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目錄表
(列王記上 1Ki 1:1-53),20130817,第一講
經文:(王上 1Ki 1:1-53)。時間:2013-08-17 安息日。
以下的播放列表可能包含更大的範圍,因此請根據您的需要,自由選擇播放。
可根據名稱中的用詞,識別出不同的內容類型,例如:講解(人名縮寫)、討論(discuss)、禱告(pray)、讚美詩(hymn)等。
:commentary:1ki
TJD 主講摘記
接續《撒母耳記下》。所羅門接續大衞作王。
本章所談的許多過程,並未見於《歷代志上、下》
分段
- (1-4)大衞年老;
- (5-10)亞多尼雅自高;
- (11-27)先知拿單之計;
- (28-40)大衞兩次吩咐——對拔示巴說,對其他臣僕說;
- (41-53)亞多尼雅之筵如何結束。
講解
(1-4)大衞年老
(1-4)大衞年紀老邁,不覺暖和:類似描述見於亞伯拉罕、約書亞。這是年老之表現。臣僕獻策,尋找年輕的處女同睡,借用別人的體溫使之暖和,算是古代的醫療手段。但特別強調「王沒有與他親近(知道)」
「親近」原文是「知道,此字在本章中出現四次(4,11,18,27)。
(5-10)亞多尼雅自高
這是亞多尼雅自立為王。他排行第四。他為自己預備馬兵車輛,這樣的排場相同於押沙龍的做法(撒下 2Sa 15),這也表示作者刻意將之類比。
「他父親表來沒有使他憂悶,說:你是作什麼呢?」表示大衞知悉此事,但卻沒有阻止或責罰之,所以相當於是置之不理、默視之。
(8)「示每」,是便雅憫施,曾經悔辱過大衞,後來又迎接大衞回來。他也沒有附從亞多尼雅。「大衞的勇士」記於(撒下 2Sa 23)。
亞多尼雅和押沙龍作法上的異同:都有邀宴,亞多尼雅只邀請跟從他的人。
(11-27)先知拿單之計
(11)王卻不「知道」,用字同於(4)。
「出主意」原文HB3289,HB6098:出現於(撒下 2Sa 16:23)亞希多弗為押沙龍所出的計謀,(撒下 2Sa 17:7)是戶篩出的計謀。
(撒下 2Sa 12)拿單先知對於大衞犯罪,以一比喻來責備大衞,這是神的吩咐,但是(王上)此處並沒有說是神的旨意。
(13)「王……曾起誓立所羅門作王」,這事在先前並未記錄。經文強調王的年老,而先知並不是直接去見王,而是去見拔示巴。(14)隨後進去「證實」你的話,就是「添滿」你的話。——這事是先知拿單的計謀。
若亞多尼雅作王,則那些不附從他的、未受邀請的人,下場堪虞。亞多尼雅邀宴的目的,經文並未明說。先知拿單對王的說話,是詢問的語氣,是否有立亞多尼雅為王?
(28-40)大衞兩次吩咐——對拔示巴說,對其他臣僕說
大衞對拔示巴起誓,是按著她的話,照先知拿單的計謀。又對其他人,有祭司、先知、軍隊統領說,要他們去使所羅門接續王位。
(35)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此話重要,也是應驗神先前的應許(撒下 2Sa 22:51)。(36)願雅威我主我王的神也這樣命定。
(41-53)亞多尼雅之筵如何結束
(41)「筵席方畢,聽見這聲」,另有譯本為「聽見這聲,筵席結束」。
(42)「忠義的人」,原文「強壯的人」。
(47)「祝福」,本是上對下的用詞,譯為」稱頌較合適。
(49)亞多尼雅和賓客們為何驚懼?由於亞多尼雅的排場,先前大衞王並不理會。如今立所羅門為王,表明先前的設排場的行為不妥。
「抓住祭壇的角」,可以參考誤殺人至逃城者的作法。
(撒下 2Sa 15:12)押沙龍叛逆的勢派甚大,表示他是有預謀要反叛。而亞多尼雅並沒有想要反叛。
個人思考、結語
以色列人求立王位,要和列邦相同。他們的過錯和王者們的過錯,聖經均明記,不論是百姓的罪、一直犯罪不悔改的掃羅,或是犯罪後悔改的大衞,均如實記下。
先知本可以如(撒下 2Sa 12)那般向王直言不諱,但如今卻藉女人說話。對於王位繼承一事,人都會選邊站。在本章中沒有出現神的話,而是人的計謀。
亞多尼雅和押沙龍都想作王,但是他沒有押沙龍的陰狠——押沙龍最恨的一定要請來,因為要殺死那最恨的,而亞多尼雅只是不請那些人。
要凡事尋求神。
討論
「騾子」是雜交而得,明顯不合神的律法,為何王家使用之?——WHL
「騾子」應該是進口的,後來成為王家的坐騎。王家使用之,也使眾人習慣之。
「騾子」是當時許多遊牧民族所養,是為了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明顯違法的是亞多尼雅他增加車輛馬兵,違背撒母耳在立王時所傳達的神諭。
(賽 Isa 66)也提到騾子:此處應是代表各種交通工具。聖經上明令禁止去雜交生產騾子,但對於已存在的騾子,並沒有要求要滅除之,也好比不應有私生子,但沒有要求殺私生子。至於是否使用騾子,在於個人對經文的解釋和遵行。
律法之所以會禁止的內容,多是是相對於埃及的信仰——埃及信仰崇尚物種雜交,而神的律法反對之。
這個問題不是本章經文的主題,討論至此。
亞多尼雅是否謀叛,拿單先知是否按個人意見立所羅門王?
WZM:亞多尼雅並未謀叛,而是拉攏人心。拿單先知提到處理不好會有流血事件。
LYX:不應從經文未提到的內容來反推、否認道理。經文沒有記神的曉諭,但不能用此證明是個人的意見。
拿單先知所作的,突顯出大衞王年老、無知(不親近同房、不知道)。他不知道分別,類似於掃羅的昏庸,但是他仍與掃羅有所不同,仍是神所重視的,故仍會派先知與他同在。
立所羅門為王,仍未離開神所應許的文脈主線。
LYH
神忠實的僕人將神的道忠實地陳述。
文脈主線是:大衞後裔作王。
「永不離開」
在大衞家中刀劍永不離開,王位也永不離開。
亞多尼雅自尊為王,這還是在應驗雅威對大衞的預言,就是會導致在他家中刀劍永不離開。要深知,一個領導者的犯罪,會導致家人們的受罪;一個人的善行,會使家人蒙恩。我們當慎之。也要明白,我們遭的福禍並不見得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年紀老邁」
士師以利年老,放任兒子犯罪;君王大衞年老,也放任亞多尼雅增添車輛馬兵。
王因年老不親近處女,不知道兒子自立為王。他年老,可能也記不清是否曾說過什麼。但是對於王位繼承人的確定,茲事體大,影響全民,是關乎是否能遵行神的託付,治理好國家。
長子繼位是天經地義的,除非長子犯罪被廢除。亞多尼雅請客吃飯並沒有表現出過錯,不過被反對一方拿單和拔示巴聯合起來尋求王的幫助,確立所羅門為王。但是大衞卻沒有在決定之前,事先詢問亞多尼雅情況。
作為妻子、兒女者,應當順服父親,不可以用人的血氣、人的方式去攻擊上位者,去反對所立定的事,就算是父親無知、君王昏庸,但是對於父、王所立定的事,仍要順服。在此情況下,居下位者必須完全順服神,等候神以後再興起合他心意的。
當神旨退隱、人意盛行時,人當更加儆醒、持守!
當時代黑暗之時,最難的是在其中持守真理。當沒有先知明確的教導導,人應好好地查考真理,並且極力持守遵行。這樣的人是神所要尋找的。
(王上 1Ki 1:1-53),20130814,周三禁食禱告
為何後來不題立王?
先知為王——《列王記》的描寫主題。《歷代志》——歌功頌德,有研究是後人加上。
除了神立了掃羅和大衞為王,後來變成世襲,如同以利祭司之世襲。但是外邦以東王卻可能不是世襲的。似乎是神要王作為先知,但是由於王不能行,故又興起先知,作為幕後領導者。
祭司本應教導律法,指正王的問題,但卻大多失職。
王和拔示巴私下起誓,要立其子為王
是否他這個作為,導致其他人不滿?私下起誓一事,應該是其他人所不知的。
為何要立這個兒子?是否由於所羅門的名字是先知所傳賜,由此得知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