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joh:joh_c21v15_c21v25_20241012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joh:joh_c21v15_c21v25_20241012 [2024/10/12 04:56 -0500 Sat. (6 個月前)] – wcm | commentary:joh:joh_c21v15_c21v25_20241012 [2024/10/19 01:23 -0500 Sat. (6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wcm | ||
---|---|---|---|
行 1: | 行 1: | ||
- | ====== 《約翰福音》21 章(約 21:1-14)查經 | + | ====== 《約翰福音》21 章(約 21:15-25)查經 |
- |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1005。 | + | 經文:《雅威聖經漢譯本》; 本大段看法作者:CCY Ken; 編修:WCM; 日期:20241012。 |
===== 影片資源 ===== | ===== 影片資源 ===== | ||
- | * [[https:// | ||
* [[|【聖經原文查經】約翰福音查經-81 文字版(約 21: | * [[|【聖經原文查經】約翰福音查經-81 文字版(約 21: | ||
* [[https:// | * [[https:// | ||
- | ===== 結構分析(約 21:1-14)耶穌向七個門徒顯現 | + | ===== 結構分析(約 21:15-19)耶穌和彼得 |
- | * A、(21:1-3)耶穌再次向那些門徒顯現他自己,在那提比哩亞的海邊 | + | * A、(21:15a)西門,約翰的(兒子),你一直愛我多過這些嗎? |
- | * B、(21:4-5)門徒未曾知道他是耶穌 | + | * B、(21:15b)我一直熱愛你 |
- | * C、(21:6)因為那魚眾多,不能把它拉上來 | + | * C、(21:15c)持續餵養我的那些羊羔 |
- | * D、(21:7-8)他是那主 | + | * A’、(21: |
- | * C’、(21: | + | * B’、(21:16b)我一直熱愛你 |
- | * B’、(21: | + | * C’、(21: |
- | * A’、(21: | + | * A’’、(21: |
+ | * B’’、(21: | ||
+ | * C’’、(21: | ||
==== 說明 ==== | ==== 說明 ==== | ||
- | * AA’:耶穌向門徒顯現自己 | + | * AA’A’’:西門,約翰的(兒子),你一直愛我多過這些嗎 |
- | * BB’:沒有認識/ | + | * BB’B’’:我一直熱愛你 |
- | * CC’:很多魚 | + | * CC’C’’:持續餵養我的那些羊羔 |
- | * D:是主 | + | |
- | ===== 經文、看法 | + | ===== 結構分析(約 21: |
- | **[討論]** | + | |
+ | | ||
+ | | ||
+ | | ||
- | [20241005] | + | ==== 說明 ==== |
- | * **Q:(約 21 章)是否人為添加的內容?** | + | * AA’:耶穌所愛的門徒 |
- | * 1、其內容為加利利處之內容,其他福音書無。 | + | * BB’:倘若我願意去存留他,直到我正來到,對於你何干呢? |
- | * 2、內容有「捕魚」,對應於初召門徒之原職。 | + | |
- | * 3、為何耶穌要向彼得問三次:「你愛我嗎?」 | + | |
- | * a、有人認為,與用詞 philoo 或 agape 不同無關,而是有關於要對應於彼得三次不認主,為要堅固彼得的心。此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 + | |
- | * b、(約 21: | + | |
- | * c、這一段的目的,看起來是為了去證明,「耶穌所愛的門徒」是《約翰福音》作者的見證是真的(約 21:24)。 | + | |
- | * 4、(約 21: | + | |
- | * 一般的推測,這位是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其中之一,因此推測是約翰。 | + | |
- | * 5、本章的內容即使不存在,也不影響《約翰福音》的內容。 | + | |
- | * 6、看起來,其他的門徒都無法認出主,唯獨耶穌所愛的門徒能認出(約 21: | + | |
- | * 7、《馬太》《路加》的結尾,都是為了要差派門徒。(約 21 章)與差派門徒無關。 | + | |
- | * 8、(約 21: | + | |
- | [20241012] | + | ===== 經文、看法 ===== |
- | * 《摩根解經》 | + | Joh 21:15 於是當他們吃了早餐,那耶穌對那西門彼得說:「西門,約翰的(兒子),你一直愛我多過這些嗎?」他對他說:「是的,主啊!你早已知道:我一直熱愛你。」他對他說:「你當要持續餵養我的那些羊羔。」 |
- | * 很顯然的,這一章是約翰福音的附錄,是一個後記,也就是當整個福音系統完成之後,他補寫的。⋯⋯我們首先當看見,約翰寫這個附錄不是要證明耶穌的復活。他已經給了我們復活的證據。他之寫這後記乃是要用某些方式和實例來啟示復活的耶穌是如何的一位。這一點可以從約翰寫這故事的引言看出來。 | + | |
- | * 門徒跑到加利利去,是令人感到訝異的。 | + | |
- | * (徒 1:4)耶穌囑咐門徒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約 21 章)門徒竟然是離開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去,這是不合理的。 | + | |
- | * |Joh 21:24 |這一位正是那門徒,那為這些事持續作見證者,且那寫下這些事者,而我們早已知道:「他的那見證一直是真的。」|| | + | |
- | * 表示這是旁人所寫的,因此推論,本章內容是旁人附加的內容。 | + | |
- | * |Joh 21:19 |然而他說了這話,是指示以怎樣的死,他將榮耀那神;且他說了這話後,他對他說:「你應當持續跟從我。」|| | + | |
- | * 預言指示人要如何死,除了耶穌之外,在此則是彼得,其他經文似乎沒有再預言要如何死。因此,有人認為,這是為了抬高彼得的地位。天主教就認為彼得是第一任教皇。 | + | |
- | * 《路加福音》的後書是《使徒行傳》,當中難以插入其他內容。 | + | |
- | * 據了解,第一世紀末到第二世紀,是次經、旁經最盛行之時。《約翰福音》便是第一世紀末成書的。 | + | |
- | * **Q:《約翰福音》內容如此長,有何目的?** | + | |
- | * LYH: | + | |
- | * 因為門徒會憂愁,又談耶穌的事工。(約 16 章下)耶穌事工將要完成,門徒以後會喜樂。 | + | |
- | * 由於耶穌將離開,群龍無首⋯⋯ | + | |
- | * 本書有「暗暗作門徒」,是獨有的,不同於《對觀福音》,可能是因為成書時,門徒遭遇大逼迫,為要安慰他們。 | + | |
- | * 天主教的神學,視耶穌為三位一體神,視彼得為大主教,主要是依賴本書內容。 | + | |
- | * 路加在《使徒行傳》中,只記到(徒 15 章),之後就只記保羅。對於一個人的評價,主要是看其晚年結局,例如舊約對列王的評價。 | + | |
- | * 認為(約 21 章)是為彼得的名聲而寫。 | + | |
- | + | ||
- | Joh 21:1 在這些事以後,耶穌再次向那些門徒顯現他自己,在那提比哩亞的海邊。然而他是這樣地顯現。 | + | |
- | + | ||
- | * 「這些事」指的是耶穌被釘木架以及耶穌復活後向先前門徒顯現的事件。 | + | |
- | * 提比哩亞海即加利利海,天使曾告訴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將在加利利與他的門徒會面(太 28: | + | |
- | + | ||
- | Joh 21:2 西門彼得和多馬,那被稱為雙生的,和拿但業,那來自那加利利的迦拿,和西庇太的兒子們,和其他出於他的那些門徒中的兩位,他們一直是在一起。 | + | |
- | * 門徒們在經歷了耶穌受難和復活後仍選擇聚集在一起,體現了他們仍然保持著耶穌門徒的身份。 | + | * **Q:經文所指的「這些」是甚麼?是生活所需的食物(魚)嗎?是反問彼得真的愛他勝過其他門徒嗎?耶穌的問題可能是在考驗彼得在經歷了否認耶穌之後,他的忠誠和愛是否堅定不移?** |
- | * 約翰提到了七位使徒。彼得被列在第一位,因為他是門徒的領袖。 | + | * 彼得從前三次不認主,現在他會三次表達他對耶穌的愛。 |
- | * **Q:「其他出於他的那些門徒中的兩位」,為何他們未被命名?** | + | * 耶穌將愛與持續餵養我的那些羊羔聯繫起來,表明真正的愛需要通過服侍其他弟兄來體現。 |
**[討論]** | **[討論]** | ||
- | * **Q:「其他出於他的那些門徒中的兩位」,為何他們未被命名?** | + | * **Q:經文所指的「這些」是甚麼?是生活所需的食物(魚)嗎?是反問彼得真的愛他勝過其他門徒嗎?耶穌的問題可能是在考驗彼得在經歷了否認耶穌之後,他的忠誠和愛是否堅定不移?** |
- | * 是故意隱藏的。 | + | * 從描述上來看,可說是指上文的「魚」,養生的工作。 |
- | * 例如在最後守逾越節之時,當時聚集的門徒,應不只是十二位。 | + | * 但這是有問題的: |
+ | * 耶穌前二次顯現,已證明他死而復活了,彼得也應該是確信的,不太可能還會重操舊業。 | ||
- | Joh 21:3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正要去打魚。」他們對他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他們出去並上到那船,且在那一夜裏沒抓到任何東西。 | + | Joh 21:16 他又第二次對他說:「西門,約翰的(兒子),你一直愛我嗎?」他們對他說:「是的,主啊!你早已知道:我一直熱愛你。」他對他說:「你當要持續餵養我的那些羊羔。」 |
- | * **Q:門徒知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彼得回到了他以前的職業,有人認為這表示他和其他門徒即使在耶穌向他們顯現後還不知道下一步該宣傳神國的福音。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仍然需要賺錢維生,像保羅一樣。** | + | * **Q:「餵養我的那些羊羔」意味著餵養門徒明白神的話?** |
- | * **Q:門徒敢於在公眾場合出現,這與耶穌復活顯現前他們關起門來聚會的情形相比有所改變,他們不再有那猶太人的懼怕?** | + | * 耶穌要求彼得參與他作為牧人的角色。羊群仍舊屬於耶穌,祂對彼得說「我的羊」,而非「你的羊」,這強調了耶穌對羊群的主權和關愛。復活的耶穌指派祂的門徒繼續他的使命,這不僅是對祂在地上工作的延續,也是對祂救贖計畫的進一步實現。 |
**[討論]** | **[討論]** | ||
- | * **Q:門徒知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彼得回到了他以前的職業,有人認為這表示他和其他門徒即使在耶穌向他們顯現後還不知道下一步該宣傳神國的福音。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仍然需要賺錢維生,像保羅一樣。** | + | * **Q:「餵養我的那些羊羔」意味著餵養門徒明白神的話?** |
- | * 耶穌之前向他們顯現了,怎麼會不知其使命? | + | * 的確,即安慰、鼓勵、帶領其他門徒。 |
- | * **Q:門徒敢於在公眾場合出現,這與耶穌復活顯現前他們關起門來聚會的情形相比有所改變,他們不再有那猶太人的懼怕?** | + | |
- | Joh 21:4 然而在清晨將到時,耶穌站在那海岸,雖然如此,那些門徒未曾知道:「他是耶穌。」 | + | Joh 21:17 他第三次對他說:「西門,約翰的(兒子),你一直熱愛我嗎?」那彼得感到苦惱,因他對他第三次說:「你一直熱愛我嗎?」就對他說:「主啊!你早已知道萬事,你一直驗知:我一直熱愛你。」耶穌對他說:「你當要持續餵養我的那些羊羔。 |
- | Joh 21:5 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小子們!你們難道沒有任何可吃的食物嗎?」他們回應他(說):「沒有。」 | + | * 彼得感到苦惱可能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從前的不忠誠,或者因為被重複問同一個問題而感到煩厭。 |
+ | * **Q:有人認為耶穌早已知道萬事足以証明他就是神?** | ||
+ | * 羅馬天主教會認為,彼得與耶穌的互動就假定了彼得的首要地位,因此他們主張彼得是第一任教宗。 | ||
- | | + | **[討論]** |
- | Joh 21:6 然而他對他們說:「你們當撒那網在這船的右邊,而你們將會抓得。」於是,他們撒了,而由於那魚眾多,不能把它拉上來。 | + | * **Q:有人認為耶穌早已知道萬事足以証明他就是神?** |
+ | * 「萬事」要按上下文去限定其範圍,不能無限擴張。 | ||
+ | * LYH: | ||
+ | * |Joh 2:24 |然而耶穌自己從未將自己信託給他們,因為他持續驗知〔或譯:識別〕萬人(的緣故),|| | ||
+ | * Joh 13:3 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裏去、 | ||
+ | * Joh 17:25 公義的父阿、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 | ||
+ | * 《約翰福音》的寫法,是強調「道(話語)是一位神」(約 1: | ||
+ | * 然而《對觀福音》中卻常提出這一點。 | ||
+ | * |Mat 24:36 |然而關於那一日子和時辰,沒有一人事先知道,那諸天的那些使者也不知道,那子也不知道,單單除了那父之外。|| | ||
+ | * |Mar 13:32 |然而那些日子式那時辰,先前至今沒有任何人知道,在天上的眾使者也不知道,那子也不知道,除了那父。|| | ||
+ | * **Q:為何本書要強調耶穌「知道萬事(一切)」?** | ||
+ | * 可能是為了對付當代有人過份貶低耶穌的身份地位,認為他只是猶太拉比中的一位。 | ||
+ | * 越晚期的著作,越強調耶穌地位的崇高,例如(約)和(來)。 | ||
+ | * 後來直到第四世紀,尼西亞會議甚至高抬耶穌成為「三位一體神」。 | ||
+ | * 馬西安主義、諾斯底主義,後來影響教會巨大。 | ||
+ | * (徒 4: | ||
+ | * (徒 3: | ||
+ | * (徒 7: | ||
+ | * **Q:主的權能?** | ||
+ | * Joh 11:25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 ||
+ | * |Joh 10:17 |為這緣故,那父持續愛我,因為我持續放棄我的那性命,為使我可以再次領受那性命。|| | ||
+ | * |Joh 10:18 |沒有一人從我這裏奪取那性命,反是我持續從我這裏放棄那性命。我一直有權柄放棄那生命,且我持續有權柄再次領受那性命。我曾從我的那父那裏領受這一個命令。」|| | ||
+ | * Joh 5:26 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 ||
+ | * Joh 5:27 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 | ||
+ | * **Q:在《約翰福音》中主耶穌並沒有向門徒明說,他將死而復活?** | ||
+ | * Joh 8:51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遠不見死。 | ||
+ | * **Q:在基督裏的人離世不是「死」,而是「睡」?** | ||
+ | * Joh 11:1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 ||
+ | * Joh 11:12 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 ||
+ | * Joh 11:13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 ||
+ | * 1Th 4:13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 ||
+ | * 1Th 4:14 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 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 ||
- | * 儘管門徒們沒有認出耶穌,但他們仍選擇順從一個陌生人的指示。這反映了他們對任何可能的幫助的渴望。 | + | Joh 21:18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當你還是年輕時,你一直自己束腰,而不斷前往你一直願意的地方;然而當你是已衰老時,你將伸出你的那雙手,而別人將束上你,且將帶往你一直不願意的地方。」 |
- | Joh 21:7 於是,那一個門徒,即那耶穌所愛的,對彼得說:「他是那主。」於是西門彼得一聽說:「他是那主。」就以外衣束腰,因他一直是赤身的〔沒穿外衣的〕,就將自己投入那海中。 | + | * 這段經文中的預言是否意味著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 |
+ | * 自由也可以從內在和外在兩個層面來理解。外在自由涉及物理上的限制,而內在自由涉及自主選擇的能力。世上沒有甚麼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 ||
- | * **Q:當初耶穌與彼得和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相遇時有類此經歷(路 5:1-11),彼得應該能把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而第一個認出這就是耶穌。可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反而是第一個認出耶穌的人。原因可能源自那門徒對耶穌的理解和親密關係更勝彼得?** | + | Joh 21:19 然而他說了這話,是指示以怎樣的死,他將榮耀那神;且他說了這話後,他對他說:「你應當持續跟從我。」 |
- | * 當彼得聽說是主時,他不顧豐富魚獲,不等船靠岸;直接他跳進海裡,游向耶穌。這種迅速的行動體現了他迫切想要接近耶穌的願望 | + | |
- | **[討論]** | + | |
+ | | ||
+ | | ||
- | * **Q:當初耶穌與彼得和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相遇時有類此經歷(路 5:1-11),彼得應該能把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而第一個認出這就是耶穌。可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反而是第一個認出耶穌的人。原因可能源自那門徒對耶穌的理解和親密關係更勝彼得?** | + | Joh 21:20 那彼得轉身後,看見那門徒,即那耶穌所愛的,也跟隨著,這人也是在那晚筵中側躺在他的那胸膛上的,且說:「主啊!誰正是那交付你的人呢?」 |
- | * 對於彼得,他在《約翰福音》中的領悟力是普通的,不如在《對觀福音》中的記載。反而,彼得三次不認主,是記載特別的詳細。 | + | |
- | * |Luk 24:12 |然而那彼得起來後,就跑到那墳墓,且低頭往裏看後,只見獨有那細麻布,且他就出去,心裏希奇所發生的事。|| | + | |
- | * (路 24: | + | |
- | * LYH: | + | |
- | * 男人重在理智上查證,看見耶穌不在墓中,查證後就離開了。耶穌沒有直接向男人顯現。 | + | |
- | * 女人抹大拉的馬利亞,她知道耶穌不在墓中,但情感上她不願意離開墳墓,而耶穌就向他顯現。 | + | |
- | Joh 21:8 然而那些其他的門徒在那船上,拖著那魚網過來了,因為他們一直是離那岸邊不遠的,而大約離兩百肘。 | + | * 為何彼得在聽到自己命運後,轉身看約翰?因為嫉妒?不安?好奇?有沒有可能彼得反思自己在耶穌心中的地位,以及他與耶穌的關係是否同樣親密? |
- | * 門徒們經歷了一夜的勞碌,但在耶穌的指引下捕獲了大量魚。在信仰旅程中,即使有時看似工作徒勞,但在神/ | + | Joh 21:21 於是那彼得看見這人後,對耶穌說:「主啊!然而這人將怎樣呢?」 |
- | * **Q:彼得跳入海中時,其他門徒仍在船上繼續工作。這種分工合作是否體現了在教會中每個肢體互相支持?還是說其他門徒並不像彼得急切想見耶穌?** | + | |
- | **[討論]** | + | |
- | * **Q:彼得跳入海中時,其他門徒仍在船上繼續工作。這種分工合作是否體現了在教會中每個肢體互相支持?還是說其他門徒並不像彼得急切想見耶穌?** | + | Joh 21:22 那耶穌對他說:「倘若我一直願意去存留他,直到我正來到,對於你何干呢?你應當持續跟從我。」 |
- | * 應該是表現出彼得的迫切。 | + | |
- | Joh 21:9 於是,當他們下船上到那岸邊時,他們正看見放著一堆炭火,且一隻魚放在上面,和餅(放在上面)。 | + | * 耶穌的回答在告訴彼得應專注於個人使命而不是被其他事物所分心。其他門徒會發生什麼事與他無關。 |
- | * 耶穌為門徒們準備食物,這體現了他對他們的關懷,實際上是在邀請門徒們與他團契。 | + | Joh 21:23 於是這一個話語來到那些弟兄裏,就是那一個門徒一直不會死。然而那耶穌沒有對他說過:「他一直不會死。」反而是:「倘若我一直願意去存留他,直到我正來到,對於你何干呢?」 |
- | Joh 21:10 那耶穌對他們說:「從那些魚,即你們現在抓到的,要拿來。」 | + | * 「倘若我一直願意」中的「倘若」是假設的;耶穌只是在提出一個假設,就是約翰會活著直到他再次回來,但神從未讓他免於死亡。這是門徒們對神的話語的誤解。 |
- | Joh 21:11 西門彼得上前,並拖那網到那岸上,滿滿的大魚一百五十三條。且這是那麼多,那網卻沒有破裂。 | + | Joh 21:24 這一位正是那門徒,那為這些事持續作見證者,且那寫下這些事者,而我們早已知道:「他的那見證一直是真的。」 |
- | * 門徒們遵從耶穌的指示,提供了一個順服的榜樣。這教導我們在信仰中如何回應耶穌的指引。 | + | * 「這些事」指的是「整本」約翰福音。 |
- | * 耶穌要求門徒們分享他們勞動的成果,這體現了分享的精神。 | + | * **Q:在什麼情況下,一個人的見證會被認為是真實或是虛假的?經文強調「真實」就像作者知道那見證日後會被人質疑是不真的?** |
- | * 人們對為什麼正好有一百五十三條魚這個數字有過很多猜測。但經文重點應該是耶穌不僅為他的門徒提供了大量的魚,還確保他們的捕獲不會丟失或網破,這象徵著神的供應總是充足的。 | + | * 「我們」知道他的那見證一直是真的,意味不只一個人如此認為。 |
- | + | * 有學者認為「我們」是指約翰(作者)的門徒。 | |
- | Joh 21:12 那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當來吃早餐。」那些門徒中沒有一人敢去問他:「你是誰?」因為已知道:「他是那主。」 | + | |
- | + | ||
- | * 耶穌榮耀的身體可以吃飯。既然我們將有一個像我們的主一樣復活的身體,我們也將能夠與它一起吃飯。 | + | |
- | * **Q:愛裡沒有懼怕。門徒既然知這耶穌是那主,經文描寫為何不是門徒「不需要問」而是「不敢問」? 經文是否在暗示門徒對耶穌其實是存有疑惑?** | + | |
**[討論]** | **[討論]** | ||
- | * **Q:愛裡沒有懼怕。門徒既然知這耶穌是那主,經文描寫為何不是門徒「不需要問」而是「不敢問」? 經文是否在暗示門徒對耶穌其實是存有疑惑?** | + | * **Q:在什麼情況下,一個人的見證會被認為是真實或是虛假的?經文強調「真實」就像作者知道那見證日後會被人質疑是不真的?** |
- | * 此種描述,意思應是「門徒不敢懷疑這位是耶穌、是主」,表示他們都確認「他是那主」。 | + | * 耶穌是用「我所說的是真的,我的父也為我作見證」來證明是真的。 |
+ | * 「我們」並不清楚是哪些人。 | ||
+ | * 「他的見證」表示「他」不在「我們」當中。 | ||
+ | * 雖然約翰福音中寫到有關於「那門徒」時,也都使用第三人稱,但此處由於「他」不在「我們」之中,因此,本節可能是後人所寫,這後人可能是領受作者約翰見證之人,即「作者約翰的門徒」。 | ||
- | Joh 21:13 耶穌一直前去,而拿那餅,並給他們,而那小魚照樣如此。 | + | Joh 21:25 然而那耶穌也一直是有許多他所行的其他事,倘若一一地被寫下這些,我一直認為這世界本身也不能容納那些被寫下來的書卷。 |
- | * 耶穌雖是主個還是展示了他的謙卑,他沒有讓門徒們為他服務,而是反過來服務他們。 | + | * 約翰福音中省略了耶穌所做的許多事情,因為與認識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無關。 |
+ | * **Q:經文中提到的「世界本身也不能容納」是什麼意思?這是否意味著有些事情是無法完全通過文字傳達的?或是文學上的誇張手法?** | ||
- | Joh 21:14 耶穌從眾死人中復起後,向那些門徒顯現,這已經第三次了。 | + | **[討論]** |
- | * **Q:作者忽略了耶穌向抹大拉的馬利亞的顯現(約 20:14-18)?門徒是指使徒而不是一般門徒?** | + | * **Q:經文中提到的「世界本身也不能容納」是什麼意思?這是否意味著有些事情是無法完全通過文字傳達的?或是文學上的誇張手法?** |
+ | * 若是指「數量太多,以致世界本身也不能容納」,這應是指文字上的誇飾法。 | ||
+ | * 這其實早在(約 20:30)說過了。 | ||
+ | * |Joh 20:30 |一方面,於是那耶穌在那些門徒面前行了許多別樣的記號,這些不是早先被寫在這一書卷上的。|| | ||
+ | * 是否可能是指「所寫的內容令這世界無法接受」? | ||
+ | * 有的解經家有此一觀點。 | ||
+ | * **(約 21 章)的內容很可能是後人所添加的,但也因此顯示出內容並不精煉。** | ||
commentary/joh/joh_c21v15_c21v25_20241012.1728727019.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10/12 04:56 -0500 Sat. (6 個月前) 由 w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