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講解 2(回應 1):首輪辯論、「約伯回應以利法」(伯 6-7 章)與「比勒達發言」(伯 8 章)、讀後感與回應
甲、讀後感
1、我對家人的勉言
2、我個人的感言
3、我的心得
乙、我的回應
壹、寫作的特徵與解讀
一、以詩歌體述說個人情懷:
二、「以農牧生活常見事物為喻」:
貳、約伯首次答辯(伯 6-7 章)大意
一、獨白與痛責(伯 6 章):
二、對神抗議(7:1-21):
三、約伯首次回答所傳達的信息:
1、人生如此痛苦又毫無意義:故有西洋「存在主義」的浮現。
2、人間一切親情、愛情、友情不能敷平人深處的創傷,甚至落井下石的批判,難怪現代人自殺越多,尤其是日本人。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即是如此。
3、神的「沉默」使約伯進入誤區,也使人讀律法書仿如讀「殘酷史」一般印象:舊約神(如父)嚴厲,新約神(基督)慈愛(如母),故由父神崇拜轉變為「母神崇拜」!
參、比勒達發言大意與與經文含意探討
一、對「律法主義」的偏見:
二、主客觀問題:
三、傳統有好壞之分:
肆、問題思索
1、聖經文學與世俗異教思想的差異
這是天與地之區別:是神啟示顯明與人瞎眼摸象之別。
正如(申 29:29)「那被隱藏的諸事是歸雅威我們的神,而那被揭露的諸事是屬我們和我們眾子,直到永遠(長久),為要我們去遵行這律法的一切話。」
更如基督所言:『當那一時候,那耶穌回應說:「我不住地讚美祢,父啊!那天與那地的主啊!因為祢從眾智慧者和眾通達者中隱藏這些事,而對嬰孩們啟示了它們。是的,那父啊!因為在祢的面前,喜悅這樣地生發出來了。一切都由我的那父被交付給我了〔或譯:一切被給我的,是由於我父〕,且除了那父之外,無人持續完全驗識那子,除了那子和那子若持續願意啟示的人之外,也無人持續驗識那父。」(太 11:25-27)。
也正如保羅所闡明的: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才是真智慧,世人的智慧因此變為愚拙(林前 1:20-21)。
以此論之,約伯三友即是世人智慧,雖然他與約伯同有獨一神和律法的基本知識(對對非閃族以色列人而言,已經甚為難得),但是對於約伯如此大患難卻仿如外人一般愚拙,甚至慘忍、無情。
2、佛教的人生苦短說,與約伯記中的人生觀相比
3、「觀果知樹論」
4、神未直接批判約伯的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