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約翰福音》17 章(約 17:1-12)查經 20240727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0727。
影片資源
結構分析(約 17:1-26)耶穌為門徒禱告
- A、(17:1-5)在這世界存有以前,我在祢身邊所已擁有的榮耀
- B、(17:6-10)那些話語,即祢已賜給我的,我早已賜給他們
- C、(17:11)我正來到祢那裏
- D、(17:12)那經書得以應驗
- C’、(17:13)我正來到祢那裏
- B’、(17:14-23)我早已將祢的那話語賜給他們
- A’、(17:24-26)使他們能持續看見我的那榮耀,祢在世界的開創以先
說明
- AA’:創世以前的榮耀
- BB’:那些話語
- CC’:我來找你了
- D :那經書得以應驗
經文、看法
Joh 17:1 耶穌既已講論這些事,就舉他的那雙眼向著那天,說:「父啊!那時辰既早已來到,請榮耀祢的那兒子,好使那兒子可以榮耀祢。
- 耶穌將禱告指向父所在的地方。他祈禱的姿勢是仰望天空。
- 耶穌曾多次說過,他的時候還沒有到(約 2:4; 7:6, 8, 30; 8:20)。現在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以執行救贖計劃的時辰到了。
- 在《路加福音》(路 18:13)的描述中,稅吏表現出一種自我謙卑,他感到自己不配舉目望天。
- 耶穌透過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復活來榮耀父。
[討論]
- 「那時辰既早已來到」
- 指耶穌受難的時候已來到。
Joh 17:2 正如祢已賜給他一切屬肉的權柄,以致凡祢早已賜給他的人,他可以賜給他們永生。
- Q:甚麼是「一切屬肉的權柄」?
[討論]
- Q:甚麼是「一切屬肉的權柄」?
- LYH:
- 一、「每一屬於肉體的權柄」是對應下文的「人」。
- 二、由上文「祢已賜給他」對應下文「凡祢早已賜給他」可以明白。「權柄」對應「賜給他們永生」。
- 三、正如這是接續上一節:「父啊!那時辰既早已來到,請榮耀祢的那兒子,好使那兒子可以榮耀祢。」
- 1、「請父神榮耀祢的那兒子」,對應本節「祢已賜給他一切屬肉的權柄」;同樣的目的:「好使那兒子可以榮耀祢」,對應「好使凡祢早已賜給他的人,他可以賜給他們永生。」
- 2、因此,「父榮耀你子」等同「父賜子每一屬肉體的權柄」;「使那子可榮耀你」等同「使凡祢早已賜給他的人,他可以賜給他們永生。」。
- 3、第三節說明「永生」等同:「他們能夠一直驗知祢是那獨一真神,並那位祢所差遣的耶穌是基督。」故永生包括「能驗知父是獨一真神,並「那位祢所差遣的耶穌基督」這兩方面。不單要認識父,也要認識子。這是新約時代認識論的基礎。
- LYX:
- 《和合本》「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
- 《和合本》認為此權柄就是「管理凡有血氣的⋯⋯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
- LYX 認為,不完全反對以上看法,但認為不完全。
- LYX 另一種看法:
- 由於上句「如祢已賜給他一切屬肉的權柄」,下句也用「⋯⋯賜⋯⋯」之句型。
- 意思:這權柄是使人能勝過肉體的權柄,使人因此可以得永生。
- (太 Mat 28:18)而那耶穌上前來對他們講論,說著:「在天和在地上一切的權柄,已被賜給我了。——這也就表示「他擁有一切屬肉的權柄」,也表示「耶穌已經勝過了世界」。
- 《天道註釋》P.148
- Brown 說:引用(約 5:27)且祂已將權柄賜給他去行審判,因為他是人的兒子。
- 之所以不用世界,而用「肉體」,因(約 1 章)「道成了肉身」,也住在有肉體的人中間,有權柄管理神所造的世界。
- LYH:
- (來 2:6-9)是引用(詩 8 篇)
- |Heb 2:6 |然而在某處,有人藉著說而莊嚴地見證了:「人是什麼,以致祢持續記念他?或人子是什麼,以致祢持續探視他?||
- |Heb 2:7 |祢曾使他暫時比諸天使微小,給他戴上榮耀和尊貴,且祢派立他在祢手的諸產品之上,||
- |Heb 2:8 |祢已使萬有順服在他的腳下。」因為在那使那萬有去順服他的範圍內,沒有一樣不順服的留給他。然而,如今我們仍然還未看見那萬有已經完全順服於他。||
- |Heb 2:9 |卻是持續看見那位已經暫時比諸天使微小者耶穌,因那死亡的苦難緣故,就已經被戴上榮耀和尊貴,以致因著神的恩典,他為每一個人嘗了死味。
Joh 17:3 然而這個正是那永生,他們能夠一直驗知祢是那獨一真神,並那位祢所差遣的耶穌是基督。
- Q:作者透過祈禱文的形式向讀者揭示了永生的意義。這種表達方式雖然巧妙地融入了祈禱的語境,但一些釋經者認為這是作者對文本的額外評論或附加見解而不是耶穌原話的一部份?
- 「驗知」這個詞是透過經驗、透過個人關係而不僅僅是透過知識。
- 永生就是認識唯一真神。只有一位真神;神不是眾神之一。
- 認識耶穌是認識神的基礎:「從來沒有任何人見過神;獨一族類的神,那一直存在於那父的懷抱裏的,這一位將祂詳細敘述出來。」(約 1:18)。通過他的言行,耶穌使他的父被人認識(約 3:31-34; 17:6-8)。
- 父和子有不同的身份,差遣者和被差遣者也是不同的。父比子更大,三位一體的神並不存在。
[討論]
- Q:作者透過祈禱文的形式向讀者揭示了永生的意義。這種表達方式雖然巧妙地融入了祈禱的語境,但一些釋經者認為這是作者對文本的額外評論或附加見解而不是耶穌原話的一部份?
- LYH:
- 一、釋經者把自己的看法讀入經文中。
- 二、由結構分析可知:此種看法純屬無知、膽大妄為。
- LYX:
- 本節是(1-5 節)ABCBA 結構的核心 C、(3 節)。
- WCM:
- 本節仍然是使用「我、祢」的立埸說話。
- 之所以會認為這是「額外評論或附加見解」,可能是由於後半句耶穌在說自己,但卻是用「那位祢所差遣的耶穌是基督」,因此可能認為這是旁人所說的。然而,耶穌從論理的角度而言,是完全可以這樣說的。
Joh 17:4 我在這地上已榮耀祢了,因我已完成了那工作,就祢早先已賜給我的,為要我能夠行的。
- 「完成」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結束,而是一個過程的圓滿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或目的。作為信徒,也應該追求在基督裡的完美,不斷地成長和成熟,最終達到神為我們預定的目標。
- 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完成父所交付給他的工作(約 5:36; 9:3-4),耶穌榮耀自己的禱告是基於完成祂榮耀天父的工作。這項工作涉及透過他的事工,並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藉此向世界展示父對世界的愛,從而榮耀了父。
Joh 17:5 且現今請祢榮耀我,父啊!用在祢自己身邊的那榮耀,就是在這世界存有以前,我在祢身邊所已擁有的榮耀。
- 耶穌最後的工作將通過他的死亡和升天來實現,這也是他回到父神並恢復他在父神面前擁有的榮耀的途徑,這個榮耀在世界開始之前就存在。
- 耶穌一開始被介紹為「這一位在起初曾經一直是朝向那神那裏。」(約 1:2),而他現在禱告,希望能夠恢復到那個地位和與之相關的榮耀。
- Q:有人認為從耶穌和天⽗同享榮耀這⼀宣告,繼而推論出神是三一神?
[討論]
- Q:有人認為從耶穌和天⽗同享榮耀這⼀宣告,繼而推論出神是三一神?
- LYH:
- 既然耶穌和天父同享榮耀這一宣告,可以推論出神是三一神。那麼,與羔羊同坐寶座的人也可以推論出這人也是「三一神」(啟 3:21)
Joh 17:6 我已顯明祢的那名給那些人,就是祢已賜給我出自這世界的。他們先前一直是祢的,且祢已賜他們給我,而祢的那話語他們早已遵守了。
- Q:「顯明祢的那名」的內涵?
- 雖然耶穌選擇了他的門徒(約 15:16, 19),但耶穌將他的門徒稱為父賜給他的人。但除非父神吸引他們,否則沒有人能夠來到耶穌面前或回應他的呼召(約 6:44)。
- 耶穌的門徒的數量和身份,以及他們何時回轉,這涉及到神的主權。
- Q:門徒「遵守」父的話語和他們常常表現出沒有信心是否可以並存?那話語有限定範圍?
[討論]
- Q:「顯明祢的那名」的內涵?
- LYH:
- 「顯明祢的那名」等同上文「榮耀祢、父(約 17:1),獨一真神(約 17:3),是透過祢差遣的耶穌基督」(約 17:3)。
- LYX、WCM:
- 「顯明祢的那名」就是「(使得)他們能夠一直驗知祢是那獨一真神」。
- 「顯明」的目的就是要使人「能夠一直驗知」
- 「祢的那名」就是指「父的一切所說所行,代表父本身」。
- Q:門徒「遵守」父的話語和他們常常表現出沒有信心是否可以並存?那話語有限定範圍?
- LYH:
- 一、由(約 6:66-71)可知,十二門徒除了猶大之外,都是忠貞的跟隨者:我們已經信了,又驗知你是神的聖者。
- 二、經過主洗門徒的腳和同吃晚餐,更現出門徒與主遵守神的話語,除了那賣主的猶大之外(約 13 章)。對觀福音強調的門徒表現出來的「沒有信心」,約翰福音所強調的「已經遵守了父的話語」,而成為父所「吸引和賜給子」的特定人物(約 6 章)。
- LYX:
- 認同「那話語有限定範圍」之懷疑。
- 是指與「能夠一直驗知祢是那獨一真神,並那位祢所差遣的耶穌是基督」的相關話語。
Joh 17:7 現今他們早已驗知:『凡祢早已賜給我的萬有,一直是從祢而來。』 - 真正的門徒是那些驗知:『凡祢早已賜給我的萬有,一直是從祢而來。』的人。這界定不僅揭示了門徒對耶穌身份的認識,也表明了他們對天父旨意的理解和接受。
Joh 17:8 因為那些話語,即祢已賜給我的,我早已賜給他們,且他們領受了,並真地驗知了:『我是從祢那裏出來。』且他們相信了:『祢差遣了我。』
- Q:過往門徒告訴耶穌說:「我們相信你是從神而來的」(約 16:30),耶穌並不認為他們理解得像他們自以為的那樣多(約 16:31-32)?
[討論]
- Q:過往門徒告訴耶穌說:「我們相信你是從神而來的」(約 16:30),耶穌並不認為他們理解得像他們自以為的那樣多(約 16:31-32)?
- LYH:
- 相信是一回事,理解或認識更清楚是另一回事,不可混為一談。信不過是最為基礎的條件,由信到行、到認識、到自制、到堅忍、到虔敬、到愛,都是逐步跟上的,才能達到「主耶穌基督的完全認識」的程度(彼後 1:5-8),願共勉之!
- LYX:
- 問題的前提是有偏差的:
- (約 16:31)「耶穌回應他們(說):「現在你們一直相信嗎?」是針對下文的內容而說的,即詢問他們是否相信(約 16:32-33)這些內容。
- (約 16:31)並不是懷疑上文內容即,不是懷疑門徒在(約 16:30)所自稱的「因此我們一直相信:『你是從神而來。』」因此問題本身前提有偏差。
Joh 17:9 我親自持續為他們懇求,我一直不為這世人求,只為祢早已賜給我的人求,因為他們一直是祢的。
- 耶穌在揀選使徒之前為他們禱告(路 6:12)。現在,他祈禱他們的信心不會喪失(路 22:32)。當耶穌復活升天後,耶穌會繼續為他們禱告(羅 8:34; 來 7:25)。
- Q:耶穌並沒有為世人禱告,可是神不是愛全世界(約 3:16)嗎?因為耶穌差遣聖靈進入世界,使世人為自己的罪、義和審判自責,所以耶穌不用為世人祈禱?
[討論]
- Q:耶穌並沒有為世人禱告,可是神不是愛全世界(約 3:16)嗎?因為耶穌差遣聖靈進入世界,使世人為自己的罪、義和審判自責,所以耶穌不用為世人祈禱?
- LYH
- 一、門徒至今仍緊跟主,世人並不如此。故門徒才是父所吸引即「聽見父教訓又學習的」,就到子面前來(約 6:44-45)。
- 二、世人要等到聖靈來到後,再次給他們機會悔改、信從主的話後,後受浸歸入主名下、並領受聖靈的賞賜(徒 2:38),再成為真正的門徒。
- |Joh 3:16 |因為那神這樣地愛了這世界,因此祂賜下那獨一族類的兒子,為要那一切相信歸於他的人,可以不滅亡,反能夠擁有永生。||
- 神愛這世界的目的,是為要救那一切相信歸於主的人,即「成為主門徒之人」,不僅僅是簡單相信的人,而是真的堅持成為門徒的人。
- |Joh 8:31 |於是,那耶穌對那些已經相信他的猶太人說:「倘若你們能夠堅持在我的那話語中,你們持續真是我的眾門徒。||
- 真的成為門徒的條件,就是「堅持在我的那話語中」之人,就是繼續跟從主到底的人,這樣的人才是耶穌會為他禱告的人。
- Ken:本問題是出於,許多教會倡導,要為「世界、世人」禱告。這樣的想法,似乎是有問題的!
Joh 17:10 且凡是那些屬於我的,一直是屬於祢的,且那些屬於祢的,也是屬於我的,且在他們身上,我早已被榮耀了。
- 父和子所做的事是一致的,屬於父的東西也屬於子。
Joh 17:11 且我是不再存在於這世界,而他們仍一直存在於這世界,而我正來到祢那裏。聖父啊!在祢的那名裏保守他們吧!這名就是祢早已賜給我的,為要他們能夠持續存有一(致),正如我們一樣。
- 「正來到祢那裏」指的是耶穌即將到來的死亡和復活。
- 門徒們在耶穌離開世界後,他們需要是傳講神的福音。
- 耶穌特別用「聖」這個字來稱呼父是分別的、與眾不同的
- 主的禱告是門徒們目標一致,並且彼此團結一致。
Joh 17:12 當我先前一直是同他們一起時,我一直保守他們在祢的那名裏,就是祢早已賜給我的,且我已護衛了,而從他們之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人滅亡了,以致那經書得以應驗。
- 「那經書」可能暗指(詩 41:9)或(箴 24:22)。
- 「滅亡之子」是猶大(約 13:2, 27),但也有人認為是撒旦(帖後 2:3)。耶穌保護真正的門徒,只是猶大不是耶穌真正的羊。
- Q:儘管猶大被呼召成為使徒,有人認為猶大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信者。他從未失去救恩,因為他從一開始就不是信徒?
[討論]
- Q:儘管猶大被呼召成為使徒,有人認為猶大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信者。他從未失去救恩,因為他從一開始就不是信徒?
- LYH:
- 一、猶大在約翰福音所表現的,與對觀福音所記載的有一些不同:後者強調猶大是主親自揀選的「使徒」,前者則不強調。既是使徒,不可能不信。
- 二、猶大在本書所呈現出來的是在最後因貪錢財顯出他要出賣的動機和行為,本書才把他當作是「魔鬼的兒子」(約 8:44; 6:70-71)或「滅亡之子」(約 17:11-12)。
- 三、猶大是否就是從頭就是「不信者」?這是改革宗加爾文對於「預定論」所強調的,認為猶大不是神預定得救的人,因他不信。但此種預定論以「信不信都是神所預定的」,則偏離人的自由意志和選擇權,與律法強調人可以「因信心的聽從」,即遵守律法得好行為,才是真門徒完全相左。
- LYH:
- 本問題,似乎在邏輯上,與(約 17:21, 23)相關。
- LYX:
- 若猶大一開始就是一個不信者,那麼耶穌何必在(約 13 章)要試圖挽回他,為他洗腳?由此可知,猶大起初是信的人,只是後來背叛,成為一個滅亡之子。
- LYH:
- 他們的理由是基於(約 6:64),認為猶大一開始就不相信。
- |Joh 6:64 |反而出自你們之中,有一些持續不相信的人。」因為那耶穌從起先早就曉得,誰是那些持續不相信的人,且誰是那將要背叛他的人。||
- 然而這一節,應該理解成:起初是信的,但是後來轉變成不信,成為背叛者。
- LYX:
- 將猶大定為「一開始就不相信之人」,是對於他們所信奉的「預定論」,為了要自圓其說。因為預定論說,被預定得救者,是不可能失去救恩的;猶太失去救恩,表示他們不是被預定者。
- 以上「預定論」是錯謬的說法!
- 猶大就是(帖後 2:3)所述的「沉淪之子」。
- 2Th 2:3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