且對他們說:「你們現在開始要領受聖靈, Joh 20:22 而說了這個之後,就吹了一口氣,且對他們說:「你們現在開始要領受聖靈,
行 88: 行 174:
   * 雅威聖經釋本「開始要領受聖靈」意味著門徒還未領受。和合本譯作「你們受聖靈」令人誤會門徒在耶穌吹了一口氣時已經領受了聖靈。這引申到後來的人認為當時的使徒受了兩次聖靈(第一次是這節經文,第二次是五旬節聖靈降臨)。   * 雅威聖經釋本「開始要領受聖靈」意味著門徒還未領受。和合本譯作「你們受聖靈」令人誤會門徒在耶穌吹了一口氣時已經領受了聖靈。這引申到後來的人認為當時的使徒受了兩次聖靈(第一次是這節經文,第二次是五旬節聖靈降臨)。
   * 耶穌說,直到他回到天父那裡,聖靈才會永久降臨(約 16:7)。   * 耶穌說,直到他回到天父那裡,聖靈才會永久降臨(約 16:7)。
 +
 +**[討論]**
 +
 +  * **Q:「領受」(G2983)λαμβάνω lambanoo 的意思?**
 +    * 釋義:
 +      * 《古希臘語漢語詞典》
 +        * ①手抓、手拿。②[中動]擁有。⋯⋯⑤接待;⑥誓言約束
 +      * 《LSJ, Liddell-Scott-Jones》
 +        * The word has two main senses, one (more active) take; the other (more passive) receive:
 +        * 中譯:這個字有兩個主要意義,一是(更主動的)「取」take;另一個(更被動)「收」receive。
 +      * 《STRONG》
 +        * A prolonged form of a primary verb, which is used only as an alternate in certain tenses; to take (in very many applications, literally and figuratively [probably objective or active, to get hold of; whereas G1209 is rather subjective or passive, to have offered to one; while G138 is more violent, to seize or remove]): - accept, + be amazed, assay, attain, bring, X when I call, catch, come on (X unto), + forget, have, hold, obtain, receive (X after), take (away, up).
 +        * 中譯:主要動詞的延長形式,僅在某些時態中用作替代動詞;獲取(在許多應用中,無論是字面意思還是比喻意義上的[可能是客觀的或主動的,獲取;而 G1209 是相當主觀或被動的,是提供給某人;而 G138 更暴力,是奪取或移除]):-接受,+驚訝,測定,達到,帶來,X當我打電話時,抓住,來(X到),+忘記,擁有,持有,獲得,接收(X之後),拿走(離開,向上)。
 +        * 註:
 +          * G1209 - δέχομαι
 +          * G138 - αἱρέομαι
 +        * 來源:https:%%//%%www.studylight.org/lexicons/eng/greek/2983.html
 +    * 英文譯本幾乎都譯作「receive」
 +      * 譯作「領受」表示是去得到對方所給予的,不是取決於自己的意志。
 +      * 譯作「拿取」則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因此可能有「搶奪」之意。
 +    * **各節譯文參考:**
 +    * (約 7)信的人「去領受」聖靈(不定詞)
 +    * (約 14)這世界的人不能「去領受」聖靈(不定詞)
 +    * (約 20:22)你們要開始領受聖靈(命令)
 +      * **和合本錯誤的譯文,讓讀者以為,當下已經「受聖靈」。**
 +      * 《和合本》Joh 20: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    * (徒 2:38)你們應當開始領受那聖靈的那恩賜(命令)
 +      * λήμψεσθε 02983 動詞 第一未來 關身形主動意 直說語氣 第二人稱 複數 λαμβάνω 接受、拿
 +      * 雖然分析字形是「未來式」,但字形也相同於「簡單過去命令式」,所以,彼得在此節中所說的,是與耶穌的說法相同,是命令。
 +      * **和合本錯誤的譯文,將第三個命令「當開始領受⋯⋯」改成了必然的結果「必領受⋯⋯」。**
 +        * 《和合本》Act 2:38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和合本誤譯][原意:你們應當開始領受那聖靈的那恩賜]
 +    * (雅 5:10)你們當要領受那吃苦受罪
  
 Joh 20:23 無論你們赦免〔原指:遣走、拋棄;下同〕誰的那些罪,他們就被赦免了;你們持續緊抓住〔原指:有權力、征服;轉指:緊抓、掌握、控制;下同〕誰的(那些罪),他們就被抓住了。」 Joh 20:23 無論你們赦免〔原指:遣走、拋棄;下同〕誰的那些罪,他們就被赦免了;你們持續緊抓住〔原指:有權力、征服;轉指:緊抓、掌握、控制;下同〕誰的(那些罪),他們就被抓住了。」
  
-  * **Q:有解經家以為耶穌並沒有將赦罪或不赦罪的絕對權力授予使徒們,而是賦予他們傳達寬恕資訊的特權。這種宣告權類似于猶太教祭司在處理麻風病時,宣告人是否潔淨一樣,但這種權柄是宣告性質的,而非實際的赦罪?? 福音傳道者不能赦免罪,而只能宣告罪是如何被赦免的??**+  * **Q:有解經家以為耶穌並沒有將赦罪或不赦罪的絕對權力授予使徒們,而是賦予他們傳達寬恕資訊的特權。這種宣告權類似于猶太教祭司在處理麻風病時,宣告人是否潔淨一樣,但這種權柄是宣告性質的,而非實際的赦罪?? 福音傳道者不能赦免罪,而只能宣告罪是如何被赦免的**
   * 但我個人認為這是實際的赦罪,因為耶穌不是神也能赦罪。   * 但我個人認為這是實際的赦罪,因為耶穌不是神也能赦罪。
 +
 +**[討論]**
 +
 +  * **Q:赦罪的權柄,在其他經文已經出現?**
 +    * |Mat 16:19 |我將賜給你那諸天之國的那些鑰匙,且倘若你捆綁誰在這地上,他將是早已被捆綁在那諸天裏,且倘若你釋放誰在這地上,他將是早已被釋放在那諸天裏。」||
 +      * ——這是針對彼得的說的。
 +    * |Mat 18:18 |我實在地告訴你們:『任何一人,倘若你們捆綁在這地上,他將是早已被捆綁在天上,又任何一人,倘若你們釋放在這地上,他將是早已被釋放在天上。』||
 +    * |Mat 18:19 |我再實在地告訴你們:『倘若你們之中,兩人在這地上為著一切的行動而合聲,無論他們祈求什麼,將從我的那父,即那在諸天上者那裏,給他們成就。』||
 +    * |Mat 18:20 |因為那裏存有兩人或三人為我的那名被聚集,那裏我存在他們中間。」||
 +      * ——此處是針對審判教內人員的聚會,不是一般的聚會。
 +  * **Q:有解經家以為耶穌並沒有將赦罪或不赦罪的絕對權力授予使徒們,而是賦予他們傳達寬恕資訊的特權。這種宣告權類似于猶太教祭司在處理麻風病時,宣告人是否潔淨一樣,但這種權柄是宣告性質的,而非實際的赦罪?? 福音傳道者不能赦免罪,而只能宣告罪是如何被赦免的?**
 +    * LYX:此處指使徒可以將來代表耶穌的權柄,是耶穌將權柄交給他們,這權柄是從神來的。
  
 Joh 20:24 然而多馬,出自那十二位中的一個,那被稱為雙生的,當耶穌來到時,並不同他們一起。 Joh 20:24 然而多馬,出自那十二位中的一個,那被稱為雙生的,當耶穌來到時,並不同他們一起。
行 117: 行 247:
  
   * 基督教朋友認為多馬的回應是確定了耶穌的神性,表明他不僅僅是一個人,也是三位一體的神。   * 基督教朋友認為多馬的回應是確定了耶穌的神性,表明他不僅僅是一個人,也是三位一體的神。
-  * 個人認為現代人在面對難以置信的事情時,也會發出驚歎Oh, my God “?。這不就跟當時情況類此嗎? +  * 個人認為現代人在面對難以置信的事情時,也會發出驚歎Oh, my God」!這不就跟當時情況類此嗎? 
-  * **Q:可是有人會反駁,聲稱在當時的猶太文化中,稱耶穌為我的主,我的神是對耶穌神性的直接認同。這與日常感歎Oh, my God不同。此外,聖經每一個詞都經過挑選。在這種語境下,多馬的回答是經神所啟示,具有宗教含義,不應被簡化為一個驚歎?**+  * **Q:可是有人會反駁,聲稱在當時的猶太文化中,稱耶穌為我的主,我的神是對耶穌神性的直接認同。這與日常感歎Oh, my God!」不同。此外,聖經每一個詞都經過挑選。在這種語境下,多馬的回答是經神所啟示,具有宗教含義,不應被簡化為一個驚歎** 
 + 
 +**[討論]** 
 + 
 +  * **Q:可是有人會反駁,聲稱在當時的猶太文化中,稱耶穌為「我的主,我的神」是對耶穌神性的直接認同。這與日常感歎「Oh, my God!」不同。此外,聖經每一個詞都經過挑選。在這種語境下,多馬的回答是經神所啟示,具有宗教含義,不應被簡化為一個驚歎?** 
 +    * LYH:「Oh, my God!」這應是日常之驚歎,而非信仰告白! 
 +    * LYH:Ὁ κύριός μου καὶ ὁ θεός μου. 「我的那主啊!且我的那神啊!」 
 +      * 由於這兩個都有定冠詞,中間用連接詞,表示這是兩個對象,而非同一個! 
 +      * 但是一般的譯本都忽略連接詞,且令讀者誤以為是同一個對象! 
 +    * WCM:會誤解,是由於讀者的錯誤神觀所致,心中有成見,就會誤解經文。 
 +    * **我們強調,本節絕對不能用來證明耶穌是「三位一體神」!** 
 +    * 本節的原意: 
 +      * 多馬因著親手確認耶穌真的復活了,因而驚呼。 
 +        * 「我的主啊!」是他確認耶穌真的復活了! 
 +        * 「我的父啊!」是確認神使耶穌復活了!
  
 Joh 20:29 那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現今已看見我了你才相信嗎?有福的〔或譯:福哉〕!那些未曾看見而已相信的人。 Joh 20:29 那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現今已看見我了你才相信嗎?有福的〔或譯:福哉〕!那些未曾看見而已相信的人。
  
-  * **Q:耶穌似乎在區分兩種的相信:一種是需要看見才相信的,另一種是未曾看見就相信的。我讀起來好像暗示看見才相信的人是沒福的?**+  * **Q:耶穌似乎在區分兩種的相信:一種是需要看見才相信的,另一種是未曾看見就相信的。我讀起來好像暗示看見才相信的人是沒福的**
   * 未曾看見就相信是更有福,因為這種人不需要外顯的證據就能信,更能討神的喜悅   * 未曾看見就相信是更有福,因為這種人不需要外顯的證據就能信,更能討神的喜悅
-  * **Q:「有福」的內涵是甚麼?是一種內在的滿足感和喜樂得永生還是有更深層的意義?**+  * **Q:「有福」的內涵是甚麼是一種內在的滿足感和喜樂? 得永生? 還是有更深層的意義?** 
 + 
 +**[討論]** 
 + 
 +  * **Q:耶穌似乎在區分兩種的相信:一種是需要看見才相信的,另一種是未曾看見就相信的。我讀起來好像暗示看見才相信的人是沒福的?** 
 +  * **Q:「有福」的內涵是甚麼?是一種內在的滿足感和喜樂? 得永生? 還是有更深層的意義?**
  
 Joh 20:30 一方面,於是那耶穌在那些門徒面前行了許多別樣的記號,這些不是早先被寫在這一書卷上的。 Joh 20:30 一方面,於是那耶穌在那些門徒面前行了許多別樣的記號,這些不是早先被寫在這一書卷上的。
行 138: 行 287:
   * 相信耶穌不僅僅是口裡承認他是主或是他的救贖,真正的相信是要遵行他的教導和實現神的旨意,這種順從被視為獲得永生的重要途徑。   * 相信耶穌不僅僅是口裡承認他是主或是他的救贖,真正的相信是要遵行他的教導和實現神的旨意,這種順從被視為獲得永生的重要途徑。
   * 那些沒有在他的那名裏的人,他們在靈性上是死的,沒有神的生命。   * 那些沒有在他的那名裏的人,他們在靈性上是死的,沒有神的生命。
 +
 +**[討論]**
 +
 +  * **Q:Ἰησοῦς ἐστιν ὁ Χριστὸς ὁ υἱὸς τοῦ θεοῦ 本節句型,主詞如何認定?**
 +    * 有定冠詞的 ὁ υἱὸς τοῦ θεοῦ 是主語,而 Ἰησοῦς 是謂語。
 +    * 《和合本》譯文「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是誤譯,因為主語和謂語顛倒了!
 +  * 另一個對照的例子,以下這節是「信仰告白」,意思不同於上述經文。《和合本》譯文沒錯。
 +    * 《和合本》Mat 16: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    * 《雅威本》|Mat 16:16 |然而西門彼得回應說:「你正是那基督,那一直活著之那神的那兒子。」||
  
commentary/joh/joh_c20v16_c20v31_20240928.1727479997.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9/27 18:33 -0500 Fri. (6 個月前) 由 wcm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