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gen:gen_c18v23_c19v11_20230930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gen:gen_c18v23_c19v11_20230930 [2023/09/28 22:59 -0500 Thu. (19 個月前)] – 建立 wcm | commentary:gen:gen_c18v23_c19v11_20230930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25: | 行 25: | ||
==== 說明 ==== | ==== 說明 ==== | ||
- | * AA’、亞伯拉罕的行動與談論主題 | + | * AA’、亞伯拉罕的行動與談論始末 |
* BB’、前三次與後三次的談論 | * BB’、前三次與後三次的談論 | ||
行 51: | 行 51: | ||
* 2、在(創 18-19 章)共出現 4 次(創 18:23, 24;19:15, 17),正好符合結構分析(創 18: | * 2、在(創 18-19 章)共出現 4 次(創 18:23, 24;19:15, 17),正好符合結構分析(創 18: | ||
- | * 3、按(賽 7: | + | * 3、按(賽 7: |
===== 二、「毀滅」(H7843) ===== | ===== 二、「毀滅」(H7843) ===== | ||
行 59: | 行 59: | ||
* 2、在(創 18: | * 2、在(創 18: | ||
- | * 3、在(何 9:9; 11:9; 13: | + | * 3、在(何 9:9; 11:9; 13: |
* 4、無論哪一時代、哪一民族,神審判的用詞常是相同的,表明審判法則是不受時間、人種所轄制,猶太與外邦同一律例。 | * 4、無論哪一時代、哪一民族,神審判的用詞常是相同的,表明審判法則是不受時間、人種所轄制,猶太與外邦同一律例。 | ||
行 77: | 行 77: | ||
* 5、神的回答都是一樣的,為著義人緣故不會毀滅全地域。 | * 5、神的回答都是一樣的,為著義人緣故不會毀滅全地域。 | ||
* 神並不是要饒恕罪人、不追究其罪責,而是不讓義人落入與惡人相同災禍中。 | * 神並不是要饒恕罪人、不追究其罪責,而是不讓義人落入與惡人相同災禍中。 | ||
- | * 經文「擔當」(H5375)於(創 18:24, 26; 19: | + | * 經文「擔當」(H5375)於(創 18:24, 26; 19: |
* 無論是挪亞洪水、所多瑪天火、以色列南北二國被滅,經文都以其所在之地為毀滅標的物,在其上的任何人與物都同受其害,不分義人與惡人,然而餘民的概念在此就產生了,神留下挪亞、羅得一家,也留下以色列餘數,神的公平在此被證實了。 | * 無論是挪亞洪水、所多瑪天火、以色列南北二國被滅,經文都以其所在之地為毀滅標的物,在其上的任何人與物都同受其害,不分義人與惡人,然而餘民的概念在此就產生了,神留下挪亞、羅得一家,也留下以色列餘數,神的公平在此被證實了。 | ||
行 119: | 行 119: | ||
=== A、他只保護同意到他家裏的人 === | === A、他只保護同意到他家裏的人 === | ||
- | * 由(創 19: | + | * 由(創 19: |
* 羅得並不是要保護所有人,他只保護願意投到他蔭下的人,義人的義在此顯出。 | * 羅得並不是要保護所有人,他只保護願意投到他蔭下的人,義人的義在此顯出。 | ||
=== B、他的保護是願意付出代價的犧牲 === | === B、他的保護是願意付出代價的犧牲 === | ||
- | * 一方面他勸人必行惡,另一方面他願以自己兩女兒代替來訪的兩人,因他無力阻擋他人行惡。 | + | * 一方面他勸人不可行惡,另一方面他願以自己兩女兒代替來訪的兩人,因他無力阻擋他人行惡。 |
* 此行為是否為「作惡以行善」? | * 此行為是否為「作惡以行善」? | ||
* 有學者說,此行動只有亞洲國家的頭腦才能理解此等無奈的行動。為了保護陌生的他人,不惜犧牲自己至愛者的性命,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因為若是可以,羅得應該會以自己取代二位女兒成為受害者。 | * 有學者說,此行動只有亞洲國家的頭腦才能理解此等無奈的行動。為了保護陌生的他人,不惜犧牲自己至愛者的性命,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因為若是可以,羅得應該會以自己取代二位女兒成為受害者。 | ||
行 166: | 行 166: | ||
=== B、他的不完全 === | === B、他的不完全 === | ||
- | * 由(創 13 章)選擇牧地時,未考量亞伯拉罕而以自己眼目為準,(創 14 章)未記他的蒙恩感謝,(創 | + | * 由(創 13 章)選擇牧地時,未考量亞伯拉罕而以自己眼目為準,(創 14 章)未記他的蒙恩感謝,(創 |
=== C、他的結局 === | === C、他的結局 === | ||
行 184: | 行 184: | ||
* A、摩西蒙召時一再拒絕,神仍不改其呼召,最終以他兄弟亞倫取代他做神言者。受差者似乎可以提出他的要求,而神並未拒絕之。 | * A、摩西蒙召時一再拒絕,神仍不改其呼召,最終以他兄弟亞倫取代他做神言者。受差者似乎可以提出他的要求,而神並未拒絕之。 | ||
- | * B、約拿奉差到尼尼微城,先知拒絕而挑離,神仍強制使之轉回去宣告。受差者無法逃避雅威既定的使命,否則只有死亡(被丟入大海)。 | + | * B、約拿奉差到尼尼微城,先知拒絕而逃離,神仍強制使之轉回去宣告。受差者無法逃避雅威既定的使命,否則只有死亡(被丟入大海)。 |
==== 3、在審判所多瑪全地一事,亞伯拉罕真是與神討價還價嗎?神還回復他? ==== | ==== 3、在審判所多瑪全地一事,亞伯拉罕真是與神討價還價嗎?神還回復他? ==== | ||
行 192: | 行 192: | ||
* B、就時間長短而言,是按時候滿足,神給挪亞時期一百二十年,給迦南地四百年,都是滿足神審判標準:罪孽完整之後(創 15: | * B、就時間長短而言,是按時候滿足,神給挪亞時期一百二十年,給迦南地四百年,都是滿足神審判標準:罪孽完整之後(創 15: | ||
- | * C、神賜迦南為業是因迦南的罪孽,但並不在當地立時就成就,因亞伯拉罕與表明他們還非極惡之人,直到四百年後不再如他們先祖之人存在,罪孽完整刑罰即到。迦南的幔利、以實各、亞乃等人立約,表明他們還非極惡之人,直到四百年後不再如他們先祖之人存在,罪孽完整刑罰即到。 | + | * C、神賜迦南給以色列人為業是因迦南的罪孽,但並不在當地立時就成就,因亞伯拉罕與迦南的幔利、以實各、亞乃等人立約,表明他們還非極惡之人,直到四百年後不再有如他們先祖之人存在,罪孽完整刑罰即到。 |
* D、所多瑪區域找不到十個義人,表達他們的罪孽完整了,否則討論人數的遞減就無意義。由(創 13 章)預告了所多瑪之罪起,直到(創 18 章),經過了 24 年的時間,神既容許此時間,表明神是等候至時候滿足,罪孽完整後才差遣使者下來審斷。 | * D、所多瑪區域找不到十個義人,表達他們的罪孽完整了,否則討論人數的遞減就無意義。由(創 13 章)預告了所多瑪之罪起,直到(創 18 章),經過了 24 年的時間,神既容許此時間,表明神是等候至時候滿足,罪孽完整後才差遣使者下來審斷。 | ||
行 218: | 行 218: | ||
==== 1、三個疑問句,期待回答的是否定詞。 ==== | ==== 1、三個疑問句,期待回答的是否定詞。 ==== | ||
- | * 問:「果真⋯⋯一起掃除?」 答:「不,不一起掃除。」 | + | * 問:「果真⋯⋯一起掃除?」 期待回答:「不,不一起掃除。」 |
- | * 問:「果真⋯⋯不擔當?」 答:「不,會擔當。」 | + | * 問:「果真⋯⋯不擔當?」 期待回答:「不,會擔當。」 |
- | * 問:「豈不行公平?」 答:「不,會行公平。」 | + | * 問:「豈不行公平?」 期待回答:「不,會行公平。」 |
==== 2、兩組重複強調句子 ==== | ==== 2、兩組重複強調句子 ==== | ||
行 241: | 行 241: | ||
* 4、因此,亞伯拉罕所要論述的標的物,是「那地方」(創 18:24, 26),「那城的全部」(創 18:28)。 | * 4、因此,亞伯拉罕所要論述的標的物,是「那地方」(創 18:24, 26),「那城的全部」(創 18:28)。 | ||
* 這個包含無辜的嬰兒、婦女,他們是否要承受被連累的罪責? | * 這個包含無辜的嬰兒、婦女,他們是否要承受被連累的罪責? | ||
- | * 由十誡中神要察罰祖先的罪愆,在眾子、在第三代,且在第四代身上(出 20: | + | * 由十誡中神要察罰祖先的罪愆,在眾子、在第三代,且在第四代身上(出 20: |
* 5、由(創 18: | * 5、由(創 18: |
commentary/gen/gen_c18v23_c19v11_20230930.1695959941.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