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義勳 LYX; 初稿日期:20220315; 講解日期:20220319; 輸入:LYH; 編輯:WCM; 英文名:Genesis 1:6-19.
穹蒼 HB7549:和合本譯為「空氣」(創 1:6-7),「天上」「天空」(創 1:14-20)。
「存在」 HB1961:
神造穹蒼,將之置放在諸水之間,造成諸水被分離,而產生出穹蒼之下的諸水,和穹蒼之上的諸水,則
神「製作」 HB6213:此動詞在聖經中,多用於對事與物形成過程中的動作。
在(創 1:26)時,用本詞造人,在(創 1:27)時,用「創造」HB1254 造人,就經文本身兩者併行、無差別意涵。雖然「創造」一詞在希伯來聖經中,僅出現用於神為主詞的句子中。有學者過度強調「創造」是無中生無,而「製作」則是重製,此等解釋在經文上下文意中,並無有任何明示或暗喻,實無如此譯意之必要。
「諸水之間被隔成穹蒼下與上」:正如分隔光與暗,神視為善,就有斷善與惡之用意,則在本節經文故意省略「神看:美好的」一詞,作者的用意,由(創 1:10)當旱地露出,諸水被聚一處時,才再提此句型,表明(創 1:7)的動作,需由(創 1:9-10)來完成。因此,分隔上下是為成就生命(植物)必要的條件,它的意涵不只在顯示上下次序的問題,而是透過分別才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
「事就這樣成了」:出現六次,分別於第二、三(兩次)、四、六(兩次)日出現。此句型如同「光就存有了」(創 1:3),僅用兩個希伯來文字表達。由首日創造所用動詞「說、存有、看、隔開、稱呼」與次日所用動詞「說、存有、隔開、製作」,可以說第二日等同第一日的重複用法,延續第一日創造的用意和目的。
黃昏 HB6153:源自動詞「入夜、變昏暗」,名詞可意指光漸無之意。
早晨 HB1242:源自動詞「割裂、分開、分辨」,名詞意指從黑暗中分離之意。
此二詞被用在時間上的意義,指創造之工在黃昏時結束,正如耶穌所言「當趁有光時工作」(約 11:9; 12:35-36),而新的工作將在翌日早晨展開。故一日的起始和結束,都以「黃昏」為起算。神行事都在光中,耶穌因此說:「在黑暗中行走,必要跌倒」(約 11:10),因他未按神行事準則去行。
經文呈現上下重複對襯的結構,故解釋文意也要上下彼此連結。
聚集 HB6960:主要含意是等候、期待;被動態則為聚集、聯合。聖經中以被動態出現,僅本節和(耶 3:17)「奉雅威名被聚集」;在(賽 60:9)「眾海島要仰望我」,仰望一詞即本詞的強調主動態。
被看見 HB7200:被動態,或譯「顯露出來」。在洪水事件上,(創 8:5)「山頂被看見了」,(創 9:14)「虹在雲中被看見」。挪亞洪水事蹟許多用詞引用第三日創造的用詞,可以視之為再次創造的過程。
旱地 HB3004:原指枯乾之地。(拿 1:9)「雅威、諸天之神、我的敬畏者、造海與旱地者」,即是引用(創 1:9-10)。旱地一詞另出現於(出 4:9),指埃及旱地成為神刑罰之處。在過紅海事蹟,旱地又成為神施恩拯救的地方(出 14:16; 書 4:22; 尼 9:11; 詩 66:6),如同(拿 2:10)約拿從魚腹中得救之地。
聚集 HB4723:字根為動詞「聚集」HB6960。因其字根有雙重意義(仰望、聚集),故名詞也有雙意:a、指水聚集之處(創 1:10; 出 7:19; 利 11:36)。b、指盼望、期待(代上 29:15; 拉 10:2; 耶 14:8)。
生發 HB1876:或譯發芽、長出,僅本處及(珥 2:22)出現。其延伸用詞「青草」HB1877,指「生發之物」,本譯本譯為「植物」,用以區別本節另一用詞 「青草」HB6212。
青草 HB6212:原指青綠、草本植物,是四種關於菜蔬、青草同義詞中的一個,出現於(創 1:11, 12, 29, 30; 2:5; 3:18; 9:3)。創世記中共出現七次。
果樹 HB6086:是聖經中常用之詞,成為多項的象徵意義,也多延伸出多意,可指「柴、木頭、木料、木杖、槍桿、木杵」等涵意。
各從其類 HB4327:此字字根難定,惟《TWOT》指其文法使用有三重點:
使長出 HB3318:使役動詞,原指「出來、前往」,使役態則有「帶出、領出」之意。地的帶出,在(創 1:12)和(創 1:24),同時使用,植物與動物成為呼應。此字使役態,在出埃及過程被強調,是雅威使以色列從埃及被帶出,則(創 1:12, 24)的創造等同出埃及的救贖。
光體 HB3974:來自動詞「發光、光照」HB215 的名詞,指光或光體。HB216「光」是陰性名詞,HB3974「光體」為陽姓名詞。
《和合譯本》在〈創世記〉中,和(詩 74:16; 90:8; 箴 15:30; 結 32:8),都譯成「光」、「亮光」;在〈出、利、民〉三卷中,則譯為「燈」。經文故意不用日、月的用詞,僅出現眾星(創 1:16),學者都以為是為避免如外邦人對日、月敬拜模式出現,但外邦人亦拜「星象」,則此話有漏洞。作者故意以大、小兩光體記載,是為區分之意,延續創造生命主題,如上下之別。
諸天的穹蒼:在本段中出現三次,為同義複合詞,等同重述第二日創造內容。
光體成為隔開光暗之間(創 1:18),隔開晝夜之間:一方面等同重述第一日創造內容,另一方面將時間因素插入,則創造不只是在空間上(第二、三日)闡明,更說明時間的起源來自於神。比較(創 1:5)存有晝夜,本次創造更加強調對時間的分別和治理,在(創 1:16-18)充分表達之。
(創 1:4)神隔開光暗之間,卻未言明如何隔開,用何物隔開,直到本次創造再提隔開的工具「光體」,它們成為具體時間的管理者,用以區分諸記號與節期、日子、年歲。
記號 HB226:來自動詞「出現」HB225 的陰性名詞。《和合譯本》在(創 1:14; 4:15; 9:12, 13, 17; 17:11; 出 31:13; 結 20:12)都譯為記號。然而約有八十次被譯為「神蹟」,常與奇事一詞出現。此字亦有被譯為「表徵、跡象、旗號、警戒」。
《TWOT》解釋這字代表不尋常事件本身,或指這記號背後的歷史背景。在本節中記號可視為節期、日子、年歲本身的意義,亦即每一種時間的用詞、計數,都成為神所使用的記號,時間本身的含意也由此字表達,正如空間(諸天、地)的意義一樣。
節期 HB4150:可指某一指定的地點或時間或聚會。在此指時間用法,故譯之節期。〈創世記〉出現於(創 1:14; 17:21; 18:14; 21:2)。此用詞最常與棚幕併用,《和合譯本》譯為「會幕」,實指「指定的帳幕」。其次則指神所指定的節日,故譯「節期」。 *神命定此二光體(即日與月)成為時間的計算者,因此猶太的年曆就由日月的運轉來計算,此為人類文明中唯一以兩種曆法(陰陽曆)結合的時日計算方式,也是聖經各節期的日子計算方式。現今基督教界對於有關耶穌的受難日與復活日,其計算方式並不按聖經的記載,而是自訂年曆計算方式,如同耶羅波安王一樣。
年歲 HB8141:源自動詞「重複、再做一次」HB8138 的陰性名詞。也有以為是同一字詞 HB8138 的另一意思「改變」的延伸詞。因此,年歲本身意指時間、季節輪替、改變一次。此為希伯來人對時間的觀點,時間非線性,一直往前,而是重複再重複,由傳道書內容闡明,正如一日的計算由黃昏到黃昏。
光體的第二功用,是「光照在那地上」。作者非生物學者,以為植物需要光照才能生長、生存,故需創造發光體。實則作者是要表達:「光照大地」是神的作為,非為自然科學解說。第一日的光如同異象性質,第四日的光體則是具象性質,先有屬靈、屬天的異象,才有屬世、屬地具象的結果。先知受啟示,耶穌受差遣,都是經歷相同過程,才有再傳達給選民們的神旨內容。
(創 1:16-18)的內容是將(創 1:14-15)內容重述一次,而將具體事項再次補充說明,經文架構未如第三日的明確分段,卻已是相同手法呈現。
治理 HB4475:源自動詞「管理、統治」 HB4910(創 1:18)的陰性名詞。相似語法出現於(詩 126:8, 9),是對於本節的闡述。詩人並不忌諱日、月的用詞。
星 HB3556:此源自動詞「滾動」HB3522 或「耀眼」 HB3554 的陽性名詞。在聖經中若用眾數,擬人化指選民後裔數量龐大,若用單數,常喻指彌賽亞,也被用在天上眾天使身上,在(摩 5:26)則指外邦崇拜的神明。
兩節連續使用三個不定詞「光照」、「管理」、「隔開」,作為說明光體被創造的目的。就其文意而言,三詞有相似意義,光照是為分光暗,與在晝夜間管理,在光暗間隔開,都是一致性的。
「光照大地」:聖經僅在本段中出現(兩次),其他經文則用在人、眼、世界等身上。經文未就本句再多作表達,僅能從後二句意思思考。
「神給予它們在⋯⋯」:日月星辰能在諸天中發光,是神給予的,非它們自己產生的。
管理 HB4910:在(創 1:26, 28)相似用詞「管轄」HB7287,「制伏」HB3533 用在人身上。由(詩 8:6)將管理這詞用在人身上,去管理神造的萬有,故三詞實有相同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