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表

《跟隨基督》系列 3:「拾穗」在舊約聖經中的分析:施捨拾穗暖寒門,溫情尊嚴潤心魂

作者:WCM; 初稿日期:20250306。

前言

「拾穗」(gleaning)在聖經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特別是在舊約中,與救濟貧窮人、社會公義及神的憐憫密切相關。

本文將分析舊約聖經中有關「拾穗」的重要經文及例子,並探討其意義、實施要點。

舊約聖經提供了許多關於幫助和救濟他人的指導,並強調以尊重、愛心和智慧的方式進行,以維護受助者的尊嚴。

本文試圖藉由經文的分析,找出如何幫助人、救濟人的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並且特別關注於受助者的心理與情感需求,以避免適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一、(利 19:9-10)收穫時不可收盡,要供人拾穗

《和合本》(利 19:9-10)

《雅威本》(利 19:9-10)

《和合本》譯文「不可割盡田角」,有明顯矛盾不合理之處!

田地並非都有「田角」,若無「田角」,何來「不可割盡」一說?此種規定並不完善,但這是失真的《和合本》譯文所造成,原文為「你不可全然耗盡收割你田地的邊緣」,便沒有漏洞缺陷。

詳細探討內容請見專著:(利 19:9-10)《和合本》譯文失真:「田角」或「田邊」之探討、律法被誣衊,神被抹黑

意義

1、律法指導人行善,律法教導如何愛人

這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規定以色列人在收割時,要留下田地的邊緣(不限於田角),並且對於掉落的穀物或果子,要遺留給貧窮人和寄居者來拾取。這不僅是經濟上救濟的措施,也是神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充分體現出「律法中包含著愛」,律法指導人如何行善,愛與律法是相容的,而不是對立的。

2、律法維護社會公義

拾穗制度確保財富不完全集中於地主手中,給予貧窮人參與勞動的機會,從而維持生存。

3、律法維護受助者的尊嚴

拾穗律法並未要求地主事先調查窮人的經濟狀況,而是直接提供機會讓有需要者自行拾取。

這種方式尊重受助者的自主性,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幫助,而非被動接受審查。

由於受助者不是被動接受施捨,而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拾穗,保留自尊。

這表明救助不應以繁瑣的條件為前提,而是以簡單、開放的方式進行,避免傷害受助者的自尊。

這種制度允許窮人通過自己的勞動拾取食物,而不是直接接受施捨。這種方式不僅滿足物質需求,還讓他們保留自尊,避免因接受救濟而感到羞恥。

實際應用「以工代賑」:於現代可類比為提供窮人工作機會,而非單純救濟,讓有需要者參與其中,這種作法,可稱作「以工代賑」的救濟模式。

二、(利 23:22)類似經文

《和合本》

《雅威本》

與節期相關的收割規定

這段經文出現在節期規定的章節中,與五旬節(收穫初熟莊稼)相關,重申拾穗的律法,並表明恩典出於雅威神。

意義

本段意義類似於前段〈一、(利 19:9-10)收穫時不可收盡,要供人拾穗〉的意義,請參考該處說明。

三、(利 25:3-6, 10-11)安息年、禧年的收割規定

《和合本》

《雅威本》

地要安息,地中自長的要給人與動物作食物

意義

擴大範圍:時間為一整年,對象擴大到所有弱勢的人,也包括牲畜和動物。

本段其餘意義類似於前段〈一、(利 19:9-10)收穫時不可收盡,要供人拾穗〉的意義,請參考該處說明。

四、(申 24:19-22)申命記的收割規定

《和合本》

《雅威本》

意義

本段基本意義類似於前段〈一、(利 19:9-10)收穫時不可收盡,要供人拾穗〉的意義,請參考該處說明。

這是《申命記》對拾穗律法的重述,進一步擴展拾穗律法,具有以下的意義。

五、(得 2:1-18)路得拾穗實例

路得身為寡婦,是前段經文的具體實例。

意義

路得是摩押女子,隨婆婆拿俄米回到伯利恆,因貧窮而在波阿斯的田中拾穗。波阿斯不僅允許,還特別保護她並增加她的收穫。

拾穗實踐

擅於觀察、從週遭的人當中收集詢息

慷慨超越

尊嚴與關懷

實際應用

結論

聖經從舊約到新約一致教導,幫助和救濟他人時應以愛心、智慧和謙卑為基礎,並特別關注受助者的心理與情感需求。

具體做法包括提供參與機會、秘密行善、以實際行動回應需要。這些原則和例子提醒我們,真正的救濟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對人全方位的關懷,避免任何可能傷害對方情感的行為。這種教導反映了聖經對人性尊嚴的深刻尊重,並為我們提供了實用的指導。

附註

[註 1]一伊法大麥大約多重?

要將容量轉為重量,需考慮大麥的密度。大麥的密度因品種、乾燥程度不同而略有變化,但一般散裝大麥的平均密度約為 0.6-0.7 公斤/公升(根據農業數據,如 FAO 穀物密度表)。我們取中間值 0.65 公斤/公升 進行估算。


回應內容摘要

CCY 回應

LYX 回應

回應 CCY:

LSE 回應

LYX 回應

回應 LSE :

LYH 回應

一、農牧生態中的神律法的賙濟

《箴言》中的賙濟

二、田園生活的路得記

耶穌的榜樣(林後 8:9, 13-14)

《出埃及記》對於寄居者及孤兒寡婦

要將心比心

神是「孤兒寡婦的神」

波阿斯不以貌取人

神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

撒母耳的母親哈拿之禱告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