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gen:gen_c12v10_c13v18_20230527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commentary:gen:gen_c12v10_c13v18_20230527 [2023/05/26 02:54 -0500 Fri. (23 個月前)] – [B、與羅得相似,河東地的以色列兩個半支派] lyxcommentary:gen:gen_c12v10_c13v18_20230527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2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行 94: 行 94:
   * (創 26 章)則彰顯以撒確實是真實的後裔,他聽從雅威吩咐,神就在事情未發生前,就藉亞比米勒的命令,排除難題。   * (創 26 章)則彰顯以撒確實是真實的後裔,他聽從雅威吩咐,神就在事情未發生前,就藉亞比米勒的命令,排除難題。
  
-  * 三個相似重覆的故事,教導的事項不同,但中心思想卻一致:神因人的義行(撒萊、亞伯拉罕、以撒)報賞人,此即律法的法則。+  * 三個相似重覆的故事,教導的事項不同,但中心思想卻一致:神因人的義行撒萊、亞伯拉罕、以撒報賞人,此即律法的法則。
  
 === f、比較亞伯蘭和以色列民在埃及之況 === === f、比較亞伯蘭和以色列民在埃及之況 ===
行 188: 行 188:
   * 3、(創 13:7)且那迦南人和那比利洗人那時正居住在那裡。   * 3、(創 13:7)且那迦南人和那比利洗人那時正居住在那裡。
   * 4、(創 13:10)在雅威敗壞所多瑪與蛾摩拉之前,它有如雅威的園子,有如埃及地,向著你往瑣珥(方向)。   * 4、(創 13:10)在雅威敗壞所多瑪與蛾摩拉之前,它有如雅威的園子,有如埃及地,向著你往瑣珥(方向)。
-  * 5、(創 13:13)而所多瑪的男人們是邪惡的、又諸罪的,對雅威而言是極其地()+  * 5、(創 13:13)而所多瑪的男人們是邪惡的、又諸罪的,對雅威而言是極其地
  
 解釋經文時,插入的句子是極其重要,是作者編輯時的寫作目的說明。 解釋經文時,插入的句子是極其重要,是作者編輯時的寫作目的說明。
行 208: 行 208:
   * 另一組和羅得相似經歷者,即河東地的以色列兩個半支派,他們自認為找到好牧場,而放棄河西的迦南應許地。   * 另一組和羅得相似經歷者,即河東地的以色列兩個半支派,他們自認為找到好牧場,而放棄河西的迦南應許地。
  
-  * 其最後結局也如羅得一般,首先被擄,其居住地在歸回時期已成外邦地,直到耶穌時期成為希羅文明之地(視同所多瑪)。耶穌只救那鬼附的,正如天使只救羅得一人。+  * 其最後結局也如羅得一般,首先被擄,其居住地在歸回時期已成外邦地,直到耶穌時期成為希羅文明之地視同所多瑪。耶穌只救那鬼附的,正如天使只救羅得一人。
  
 === C、憑信心行事與憑眼見行事 === === C、憑信心行事與憑眼見行事 ===
行 214: 行 214:
   * 由(創 13 章)全章結構分析(參上文),中心焦點是亞伯蘭定居迦南地,他自埃及重回南地走到伯特利,再次築壇宣告雅威的名,他的信心恢復可由(創 13:4, 18)兩節表明出來。   * 由(創 13 章)全章結構分析(參上文),中心焦點是亞伯蘭定居迦南地,他自埃及重回南地走到伯特利,再次築壇宣告雅威的名,他的信心恢復可由(創 13:4, 18)兩節表明出來。
   * 雖然果斷提出兄弟分離,仍然保持在應許地,證明他沒有違背當初的呼召。   * 雖然果斷提出兄弟分離,仍然保持在應許地,證明他沒有違背當初的呼召。
-  * 他不選那看來是更適合畜牧維生之地,而住在有地主之地,且相對不舒坦之地,才有雅威再次應許的啟示保證。+  * 他不選那看來是更適合畜牧維生之地,而住在有地主之地,且相對不舒坦之地,才有雅威再次應許的啟示保證。
  
-  * 憑信心行事與憑眼見行事,雖然經文都提羅得舉目看見,和神吩咐亞伯蘭舉目觀看,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看見,一是眼目的看,一是信心的看見。+  * 憑信心行事與憑眼見行事,雖然經文都提羅得舉目看見,和神吩咐亞伯蘭舉目觀看,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看見,一是眼目的看,一是信心的看見。
  
-=== D、離應許地,才區分出真的後裔繼承者。 ===+=== D、是否離應許地,才區分出真的後裔繼承者。 ===
  
   * 據古代習俗慣例,一路相隨的羅得,對於無子嗣的亞伯蘭而言,羅得等同是他產業的繼承者。   * 據古代習俗慣例,一路相隨的羅得,對於無子嗣的亞伯蘭而言,羅得等同是他產業的繼承者。
行 224: 行 224:
   * 然而,艾倫·羅斯在他著作《創造與祝福:創世記註釋與信息》中卻反對此看法,提出兩理由:   * 然而,艾倫·羅斯在他著作《創造與祝福:創世記註釋與信息》中卻反對此看法,提出兩理由:
     * 1、本章只強調土地 7 次(實際上本字出現 9 次),卻完全未提亞伯蘭有此想法。     * 1、本章只強調土地 7 次(實際上本字出現 9 次),卻完全未提亞伯蘭有此想法。
-    * 2、羅得選擇最好的土地,卻末從這地消失,進而使繼承權消失;根據(創 19 章)平原的城市也座落在應許之地。然而在神再次對亞伯蘭說話內容中(創 13:14-17),「土地」出現 4 次,「後裔」出現 3 次,且兩次與「士地的塵沙」相連。+    * 2、羅得選擇最好的土地,卻末從這地消失,進而使繼承權消失;根據(創 19 章)平原的城市也座落在應許之地。 
 +  * 但是在神再次對亞伯蘭說話內容中(創 13:14-17),「土地」出現 4 次,「後裔」出現 3 次,且兩次與「士地的塵沙」相連。
  
   * 說話的時機特別記載是在「羅得從他那裏被分隔之後」,神的話中之意難道沒有針對亞伯蘭的失望(失去繼承者)提出再確認其後裔嗎?   * 說話的時機特別記載是在「羅得從他那裏被分隔之後」,神的話中之意難道沒有針對亞伯蘭的失望(失去繼承者)提出再確認其後裔嗎?
行 283: 行 284:
   * c、雅威對亞伯蘭的呼召,是「去到我使你看見的」。經文在(創 13:10, 14)羅得和亞伯蘭都舉目看見,羅得憑自己看見約但河東區城,雅威卻叫亞伯蘭看見迦南地,兄弟分隔的最終原因在此被顯明。   * c、雅威對亞伯蘭的呼召,是「去到我使你看見的」。經文在(創 13:10, 14)羅得和亞伯蘭都舉目看見,羅得憑自己看見約但河東區城,雅威卻叫亞伯蘭看見迦南地,兄弟分隔的最終原因在此被顯明。
  
-===== 參、(創 13:14-18)明確認定地和後裔的應許 =====+===== 參、(創 13:14-18)明確認定地和後裔的應許 =====
  
 ===== 一、(創 13:14-18)結構分析 ===== ===== 一、(創 13:14-18)結構分析 =====
  
   * A、(14a)雅威對亞伯蘭應許,在羅得從他那裏分隔之後   * A、(14a)雅威對亞伯蘭應許,在羅得從他那裏分隔之後
-    * B、(14b-15)當要舉目,從你所在地方觀看,我要賜給你與你後裔那地 +    * B、(14b-15)當要舉目,從你所在地方觀看,我要賜給你 
-      * C、(16)我要設置你後裔如那地的塵沙(重複兩次      +      * C、(16)我要設置你後裔如那地的塵沙重複兩次)       
-    * B’、(17)當要起來走遍這地,按它且按它的寬,因我要將它賜給你 +    * B’、(17)當要起來走遍這地,按它長寬,要將它賜給你 
-  * A’、(18)亞伯蘭支搭帳棚在幔利的橡樹,就是希伯崙,築壇給雅威+  * A’、(18)亞伯蘭支搭帳棚在幔利的橡樹希伯崙,築壇給雅威
  
 ==== 說明 ==== ==== 說明 ====
行 303: 行 304:
 ==== A、與前段羅得的行動有相同或相異的用詞比較 ==== ==== A、與前段羅得的行動有相同或相異的用詞比較 ====
  
-^  上一段經節  ^    用詞     ^    用詞       ^  下一段經節 +^  上一段經節  ^    用詞      ^    用詞    ^  下一段經節 
-|  9、11    分隔          |  分隔         |  14      | +|  9、11    分隔            |  分隔          |  14      | 
-|  10      |  舉目觀看      |  舉目觀看      |  14      | +|  10      |  舉目觀看        |  舉目觀看      |  14      | 
-|  9        向左向右      |  向北南東西    |  14      | +|  9        向左向右        |  向北南東西    |  14      | 
-|  10、11  |  全圓形區域     |  全地         |  15      | +|  10、11  |  全圓形區域      |  全地          |  15      | 
-|  12      |  支搭帳棚      |  支搭帳棚      |  18      | +|  12      |  支搭帳棚        |  支搭帳棚      |  18      | 
-|  11      |  為自己選擇     |  我要賜它給你  |  15、17 +|  11      |  為自己選擇      |  我要賜它給你  |  15、17 
-|  13      |  邪惡罪過對雅威  |  築壇歸雅威   |  18      | +|  13      |  邪惡罪過對雅威  |  築壇歸雅威    |  18      | 
-|  12      |  定居          |  定居        |  18      | +|  12      |  定居            |  定居          |  18      | 
-|  12      |  所多瑪         |  希伯崙      |  18      |+|  12      |  所多瑪          |  希伯崙        |  18      |
  
  
行 323: 行 324:
   * a、對應(創 13:1-2)從埃及上南地到伯特利,首尾相應,也都提及亞伯蘭築壇(創 13:4, 18),故而本章要視為同一單元(參見結構分析)。   * a、對應(創 13:1-2)從埃及上南地到伯特利,首尾相應,也都提及亞伯蘭築壇(創 13:4, 18),故而本章要視為同一單元(參見結構分析)。
   * b、對應(創 11:31-32)「他拉的行程」,也有首尾相應,他拉來到哈蘭,定居在那裡。亞伯蘭來到希伯崙,並定居在那裏,故而(創 11:31-13:18)也可視為同一單元(參見結構分析)。   * b、對應(創 11:31-32)「他拉的行程」,也有首尾相應,他拉來到哈蘭,定居在那裡。亞伯蘭來到希伯崙,並定居在那裏,故而(創 11:31-13:18)也可視為同一單元(參見結構分析)。
 +
 +=== (創 11:31-13:18)結構分析(按地點遷移分析) ===
 +
 +  * A、(11:31-32)他拉從迦勒底的吾珥出來,走向迦南地;來到哈蘭,定居在那裏 
 +    * B、(12:1-3)雅威呼召離開父家,前行到啟示地,並祝福之
 +      * C、(12:4-6)亞伯蘭前行,羅得同他前行,走向迦南地,進入直到示劍那迦南人那時在那地
 +        * D、(12:7-9)他到伯特利築壇給雅威,並以雅威的名呼求,漸行往南地
 +          * E、(12:10-20)亞伯蘭下到埃及,要寄居在那裏
 +        * D’、(13:1-5)亞伯蘭從埃及上到南地,到伯特利曾築壇給雅威,以雅威名呼求
 +      * C’、(13:6-13)那地無法負荷他們住在一起,弟兄被分隔迦南人和比利洗人那時居住在那裏
 +    * B’、(13:14-17)雅威應許亞伯蘭:土地、後裔 
 +  * A’、(13:18)亞伯蘭支搭帳棚來到住在幔利橡樹,希伯崙,在那裏築壇給雅威
 +  
  
  
行 348: 行 362:
   * 「塵沙」意指「微小、沒有價值、貶抑」的喻意用法。   * 「塵沙」意指「微小、沒有價值、貶抑」的喻意用法。
  
-  * 比較神對亞伯蘭後裔的應許:「天上的眾星、海邊的沙(創 15:5)、地的塵沙⋯⋯」,以上三種,或許可以隱喻指三種子民,即「屬靈界的、屬外邦的、屬肉身的」,人難以理解(數算)其構成份子。(以上是作者自己以靈意解經的參考)+  * 比較神對亞伯蘭後裔的應許:「天上的眾星、海邊的沙(創 15:5)、地的塵沙⋯⋯」,以上三種,或許可以隱喻指三種子民,即「屬靈界的、屬外邦的、屬肉身的」,人難以理解(數算)其構成份子。以上解釋是作者自己以靈意解經的參考
  
commentary/gen/gen_c12v10_c13v18_20230527.1685087658.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2 個月前) (外部編輯)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