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 [[18|18]] [[19|19]] [[20|20]] [[21|21]] [[22|22]] [[23|23]] [[24|24]] [[25|25]] [[26|26]] [[27|27]] [[28|28]] [[29|29]] [[30|30]] [[31|31]] | [[:commentary:start|【聖經註釋總目錄】]] | ====== 《撒母耳記上》23、24章(撒上 1Sa 23:01-24:22) ======   時間:2012-12-22,安息日 ===== TJD 主講 ===== ==== (撒上廿三章) ==== === 大衞行事前求問神,救基伊拉人 ===   自(撒上 1Sa 19 章)起,大衞娶米甲,被嫉恨逼迫。(撒上 1Sa 21 章)挪伯祭司被殺;亞吉王前裝瘋;在亞杜蘭洞有許多人來投靠,含父母;托付父母家人於摩押王處;   在山寨的日子時,有先知迦得吩咐往猶大地;   大衞求問雅威:是否可去攻打非利士人,救基伊拉。雅威說可以。由於跟隨者的害怕,大衞再求問,得肯定回答。   提起「亞比亞他」,是要與(撒上 1Sa 21 章)相關聯。   有人把大衞的行蹤告訴掃羅,因此掃羅去追趕。大衞也知道此事,求問雅威:「掃羅是否來?基伊拉人是否交出大衞?」雅威回答均是肯定。   大衞行事前求問神,神均回答應允。   大衞與跟隨之人正在逃難中,卻還是為了拯救同胞而攻打外敵。   若大衞要留在基伊拉,一則束手就縛、一則號召當地人和他一同抵抗掃羅。   對比:先前因大衞的緣故,導致挪伯祭司城全被掃羅所殺滅。有此慘痛教訓,在關於是否拯救基伊拉城一事上,此時大衞已明白要先求問神,因為事關基伊拉全城性命。基伊拉在希伯崙的西北方約十三公里處。   經文看似大衞直接救求問神,但實則透過祭司亞比亞他進行求問。 === 雅威神掌管一切,人是否得平安在乎神的旨意 ===   掃羅無法找到大衞:因雅威神掌管人的一切,是否把人交在另一人手中乃在乎神的旨意。   約拿單來找大衞:約拿單認定大衞會作以色列的王。   「作宰相」:原意是指約拿單「居次位」(大衞居首位)。 === 西弗人效忠於掃羅王,討好他 ===   西弗人從大衞所處之地去找掃羅;反之,約拿單從掃羅所處之地去找大衞。 === 在瑪雲曠野 ===   掃羅和大衞好像是在玩捉迷藏,雖掃羅處在優勢,但始終無法尋得大衞。由於神的保守,並使用非利士人之來犯,讓掃羅無法繼續尋找。 ==== (撒上廿四章) ====   掃羅追趕非利士回來,此時雅威將掃羅交在大衞手中。在隱基底曠野。掃羅入洞大解,一般而言,由於一時難以適應黑暗,沒有覺祭大衞在洞中,而大衞和跟隨者們已經適應黑暗,故對掃羅的入洞應該能看得一清二楚。 === 大衞割掃羅衣襟 ===   衣襟代表其地位,即王位。大衞為此自責。   大衞阻止他人傷害掃羅——雅威的受膏者。先知、君王、祭司——挪伯祭司——均是雅威的受膏者。   掃羅肆意殺害雅威的受膏者(挪伯祭司),反之,大衞卻處處尊重雅威的受膏者(君王掃羅)。 === 大衞以善勝惡, 掃羅戀棧貪權 ===   大衞向掃羅說話自白,表明不敢加害掃羅,視之為主。   大衞引用俗語,自比為卑微的死狗、虼蚤(gè zǎo),即跳蚤。   掃羅深刻了解大衞之心,也因知大衞將作王,便求大衞保全。掃羅是基於求自己家族的利益而求,這是他一貫的作法。   上台容易下台難,由於掃羅戀棧權位,終致後來之敗亡,連累家人百姓。 === 願遵行神公義律法者,蒙神保守並造就 ===   大衞在人生經歷中不斷學習,受雅威的訓練,逐漸成熟。   (撒上 1Sa 25 章)對於拿巴,幸蒙神保守,否則將因發怒太過而鑄下大錯。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儘管這人偶有過失,但因他尊重神,便蒙神的憐憫。   大衞為義而受到逼迫,在此間得到神的同在,此喜樂是無人可奪。 ===== LYX 回應 ===== ==== 從用詞方式看經文 ====   神按人的行事為人而報應人。   「尋索」:六次。大衞一直躲避掃羅,逃跑至各處,表明掃羅之剛硬。   「困閉」:(撒上 1Sa 21)有多次譯為「交在……手中」,原意是困閉在某處。   「交在……手中」:是另一字,也用四次。 ==== 善惡對比 ====   「惡」:用四次。如(24:9)大衞尋索為**惡**害你。   「善」:用四次。譯為「平安無事」。 === 四個面向 ===   大衞用四個面向,表明他是無辜的。   掃羅用四個面向,說:「大衞更公義,願雅威以善報你,知你必要作王,求你保全我後裔父家。」掃羅是看似認錯,但卻是充滿了各樣的算計。 === 祭司體系 ===   掃羅滅除祭司體系,大衞保全祭司體系,是保護者。   經文犋似大衞直接求問神,但實際上是透過祭司求問。大衞和神的交通記有四次,表示與神之間沒有阻隔。   令人訝異於,在逃亡中還保持住神的律法,堅持按神公義的要求而行。   「以善報惡」:保羅在(羅 Rom )中也談到此點。真的順服神律法者,就能明白何謂「以善勝惡」。   「善」等同於「愛」,是持守律法的關鍵。愛仇敵,不在乎顯己胸襟,而在乎顯明神的義。 ===== LYH 回應 ===== ==== 大衞以善待惡,掃羅以惡待善 ====   掃羅明知故犯。神給人有機會,要人能改正。   大衞以善待惡,掃羅以惡待善。神與撒但之間的爭戰亦然,撒但以各種惡計來顯明牠的偉大,掃羅亦以各種方式如此表現。 ==== 共犯結構 ====   經文以:有人告訴掃羅……,有關大衞之行蹤。   掃羅召聚眾民(神的百姓),不是去攻打外敵,而是尋索大衞。   西弗人:是猶大支派,成為共犯結構之一,逼迫反對同支派的大衞。   挑選三千精兵:在(撒上 1Sa 13)中是對外敵,而在此(撒上 1Sa 24)是針對自己人。表明了領導人的失格之情況。   大衞在此清況下,蒙神保守。神不把大衞交在惡人手中(撒上 1Sa 23:14)。   「心中自責」:心被打擊,良心被責。其心是柔軟的,被責後馬上更正。 ==== (撒上 1Sa 23)分段:ABBA式 ==== * A(1-5)對 A1(25-28) * 用詞類同:有人告訴……;有敵犯境。 * B(7-13)對 B1(15-24) * 用詞類同:……知道了……。雅威……。以色列……。手……。……起身。 ==== 大衞以神為主,合乎律法。 ====   我們當有之觀念:「神在我們當中居首,尊重神,當祂作為我們的治理者、審判者」。故我們當知:神喜歡什麼?厭惡什麼? ==== 行事的先後次序 ====   我們在此世,有許多要做的事,但先後次序是我們當明確的。   拯救人是好事,但是否尊重神,求問神?有的人想到是好事,就去行。但尊重神的大衞是先求問神。   神同意他去,但是跟隨的人懼怕,與他不同心,因此大衞必須停下來,再求問。   神的再次回答不同於上次,是要他:下到基伊拉,神必交敵於你手中。   教會的領導者有雅量,跟隨者願意將自己的意見向領導人提出,之後蒙神指示,問題消除。   掃羅是用計謀,用勇力去行事。對應於少數者——願意用倚靠神的、屬靈的方式去行事為人。   對於這些少數人,聖經指示當如何行:   大衞請祭司拿以弗得來,求問神。   大衞會反省,從過去連累挪伯祭司城之教訓中學習,當時由於不敢坦誠而連累人。   此時對基伊拉人,大衞不是為己私利而救之。他們在共犯結構中,也基於現實考量,不會為了大衞之恩而反對掃羅——共犯結構的領導。   新教改革,本是反對舊教逼迫人之惡,當新教勢力壯大後,也反過來逼迫別人。這是結構性的惡。 ==== 各種人物之比較 ==== === 約拿單 ===   約拿單不願按己父之方式行惡,是值得尊敬的。是少數支持大衞的。 === 西弗人 ===   成為間諜、特務,甘受掃羅支使。他們是主動去為掃羅賣命,是更加可惡的。——其他人或許是因逼不得已才為之。 === 知錯後的反應,要有具體的改正行動 ===   大衞是心中自責(撒上 1Sa 24:5),掃羅是放聲大哭(撒上 1Sa 24:16),掃羅知錯的表現是更加明顯的,但不能光看外表來確定他是否真的改過。   大衞在行事上一改先前作法,在對待基伊拉時,凡事先求問神,而不再按照己意;反之掃羅卻仍是隨己意行事。 === 不能以外貌斷定人 ===   不能以外貌之卑賤而視之為卑賤,若他是遵行雅威律法則是富有的;若人外在富有卻不行律法如掃羅,則他實是貧窮的。要以屬靈的眼光看。 === 神有大能,可助人守住律法 ===   神會以機會教育使人得以完全。回首過往,神能夠使人達到律法的高標。