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joh:joh_c11v38_c11v44_20240413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joh:joh_c11v38_c11v44_20240413 [2024/04/20 06:04 -0500 Sat. (12 個月前)] – 移除 - 外部編輯 (Unknown date) 127.0.0.1 | commentary:joh:joh_c11v38_c11v44_20240413 [2024/04/20 06:05 -0500 Sat.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 鏈結因頁面移動而自動修正 wcm | ||
---|---|---|---|
行 1: | 行 1: | ||
+ | ====== 《約翰福音》11 章(約 11: | ||
+ | |||
+ |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 ||
+ |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 ||
+ | 編修:WCM; | ||
+ | 日期:20240413。 | ||
+ | |||
+ | ===== 影片資源 ===== | ||
+ | |||
+ | * [[start|【聖經原文查經】約翰福音查經-55 文字版(約 11: | ||
+ | * 《約翰福音》查經影片播放清單 | ||
+ | |||
+ | ===== 結構分析(約 11: | ||
+ | |||
+ | * A、(11: | ||
+ | * B、(11: | ||
+ | * C、(11: | ||
+ | * B’、(11: | ||
+ | * A’、(11: | ||
+ | |||
+ | ==== 說明 ==== | ||
+ | |||
+ | * AA’:耶穌的命令 | ||
+ | * BB' | ||
+ | * CC’:感恩 | ||
+ | |||
+ | ===== 經文、看法 ===== | ||
+ | |||
+ | Joh 11:38 於是耶穌再次在他裏面憤慨著時候,來到那墳墓。然而它是一個洞穴,且一塊石頭一直擋在它上面。 | ||
+ | |||
+ | * 第二次提到耶穌的憤怒,顯示他對猶太人的不信感到失望。耶穌並沒有向群眾表現出這種憤怒,因為這種憤怒是在他「裏面」。 | ||
+ | |||
+ | * 石頭是為了防止動物和強盜進入洞穴。 | ||
+ | |||
+ | Joh 11:39 那耶穌說:「你們當要抬起那石頭。」那早已死亡者的姊妹馬大對他說:「主啊!他已經在發臭了,因為有四天了。」 | ||
+ | |||
+ | * 耶穌命令把石頭抬起而不是滾開,因為墳墓入口被一塊長方形的石頭堵住或封住。 猶太人不把死人防腐,而是用香料包裹屍體(約 19: | ||
+ | |||
+ | * 發臭表明屍體腐爛的程度。 | ||
+ | |||
+ | * 儘管馬大承認耶穌「一直存有那復起和那生命」, 但她似乎不指望耶穌會讓拉撒路從墳墓中復活。 | ||
+ | |||
+ | [討論] | ||
+ | |||
+ | * **Q:「那早已死亡者的姊妹馬大」如此寫法的用意?** | ||
+ | * A:要確實表明,拉撒路是真的死了。就算原先沒死,在墳墓中四天也活不了! | ||
+ | |||
+ | * **Q:馬大承認耶穌「一直存有那復起和那生命」,她真的承認嗎?** | ||
+ | |||
+ | * **[討論]** | ||
+ | * (約 11: | ||
+ | * (約 11: | ||
+ | * 馬大回答:「是的」,表示他沒有反駁耶穌的話,但他並不見得真的理解、接受、相信耶穌所說的話。 | ||
+ | * 馬大所說的內容來看,他所相信是「耶穌的身份」,但,但是他並不重述耶穌的話,因此推知他並不是相信「耶穌所說的話」,即(約 11: | ||
+ | * 馬大仍然是抱持原先看法,即「末日會復活」(約 11: | ||
+ | |||
+ | Joh 11:40 那耶穌告訴他:「我豈不告訴過你:『倘若你相信,你將必看見那神的榮耀嗎?』」 | ||
+ | |||
+ | * 耶穌提出了相信他「一直存有那復起和那生命」和看見那神的榮耀之間的關係 | ||
+ | |||
+ | * **正確的順序是「先相信耶穌的話,後看到神的榮耀」,而不是先看到,後相信。** | ||
+ | |||
+ | [討論] | ||
+ | * **本節(約 11: | ||
+ | * 是重述(約 11: | ||
+ | |||
+ | * **正如弟兄所寫:正確的順序是「先相信耶穌的話,後看到神的榮耀」,但主流基督教的信仰卻不是「先相信耶穌的話」,而是「先相信『信經』的話」!** | ||
+ | * 現今主流的基督教的信仰並非真的「先相信耶穌的話,後看到神的榮耀」,而是相信「信經」。 | ||
+ | * 因此他們是「先相信『信經』的話」,並不是「先相信耶穌的話」。 | ||
+ | * 他們信了信經內容,但是他們生病還是去找醫生,並不是倚靠耶穌基督,並沒有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在耶穌基督手中。從他們對待疾病的能度,就可以知道他們並不相信「耶穌一直存有那復起和那生命」! | ||
+ | * 他們把「信經」當作信仰,他們並不相信(約 11: | ||
+ | * 拉撒路生病了,他的姊妹是來找耶穌,而不是去找醫生。他們一家都是倚靠耶穌的人,所以耶穌也愛他們。對於他們,耶穌才要他們去相信「耶穌一直存有那復起和那生命」。 | ||
+ | * 但是對於現今的許多基督徒,他們有病並不是找耶穌,而是找醫生,因此他們更不可能相信「耶穌一直存有那復起和那生命」。 | ||
+ | |||
+ | * **「信經」簡介** | ||
+ | * 「使徒信經」:內容簡單,基本是摘錄簡化經文。 | ||
+ | * 「尼西尼信經」:獨一的聖父;聖子是受生而非受造,與聖父同性同體;聖靈與聖父聖子是同受敬拜、同受榮耀。 | ||
+ | * 「迦克墩信經」:強調「聖子是神人二性」。 | ||
+ | * 「亞他拿修信經」:強調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 | ||
+ | * 中國的改革宗教會時常宣稱他們信的是最純粹的「信徒信經」,是純正初代信仰,但實際上卻是接受其他三個信經,堅信「三位一體」,實在自欺欺人。 | ||
+ | |||
+ | * **「耶和華見證人會」的信仰** | ||
+ | * 耶和華見證人偏好使用「Yahweh」(YHWH)稱呼基督教的神,並在該團體專用的新世界譯本中多直接用「耶和華」稱呼基督教的神。 | ||
+ | * **該團體不承認地獄的存在,認為所有不肯悔改的惡人在新世界不會獲得永生,而是永遠死去,也不承認靈魂不死。**耶和華見證人認為耶穌基督已經在1914年在天上登基做王,從那以後世界就處於末期狀態;由於天上的邪靈都被驅逐到地上,所以地球充滿罪惡和苦難。 | ||
+ | * **他們不信不義的人靈魂在地獄受苦,認為靈魂會毀滅消失。** | ||
+ | * **這一點基本上與「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本是相同的**,應是傳承自「復臨派、米勒派」之信仰。他們不強調「復活」。 | ||
+ |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認為「完整的人性」(基本信仰第7、26條):人是身體,思想和靈魂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他們沒有不朽的靈魂,死後也沒有意識(通常稱為「靈魂睡眠」)**。 | ||
+ |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認為「有條件的永生」(基本信仰第27條):**惡人不會在地獄中遭受永遠的折磨,而會被永久性地毀滅。**(參見:有條件的永生(英語:Christian conditionalism),**靈魂毀滅說**(英語:Annihilationism)) | ||
+ | * **見證人會反對「三位一體」,他們信聖靈是「動力」,並沒有位格。** | ||
+ | * **這一點和「普世神的教會 WCG、阿姆斯壯派」是相同的。**該教派認為基督徒要遵守舊約律法的,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是失散的以色列十支派後代,即「英以主義」。 | ||
+ | |||
+ | * **關於「地獄」的相關經文**,更多內容見附註。 | ||
+ | |||
+ | * **死後仍會受審判、受刑罰的經文,反駁耶和華見證人會和安息日會之錯誤說法。** | ||
+ | * |2Pe 3:7 | ||
+ | * |2Th 1:9 | ||
+ | * |Rev 20:13 | ||
+ | |||
+ | * **「第二次的死」** | ||
+ | * (啟 2: | ||
+ | * 傷害 ἀδικηθῇ 00091 動詞 第一簡單過去被動假設語氣第三人稱單數,原形 ἀδικέω 不公平對待、傷害。字源:「不 + 公義」 | ||
+ | * (啟 20:6, 14; 21: | ||
+ | * 《信望愛網站 FHL》「扔在火湖裡」: 20:10 提及魔鬼在火湖是永遠受苦的,但此處只提及「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並沒有提及永遠的受苦,那到底「第二次的死」是永遠受苦還是一次滅亡?此處並沒有提供決定性的答案。 | ||
+ | * |Rev 19:20 | ||
+ | * |Rev 20:14 | ||
+ | * |Rev 20:14 | ||
+ | * |Rev 20:15 | ||
+ | |||
+ | * **「復活」《福音書》** | ||
+ | * |Luk 14:14 | ||
+ | * 「那復活」是陰性單數,指事情、狀況。 | ||
+ | * |Joh 5:29 |且那些行那諸善者將被叫出來,歸於生命的復活,那些行那諸敗壞者將被叫出來,歸於審判的復活。|| | ||
+ | * 以上的兩種復活,是指復活後的結果有兩樣,但都是會復活。 | ||
+ | |||
+ | * **「復活」與「死亡」(啟 20 章)** | ||
+ | * **第一次的復活、不會有第二次的死** | ||
+ | * (啟 20: | ||
+ | * |Rev 20:4 |而我看見了諸寶座,且他們坐在其上,且審判被賜給了他們,且看見了那些為耶穌的那見證,和神的那話語緣故早已被砍頭者的靈魂,並那些沒拜過那獸或牠的那像,且沒受過那印記在他們額上和手上者,而他們活了,並和那基督掌王權一千年。|| | ||
+ | * |Rev 20:5 |那些死人的剩餘者未曾復活,直等到那一千年結束了,這是那首先的復活。|| | ||
+ | * |Rev 20:6 |有福且聖別啊!在那首先復活中那有份者,在這些人身上,那第二次的死沒有權柄,反而他們將是那神和那基督的祭司們,且和他將掌王權一千年。|| | ||
+ | * **第二次的復活,會有第二次的死** | ||
+ | * (啟 20: | ||
+ | * |Rev 20:13 | ||
+ | * |Rev 20:14 | ||
+ | |||
+ | |||
+ | Joh 11:41 於是他們抬起了那石頭,那耶穌抬起那雙眼向上,而說:「父啊!我一直感謝祢,因為祢已聽了我。 | ||
+ | |||
+ | Joh 11:42 然而我先前持續知道:『祢總是聽我。』但是我說話是為那周圍站著的群眾緣故,好使他們可以相信:『祢已差我來了。』」 | ||
+ | |||
+ | * 馬大同意將石頭抬起,表示她相信耶穌先前的應許。 | ||
+ | |||
+ | * 神已經給了耶穌使復活死人的權柄。他只是對神應允了這個請求表示感謝,在這裡感恩先於復活的神蹟。 | ||
+ | |||
+ | * 「祢已聽了我」,這意味著他已經為此禱告過了,而且他確信禱告一定會實現。他不需要向上帝大聲禱告,他現在這樣做是為了旁觀者相信神差了他來。 | ||
+ | |||
+ | Joh 11:43 而說了這些話後,他大聲喊叫:「拉撒路!來吧,在外面。」 | ||
+ | |||
+ | Joh 11:44 那早已死亡,那雙腳和那雙手用布條綁著的人,出來了,而他的那臉還包著手巾。那耶穌告訴他們:「你們當要解開他,且當要釋放他去行走。」 | ||
+ | |||
+ | * 耶穌復活了拉撒路並使他從墳墓中出來。神的回應是看得見的,而不單單是是聽得到的 | ||
+ | |||
+ | * 拉撒路被呼喚出來,延續肉體的生命,而那些在末日聽到呼喊的人,則是被呼召出來獲得永遠的生命。 | ||
+ | |||
+ | ---- | ||
+ | |||
+ | ==== [附註]聖經裡關於陰間(墳墓)的經文 ==== | ||
+ | |||
+ | 約伯記14: | ||
+ | |||
+ | 意思是:上帝的忠僕約伯知道他一旦進了「墳墓」(陰間,《和合本》)就不會再感到痛苦了。他也知道,一旦期限到了,上帝就會讓他死而復生。 | ||
+ | |||
+ | 詩篇145: | ||
+ | |||
+ | 意思是:上帝對惡人的懲罰不是將他們留在陰間折磨他們,而是將惡人完全消滅。 | ||
+ | |||
+ | 傳道書9: | ||
+ | |||
+ | 意思是:那些在墳墓(陰間,《和合本》)的人沒有知覺,不會感到痛苦。另外,傳道書的執筆者寫下的這些話不只是對壞人,也是對所有人說的。 | ||
+ | |||
+ | 使徒行傳2: | ||
+ | |||
+ | 意思是:耶穌基督死後也進了「陰間」(墳墓)。 | ||
+ | |||
+ | 羅馬書6: | ||
+ | |||
+ | 意思是:人死了罪就抵銷了,不會在「陰間」裡受苦。 | ||
+ | |||
+ | 啟示錄20: | ||
+ | |||
+ | 意思是:「陰間」(墳墓)裡的人會死而復生。 | ||
+ | |||
+ | 啟示錄20: | ||
+ | |||
+ | 意思是:「陰間」(墳墓)裡的人復活後,「陰間」就會被扔進比喻性的火湖裡,完全銷毀。在那之後,人不會因亞當遺傳的罪而死去。(羅馬書5: | ||
+ | |||
+ | | ||
+ | | ||
+ | |||
+ | 希屋爾(希伯來語שְׁאוֹל),海地斯(希臘語ᾅδης) | ||
+ | |||
+ | 意思是:一個象徵性的地方,象徵死亡這種狀態。(詩篇16: | ||
+ | |||
+ | 譯法:墳墓、陰間(《和合本》)、陰府(《聖經》,思高聖經學會譯釋)、獄(《新經全集》,蕭靜山譯)。 | ||
+ | |||
+ | 磯漢拿(希臘語γέεννα) | ||
+ | |||
+ | 意思是:永遠的毀滅。(馬太福音5: | ||
+ | |||
+ | 譯法:欣嫩谷、地獄(《和合本》)、火坑(《新舊約聖經恢復本》)。 | ||
+ | |||
+ | 塔塔魯斯(希臘語ταρταρόω) | ||
+ | |||
+ | 意思是:反叛上帝的天使,也就是邪靈,被上帝貶抑,陷於最卑下的情況。(彼得後書2: | ||
+ | |||
+ | 譯法:塔塔魯斯、地獄(《和合本》)。 | ||
+ | |||
+ | | ||
+ | 源自異教。《古埃及人的天堂與地獄》(英語)說,古埃及人相信有烈火熊熊的地獄。公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葬禮經(Book Ȧm-Ṭuat)談及,有些人「頭朝下地被扔進烈火熊熊的深淵裡,自此以後,就永不能逃出熊熊的烈火」。 | ||
+ | |||
+ | 早期的基督徒並不相信地獄的存在。《基督教神學詞典》(英語)說:「我們發現地獄永火並不是新約原本的主張。」 | ||
+ | |||
+ | 受希臘哲學影響。《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從2世紀中葉開始,曾受過希臘哲學訓練的基督徒,覺得有必要用希臘哲學語言表達信仰……最合他們口味的是柏拉圖主義。」柏拉圖的哲學理念提倡人死後會在熊熊烈火中受苦。《地獄的歷史》(法語)說:「在芸芸古希臘哲學家當中,柏拉圖的學說對傳統的地獄觀念產生最大的影響。」 | ||
+ | |||
+ | 利用地獄永火將酷刑合理化。《西班牙異端裁判所》(英語,瓊·普萊迪著)說:「在西班牙異端裁判所的時代,反對教會主張的人被綁在柱上用火焚燒。參與這種酷刑的人可能認為,他們只不過是讓異端分子「嘗嘗地獄永火是什麼滋味」,這樣異端分子可能會在死前悔改。《世界歷史》(英語,亞歷山大·泰特勒著)說,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將大約300名新教徒綁在柱上焚燒。據說她認為,「既然這些異教徒的靈魂死後會在地獄裡永遠受烈火焚燒,那麼讓這些人在世間的時候,就遭到上帝對他們的懲罰是再適合不過的」。 | ||
+ | |||
+ | 近代的改變。有些教會不那麼提倡地獄永火的道理。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讓自己的教義在信徒耳中聽起來不那麼刺耳,而不是為了棄絕錯誤的道理。(提摩太後書4: | ||
+ | |||
+ | |2Pe 3:7 | ||
+ | |||
+ | |2Th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