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目錄表
《撒母耳記下》 18-19 章、第九講
經文:(撒下 2Sa 18-19:43)。時間:2013-06-22 安息日。
以下的播放列表可能包含更大的範圍,因此請根據您的需要,自由選擇播放。
可根據名稱中的用詞,識別出不同的內容類型,例如:講解(人名縮寫)、禱告(pray)、讚美詩(hymn)、討論(discuss)等。
:commentary:2sa
TJD 主講
(撒下 2Sa 18)
(1-8)
大衞將軍兵分為三隊,他本有意率軍出戰,但軍兵卻擔心他的安危,因為敵人在意他,要取他性命。而以色列人死於樹林的多於死於刀劍的。
(9-18)
王的兒子是騎騾子,而打仗時一般是騎馬。
(19)譯文不太完整,應該是「押沙龍騎着騾子,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所以這是騾子的動作,而不是押沙龍的主意。
約押要發現押沙龍的報信者去殺死押沙龍,但這人不願意。約押殺了押沙龍。
押沙龍立石柱留名,因他沒兒子。然而,(撒下 2Sa 19:27)記他有三個兒子,因此多數解經家認為,他的兒子早早夭折。
約押和押沙龍之間有互相制衡的微妙關係。
(19-23)
約押攔阻亞希瑪斯報信,吩咐古示人(應該是傭兵),但亞希瑪斯卻執意前往。
為何約押攔阻亞希瑪斯去報信呢?回顧先前大衞曾處死那報掃羅死訊的人,而此次爭戰大衞竟然事先吩咐三位將領要存留押沙龍的性命,約押對此深有領悟,因此攔阻亞希瑪斯,因為報此信的人下場難以預料。但亞希瑪斯不顧一切,大概是年輕人的衝動。
(24-3)
大衞坐在「城甕」。大衞問亞希瑪斯的內容是:押沙龍是否平安?這是很不正常的問話。亞希瑪斯並沒有直說,而是說眾民大聲諠譁,不知道是什麼事。王又問另一位,得知押沙龍死,因此大悲。
(撒下 2Sa 19)
(1-8a)
民因大衞之悲,也由樂轉悲。「暗暗的」進城,此說法如同先前押沙龍「暗暗的」得了人心。
約押諫大衞,要以將帥僕人為念,要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大衞聽之,坐在城門口。「城門口」是古代作為審判、政令宣導的場所。
(8b-30)
(13)「我的骨肉」:亞瑪撒是押沙龍的元帥(撒下 2Sa 17:24-25)。亞瑪撒之母親亞比該,和約押、亞比篩之母親洗魯雅是姐妹(代 2:15-17)。
(14)挽回猶大眾人的心。
(16)示每先前曾咒罵侮辱過大衞(撒下 2Sa 16:5-14)。
(17)洗巴先前曾獻少量禮物給大衞,並且毀謗了他的主人米非波設(掃羅之孫、約拿單之子),大衞輕信之,而向他應許(撒下 2Sa 16:1-4)。
(18-23)示每求赦,大衞存留示每的命,不許亞比篩殺之。
王的愛恨情仇,超過了神的律法
(24-30)大衞對洗巴的應許加以改變,成為和其主人米非波設平分地土。米非波設錯願意完全捨去。王的愛恨情仇,超過了神的律法。
(31-39)
巴西萊視飲食男女為過眼雲烟
基列人巴西萊不願接受王的邀約和賞賜。他深知王隨其好惡而行,他寧願回到本家。
(40-43)
類似於(士 Jdg 9-12)為迎接王而起了爭執。為後來王國的分裂埋下伏筆。
結語
大衞犯罪後,不再如年輕時,而成為了隨個人好惡而行。人所立的王,由於擁有極大的權力,若是失去了清明的意志,又不聽先知的勸導,縱然有許多有才之人,仍然會墮落。
回應討論
WHL:大衞有行得好的,也有其軟弱。大衞要如何行才能不造成後來的分裂呢?
LYX:大衞按其愛恨情仇行事。他看重他的兒子,而不以其僕人為念。他作為王,卻失去了神立王所應當扮演的角色。
為何(撒下 2Sa 19:14)挽回猶大眾人如同一人的心?是神的評價嗎?為何後來分裂?
大衞看重自己的兒子,卻不看重這些戰死的二萬人,這些人也是別人的兒子。
這「如同一人的心」,指的是猶太眾人的心歸向大衞,但並非指猶大人與以色列人和好。從(撒下 2Sa 19:40-43)可知,以色列人為此抱怨,認為他們被藐視。這樣就產生了彼此間的不和。
大衞為何一直為其子哭?
是暗示着,他一直認為,是以色列人們去慫恿他的兒子,使他的兒子枉死。因此認為這些以色列人是死不足惜的。他的哭是表示了他的抗議。
人民是對那愛他們的王,立這樣的人為王,不論是對掃羅、大衞、或是押沙龍均如此行之。而大衞也是按其喜好而行。
約押是真的愛大衞,敢於向大衞死諫。但大衞卻恨約押,因他殺了押沙龍。而且大衞也對忠心耿耿的亞比篩說兩次:我與你有何干。
大衞所行的均不以神的律法為行事的標準,因此便招致敗壞。
約押說話如同先知,諫言阻擋。忠言逆耳,但也會招人的怨恨。我們應當要當先知,不怕被恨。
報信者亞希瑪斯
亞希瑪斯之報信是荒謬的,不敢講真話。這也對應於大衞之後荒謬的反應。
這年輕人是衝動無知的,並沒認清這件事是「王的兒子死了」,約押深知此事會讓大衞悲痛,但這年輕人卻誤以為是好消息。之後明白了大衞的心意,便見風轉舵,不講真言。
立王是最大的錯誤。王以個人好惡而行,認為王親貴族高於平民百姓。大衞對於救了他的百姓僕人們,卻不存在他的心中,也就是心中不顧念——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撒下 2Sa 19:6)。
他是否說謊
他的確是說謊,但他並不受人所差,是自願去報。聖經上禁止的是不能說謊去陷害他人。
古示人,即古實人,現今的衣索披亞(埃賽俄比亞)。這古示人所說的,比祭司的兒子更加忠實,因此,也突顯出外邦人之善。
大衞並沒有「大義滅親」,縱容罪惡
經文以對話方式記載
王的決定並非始終都是合人心的。
大衞父子都不合神心意。
LYH 傳道
大衞父子倆都是「偷了人心」——押沙龍暗暗的「偷」了人心;大衞使百姓「暗暗的」進城,他也偷了人心。他們兩人都不是按神的旨意而行。
(撒下 2Sa 18:8)神使樹林「吞滅」人,殺人。
(撒下 2Sa 18:9)神使騾子將押沙龍困住,使之被殺。
神掌控萬物,包括樹林、動物,使之刑罰惡人。雖惡人一時昌盛,但是神卻按其時候治死人。
人不尊重神所造的,亂砍亂伐,任意破壞環境,造成生態反撲;許多人貪吃,連不許吃的不潔動物也作為食物;許多人為了利益而以不正常的方式飼養牲畜,這些人將來都將受神審判刑罰。
大衞的王國,後來因為王的關係而造成國家分裂。
王疼愛自己的兒子,這兒子押沙龍就成為他的反映。
亞伯拉罕聽妻言,納妾生子以實瑪利,他起先捨不得這子。後來生了以撒,他獻上兒子,通過考驗。
雅各愛妻拉結,也愛所生的兩個兒子。他失去了約瑟,也最終願意為了全家而捨了便雅憫,最終不僅救了全家,更得回他的愛子約瑟。
大衞難以放棄愛子,我們也難以放棄愛子,因為放棄愛子就是放棄我們自己。我們若放棄了我們自己,就沒有了自己,就不是自己了。
現今基督教主流說法:將那罪和罪人二分法,要恨那罪,不要恨罪人。但是聖經卻沒有這樣的二分法,因為罪人是附從那罪的。絕對不可以不行律法,否則就是罪!
愛是不喜不義,只喜真理。
不論聽眾是接受以上,神是公義的,必按照律法行公義的審判。
兩個起誓
「七數」代表與起誓相關,是表示必要遵行。
約押起誓(撒下 2Sa 19:7)和大衞起誓(撒下 2Sa 19:13);一合神律法,另一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