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1ki_1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1ki_1 [2013/08/21 05:05 -0500 Wed. (12 年前)] – 建立 wzm | commentary:1ki_1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1: | 行 1: | ||
- | < 上一頁 | + | | 《列王記上》[[1ki 1|1]] [[1ki 2|2]] [[1ki 3|3]] [[1ki 4|4]] [[1ki 5|5]] [[1ki 6|6]] [[1ki 7|7]] [[1ki 8|8]] [[1ki 9|9]] [[1ki 10|10]] [[1ki 11|11]] [[1ki 12|12]] [[1ki 13|13]] [[1ki 14|14]] [[1ki 15|15]] [[1ki 16|16]] [[1ki 17|17]] [[1ki 18|18]] [[1ki 19|19]] [[1ki 20|20]] [[1ki 21|21]] [[1ki 22|22]] |
====== (列王記上 1Ki 1: | ====== (列王記上 1Ki 1: | ||
- | 經文:(王上 1Ki 1: | + | 時間:2013-08-17 安息日。 |
- | 以下的播放列表可能包含更大的範圍,因此請根據您的需要,自由選擇播放。 | + | 錄音: |
- | 可根據名稱中的用詞,識別出不同的內容類型,例如:講解(人名縮寫)、討論(discuss)、禱告(pray)、讚美詩(hymn)等。 | + | * {{: |
- | + | | |
- | {{jukebox>: | + | * {{: |
- | + | ||
- | ---- | + | |
===== TJD 主講摘記 ===== | ===== TJD 主講摘記 ===== | ||
行 158: | 行 156: | ||
為何要立這個兒子?是否由於所羅門的名字是先知所傳賜,由此得知神的旨意? | 為何要立這個兒子?是否由於所羅門的名字是先知所傳賜,由此得知神的旨意? | ||
+ | |||
+ | ---- | ||
+ | |||
+ | ====== 王上一章要義参考 | ||
+ | |||
+ | ===== 一、主旨 ===== | ||
+ | |||
+ | 1.大衛垂暮之年,體衰怕冷,還要處女來溫被。這應與其王宮生態有關,也是他自己犯罪過後,受神擊打,身心交瘁的結果。最後一次家門不幸,宮廷內鬥竟在他不能理事的時候出現。雅威神的公義審判直到他死前,仍然隨這他的腳步,亦步亦趨。 | ||
+ | |||
+ | 2.所羅門繼承年老的大衛情況,一如撒母耳繼承年老的以利,治理全以色列人< | ||
+ | |||
+ | 3.大衛政治遺囑分對神與對人兩方面,由先知(9次出現)角度來說,對神是謹守雅威的律法成為王國永續的根本,也是大衛之約實現的因素;對人是按照公義的準則來治理,就是按照各人的行為來報應他們。所羅門依言,藉著二人的所作所行,加以處治與報應,建立起穩固的江山。他所剷除的有三人,一是王子、一是元帥、一是舊朝元老;廢除祭司一人。王子內鬥實是延續雅威的咒詛;約押支持亞多尼雅,不過是他昔日對押沙龍作法的翻版性格;至於示每,他忠於大衛與所羅門,並未隨從約押他們,最後還是因他自己的誓言與王命而亡了。比拿雅三次出現遵照王命,也是本章要強調的特色之一。 | ||
+ | |||
+ | 4.王字繁複的出現(一章70次;二章28次),建立起君王世襲制由大衛王朝起始。這種世襲制雖以神對大衛起誓立約為本,但正如祭司制一樣,都因有人肉體上先天上的不足(死亡阻隔),難免會有王位篡奪的事故發生。所以理想的王國和國王,就必須是永遠的,不必更替< | ||
+ | |||
+ | ===== 二、架構 | ||
+ | |||
+ | | ||
+ | |||
+ | A. a.大衛老邁處女溫被,b.王子亞多尼雅謀篡,唯有老班底並未隨逆< | ||
+ | |||
+ | B a.拿單向拔示巴提計,b.與拔示巴聯合覲王陳訴< | ||
+ | |||
+ | B a.大衛召拔示巴誓立,b.召祭司撒督在基訓膏所羅門< | ||
+ | |||
+ | A. | ||
+ | |||
+ | ===== 三、釋義 ===== | ||
+ | |||
+ | ==== 1-4. 老邁與處女 ==== | ||
+ | |||
+ | | ||
+ | |||
+ | (1)此書開頭以大衛王甚老邁< | ||
+ | |||
+ | (2)臣僕討好主上,為他解決個人問題,他們提議與尋找並帶來處女,都是臣僕在作服事主的事,反而王從頭到尾都沒有說什麼,默認,享受此等優待。全民皆是王一人的奴僕。 | ||
+ | |||
+ | (3)最後只記處女奉養伺候,但王不認識她(與她同房)。這背後暗示著什麼?克制肉體情慾,不逾矩?但對一位處女公平嗎?不上不下的,她多尷尬。還是他有心無力?比較下文的『不知道』< | ||
+ | |||
+ | (4)日後亞多尼雅要娶此美女,求王弟施恩,非但不得所願還為此罹禍。那麼大衛臣僕的提議與王的接受,卻帶出如此慘劇,孰令置之? | ||
+ | |||
+ | (5)美麗處女終身無後。比較士師耶弗他的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人< | ||
+ | |||
+ | ==== 5-10. 亞多尼雅謀求王恩 ==== | ||
+ | |||
+ | | ||
+ | |||
+ | (1)亞多尼雅的自尊說,我必作王< | ||
+ | |||
+ | (2)元帥約押與祭司亞比亞他支持他,但老班底不從。其實這都是撒下押沙龍事件的翻版,舊事重演罷了,只是更加直接表態。 | ||
+ | |||
+ | (3)老班底以祭司撒督與先知拿單,並宮廷禁衛軍的比拿雅為主。就過去逃亡經歷言之,約押的改變是可以推知的,他與大衛之間的恩怨情仇理也理不清,他的元帥地位可能因新王而不保,所以他又再次先行卡位了。倒是祭司亞比亞他父子,他們對於宮廷內鬥不太能分清楚誰是誰非。過去他們在大衛逃難時跟過他,此點使他幸免於難< | ||
+ | |||
+ | (4)示每也未隨從< | ||
+ | |||
+ | (5)「宰了」HB2076 | ||
+ | |||
+ | 整個行動是以被請與不被請來區分的,仍有區分效忠選邊站的意味。保羅說那些號稱弟兄卻是行為犯罪的假弟兄,連跟他一同吃飯也不行< | ||
+ | |||
+ | 5. 亞多尼雅 | ||
+ | |||
+ | ==== 11-14. 拿單見拔示巴提出計謀 ==== | ||
+ | |||
+ | (1)拿單(不記他是先知)見局勢『似乎危急』,他會來找所羅門的母后,是否已知所羅門是儲君?只是他要藉著拔示巴,來推大衛王一把,使他重提過去的誓言而得以堅立< | ||
+ | |||
+ | (2)拿單『先知』的出面,並沒有記載像當初那樣,有雅威對他啟示說話< | ||
+ | |||
+ | (3)「我們的主大衛卻不知道」 | ||
+ | |||
+ | 「起誓」 | ||
+ | |||
+ | (4) 證實HB4390 | ||
+ | |||
+ | 13. 王位 | ||
+ | |||
+ | ==== 15-21. 拔示巴覲王陳訴 ==== | ||
+ | |||
+ | (1) 先提王『甚』老邁,有『童女』伺候。此二詞再加強一次上文的老邁< | ||
+ | |||
+ | (2) 16-18節是重述拿單的話;19-21節是她自己的話:先陳述如今正發生的事實< | ||
+ | |||
+ | (3) 此段王出現12次,直到27節(9次),共計出現21次。從未出現大衛的名字。強調作王與王位HB3678 (本章共計出現13次)。 | ||
+ | |||
+ | ==== 22-27. 拿單覲見王證實拔示巴所言 ==== | ||
+ | |||
+ | | ||
+ | |||
+ | 這段話沒有使用疑問句法,是以肯定句法來凸顯此是事實,卻含有疑問意味,所以28節是使用回答此字< | ||
+ | |||
+ | A.我主這王你,你說:「亞多尼雅在我後將要作王,他,他將坐在我的位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A.若出於我主這王作了這事,你不使你僕人知道,誰將在他後,坐在我主這王的王位上。< | ||
+ | |||
+ | 22-23. | ||
+ | |||
+ | 25. | ||
+ | |||
+ | 「願亞多尼雅萬歲」 | ||
+ | |||
+ | ==== 28-31. 大衛立誓必實行諾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於雅威,他使用兩種關係上的用辭,一是與他個人有關的救主;一是以色列的神。 | ||
+ | |||
+ | 起誓用語(雅威的生命、我的生命),對照拔示巴說的願王萬歲(永遠活著)。拔示巴的名字(起誓之女)與起誓是雙關語。她的行動是由”來、站(臉對著王的臉)、屈身鼻子朝地、下跪(對著王)、說(願王萬歲)”等變化,對比16節的”屈身、朝地下跪,17-21節的說(問)”。她得到滿意的答案了。 | ||
+ | |||
+ | | ||
+ | |||
+ | ==== 32-35. 大衛吩咐三人膏立所羅門為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A.開始 | ||
+ | |||
+ | B.三個準備動作:帶領主的眾僕同你們,使他騎王坐騎(騾子),帶下他到基訓; | ||
+ | |||
+ | C.實際動作,一方面先由祭司與先知膏立所羅門為王;另一方面,由軍長們作三個附和動作:吹角、說(願王萬歲)、同他上來; | ||
+ | |||
+ | B.所羅門作三個動作:他將來到、他將坐我王位、他將作王接替我。 | ||
+ | |||
+ | A.結語 | ||
+ | |||
+ | | ||
+ | |||
+ | 31. 願王萬歲 | ||
+ | |||
+ | ==== 36-37.比拿雅的回應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阿們,願我主這王的神,也這樣命定。 | ||
+ | |||
+ | 「阿們」 | ||
+ | |||
+ | 「願祂這樣說」(直譯) | ||
+ | |||
+ | 比拿雅的這種祈願,由另一角度來說,就是要神來背書(確定此事的真實性)嗎? | ||
+ | |||
+ | 37. 雅威此名字根是同在的「在」,所以,重覆雅威與同在,就是重覆雅威此名被尊為聖(救贖守約的聖名)。經文回應摩西當初與雅威,在西乃山的蒙召對話< | ||
+ | |||
+ | ==== 38-40. 他們遵命而行 ==== | ||
+ | |||
+ | 39. 從帳幕中取盛膏油的角 | ||
+ | |||
+ | 「吹角與吹笛」 | ||
+ | |||
+ | 40. 聲音震地 | ||
+ | |||
+ | ==== 41-48. 約拿單的報告 ==== | ||
+ | |||
+ | | ||
+ | |||
+ | 4次:說< | ||
+ | |||
+ | 3次:聽見、亞多尼雅、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A.約押的說話< | ||
+ | |||
+ | | ||
+ | |||
+ | 41. 約押的聽見與反應 | ||
+ | |||
+ | 42. 亞多尼亞的聽見與看見的反應,是作為領袖必有的樂觀預測,以便安定民心。忠義的人HB2428 | ||
+ | |||
+ | 47. 祝福與稱頌 | ||
+ | |||
+ | 47b-48. 這是多加上去的話。在床上(名詞),動詞是躺臥(2節)。大衛臥床,親臨膏立的現場,所以說他親眼看見了。 | ||
+ | |||
+ | ==== 49-53. 亞多尼雅的「計謀」失敗 ==== | ||
+ | |||
+ | | ||
+ | |||
+ | 3次 | ||
+ | |||
+ | 49. 眾客與亞多尼雅同樣驚懼,同樣起身四散,這群烏合之眾的基礎是建立在人的計謀與自高野心之上,不是在神的話與誓約上。因此一聽見大衛王正式膏立所羅門王後,便各自逃命比較要緊。為何害怕要逃?值得三思。他們若是謀叛罪,必死。但是参加邀宴的人只是牆頭草罷了,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正如拿單與拔示巴的計謀。 | ||
+ | |||
+ | 50-51. 亞多尼亞的保命方式有二,一是逃到祭壇那裡;一是要新王登基不能開殺誡。前者在出21: | ||
+ | |||
+ | | ||
+ | |||
+ | 52節的若他是一位忠義的人(HB2428),由有強壯堅定而生出有力量、有尊貴、有聲望之用意。此處用於人,常與大能的勇士並提。所以,所羅門是以他若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在戰場上爭戰得勝,取得名位的話,他必定絲毫無傷,語帶反諷意味。反之若是一位有過的人(若是惡在他裡面被找到),他必死無疑。這就是依照各人的行為作公義的審判,這就是今日基督教界極力避開的話題(行為得救論)。 | ||
+ | |||
+ | 53.節 連續使用所羅門3次,強調其名字就是和平的王,所以只要他承認他為王,不再重犯,和平自是隨著他,能平安地回家。 | ||
+ | |||
+ | ==== 問題探索 ==== | ||
+ | |||
+ | 問題1. | ||
+ | |||
+ | 問題2. | ||
+ | |||
+ | 問題3. | ||
+ | |||
+ | 問題4. 亞多尼亞自立為王,好像他不知道大衛立所羅門為儲君,元帥與祭司長都不知道。似乎只能由撒下12章所羅門命名時雅威愛他,來推測當時大衛的私相授受,在她生所羅門時向她起誓的,拿單也知道此事。所以,先由拿單來對拔示巴提出計謀,重提當初大衛對她的誓言。所羅門本身也從未見他作了什麼事,而能承續王位,完全是由神的喜愛與藉著大衛的起誓,拿單的計謀與拔示巴的請求,而被確立。 | ||
+ | |||
+ | ===== 四、教訓 ===== | ||
+ | |||
+ | 1. 日後,王位繼承並未發生如此難事,但所羅門繼位卻發生如許風波。正顯出所羅門繼位是關鍵,此後王位世襲制確立,正如祭司利未人世襲制一樣。只有先知是神直接選立或廢棄的人物,不是世襲而是神的靈降在哪一人身上,神的話臨到那人的先知繼承方式。 | ||
+ | |||
+ | 2. 這種世襲制的建立方式是經過這種曲折、晦暗、計謀等等,才加以確立的。神難道喜悅使用這種方式嗎?值得深思。 | ||
+ | |||
+ | 3. 由所羅門說的行為審判論(忠義與惡的不同審判),與2章的大衛遺囑內容主旨相同。對於說光因信稱義,一切罪都可以得赦,不管是犯致於死的罪或不致於死的罪< | ||
+ |
commentary/1ki_1.1377079546.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