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表

(民數記 7 章)(民 7:1-89)註釋

作者:林義勳 LYX; 時間:20230407; 編修:WCM。

壹、出埃及和曠野行程記事

貳、《民數記》寫作上的技巧

一、按教導意義的次序,而非按事件發生的次序

《民數記》七至九章(民 7-9 章)是和《出埃及記》四十章(出 40 章)同時發生的記事,但中間插入《利未記》祭祀條例和《民數記》前六章(民 1-6 章)內容。

就教導意義,先知道會幕的設立目的和運作程序,以及人員的選派條件,及獻祭者潔淨的要求,此《利未記》教導主題被告知,才記載服事者:軍隊和聖職者的數點,以及會幕拆卸和運輸次序,最後才記十二支派奉獻會幕運作所需物資。

此種寫作是為預先解釋的技巧,免得十二族長獻祭時,不知獻祭的諸要求,及會幕實際運作的需求。

二、前後文記載次序也附帶教導意味

十二支派首領奉獻,接續在(民 6 章)亞倫祭司的祝福之後,以及會幕各器具被聖別之後,一方面首領的行動就可視為神先賜恩之後的回應,而首領奉獻結束帶來神更多的啟示(民 7:89)。一般學者視為「神賜福——信眾回應——更多祝福」的迴旋模式。

另一方面會幕各器具聖別,即表示會幕可以開始運作,首領獻上的,就成為每日獻祭的材料,且四種祭的材料也備齊,承接祭物的銀碟、銀盤,以及盛香的凹盤也齊全,會幕的運作如同會幕建造所需材料,都由百姓奉獻提供。神不只在會幕立起當日臨到會幕與以色列同在,而是透過會幕持續運作,神永與選民同在。

三、重覆記事,不厭其煩地將十二支派奉獻都記下

此種記事模式在許多項目上都以如此方式呈現,數點上、奉獻上、各節期節日的獻祭項目要求、每站的行程地點,甚至在其他經典的家譜上,類似重複記載,常造成讀者不耐煩。

但聖經描寫如此詳細,與希伯來文學言簡意賅的特色相反,是為凸顯聖殿式的記錄。

一方面表達十二支派在敬拜事奉上是平等,且都全力支持會幕制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神對於人的回應一一看在眼中,記在心裏,表達履約的必要性。

參、(民 7 章)詳解

一、(民 7:1)摩西膏抹的相關背景

1、膏抹對象

2、膏抹所需時間

3、膏抹會幕和祭司與眾首領奉獻的時間問題

二、眾首領兩次的呈獻(民 7:2-11)

1、第一次奉獻:牛車和搬運的牛隻(民 7:2-9)

A、眾被高舉者先呈獻禮物,雅威才啟示摩西如何使用。

B、牛和牛車是供物,即「各耳板」(可 7:3)

C、雅威啟示這些牛車成為服事會幕的事工(民 7:4-5)

D、摩西按利未人不同服事的擔子而分配牛車(民 7:6-9)

2、第二次呈獻:祭壇的奉獻(民 7:10-11)

A、祭壇的奉獻(H2598)

B、雅威吩咐,每一天一位首領帶來其供物

三、記錄十二被高舉者的供物內容(民 7:12-88)

1、內容物

2、用途

3、整體意義

四、結語:摩西和祂相會(民 7:89)

1、摩西主動到會幕與神交談

2、而祂對他談論

(民 7:1-8:26)經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