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luk_18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luk_18 [2013/04/19 11:03 -0500 Fri. (12 年前)] – zm | commentary:luk_18 [2024/04/04 20:44 -0500 Thu.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1: | 行 1: | ||
- | ====== 《路加福音》第十九講 (18章下-19章上)註釋 ====== | + | 內容合併於[[luk 17]],請前往閱讀。 |
- | + | ||
- | 經文:(路 Luk 18:31 - 19: | + | |
- | + | ||
- | 上一篇 | + | |
- | + | ||
- | 以下的播放列表可能包含更大的範圍,因此請根據您的需要,自由選擇播放。\\ | + | |
- | + | ||
- | 可根據名稱中的用詞,識別出不同的內容類型,例如:講解(人名縮寫)、禱告(pray)、讚美詩(hymn)、討論(discuss)等。 | + | |
- | + | ||
- | {{jukebo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加福音》講章十九、LYX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A. 18: | + | |
- | * B. 18: | + | |
- | * C. 19: | + | |
- | * D. 19: | + | |
- | * C1 19:29-36 驢駒被釋放 | + | |
- | * B1 19:37-40 門徒看見而榮耀神 | + | |
- | * A1 19:41-44 耶路撒冷不驗識眷顧的時機 | + | |
- | + | ||
- | 經文主要架構呈現 A-B-A 方式,三個主要段落,A和A1可再區分成三小段落,且彼此上下對稱,以致形成 A-B-C-D-C-B-A 的模式。A(18: | + | |
- | + | ||
- | ===== 18:31-34 ===== | + | |
- | + | ||
- | 耶穌主動對門徒說要上耶路撒冷去成就一切,此成就方式用六個主動詞一個分詞(鞭打)表達,經文直接說明門徒不理解(和合本譯不懂得)這些事情,這話是被隱藏的。對比耶穌看見耶路撒冷而為它哭泣,所說出的話是耶路撒冷也不知道關乎它平安的事,是從它的眼被隱藏的。耶穌的死和耶路撒冷的被毀,在作者筆下是相連的,也可以說耶路撒冷被毀是神對它殺害耶穌的審判。此正是中心信息所要傳達的主題。人子得國是一方面透過他的死而復活,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對屬世的以色列人審判刑罰而彰顯。門徒不驗識耶穌的話和耶路撒冷不驗識神眷顧它的時機,其原因是相同的,都在於他們只憑屬肉眼光來看耶穌,一則以為耶穌要得屬世的猶太國,一則以為耶穌不過是加利利的一個夫子,都無屬天天的眼光看見神應許的奧秘。 | + | |
- | + | ||
- | 接下一段落是瞎子得重新看見,作者省略馬太、馬可都提到的門徒彼此爭為首的事,而直接記錄門徒不理解耶穌的話,等同作者將門徒相爭為首就是他們不理解人子受難的原因。因此瞎子的看見,就等同要明白耶穌對自身的預言含意,就必須像瞎子的呼求、相信,才能驗識為何耶穌必須走上耶路撒冷受難,且三日復活以成就神藉眾先知所記的救恩。 | + | |
- | + | ||
- | 先以五個直述動詞將人子受難過程詳細描寫,除(可 10: | + | |
- | + | ||
- | ==== “第三日”復活 ==== | + | |
- | + | ||
- | 最後提到“第三日”復活,新約提耶穌復活有兩種用法,一是第三日,如(太 16:21, 17:23, 20:19, 27:64; 可 9:31; 路 18:33, 24:7, 46; 徒 10:40; 林前 15: | + | |
- | + | ||
- | ==== 復活(G450) ==== | + | |
- | + | ||
- | “復活(G450)”用關身語態,同(太20: | + | |
- | + | ||
- | ==== 成就(G5055) ==== | + | |
- | + | ||
- | “成就(G5055)”另出現於(2: | + | |
- | + | ||
- | 經文用三個詞表達門徒的不明白,“沒有任何理解”、“是對他們隱藏的”、“他們不驗識”。此乃作者一貫手法,以三為強調,但在本段中作者並未直接指明他們為何不明白,如(9: | + | |
- | + | ||
- | ===== 18:35-43 ===== | + | |
- | + | ||
- | 耶利哥的事件用兩件獨特事蹟連繫起來,是路家獨有資料和寫作方式,讓讀者聯想到約書亞過河進迦南的第一場戰役:攻打耶利哥城。在約書亞記中此戰役有兩個特殊事蹟,一是妓女喇合的得救,一是攻城時六日沉默不語,第七日大聲呼喊以致城牆倒塌。此兩件事等同本段落撒該的得救和瞎子的呼喊得看見,其主要特徵都相同。一是罪人(妓女、稅吏)迎進拯救者(書 2:1; 路 19: | + | |
- | + | ||
- | 本段落作者仍以常用的記載語氣,以過去未完成式直述語氣模式,將瞎子(參見可10: | + | |
- | + | ||
- | 瞎子成為要飯的,另見約九章,同樣耶穌醫治一位在殿旁的瞎子。馬太、馬可都記錄耶穌兩次醫治瞎子,路加僅記耶利哥這件,其他都是一筆帶過。比較馬太、馬可兩福音書,路加在細節上未如它們,反在醫治結束後特提瞎子和百姓都因這次的醫治而獻上頌讚,此為兩福音書未記的。此強調法正是呼應19: | + | |
- | + | ||
- | 誰是走在前頭的,路加並未指出是何人,但由本段場景是在眾人都以為耶穌上耶路撒冷,是為得國的前提下,可能是十二門徒為前導,他們的心態如法利賽人,在此情況下,自然以為瞎子是不配親近未來的君王。他們認為瞎子的喊叫會延誤耶穌上京得國,卻不知正是這種心態,才是將耶穌推向十字架的原因。 | + | |
- | + | ||
- | ===== 19:1-10 ===== | + | |
- | + | ||
- | 本段落又是路加獨有資料,馬太僅記9: | + | |
- | + | ||
- | 3節他“要”看耶穌,用詞及10節人子“要尋找”失喪者,當人尋找救恩者,他才成為施恩者所要尋找的對象。由3-4節的描述,可以推知撒該為要見主一面,他勢必事先探知主所要經過的路線,才能在事前先跑到將經過的地方,而爬上樹。此樹為桑椹(結黑色果實),樹幹可支撐人的高度,約可提升一至二公尺,足以讓耶穌抬頭看見他。這等細節的描繪,是為撒該作證他的渴慕。一個稅吏長是最被公認為貪財者,但他的內心卻是最渴望能脫離此罪的纏繞,他如驢駒被這罪束縛著無力自我解救,耶穌看見他也等同看見他內心狀況。 | + | |
- | + | ||
- | 7節眾人持續唧咕議論,同(15: | + | |
- | + | ||
- | 耶穌尚未為撒該辯護,撒該就主動提出他要為自己先前所犯的罪負責,一半得資產給窮人是代表他不再為錢財所束縛,正符合耶穌一貫的教導。若勒索誰,還四倍,是代表他按律法最嚴厲的罰則看待自己先前的罪責。律法對有關財物損失賠償有三等罰則,一是按原損失之外再加五分之一(利 6: | + | |
- | + | ||
- | 9-10節耶穌之言意指撒該有像亞伯拉罕般的信心,對神的律法全然順服,付代價來求得神的寬容,他值得得到救恩。然另方面也指出他的使命,就是要在地上尋找以拯救這種被罪滅亡的人(和合本譯失喪的人)。只有願意付真實代價以求赦免的,才是悔改者,也才是施洗約翰水洗的表徵,撒該的訛詐就是3: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A. 11 近耶京而增設一比喻 | + | |
- | * B. 12-27 比喻內容 | + | |
- | * 一。 12-14 得國者臨行前的吩咐 | + | |
- | * a. 12 貴族到遠方去得國回來 | + | |
- | * b. 13 對十僕人咐之努力經營 | + | |
- | * c. 14 恨他的國民不願他做王 | + | |
- | * 二。 15-27 得國者回來後的審判 | + | |
- | * a. 15 貴族得國回來要知誰賺了 | + | |
- | * b. 16-26 對僕人的審判 | + | |
- | * 1. 16-19 有賺的兩位受賞 | + | |
- | * 2. 20-24 沒賺的被奪走原有的 | + | |
- | * 3. 25-26 審判的原則 | + | |
- | * c. 27 不願他做王的被殺 | + | |
- | * A1 28 說完上到耶京 | + | |
- | + | ||
- | 由架構中可知,得國的是那位貴族,僕人和國民不過是改變主權,正如羅六章所述,由罪奴變義奴,身分仍是一樣為奴的,則為奴者所求於他的只是忠信,這就是比喻的中心點。 | + | |
- | + | ||
- | A 與A1 同以上到耶京為背景做強調,B 則分上下對稱兩段,得國前和得國後,主人的要求是每一僕人都當馬上努力經營,這一要求不在於賺取多少而在於有無盡心去經營。 | + | |
- | + | ||
- | 比較相似比喻(太 25: | + | |
- | + | ||
- | (11)節:“另設比喻”, | + | |
- | + | ||
- | (13)節:“作生意”(G4231),原指做事、忙于、努力經營,可用於賺錢上或打官司上或寫作上。同字根詞“賺了多少”(G1281)(15)節,即指獲利多少。而(16)節“賺了”(G4333)十錠,本意是額外做成十錠。由主人的評判可知,他期望僕人都是盡忠職守的,不辜負主所託付的錢財,盡力去經營所得著的。是否每人都能額外做成十倍,顯然不是主人的期待,但成就多少總要去運用所得恩賜得些利息罷。一“錠”銀等於一百德拉克馬,即一工人一百天的工資,馬太則用“他連得”為單位,一他連得等於六十德拉克馬,是路加一“錠”的六十倍。就馬太比喻此財富是眾多的,可做生意的本錢是大的,路加則僅是一筆小錢,能用小錢賺十倍是更不容易的。 | + | |
- | + | ||
- | (14)節:“本國的人”(G4177),僅出現於(路 15:15, 19:14; 徒 21: | + | |
- | + | ||
- | (16-19)節:“美好” 、“善良” 、“忠信”等詞都與(馬太25章)內容相同,獎賞模式亦同。 | + | |
- | + | ||
- | (20-24)節:“嚴厲”在希臘文用法及含意,等同(太 25)“忍心”一詞,雖不同詞但都原指食物的苦澀,轉指對查賬上的嚴緊一絲不苟。在用詞及文意上亦同馬太25章的刑罰模式。作者採用馬太相似比喻,但在說話的時機和地點不同,馬太是耶穌以近耶京在橄欖山對門徒的教導,故未提本國人不要他作王之事。路加是耶穌尚在上耶京之路,是如走上十字架之路,門徒和眾人都不明白也未真正跟從主走上神國成就之路。 | + | |
- | + | ||
- | (25-26)節:(25)節突然插入對話,是《馬太》所無,藉此對話引出(26)節審判原則。此句話福音書出現五次,三次(太 13:12; 可 4:25; 路 8: | + | |
- | + | ||
- | (27)節:比較(太 25: | + | |
- | + | ||
- | ===== 19:29-36 ===== | + | |
- | + | ||
- | 描寫內容同(太 21:1-8; 可 11: | + | |
- | + | ||
- | 路加另一獨特用詞在於使用三次“駝的主人”(31, | + | |
- | + | ||
- | 誰才是驢駒的真正主人,經文用三次,但是有別。(32, | + | |
- | + | ||
- | ===== 19:37-40 ===== | + | |
- | + | ||
- | 本段內容除(38)節同其他福音書,其他三節都是路加獨有資料。(37)節只有路加提到“下橄欖山時”, | + | |
- | + | ||
- | (38)節是以詩體方式表現: | + | |
- | + | ||
- | 受讚美啊! | + | |
- | 那親臨者 | + | |
- | 那君王 | + | |
- | 在主名裡的。 | + | |
- | 在天上有和平, | + | |
- | 在至高處有榮耀。 | + | |
- | + | ||
- | 這讚美引發法利賽人的不滿,是路加特意加載上去,一方面對稱(18: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背景:41耶穌臨近而看見城,為它哭泣 | + | |
- | + | ||
- | 哭述內容: | + | |
- | + | ||
- | * A. 42 願你知道,但他們被隱藏(兩句話) | + | |
- | * B. 43-44a 耶穌未來遭難的內容(六句話) | + | |
- | * C. 44b 遭難的原因:不知道督責的時機 | + | |
- | + | ||
- | 首先第三個“臨近”(29, | + | |
- | + | ||
- | (42)節和(43)節都以“說”後帶連接詞 | + | |
- | + | ||
- | (43-44a)六句未來式表審判必臨到這拒絕神信息者身上,如同舊約先知的角度,先宣告和平的信息,人若不聽就必遭致審判的信息。 | + | |
- | + | ||
- | “眾日子必臨到你”:審判過程非一時的,且“臨到”用未來式,是指必然的。 | + | |
- | + | ||
- | “你的仇敵將扎營設防對著你”:此為圍城時敵軍必用的模式。 | + | |
- | + | ||
- | “圍住你”:指軍隊不只扎營下來,且派軍環繞城四周。 | + | |
- | + | ||
- | “從各方面壓迫你”:指軍隊阻斷物質人員的流通。 | + | |
- | + | ||
- | 這些事情日後都按字面意應驗,讓許多人難以相信耶穌(或路加)的描述是事前預言,以致有以為這些詞句都是日後添加上去,或以為路加是在王後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毀才寫下福音書。出於不信的噩心者,總會有各種理由否認先知預言的存在。 | + | |
- | + | ||
- | “你的督責的時機”:此句引自(賽 10:3; 耶8:12, 10:15, 46:21, 50:27, 51:18; 何9:7; 彌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18: | + | |
- | + | ||
- | ===== 論述背景 ===== | + | |
- | + | ||
- | ===== A.舊約背景 ===== | + | |
- | + | ||
- | 本書自9章始,耶穌(就稱約書亞)率徒面向耶路撒冷前進,即以約書亞率軍攻佔迦南地為背景。正如9章以前耶穌基督是以第二摩西的角色來出生的。因此,耶穌身具此二人之特色和使命,使申17章的祭司與君王的職任要求;18章的先知職任的角色,都能完全符合神的律法要求。路1-8章既然是摩西救主背景帶領選民出埃及為奴之家< | + | |
- | + | ||
- | 約書亞攻佔迦南地,先派二探,妓女喇合接待他們全家得救;罪人撒該也接待耶穌全家得救。攻佔耶利哥城,先禁聲後呼喊;耶利哥瞎子也被禁聲卻呼喊得看見。攻艾城因大意失利;門徒也以為將近耶路撒冷,神國將顯出而大意失銀錢。迦南地諸王聯軍要與約君爭戰不降,基遍以詭詐與選民立合約;文士和祭司長也以奸細抓做好人窺探耶穌等等。耶路撒冷等五王攻基遍,約書雅救基遍人大敗五王。耶穌入京城,眾徒歡迎歌唱“奉雅威名來的王當受讚美”, | + | |
- | + | ||
- | 另外,大衛王營約櫃歡樂呼喊,與攻佔耶路撒冷城等,也可做參考資料。 | + | |
- | + | ||
- | 耶利米先知哀哭,耶穌哀哭皆同。門徒不解,正如耶利米當代不信一樣。 | + | |
- | + | ||
- | ===== B.文學形式 ===== | + | |
- | + | ||
- | ==== 一、文學架構 ==== | + | |
- | + | ||
- | === 分段架構 === | + | |
- | + | ||
- | 以三數為基礎,以前後對稱、對比法構建而成七段,A-B-C-D-C-B-A形式 | + | |
- | + | ||
- | * A 18:31-34 預言受難復活,門徒不解,因被隱藏 | + | |
- | * B 18:35-43 棕樹城瞎子呼喊受責備要禁聲,他卻越發呼喊 | + | |
- | * C 19: | + | |
- | * D 19:11-27 貴冑賜十銀給十僕的比喻 | + | |
- | * C 19:28-35 在無花果之家解下驢駒來,主要使用牠 | + | |
- | * B 19:36-40 下橄欖山門徒呼喊受責備禁聲,石頭也會呼喊 | + | |
- | * A 19:41-44 預言京城受難,城民不解,因被隱藏 | + | |
- | + | ||
- | === 對稱 === | + | |
- | + | ||
- | A 段是人子對稱京城 | + | |
- | + | ||
- | B 段是棕樹城對稱橄欖山 | + | |
- | + | ||
- | C 段是無花果樹對稱原義為無花果之家的伯法其 | + | |
- | + | ||
- | D 段是核心 | + | |
- | + | ||
- | * A. 19:11 比喻緣由 | + | |
- | * B. 19:12-27 比喻內容 | + | |
- | * (A) 19: | + | |
- | * <A> 12-13 交銀 | + | |
- | * <B> 14 反對 | + | |
- | * (B) 19: | + | |
- | * <A> 15-26 對三種僕人的公義賞罰 | + | |
- | * a. 15-19 | + | |
- | * <a> 15-17 對第一種善僕獎賞 | + | |
- | * <b> 18-19 對第二種善僕獎賞 | + | |
- | * b. 20-26 | + | |
- | * <a> 20-23 首次對話 | + | |
- | * <b> 24-26 二次對話 | + | |
- | * <B> 27 | + | |
- | + | ||
- | === 對比 === | + | |
- | + | ||
- | 此七段中各段都有對比,如:主與門徒;前導者與瞎子;眾人與撒該;將近與遠方;善惡僕;有與無;兩位主;禁聲與呼喊;知道與不之道等等。A段與B段對比:12門徒不知不求知對比瞎子求看見;門徒之群眾的歡呼對比主的哀泣等等。 | + | |
- | + | ||
- | ==== 【用詞分析】 ==== | + | |
- | + | ||
- | === A. 預言和隱藏 18:31-34 ===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32-33 | + | |
- | + | ||
- | **外邦人**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曉悟、是、隱藏、不識** | + | |
- | + | ||
- | 1. 就時態和動態而言之 | + | |
- | + | ||
- | 2. 用詞分析 | + | |
- | + | ||
- | 3. 但是,為何主不在生前如此教呢? | + | |
- | + | ||
- | 因為,一、是門徒從未主動請問此事真委,他們在耶穌第二次講到此事時的反應就是如此< | + | |
- | + | ||
- | 因為,二、他們所願的與耶穌所言的**差距**太大了,他們怕他們的**理想**一下破滅了。世人都有他們的理想目標在支撐他們自己,門徒所願的是立即實現,為何耶穌所說的卻是不可見的未來。對於這種遙遙無期的盼望,毫無一點把握。他們怕若問下去所聽見的還是一樣,那麼又何必問呢?為何怕所聽見的還是一樣?(這是我個人想的) | + | |
- | + | ||
- | 因為,三、他們已經孤注一擲,聽從耶穌的呼召,**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了他,是輸不起的啊!臉往那裡擺?萬一這位不是他們所期望的基督的話,他們如何面對過去曾苦勸他們回頭的家人親友呢? | + | |
- | + | ||
- | 因為,四、眾人都這樣認為啊! | + | |
- | + | ||
- | 因為,五、這點最主要,他們都有自己的太深的**成見**在心中< | + | |
- | + | ||
- | 路加只就這兩件事來鋪陳,耶穌的福音就是罪人的福音,就是窮人的福音。 | + | |
- | + | ||
- | 最後,他又引一比喻來更正眾人的錯誤認知<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耶穌並不去負起門徒的個人責任,他們的不明白,不認識是因為自己對於主的話不願去深究,所以,這正如賽6: | + | |
- | + | ||
- | === B. 瞎子得救 18:35-43 === | + | |
- | + | ||
- | 42.**“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 | + | |
- | + | ||
- | **【你的信救了你了】** 此句話在路加福音重覆了四次之多,所以是獨特強調的句子。他整理其他福音書中的“患血漏症之女人的痊癒當眾的見證”< | + | |
- | + | ||
- | 1. **當眾勇敢的見證主的恩典** | + | |
- | + | ||
- | 2. **罪女膏主** | + | |
- | + | ||
- | 3. **一位外族人的回報主恩** | + | |
- | + | ||
- | 4. **耶利哥乞兒瞎子的呼求主得以再看見** | + | |
- | + | ||
- | === C 撒該得救 19:1-10 === | + | |
- | + | ||
- | 撒該 | + | |
- | + | ||
- | 但是,當他一聽到主說”撒該快下來,因為今天我「必須」住在你家。“之後,他連續使用三個主動作詞”快下來、歡喜接待、當眾說“, | + | |
- | + | ||
- | == 訛詐 == | + | |
- | + | ||
- | 訛詐 | + | |
- | + | ||
- | == 一半給窮人,賠還四倍 == | + | |
- | + | ||
- | 這是依照律法典章而行的話,律法正是以主動分享和偷盜賠還< | + | |
- | + | ||
- | == 因為他也是 == | + | |
- | + | ||
- | **因為**此字是副詞,本書2次出現,1: | + | |
- | + | ||
- | == 今天和這家 == | + | |
- | + | ||
- | 兩次出現< | + | |
- | + | ||
- | == 對應用詞 == | + | |
- | + | ||
- | * 名叫撒該< | + | |
- | * 跑到前頭< | + | |
- | * 無花果樹< | + | |
- | * 必須< | + | |
- | * 拯救 | + | |
- | * 主 兩次出現< | + | |
- | * 尋找 | + | |
- | * 矮小< | + | |
- | + | ||
- | === D 交銀比喻< | + | |
- | + | ||
- | 本比喻內容可叁見< | + | |
- | + | ||
- | 撒該是稅吏長,是財主,因是以不法賺取暴利致富。但他也因實行律法中所要求的公義,而成為在神面前是富足的人。交銀作生意的比喻就是以他為榜樣來鋪敘的。 | + | |
- | + | ||
- | 羅馬帝國的人是重視現實和商業貿易的,對於銀子的賺取與使用是講究實際的,因此主用此喻之用意深遠。當代人對於神國與羅馬帝國這兩種國度性質的看法各異,其所造成的行為方式也必不一。 | + | |
- | + | ||
- | 門徒的現實觀念是神國立即實現,是講求眼前利益的,但這不吻合神國公義原則。何況正常的商貿講究以公平交易方式,來賺取利潤,累積財富,妄想急速發財或不勞而獲。門徒未如其主以極高的代價付出(受難就是作生意),是不能同得榮的。律法更是講究公平正義,因神的國度以公平正義作為寶座的根基< | + | |
- | + | ||
- | == 比喻 == | + | |
- | + | ||
- | 用詞延續上一大段:神國何時來到< | + | |
- | + | ||
- | === 神的國 === | + | |
- | + | ||
- |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的**起頭**就是神國福音的**起頭**< | + | |
- | + | ||
- | 耶穌的**受難死亡**是敗壞掌死權的,就是魔鬼,釋放罪奴< | + | |
- | + | ||
- | 他的**復活**是要使信者稱義< | + | |
- | + | ||
- | 他的**升天**是被神高舉,作天上尊榮的大祭司< | + | |
- | + | ||
- | 他的**差遣**真理的聖靈< | + | |
- | + | ||
- | 他的**再來**是神國的最後實現,< | + | |
- | + | ||
- | 聖徒就是在基督裡的人,身體復活變為靈體,好能承受神的國,是在第七號筒,就是末次號筒吹響的時候< | + | |
- | + | ||
- | == 快要 == | + | |
- | + | ||
- | 快要 | + | |
- | + | ||
- | == 顯出來 == | + | |
- | + | ||
- | 顯出來 | + | |
- | + | ||
- | == 銀子 == | + | |
- | + | ||
- | 銀子 | + | |
- | + | ||
- | == 作生意 == | + | |
- | + | ||
- | 作生意 | + | |
- | + | ||
- | == 貴族 == | + | |
- | + | ||
- | 貴族 | + | |
- | + | ||
- | == 他本國的人 == | + | |
- | + | ||
- | 他本國的人 politai ”自由人、同一城邦的公民“.古希臘文說”成為公民“是meteigai gogierog”開始分神物“.這是古人把生活與宗教結合為一,公民之民權政權皆由叁與邦祭祀而生,若脫離宗教,亦即脫離權利。外人無權叁與祭祀,不受邦神保佑,不能向祂們禱告,不能進入神廟,祭祀時若私窺,則為瀆神。由此可見< | + | |
- | + | ||
- | == 使者 == | + | |
- | + | ||
- | 使者 | + | |
- | + | ||
- | == 已經賺了 == | + | |
- | + | ||
- | 已經賺了 prosergasato (pros另,ergazomai作工)”另作、又賺“.這是指在一個銀幣之外,還作成十個銀幣。十倍利潤。 | + | |
- | + | ||
- | 良善信實權柄 | + | |
- | + | ||
- | == 城 == | + | |
- | + | ||
- | 城 | + | |
- | + | ||
- | == 嚴厲的人 == | + | |
- | + | ||
- | 嚴厲的人 | + | |
- | + | ||
- | == 銀行 == | + | |
- | + | ||
- | 銀行 | + | |
- | + | ||
- | == 利息 == | + | |
- | + | ||
- | 利息 tokos的複數,原意為所生之物。字根為生產。所謂的錢生錢是也。 | + | |
- | + | ||
- | == 旁邊站著的人 == | + | |
- | + | ||
- | 旁邊站著的人 parestosin(字根paristemi置立於旁> | + | |
- | + | ||
- | == 有者給,無者奪 == | + | |
- | + | ||
- | 有者給,無者奪 | + | |
- | + | ||
- | == 我的那些敵人 == | + | |
- | + | ||
- | 27. 我的那些敵人 | + | |
- | + | ||
- | == 奉主名來的王 == | + | |
- | + | ||
- | 38.奉主名來的王 | + | |
- | + | ||
- | 39-44 | + | |
- | + | ||
- | == 法利賽人 | + | |
- | + | ||
- | 法利賽人 | + | |
- | + | ||
- | == 為城哀哭 == | + | |
- | + | ||
- | 41-44的為城哀哭,極少見。此處與27節經文呼應。哀哭只見於拉撒路的姊妹失信時,他的哀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聚會紀要 ====== | + | |
- | + | ||
- | ===== LYX 主講 ===== | + | |
- | + | ||
- | 《馬太福音》編輯特點 | + | |
- | + | ||
- | 三大主題:(路 Luk 5-7)山上寶訓,耶路撒冷之教導 | + | |
- | + | ||
- | 《馬可福音》編輯特點 | + | |
- | + | ||
- | 共分七大段,其中在上耶路撒冷過程,分三段,其中包含到外邦周遊,表明福音也要傳給外邦。 | + | |
- | + | ||
- | 《約翰福音》 | + | |
- | + | ||
- | 去守節,有七個記號,表明他是神的兒子,是基督。 | + | |
- | + | ||
- | 《路加福音》 | + | |
- | + | ||
- | 耶穌進聖城之過程是重點,強調為何耶穌要何要進聖城。 | + | |
- | + | ||
- | 是由低於海平面約100公尺之地,過約但何,上到高約一千公尺的聖城,因此稱為「上耶路撒冷」。 | + | |
- | + | ||
- | 自約書亞自大衞王,經過長時間才將迦南地完全攻佔。(路)之用語多同於舊約內容,(書 6)及(撒下 6)。 | + | |
- | + | ||
- | 耶穌不同於舊約之征服,他乃是以他身體的死亡來征服,是以他的死來征服那罪(那惡者),這才是得救恩的真正道路,這是(路)不斷要強調。但是猶太人傳統上仍然從字面上來看前先知書,以為是要如約書亞和大衞那般,用刀劍來殺敗仇敵。 | + | |
- | + | ||
- | 人真正的仇敵不在外,乃在內,要去恨惡那罪。 | + | |
- | + | ||
- | (路)強調,門徒不理解耶穌在講什麼,猶太人們也不理解,而且不斷地成為阻擋者,例如阻擋瞎子來得耶穌的拯救;眾人又批評耶穌要和稅吏罪人同住(住撒該的家);法利賽人又責備阻擋門徒之歡呼。 | + | |
- | + | ||
- | === 架構 === | + | |
- | + | ||
- | 主要信息:(路 Luk 19: | + | |
- | + | ||
- | 審判:一、對僕人;二、對仇敵。 | + | |
- | + | ||
- | 信心:僕人對主人的忠心,照主人的吩咐努力地去行。 | + | |
- | + | ||
- | 審判原則:(路 Luk 19: | + | |
- | + | ||
- | 神是完全的,所以我們也要學習,最終成為完全,這就是信心;但絕不是還容許人始終停留在罪中。對於那位連利息也沒賺到的工人,絕不是能得救的,是等同於仇敵要被殺的,因為被稱為惡僕人。 | + | |
- | + | ||
- | 對照(林前 1Co 3),這段絕不能按一般的解釋,認為就算是草木禾秸被燒,工人還能僅僅得救。在看這段時,絕對要先明確,自己真的是符合「工人」的標準嗎?還是成為主所稱的「惡僕人」? | + | |
- | + | ||
- | 主征服迦南地,是透過他的死而復活而達成,但是其他人都不了解。 | + | |
- | + | ||
- | === 讚美 === | + | |
- | + | ||
- | (路)經文表現,門徒阻擋瞎子求醫治,對比後來法利賽人阻擋眾人對耶穌的讚美。沒有先前的醫治就沒有後來的讚美。 | + | |
- | + | ||
- | 有真公義,有神的律例典章,才有真正的平安。 | + | |
- | + | ||
- | 門徒的想法:耶穌要進耶路撒冷作王,而門徒就也爭作左右相。 | + | |
- | + | ||
- | 其他人的想法:只要個人得救就好,不管神國的實現。 | + | |
- | + | ||
- | 撒該爬上桑樹:能結桑椹之樹,不高大,因此撒該能爬上。瞎子是不斷地喊。 | + | |
- | + | ||
- | 耶穌看到撒該愛慕救恩之心,就對他說:「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 | + | |
- | + | ||
- | 保羅也是類似,要將福音盡力傳給別人。 | + | |
- | + | ||
- | 撒該的行動:看、爬、接待、給窮人、還別人。他的行動完全符合律法中所談「達成和解的要求」。如此行之就成就了真正的「平安」(shalom)。 | + | |
- | + | ||
- | 救恩要臨到撒該的家,是因他真的付出代價,因此救恩絕不是廉價的救恩。 | + | |
- | + | ||
- | 撒該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如此說的理由是:撒該擁有了如同亞伯拉罕的信心。 | + | |
- | + | ||
- | ==== 神國、僕人、審判 ==== | + | |
- | + | ||
- | 神國的顯明在於:門徒作為忠僕,去宣講神國的福音,使眾人能明白真正的救恩。 | + | |
- | + | ||
- | ==== 進耶路撒冷 ==== | + | |
- | + | ||
- | 真正迎接君王的人,以衣服舖着,讓君王坐上、踏上。衣服代表人的身份地位,表示人在君王前完全地放下自我,這才是真正的迎接。 | + | |
- | + | ||
- | 驢駒是從未被騎過的,按常理言並不輕易被馴服,但這驢駒卻是安靜地順服主,讓門徒牽並讓主耶穌坐上。 | + | |
- | + | ||
- | 法利賽人阻擋門徒對耶穌的讚美,令人想到大衞王迎接約櫃,掃羅的女兒米甲恥笑鄙視大衞迎接約櫃,歡樂跳舞之舉。 | + | |
- | + | ||
- | 耶穌對耶路撒冷之哀哭,因她及其中兒女(百姓)不迎接耶穌,並且殺害耶穌。 | + | |
- | + | ||
- | ===== TJD 回應 ===== | + | |
- | + | ||
- | (路)記載這些事件,極強調動作。(此書信的受信者是提阿非羅,有其目的。) | + | |
- | + | ||
- | 瞎子求醫,而耶穌之前有多人爭作開路先鋒,在此情況下,他呼求而得醫,帶來了他的跟隨,歸榮耀給神,也讓眾人看見並讚美神。 | + | |
- | + | ||
- | 撒該由於自知身材矮小,便爬上樹爭取有利位置,並積極回應耶穌,按律法的規定去賠還他人,並且救助窮人,以此更正了自己過去的惡行。 | + | |
- | + | ||
- | 對於十錠銀子的比喻,強調僕人們的行動,有的努力去賺取,有的卻分文不賺。基於此,又強調主人的奪與殺。 | + | |
- | + | ||
- | 解驢駒一事:(路)強調,門徒頌讚「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這是以極具戲劇效果的方式,活靈活珼地描述當時的場景。這讓受信者提阿非羅能深入體會,保羅作為外邦人的使徒,受到當時許多持守傳統的奉割禮派人的反對,這樣的情況也類似於耶穌當時的景況,被當代的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希律黨人等的逼迫羞辱。 | + | |
- | + | ||
- | 對於耶穌受難之事,門徒的不理解,耶路撒冷的不接受,在後來的時間裏應該要理解。瞎子眼瞎心卻不瞎,撒該人矮志卻不矮。讀此經文之人,應當致力於作不瞎不矮之人,要正確理解耶穌所傳的福音。 | + | |
- | + | ||
- | ===== 討論 ===== | + | |
- | + | ||
- | Q: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耶穌要人成為如同這驢駒般地順服,也要如這兩位門徒般地去解驢駒,雖然只有主耶穌的話,但是就要去行。並且在行的過程中會受人質問議論,主耶穌也事先教他們如何回答。 | + | |
- | + | ||
- | 只要門徒去實行,雖然目前不了解,但還是先去做,而不要管別人如何議論,這就是順服。太多人就是不順服,所以還是不能被主所用。 | + | |
- | + | ||
- | 絕對不要一直想要去將聖經研究透了,才願意去行。只要按照主的話去作,最終事實能證明耶穌的話是對的,所以這絕對不是「愚民政策」。 | + | |
- | + | ||
- | 原文翻譯:(路 Luk 19: | + | |
- | + | ||
- | ===== LYH 傳道 ===== | + | |
- | + | ||
- | 耶穌被當時的猶太主流派加以除名、逼迫、殺害。後來在教會中的奉割禮派,作為有權勢的領導人,逼使彼得和巴拿巴等人隨夥裝假,和外邦人隔開,不同席吃飯《加拉太書》。為了外邦人得救之事,還得彼得和保羅等上安提阿開大會,雖然暫時平息,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向外邦人傳道,但是這樣的傳統勢力一直盤踞教會之中。 | + | |
- | + | ||
- | 《路加福音》寫的用意,大多人並不了解!由於錯誤傳統的頑固不除,致使人們不是按照律法真義去行,卻是按照錯誤傳統的說法去行。例如:現今的人對於安息日,認為不必按照原來的守法,或是堅稱不必再守了等等的說法。另外,對於節期,也是不認為要守日子。這些原因,無外乎是認為:「只要持守內心的安息,而不重視外在的日子、舉止。」 | + | |
- | + | ||
- | 他們這樣的說法,就是: | + | |
- | + | ||
- | * 守羅馬法 | + | |
- | + | ||
- | * 守希臘哲學所說的,重視內心,不重外在,靈肉分離。 | + | |
- | + | ||
- | 現今許多人認為:「要得救,不需要付出撒該那樣的代價。」撒該所付出的,將會使他破產,而我們能像他一樣嗎? | + | |
- | + | ||
- | 「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 + | |
- | + | ||
- | 撒該是稅吏長,是被視為大罪人,是羅馬人的走狗,若是在我們環境中出現,就是「漢奸」。今天耶穌你竟然要去住在這在大罪人的家中?!撒該可不是為了自己的好名聲而接待耶穌,因為他將面臨破產! | + | |
- | + | ||
- | (路 Luk 7)罪女如此地服事耶穌,是因為她明白他的罪大,得的赦免多。反面則是「把起初的愛失落了」,沒有深感得的赦免大。保羅也是深明白,他本是罪魁,卻得了釋放,他欠的債多。 | + | |
- | + | ||
- | 撒該甘願放下一切錢財,因為若不放下,則是成為他的束縛,成為「拜瑪門」。真的放下,就能真的跟從主,去到處救助人。 | + | |
- | + | ||
- | 要救自己的人,就要為了主而受害,這樣才能成為義人,首先復活;若是不為了主而死的,就不能救自己。 | + | |
- | + | ||
- | === 橄欖山 === | + | |
- | + | ||
- | 耶穌兩次上橄欖山,要教導:橄欖要出油,必須要先被「打」下來,要「破碎」、「壓榨」,才能成為神所要用的,成為素祭中的油,聖膏油中的油。 | + | |
- | + | ||
- | === 要深入學習福音書 === | + | |
- | + | ||
- | 耶穌是用三年半的時間,和門徒朝夕相處,隨時在學習,而我們若只是每週來聚會,短短幾個小時,不能相比。 | + | |
- | + | ||
- | 若是對於主的道不明白,原因何在?只能怪自己花的時間太少!連時間都放不下來,更何況是放下錢財! | + |
commentary/luk_18.1366387390.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