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joh:joh_c18v1_c18v14_20240810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約翰福音》18 章(約 18:1-14)查經 20240810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0810。

影片資源

結構分析(約 18:1-14)耶穌被出賣與逮捕

  • A、(18:1-3)祭司長及法利賽人的差役帶著燈籠和火把和武器
    • B、(18:4-6)我就是
    • B’、(18:7-9)我就是
  • A’、(18:10-14)西門彼得有著一把刀

說明

  • AA’:武器
  • BB’:我是

經文、看法

Joh 18:1 耶穌說了這些話之後,就同他們的那些門徒出去,到那汲淪溪穀對岸,在那裏一直有一個園子,他和他的那些門徒進入了那園子裏。

  • 「這些話」是耶穌在樓上所說的話(約 13-17 章)。
  • 汲淪溪穀在新約聖經中僅在此處提到,汲淪溪穀沿著耶路撒冷的東側流經,將其與橄欖山分開。只有約翰稱耶穌的目的地為園子(約 18:1, 26)而沒有稱其為「客西馬尼」(太 26:3),也沒有明確將其定位於橄欖山(路 22:39-40)。

Joh 18:2 然而猶大,那交付他的,也知道那個地方,因為耶穌伴同他的那些門徒,常常聚集在那裏。

Joh 18:3 於是,那猶大領了那三聯隊,和出自那些祭司長及那些法利賽人的差役後,帶著燈籠和火把和武器正來到那裏。

  • Q:甚麼是三聯隊?是羅馬士兵、猶太祭司長和聖殿員警?
  • 和合本譯「猶大領了一隊兵」,希臘詞指的是「一個旅團」(如(太 27:27; 可 15:16)所翻譯)。在羅馬軍隊中,一個旅團由六百名士兵組成,由一位軍官指揮(約 18:12)。

Joh 18:4 於是,耶穌早已知道那正臨到他身上的一切事,就出來而對他們說:「你們一直尋找誰呢?」

  • 猶大沒有吻耶穌以作識別(如(太 26:48-59; 可 14:44-45; 路 22:47-48)中所描述的)。耶穌親自向他們揭示自己。耶穌並不逃避即將來到的命運:他主動出來迎接將他引渡至死亡的人。正如他之前所說的:「我一直有權柄放棄那生命,且我持續有權柄再次領受那生命。」(約 10:18)。

Joh 18:5 他們回應他(說):「耶穌,那拿撒勒人。」他對他們說:「我就是。」然而猶大,那交付他的,也伴同他們站在那裏。

  • 有人認為耶穌宣稱「我是」等同神對自己所說的那樣談論自己(出 3:14)。但這裡翻譯為「我是」的希臘詞也可以翻譯為「我就是」(如(約 4:26)中翻譯為「我就是」)或「是我」(如(約 6:20)中翻譯為「是我」)。

Joh 18:6 於是,當他對他們說:「我就是。」他們就往後退,且倒在地上。

  • 當主耶穌主動承認自己是三聯隊要找的人,表明他甘願受難。
  • Q:耶穌對他們說「我是」時,逮捕他的人退後並倒在地上——這是人看見神時候的反應,如(結 1:28; 44:4; 但 8:17-18)?
  • 「倒在地上」並不一定意味著崇拜或屈服;崇拜或屈服典型的聖經表達方式是「俯伏在地」

Joh 18:7 於是,他再次問他們:「你們一直尋找誰呢?」然而他們說:「耶穌,那拿撒勒人。」

  • 耶穌向捉拿他的人重複了他的問題。而捉拿耶穌的人仍然堅稱他們在尋找,來自拿撒勒的人–耶穌。

Joh 18:8 耶穌回應(說):「我已告訴你們:『我就是。』因此倘若你們一直尋找我,當讓這些人走吧!」

  • 這表明他履行了父親的旨意,即他不應該讓父親所給予的他的人中的任何一個喪失(約 6:39; 10:28)。耶穌保護和保守父親所賜予的人的行動——「除了那滅亡之子」(約 17:12)之外,他們沒有一個喪失。
  • 在希臘語中,「讓」是一個祈使句;耶穌命令拘捕他的人放開他的門徒。

Joh 18:9 這為使那話語,就是他說:「禰早先賜給我的人,從他們之中我不曾失掉任何一位。」

  • 耶穌是好牧人,為他的羊捨棄自己的生命。

Joh 18:10 於是,西門彼得有著一把刀,他拔出它,且擊打了那大祭司的奴僕,且砍掉了他的那右耳。而那奴僕的名字是馬勒古。

  • Q:當時的門徒隨身有武器?彼得砍掉了那奴僕的那右耳,只是因為那奴僕把頭轉向了,以致沒有砍下他的頭?
  • Q:為何特別記載奴僕的名字?沒有其他福音書提到這個人。其他福音書也沒有提到彼得是攻擊他的人?

Joh 18:11 於是,那耶穌對那彼得說:「當要收刀入鞘,那杯,即那父早已賜給我的,我豈能不喝它嗎?」

  • 劍和杯都代表死亡,但劍給他人帶來死亡,這裡的「杯」指的是耶穌的死在十字架上,給他人帶來生命。
  • 根據馬可福音,耶穌首先祈禱「那時辰從他離去」(可 14:35),然後祈求父神「從我移去這個杯」(可 15:36)。在約翰福音中,耶穌拒絕祈求「脫離這一個時辰」(約 12:27),並堅稱他將「喝父神所賜的杯」(約 18:11)。約翰清楚地表明,父神的旨意(耶穌喝這杯)耶穌也願意遵行,從而展示了子與父持續存有一(致)(約 10:30)。

Joh 18:12 於是,那三聯隊和那千夫長並那些猶太人的差役們,逮捕那耶穌,並捆綁了他,

  • 兩個團體(羅馬人和猶太人)在夜間捆綁了耶穌。耶穌的門徒四散(太 26:56)。

Joh 18:13 且先帶到亞納那裏;因為他是那該亞法的岳父,該亞法是那一年的大祭司。

  • 亞納是前任以色列大祭司(西元 6-15 年)。此時他沒有大祭司的權力。亞那在正式宗教審判之前對耶穌進行了初步審問。
  • Q:為什麼耶穌首先被送到亞納那裡呢?因為每一隻要作為祭品獻上的動物都首先被帶到祭司那裡(利 17:5)?
  • 大祭司的職位傳統上是世襲的,死後傳承;然而,在塞琉古和隨後的羅馬統治時期,大祭司受到統治當局的政治任命。

Joh 18:14 然而該亞法正是那位給猶太人勸告:「一個人為那百姓而死是有的。」

  • 約翰提醒讀者該亞法曾對猶太人說過:「這對你們一直是有益的,使一個人為那百姓死,而免得全族滅亡了。」(約 11:50)
commentary/joh/joh_c18v1_c18v14_20240810.1722608727.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8/02 09:25 -0500 Fri. (8 個月前) 由 wcm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