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gen:gen_c22v1_c22v19_20240113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gen:gen_c22v1_c22v19_20240113 [2024/01/12 16:42 -0600 Fri. (15 個月前)] – [6、後裔的種類及數目不可勝數] lyx | commentary:gen:gen_c22v1_c22v19_20240113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34: | 行 34: | ||
===== (創 21: | ===== (創 21: | ||
- | * A、(21: | + | * A、(21: |
- | * B、(22: | + | * B、(22: |
- | * C、(3-6)行動:亞伯拉罕預備祭物,往神說的地方 | + | * C、(3-6)行動:亞伯拉罕預備祭物,往神說的地方 |
- | * D、(7-8)父子對話:羊羔燔祭在哪裏呢 | + | * D、(7-8)父子對話:羊羔燔祭在哪裏呢 |
- | * E、(9-10)行動:亞伯拉罕拿刀,要祭殺他兒子 | + | * E、(9-10)行動:亞伯拉罕拿刀,要祭殺他兒子 |
- | * D’、(11-12)使者說:不可傷孩子,知你是敬畏神 | + | * D’、(11-12)使者說:不可傷孩子,知你是敬畏神 |
- | * C’、(13-14)行動:亞氏獻羊為祭替兒子,命名雅威以勒 | + | * C’、(13-14)行動:亞氏獻羊為祭替兒子,命名雅威以勒 |
* B’、(15-18)說話:因獻獨生子,賜子嗣加增得勝仇敵,邦國藉子嗣得福 | * B’、(15-18)說話:因獻獨生子,賜子嗣加增得勝仇敵,邦國藉子嗣得福 | ||
- | * A’、(22: | + | * A’、(22: |
==== 說明 ==== | ==== 說明 ==== | ||
行 114: | 行 114: | ||
* 「沒有一人被試探時,可以說:我持續是被從神而來的試探」是指人以為試驗的源頭是出於神的惡意。 | * 「沒有一人被試探時,可以說:我持續是被從神而來的試探」是指人以為試驗的源頭是出於神的惡意。 | ||
* 〔編者註:這是指「誘惑而使之錯誤」的概念,作者否認此說法,亦即那出於惡意,誘惑人而使之發生錯誤的「試驗、試探」,絕對不是從神而來的。作者是說明,那出於惡意的試驗不是從神而來,但並不否認另有出於善意的試驗,是從神而來的。〕 | * 〔編者註:這是指「誘惑而使之錯誤」的概念,作者否認此說法,亦即那出於惡意,誘惑人而使之發生錯誤的「試驗、試探」,絕對不是從神而來的。作者是說明,那出於惡意的試驗不是從神而來,但並不否認另有出於善意的試驗,是從神而來的。〕 | ||
- | * 但雅各說:「那神不受惡試驗,然而祂也沒有試探任何人。」是指神絕非出於惡意去試驗人。(原文或譯:沒有一人被試探時,可以說:「我持續是被從神而來的試探,因為那不試探的神是惡的」,然而祂自己一點也不試探任何人。) | + | * 但雅各說:「那神不受惡試驗,然而祂也沒有試探任何人。」是指神絕非出於惡意去試驗人。(原文或譯:沒有一人被試探時,可以說:「我持續是被從神而來的試探」,因為那神是沒有邪惡的試探,然而祂自己一點也不以邪惡試探任何人。) |
* 〔編者註:本句的解釋與上句幾乎相同,且「那神不受惡試驗」文意是談「試驗的對象」是「神」,而非「人」,所以本句內容值得商榷。 | * 〔編者註:本句的解釋與上句幾乎相同,且「那神不受惡試驗」文意是談「試驗的對象」是「神」,而非「人」,所以本句內容值得商榷。 | ||
* 「那神不受惡試驗」,從反面看,是指人會受惡試驗,因在下文談到,人是被自己的慾願所試驗,然而「那神不受惡試驗」,可能表示那神不會被自己的慾願所試探。 | * 「那神不受惡試驗」,從反面看,是指人會受惡試驗,因在下文談到,人是被自己的慾願所試驗,然而「那神不受惡試驗」,可能表示那神不會被自己的慾願所試探。 | ||
行 217: | 行 217: | ||
* 再記「以撒:那祭牲,和燔祭柴」,這才是獻祭的必要品。 | * 再記「以撒:那祭牲,和燔祭柴」,這才是獻祭的必要品。 | ||
* 聖經記載的次序大多是先記「主要的、正面的」,再記「次要的、負面的」,此為常規記載方式,但若是故意相反,則意味著作者確有其特定目的。 | * 聖經記載的次序大多是先記「主要的、正面的」,再記「次要的、負面的」,此為常規記載方式,但若是故意相反,則意味著作者確有其特定目的。 | ||
- | * 在本處不是在表明亞伯拉罕的不捨,而是作為故事反轉的伏筆,由人祭變成動物祭,或者代表由死變活。相似的記法在(創 14:13-16, 23-24)中出現,先記亞伯蘭的同盟者,再記他的眾僕,(創 14: | + | * 在本處不是在表明亞伯拉罕的不捨,而是作為故事反轉的伏筆,由人祭變成動物祭,或者代表由死變活。相似的記法在(創 14:13-16, 23-24)中出現,先記亞伯蘭的同盟者,再記他的眾僕,(創 14: |
- | | + | |
+ | ==== (創 14: | ||
* A、(13)幔利、以實各、亞乃他們與亞伯蘭是盟約者。 | * A、(13)幔利、以實各、亞乃他們與亞伯蘭是盟約者。 | ||
行 250: | 行 251: | ||
* A、重覆強調同行:亞伯拉罕雖知此行目的,卻從未向他兒子講明,以撒心中必有疑惑,卻直到父子同行時才提問,且經文強調亞伯拉罕的回答,以撒完全信任,因此二人仍然一同往前要完成獻祭。 | * A、重覆強調同行:亞伯拉罕雖知此行目的,卻從未向他兒子講明,以撒心中必有疑惑,卻直到父子同行時才提問,且經文強調亞伯拉罕的回答,以撒完全信任,因此二人仍然一同往前要完成獻祭。 | ||
- | * 作者在此強調二人的同心,而非強調父子間彼此的顧慮和迷惘(如鄺先生所言)。 | + | * 作者在此強調二人的同心,而非強調父子間彼此的顧慮和迷惘(如鄺先生所言)。 |
* B、對話的意義 | * B、對話的意義 | ||
- | * a、強調父子情深的關係,相似的父子對話見(創 27:1, 18)「以撒與以掃」的開首語模式,(創 27: | + | * a、強調父子情深的關係,相似的父子對話見(創 27:1, 18)「以撒與以掃」的開首語模式,(創 27: |
* b、提問與回答:提問者雖不知整件事,卻信任其父必能滿足他所提問的。他既知獻燔祭的過程,就知其父的安排必是妥當。回答者的話是肯定句,但非祈願句,因此既非表達盼望,也非表達祈禱。 | * b、提問與回答:提問者雖不知整件事,卻信任其父必能滿足他所提問的。他既知獻燔祭的過程,就知其父的安排必是妥當。回答者的話是肯定句,但非祈願句,因此既非表達盼望,也非表達祈禱。 | ||
* 「看見」(H7200)一詞並無預備之意,它有感知、觀察、辨別、凝視等引申意,也有擁有願景能力之意,但無預備的含意,此為中文譯本過度引申的譯法。 | * 「看見」(H7200)一詞並無預備之意,它有感知、觀察、辨別、凝視等引申意,也有擁有願景能力之意,但無預備的含意,此為中文譯本過度引申的譯法。 |
commentary/gen/gen_c22v1_c22v19_20240113.1705099335.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